【关键词】中医心理治疗情志相胜疗法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informationofdiagnosisandtreatmentofpsychotherapyofTCM.MethodsTherecordof122casesreceivingpsychotherapyofTCMwereobtainedfromtheliteraturesatancienttimeandcurrentmagazines,and11aspectsincludingoccurringera,gender,age,course,causativefactors,TCMdiagnosis,TCBpsychotherapy,concomitanttreatmentstrategy,currentdiagnosis,currenttherapyclassificationandwhetherbreachingethicrules,wereevaluated.ResultsThecasesoccurredfromTangDynastytocurrenttime,withagesrangefrom0to50yearsoldandcoursesfrom1daytomorethan1year,58%ofwhichgotrelievedatthefirstdayoftreatment,and68%relievedwithin1month.The59patientonsetsresultedfromemotionalstimulation,especially“YOU(Anxiety)”and“SI(Thought)”occupying10.66%and11.48%respectively.ThediagnosisofthediseasesmainlyincludedpsychosomaticdiseasesexceptpsychiatricdiseasessuchasDian,Kuang,Depressedsyndrome,etc.,occupying55.74%.Themaximumofthementaldiseaseswasdepressedsyndrome,occupying1/5.ThemostlyappliedpsychotherapiesincludedEmotionInter-resistanceTherapy,(19.67%),SuggestiveExplanationTherapy(14.75%),IntenseemotionTherapy(12.30%),PersuasionandReleaseTherapy(9.84%),SmoothingemotionanddesireTherapy(8.20%),BehavioralInductionTherapy(9.02%),etc.,and31.9%ofcaseswereaccompaniedwithdrugoracupuncturetherapy.Thecurrentdiagnosisincludedneurosis(16.39%),stress-relateddisorder(10.66%)andhysteria(8.20%).Nearlyhalfofpsychotherapiesapplied(46.72%)wereconsistentwithsometheoriesofmodernpsychotherapy,suchasSupportiveTherapy,BehavioralTherapy,CognitiveTherapy,etc.,andsometherapiessuchasEmotionInter-resistanceTherapybelongedtouniquetreatmentsofTCM.Amongallcases,22cases(18%)mightbreachtheethicrules.ConclusionPsychotherapyofTCMisaneffectiveshort-termpsychotherapy,andismainlyappliedforsomementaldisordersincludingneurosis,stress-relateddisorder,hysteria,etc.,whichhasobviousChineseculturedistinctnessandisworthyofdevelopmentandextension.
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Psychotherapy;EmotionInter-resistance
中医心理治疗是中医的主要特色治疗之一,早在《内经》中就有许多心理治疗方面的记载,如《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历代医家根据《内经》中的原则,创立了许多心理治疗技术,留下了众多的心理治疗医案,内容丰富,构思奇巧。为了解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中诊治的详细情况,现将收集到的历代中医心理治疗案例122例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搜集历代中医书籍和现代期刊中记录的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共122例,分别从案例年代、性别、年龄、疗程、致病因素、中医疾病诊断、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合并治疗方案、现代诊断、现代治疗分类以及有无违背伦理学原则等11个方面进行统计调查,了解诊治情况。
其中,中医疾病诊断,根据案例记载的内容进行分析,按照《中医诊疗常规》[1]中相关疾病的诊断依据进行诊断;现代诊断按照《中国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进行诊断;有无违背伦理学原则,是依据现在的法律法规,以治疗的实施过程有无涉嫌违法、侵犯公民(包括患者、治疗师或他人)的权益为判定标准。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参照全国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教材《中医心理学基础》[3]中的心理治疗分类进行分类。其中情志相胜疗法是指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及情志相胜等理论指导下,医生有意识地运用一种或多种情志刺激,以制约、消除患者的病态情志,从而治疗由情志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心理疗法;劝说开导疗法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状态采取语言交谈方式进行疏导,以消除其致病心因,纠正其不良情绪的一种心理;顺情从欲疗法是顺从患者的意念、情绪,满足患者的心身需求,以释却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暗示解惑疗法是指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以诱导患者“无形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或通过语言等方式,剖析本质,以解除患者的疑惑,从而达到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修身养性疗法是指通过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发展多种兴趣爱好及增加交往活动等方式改善心身素质,陶冶性情促进身心平衡的治疗方法;激情疗法指有意识地加以诱发,以利用随激情而出现的某些可以预期的强烈机体或行为反应,从而改善躯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目的的疗法;习以惊平法是让患者习惯于接触某些刺激因素,提高其适应能力,使之不再对该刺激因素敏感,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病症的一种心理疗法;;行为诱导疗法是指用各种方法对患者施以行为诱导,以矫正变态行为的方法;音乐疗法是使人处于特定的音乐环境,感受音乐的艺术意境,娱神悦性,宣通气血,以此来产生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效应;导引吐纳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一系列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
2结果与结论
2.1案例年代见表1。表1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年代分析(略)
在122例中,有13例年代不明。能识别年代的案例中,明清时期46例;近现代案例27例;唐代至元代为24例;唐代以前8例;时期4例。可见,明清时期是中医心理治疗比较盛行的时期,到又明显减少。建国后,中医心理治疗又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应用逐渐增多。
