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自适应配送小车[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自适应配送小车[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99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2828049 U(45)授权公告日 2021.03.30

(21)申请号 202021110792.