2.2性别构成见表2。表2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性别构成(略)
2.3年龄构成见表3。表3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年龄构成(略0
0~3岁4例;3~14岁4例;14~30岁17例;30~50岁18例;>50岁8例;另有71例不能识别患者的年龄。提示心理疾病各年龄组均有分布,但中青年最多,可能是与这个年龄组压力较大,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高有关。
2.4疗程见表4。表4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疗程分析(略)
有58例(47.54%)在治疗当天病情就获得缓解,1个月之内缓解的占68%。说明中医心理治疗是1种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疗,多数在1个月内使病情获得缓解。
2.5致病因素见表5。表5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致病因素分析(略0
共有59例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其中“忧”“思”致病为最多,分别为10.66%和11.48%。可见忧思是导致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6中医诊断见表6。表6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中医疾病诊断分析(略)
疾病的诊断多为癫狂、郁证等精神科疾病以外的内科杂症(心身疾病),占55.74%。在心理疾病中,以郁证为最多,约占总数的1/5(21.31%)
2.7心理治疗方法分类比较见表7。表7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治疗方法分析(略)
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情志相胜法(19.67%),其它依次是暗示解惑法(14.75%)、激情疗法(12.30%)、劝说开导法(9.84%)、顺情从欲法(8.20%)、行为诱导法(9.02%)等。
2.8合并治疗情况见表8。表8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合并治疗情况(略)
有近1/3(31.97%)的案例合并药物或针灸治疗,说明历代中医医家很重视心理疾病的综合治疗。
2.9现代诊断分类见表9。表9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现代诊断分类(略)
由表9可以看出,按现代诊断分类,诊断较多的是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癔症,与现代心理治疗的适应证是一致的。还有一部分为精神症患者,也使用了中医心理治疗。
2.10现代治疗分类见表10。表10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现代治疗分析(略)
由表10分析,有近一半(57例,46.72%)的案例所使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与现代心理治疗的某些理论相当一致,如支持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等,但比现代心理治疗要早许多年。还有一些属于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如情志相胜等,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值得挖掘。
2.11伦理学问题统计见表11。表11122例中医心理治疗案例伦理学问题统计(略)
有22例(18%)的案例中使用了有悖于伦理的方法,对患者施以痛打等,严重的甚至因治疗引来杀身之祸。
由上可知,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短程心理治疗,主要适用于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癔症等精神障碍,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值得挖掘和推广。但有些治疗过程有悖于伦理学要求,应注意避免。
3讨论
。现代心理治疗理论及操作技术大都产生于西方,而心理治疗的理论建构、价值取向和具体操作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西方的心理治疗理论、概念、技术在应用于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咨询时往往会产生不相容性和矛盾[5],所以研究和使用中国本土化的心理治疗理论及操作技术是必要的[6]。
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短程心理治疗一般指不超过25次会谈的心理治疗[7],它正逐渐成为最为流行的心理治疗形式[8]。本研究显示,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疗效确切的短程心理治疗,经治疗后1个月之内缓解比例高达68%,而在治疗当天就有明显效果的达到47.54%,尽管当时的治疗师和记录者对于疗效的评价不一定准确和严格,但也至少说明中医心理治疗是一种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疗。如金代张子和著的《儒门事亲》载:名医张子和采用“思胜恐”的治疗方法来治疗恐惧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这就相当于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系统脱敏法,收效显著而迅速。
在中医心理治疗的适应证方面,本研究显示,多以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癔症为主。值得一提的是,有8.21%的案例为精神症的个案,当前精神症的非药物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精神症的治疗和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情志相胜治疗是使用最多的一种中医心理治疗方法也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心理治疗方法。情志相胜心理治疗中,“情志”指人的怒、喜、思、悲、恐五种基本情绪,按照五行的属性分类,它们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相胜关系,如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根据上述五行相胜的规律,情绪之间也可以互相制约,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等。因此情志相胜心理治疗是有意识地使患者产生一种情绪去克服、缓解另一种情绪,是医学家在长期临床观察及实践中,用五行原理概括出来的对情绪相互之间最佳调节的一种假说[9]。例如,成书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的《续名医类案》中记载的一例“怒胜思”案例,及《儒门事亲》中记载有1例“喜胜悲”案例,这些案例的成功均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
情志相胜心理治疗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其原理主要是:解除情绪刺激多余的能量、改变情绪刺激的方向、改变在引起情绪的中介——认知(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9],与当代被广泛认可的认知行为疗法有某些相通之处,值得我们在临床中不断实践和探索。
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主要的是有些治疗方法有悖于伦理学原则,占18%,在现代的治疗中应当坚决避免。
另外,本研究是一个文献回顾性研究,年代跨度较大,每种心理治疗方法操作各异,缺乏对照组。所以,本研究结论有其局限性,还需要在更为严格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中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医诊疗常规[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62.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
[3]董湘玉,李琳.中医心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3.
[4]唐登华.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5):355.
[5]Yii-NiiLin.Theapplicationof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tocounselingChinese[J].AmericanJournalofPsychotherapy,2002,56(1):46.
[6]向慧,张亚林,黄国平.中国本土化心理治疗的回顾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6,27(2):.
[7]徐俊冕.短程心理治疗的意义和方法[J].上海精神医学,1999,(s1)55.
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法1、催眠疗法:
精神分析师将你催眠,挖掘你心灵或记忆深处的东西,看你是否经历过某种窘迫的事件,试图寻找到你发病的根源。这种疗法时间长,花费也比较大。
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法2、强迫疗法:
医生让你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或者让你站在自己很惧怕的异性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对你进行强迫治疗。
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法3、情景治疗:
让你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地模拟发生社交恐惧症的场景,不断练习重复发生症状的情节,精神分析师会不断地鼓励你面对这种场面,让你从假想中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
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法4、认知疗法:
这是一种不断灌输观念的治疗方法。医生不断地告诉你,这种恐惧是非正常的,让你正确认识人与人交往的程序,教你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
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法5、药物疗法:
这是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你的发病是因为你体内某种化学物质的失调所致,所以运用某类药物调节平衡。
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法6、 心理治疗为主
行为治疗:通常是采取逐渐暴露、脱敏的方法,针对患者对社交场合极度害怕、逃避的行为,帮助他逐步适应社交场合,学会应对困难的场合,从而达到减轻和控制失当行为的目的。
。
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法7、 辅以药物治疗:
药物通常对社交焦虑障碍有效,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方法合用,有助于减轻核心症状。它通过纠正脑内化学物质的失衡,消除焦虑症状,确保其他治疗方法的顺利实施。
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法8、 结合放松治疗:
生物反馈疗法、身心平衡训练等方法可以帮助社交焦虑患者在焦虑情境中,及时控制焦虑情绪,获得一种终身受益的身心放松方法。
另外,给下面是一些自疗的方法:
1、不否定自己,不断地告诫自己“我是最好的哦”,“天生我材必有用”。
2、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
3、不回忆不愉快的过去,过去的就让他过去,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重要的了。
4、友善地对待别人,助认为快乐之本,在帮助他人时能忘却自己的烦恼,同时也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存在。
5、找个倾诉对象,有烦恼是一定要说出来的,找个可信赖的人说出自己的烦恼。可能他人无法帮你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让你发泄一下。
[关键词] 酒精性Wernicke脑病; 非酒精性Wernicke脑病; 发病机制; 疗效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b)-0018-02
Wernicke脑病是由于维生素B1(即硫胺)的缺乏而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代谢性疾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治疗的Wernicke脑病患者92名,将该92名患者根据发病原因具体分为两组,慢性酒精型和非酒精型。慢性酒精型为50人,其中男性患者34人,女性患者16人,年龄在31~70岁;非酒精性患者42人,其中男性患者15人,女性患者27人,年龄在33~73岁。
1.2 治疗方法
对慢性酒精性中毒的Wernicke脑病50例患者的治疗如下:首先必须进行逐渐性戒酒,保证患者体内不再摄入酒精。然后采用先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维生素B1的补充,400~600 mg/d静滴,同时静推地塞米松,以减轻脑水肿和加强脑血屏障,静滴3~4周。对于42例非酒精性Wernicke脑病患者的治疗采用的方式是先用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维生素B1的补充,400~600 mg/d静滴,静滴3~4周,切忌在补充维生素B1之前进行大量葡萄糖输入患者体内以避免造成正水和电解质紊乱,造成三羧酸循环中丙酮酸脱氢酶系(PDHC )活性进一步降低,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进一步减慢,使Wernick脑病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最终导致患者陷入昏迷,甚至引起呼吸、心跳骤停。因此在补充维生素B1后再进行相应的葡萄糖补充,以改进营养不良的状况。然后对所有的有意识障碍的Wernick脑病患者加用纳洛酮。判断疗效的标准是以症状与体征消失85%以上为基本痊愈,60%以上为明显好转,其余为好转。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P
2 结果
酒精性Wernicke脑病50例患者中,症状明显好转的9例,症状稍微好转的40例,其中有1例死亡,原因不详。死亡患者出现呕吐状况,进食少,两个月后出现神经性疾病症状,后死亡。非酒精性Wernicke脑病患者42例中,有19例基本康复,20例明显好转,症状有所好转的3例。总明显好转率(%)=(基本痊愈人数+明显好转人数)/每项总人数。慢性酒精型和非酒精性的总明显好转率分别为78%和92.8%,非酒精性显著优于慢性酒精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从上述临床病因分析和治疗方法可以看出,Wernicke脑病应根据病因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选择不恰当的治疗方法会使患者出现生命危险。除此外,根据临床数据表明,可以发现该病发现越及时,治疗效果越好,因慢性酒精中毒导致该病的患者治疗效果相较于非酒精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差异,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尚静等[1]认为大多数Wernicke脑病患者在早期时,缺乏典型性症状,临床上也缺乏对其的生化实验室检查,因此诊断较困难。郝玲[2]在研究中指出国外尸检报告中Wernicke脑病患病率约为2%~3%,而诊断率为0.006%~0.13%,可见诊断率极低。有关研究指出,当前非酒精型Wernicke脑病的患者已在逐渐增多[3],也应该得到临床医生重视。
从临床治疗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具有很多种。诊断的时期典型的Wernicke脑病患者会出现“眼肌瘫痪、共济失调、精神及意识障碍”三联症,但是有研究表明仅有10.0%~16.50%的患者会出现这3个特点[4],而且这3个方面的表现还不尽相同。尸检表明82%左右的患者出现精神症状,29%的患者有眼部症状,23%的患者有共济失调。也有研究表明66%的患者有精神异常,73%的患者有眼部症状,82%的患者有共济失调。大部分患者还有体温低、血压低、心动过速等症状。因此可以看出Wernicke脑病典型的三组病症并不常见,即使出现辨认起来也有难度,所以诊断较为困难,特别容易漏诊、误诊,尤其是病情早期,更不易察觉。Wernicke脑病在早期若是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都有完全康复的可能,若是发现不及时,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期,患者的自然病程会继续发展,继而出现昏迷、休克、及心血管功能衰竭等,严重时都会导致患者的死亡,因此Wernicke脑病的诊断时期特别重要。这就需要医生加大对Wernicke脑病的研究,更深入的了解患者患病时临床的表现,以便更有利于及时的对Wernicke脑病的诊断,减少漏诊误诊的可能性,才能把握住治疗时期,减少病情对患者的伤害,甚至使患者完全康复,恢复正常生活[5]。
用不恰当的方法给患者补充维生素B1。Wernicke脑病的治疗关键是对维生素B1的补充。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使患者更好的吸收维生素B1成为问题的关键。有些医生对患者采取的是口服或者是肌注的方法来迫使患者吸收,但是这两种办法都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因为不管是酒精性Wernicke脑病还是非酒精性Wernicke脑病,患者的统一特点是肠胃的情况不够乐观。酒精患者由于慢性酒精中毒导致肠胃的吸收状况不佳,非酒精患者会由于胃肠道手术、妊娠呕吐等一系列状况导致患者肠胃功能的低下或者肠胃功能正常却无法正常对维生素B1的吸收,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患者本身仍旧缺乏维生素B1,病情不能有效的好转。因此通常该们选择补充维生素B1的方法是采用非肠道给药即将维生素B1采用静滴点滴的方式给患者补充。静脉点滴的优点是可以使患者不通过肠胃吸收补充身体所缺失的元素而是通过直接吸收的方式吸收所缺元素,且患者吸收快,效果好。正好可以弥补Wernicke脑病患者肠道不好吸收不佳的不足[6]。
治疗方法不当,如在补充维生素B1前大量使用葡萄糖注射液或者外科使用三升袋。Wernicke脑病的原因是体内维生素B1的缺乏。因此当体内维生素B1严重不足时,若大量使用葡萄糖注射液或者三升袋等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液体,当葡萄糖成分进入体后,它的代谢会很快耗尽体内的维生素B1会诱发典型急性Wernicke脑病发作。所以对伴有意识的慢性酒精中毒、营养不良、低血糖、肝病等患者,在静脉输入含糖液体前,一定要先通过非肠道形式补充维生素B1,避免患者发生急性Wernicke脑病,加重病情,甚至威胁生命。
四预后的护理。预后的护理若是不当也影响患者的身体康复。营养失调是导致或加重Wernicke脑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在预后护理当中一定要纠正营养失调,注重静脉补充水、电解质、维生素B1和维生素C,同时帮助患者恢复食欲,鼓励患者多食含有维生素的食物。由于Wernicke脑病的共济失调患者在预后多有平衡感减退的现象,因此要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首先要正确的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和活动能力,加强给病人的安全意识宣传,病人避免穿不合适的衣服与鞋子,室内布置合理,地面保持整洁,地面防滑等,避免病人再次摔倒加重病情。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对Wernicke脑病的诊断没有统一的标准,医生的主观经验起着主要作用,因此漏诊误诊的现象普遍存在[7],要想在治疗上更进一步,需要该们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除了酒精性Wernicke脑病,非酒精性脑病也占有很大一部分,不容忽视。该文通过对临床该病病患的研究,提高了对该病的认识。但由于没有明确的统一标准,且患者例数较少,因此仅可作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患者的辅助价值之一[8]。在将来的研究中,应该加大研究对象的数量,不断完善对该病的认识,争取在完善诊断标准上,更加统一化。除此外,在治疗方面,需要该们进一步探索,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尚静,杨玖玲,周嘉钰.Wernicke脑病MRI特征及其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5):127-128.
[2] 郝玲.Wernicke脑病的临床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8):1172-1175.
[3] 顾翠,张锐.Wernicke脑病[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9,17(3):328-331.
[4] 齐红燕, 富奇志, 薛秀珍.维生素 B1 治疗妊娠剧吐并发Wernicke 脑病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 2009, 49(6): 52-53.
[5] 陈玉杰. 妊娠剧吐并发Wernicke 脑病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13): 29-30.
[6] 张桂兰. 典型Wernicke 脑病患者1例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4): 493-494.
[7] 李凤琪, 何剑, 黄小燕. MRI对Wernicke 脑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J]. 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8): 76-78.
银屑病在中国的患病率为0.4%~0.5%,大约有600多万患者,目前有增多的趋势。因为缺乏长期根治的方法,当前的治疗方法虽然有效,但仍不能令人满意。在寒冷的冬季大约有60%的银屑病会反复,因此更要格外留意病情的反复。
诱发因素
感染:细菌感染,可以诱发或加重银屑病,尤其是咽炎是最常见的诱因。链球菌感染可以引起点滴状银屑病发病,特别是在儿童及青少年中。也可引起脓疱型银屑病或加重斑块型银屑病。有时,鼻窦、呼吸道、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也可以引起银屑病加重。HIV感染也可以加重银屑病。
内分泌:低血钙是泛发型脓疱型银屑病的一个诱因。维生素D3缺乏并不引起银屑病。
神经精神压力:精神压力和银屑病的关系已经非常明确,它既可以诱发银屑病,也可以加重已有的银屑病。加重往往在精神刺激后几周到几个月内发生。
药物:干扰素、β受体阻滞剂、抗疟药等可以使银屑病加重。激素快速减量可以造成银屑病泛发或导致脓疱型银屑病。
。但一些研究显示肥胖及饮酒过度也可能是银屑病引起的一个结果。
临床表现
寻常型银屑病 点滴状银屑病:表现为粟粒至绿豆大小丘疹,呈点滴状散布全身;钱币状银屑病:损害较大,呈圆形斑片状;地图状银屑病:损害不断扩大,相互融合呈大片不规则状;脂溢性皮炎样银屑病:损害多见于头皮、眉和耳部,并具有脂溢性皮炎和银屑病的临床表现;蛎壳状银屑病:皮损鳞屑干燥增厚,呈污褐色,重叠堆积,形如蛎壳;慢性肥厚性银屑病:皮损反复发作,呈肥厚似皮革状或苔藓样改变,多发生于胫前或尾骶、肘部;疣状银屑病:因反复剧烈搔抓,皮损表面呈扁平赘疣状。
脓疱型银屑病 临床上较少见,约占银屑病患者的0.77%。一般可分为泛发性脓疱型和掌跖脓疱型2种。
关节型银屑病 患者除银屑病损害外,还可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其关节症状与皮肤症状同时加重或减轻,病变可侵犯大小关节,但以手、腕及足等小关节,特别是指跖末端关节多见。部分病例X线检查可有类风湿关节炎改变,但类风湿因子检查阴性。
红皮型银屑病 又称银屑病性剥脱性皮炎,约占银屑病患者的1%。临床病情较重,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潮红、肿胀、大量麸糠样脱屑、掌趾角化、甲增厚甚至脱落。患者常伴有发热、畏寒、头痛不适等症状,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疾病的治疗
原则 1.正规:强调使用目前皮肤科学界公认的治疗药物和方法。2.安全:各种治疗方法均应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为首要。3.个体化: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全面考虑银屑病患者的病情、需求、耐受度、经济承受能力、既往治疗史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合理地选择制订治疗方案。
西医治疗 外用药治疗为主,可考虑光疗,必要时内用药治疗,但是必须考虑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紫外线、光化学疗法、甲氨蝶呤、环孢素、维A酸类、生物制剂、联合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硫唑嘌呤、柳氮磺胺吡啶、支持治疗等都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此外还有浴疗和气候疗法,但不适用于急性期治疗或短期治疗;社会心理疗法,通过社会心理治疗,可获得皮肤症状改善的直接或间接效应。
中医中药 采用循征医学的方法,将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和中医的辩证辨病相结合,归纳主要的几个中医症型、治疗原则和中药。①血热风盛型:治则为清热凉血去风,方用凉血四物汤和消风散加减;②血瘀肌肤型:治则为活血化瘀,方用活血逐瘀汤加减;③血虚风燥型:治则为养血去风,方用当归饮子和四物汤加减;④湿热蕴藉型:治则为清热利湿,方用草解渗湿汤加减;⑤火毒炽盛型:治则为泻火解毒,方用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⑥风湿阻络型:治则为去风化湿、活血通络,方用独活寄生汤和三藤加减;⑦热毒伤阴型红皮病性银屑病:治则为清热解毒、养阴凉血,方用清营汤和生脉饮加减。
风湿病的特色疗法有哪些?
1、风湿病的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简称“理疗”,是一种古老而年轻的治病方法。它是应用自然界的和人工的物理因素,如光、声、电、热、水、磁、蜡等来防病治病的手段。对风湿病人的防治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治疗方法。物理治疗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热疗、水疗、激光治疗、热敷疗法、熏洗疗法、蒸汽疗法、沐浴疗法、沙浴疗法、日光浴疗法、湿泥疗法等等。
物理疗法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减轻疼痛,是一种不错的辅助治疗方法。比较常用的物理疗法有:①离子导入。②红外线照射:肿痛部位照射,每天1次,每次15到20分钟。③蜡疗:将蜡袋加温软化,放到发病的部位,每日1次,每次15到20分钟。
2、风湿病的传统疗法
传统疗法对治疗风湿病有不少都是行之有效的。它不但在过去,就是在今天对治疗风湿病仍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内服法中除中药内服外还有食物疗法、药酒疗法等。而外用方法就更多了如针刺、灸法、拔罐、推拿、气功及运动疗法,如“太极拳”等,贴敷疗法、药物外擦疗法、熏洗疗法、热熨疗法、热敷疗法、热蜡疗法、坎离砂冶法、洗足疗法、沐浴疗法、蒸汽疗法、湿泥疗法、烟熏疗法、砂浴疗法、蜂毒疗法、药棒疗法、日光浴疗法、抓火疗法、拍火疗法、矿泉疗法、麝火疗法等数十种疗法。临床上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对症选用。
3、风湿病的娱乐疗法
娱乐一般包括文娱、文艺、体育三方面的内容。唱歌、跳舞、下棋、打牌、听音乐、看戏、看电影、看电视等属于文娱活动;写诗、绘画、咏诗、读书、看报等属于文艺活动;体操、太极拳、太极剑、气功、各种球类运动、田径运动、游戏、骑马、骑自行车、参观、旅游、打猎等属于体育活动。适度的娱乐活动,可以开阔患者的视野,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恢复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增进人际关系,建立与社会环境之间的正常关系,克服逃避环境、孤僻、衰退、离群独处等病状,减少生活的单调和苦闷,提高病人的兴趣和热情,陶冶情操;有助于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此外,适度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及代谢,增强体质与毅力,利于改善和恢复关节的运动功能,预防关节骨质疏松与强直、挛缩和肌肉萎缩。
常见的风湿病特色疗法
1、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指针刺和艾灸两种治疗方法,因两者常常配合使用,故常合称针灸。针灸疗法是祖国传统疗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指应用针剌和艾灸的方法,通过腧穴的作用,促使经脉通畅、气血调和,从而达到祛除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针刺治病是用特制的金属针具刺入身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针刺治疗风湿病有较好的疗效,但要选好适应症。一般应用于风湿病关节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等的治疗,另外发热的风湿病人也可应用。艾灸是指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置于痹痛部位或穴位上,相距皮肤0.5~1厘米处施灸,不要烫烧伤皮肤,灸至有温热感、不烫、皮肤微红为度。艾灸不但可以治病,还能强身防病,故在没有痹痛发作时也可应用。艾灸主要适用于风湿病人膝、踝、腕关节酸沉冷痛、屈伸不利等的治疗,常与针刺配合使用。一般来说对于病情处于急性期,血沉高,肿胀明显的患者暂不予针灸治疗。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时,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妇女怀孕三月以内者,小儿头项部囱门未合时,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疔疖并有发热者,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颜面部、颈部及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黏膜附近,均不得施灸。
2、推拿疗法
推拿,俗称“按摩”,是采用按摩法刺激患者肌体的一定部位、运动患者的肢体进行治病的一种疗法。是祖国医学中的一种古老的治病方法,具有舒筋活络、理气活血、驱风散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减轻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关节及周围组织的物质代谢与营养,有利于改善关节功能,适用于慢性关节炎的病人,尤其对风湿病人的慢性期或恢复期,在关节疼痛控制之后施行推拿治疗,对于加快关节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作为恢复关节功能的辅助疗法,具有效果好、简便易行的特点。但对于急性炎症尚未控制,血沉较高伴有发热等关节外症状的患者,推拿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对长时间服用激素类药物伴骨质疏松的风湿病患者,在实拖推拿时,切忌力量过大,以防发生骨折。
3、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古称“角法”,近代又名“吸筒疗法”。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用某种方法产生负压而使杯罐吸着于皮肤,造成局部刺激甚或皮肤瘀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由于此法简便易行,且有可靠疗效,现已发展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临床多用的是竹罐、陶罐、玻璃罐、抽气罐等。本法适应于风、寒、湿痹,尤其是颈项、腰背及四肢软组织较丰厚处的疼痛、麻木、功能障碍等。拔罐治疗一般适用于风湿病人的肩、膝关节等大关节具有冷痛、沉重、屈伸不利等症状的治疗。另外,与火针相配合治疗指关节肿胀效果较好。但如果有下例情况的应禁止拔罐:①中度或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患、严重心肌病变者。②有出血倾向的疾病, 如血友病、紫癜病或咯血,以及白血病等。③全身高度浮肿。。⑤恶性肿瘤、结核。另外,拔罐时注意不要使病人受冷受风;在前次拔罐处出现的皮肤瘀血现象尚未消退之前,不宜在原处再拔罐。
【关键词】乳腺增生;中药蜡疗;疗效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1.088
乳腺增生是目前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突出表现为疼痛和肿块。近些年该病患病率逐年升高,患病年龄也愈来愈年轻化。据统计大约有70%~80%的女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而有些患者对此病的重视程度不够,迟迟不就医或只求减轻乳痛表现,而意识不到乳腺增生病的潜在风险,即小部分乳腺增生长期经久不愈,会产生乳腺良性肿瘤甚或发生恶变,对女性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对本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1病因病理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乳癖”范畴,由冲任失调、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乳络不通所致。《圣济总录》云:“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调理,冲任不和,阳明经热,或风邪所客,则气塞而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有核”,指出冲任失调是发病的主要原因。而《外科医案汇编》则认为:“乳中结核,虽云肝病,其本在肾”。肾、脾胃、肝等脏腑功能的正常及经脉的通调共同维持的正常生理功能。若脏腑功能失常,特别肾、脾胃、肝的功能失常,经络闭阻不畅,冲任失调,则可以导致乳腺增生病的发生。如:肾气不足,冲任失调,气血瘀滞,聚于、胞宫,则疼痛而结块。肝郁气滞在乳癖的发病过程中亦有重要作用,肝气横逆犯胃,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滞血瘀挟痰结聚为核,循经留聚乳中,则乳中结块[2]。总之,肝郁致气血凝滞、阻于乳络或肝脾两伤、痰气互结;肾虚致推动无力、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瘀互结,则气滞血瘀痰凝而成乳癖。
现代医学则认为本病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如卵巢机能失调致黄体素(黄体酮或孕酮)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或乳腺组织对激素的敏感性增高等均可致乳腺组织增生。主要表现为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多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或发生在腺管内出现上皮的样增生,并可伴乳管囊性扩张。近年来,还有学者认为,催乳素的升高亦是引起乳腺增生病的另一重要因素。总之,神经、免疫及微量元素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机体各种内分泌激素的失衡、紊乱而产生本病[3]。
2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分为肝郁痰凝及肾虚痰凝等证型以辨证治疗为主,同时周期疗法得到诸多医家的重视。另外中药外敷治疗、针灸、推拿按摩疗法等对治疗乳腺增生具有一定作用。但中医治疗时间长,起效慢,操作又有一定的麻烦,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便。
西医对乳腺增生的治疗,主要采用的是激素类药物,这种治疗方法的特点是见效快,但也有相应的副作用。尤其是性激素,应用后可能会进一步干扰人体的激素间的平衡,并增加癌变的可能。故而一般不把他们作为治疗常规,症状严重时,才考虑应用。对重度增生有恶变倾向者,则采取手术疗法。虽然西医的手术疗法比较彻底,但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精神、情绪,对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目前对于乳腺增生的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都不是十分的理想。
3中药蜡疗的原理及应用
蜡是从石油中蒸馏出来的热容量较大、导热性较小的高分子碳氢化合物,经加热的液体石蜡可作为导热体,涂敷于患处具有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由于蜡疗的设备及手段已趋于完善,且该治疗方法有治疗时间短、见效快、收效长的特点,并且它采用的是外敷疗法,因而越来越受到认可与重视。
3.1温热作用由于石蜡有热容量大、导热性小、保热时间长等特点,蜡疗时蜡疗区局部皮肤毛细血管受热扩张,充血明显,局部汗腺分泌增加。由于蜡疗具有持久而较强的热透入作用,因此有利于局部血肿的吸收,从而加速水肿消退,而且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具有抗炎作用。
3.2机械压迫作用由于石蜡具有黏稠性及良好的可塑性,与皮肤接触紧密。在蜡的冷却凝固过程中,因体积缩小,对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产生柔和的机械压迫作用,既能防止组织内淋巴液、血液等的过多渗出,又可加速渗出物的吸收。通过蜡疗,可使局部肌肉松弛,减轻肿胀,消除疼痛。具有活血、抗炎、祛风除湿等多重功效。蜡疗还可促进上皮组织生长,软化组织,并恢复皮肤弹性。而且蜡具有很强柔韧性,可贴敷身体的任何部位,使用方便。
中药蜡疗是将中药研磨成末放入蜡中,蜡经高温加热而液化,液化后的蜡与中药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外敷于患者。中医对乳腺增生的治疗重在活血化瘀,理气通络,药物与蜡加热后,药物的活血化瘀作用更有利于乳腺增生的治疗,药物加热后也增强了理气疏络作用,因此中药蜡疗能增强其疗效。如加用温阳药中的鹿茸(或鹿角霜)、仙茅、仙灵脾、巴戟天等具有类似性激素样作用,能促进性腺、性器官发育,调整激素平衡;还能明显提高动物下丘脑多巴胺含量而抑制泌乳素的分泌。加用软坚散结的海藻、昆布等有助于刺激垂体促黄体生成素的分泌,改善黄体功能,降低雌激素绝对值,抑制泌乳素分泌;并可促使病态组织的崩解,加速肿块的消散。另外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药物可改善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雌激素在肝脏的灭活和改善局部的充血水肿状况,并可抑制组织内单胺氧化酶活力,抑制胶原纤维合成,从而促使乳腺内肿块及纤维吸收。
4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中药蜡疗治疗乳腺增生具有独特优势:中药蜡疗用内病外治的理念,通过外敷疗法,达到拔毒排毒、消炎消肿的功效,可有效的改善胀痛、软化肿块。中药蜡疗外用贴剂,载药量大,疗效高,药力直透皮下,通过中药连锁生化反应和中药的引经靶向作用到达病变部位而发挥作用,从而达到临床治愈目的。总之,中药蜡疗治疗乳腺增生方法独特、简便、经济实用,并避免了内服药物的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胡升芳,陈红风.乳腺增生病患者乳腺癌危险因素调查及其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5):10.
[2] 王魏.补肾调周法治疗乳腺增生病[J].河南中医,2007,27(12):84-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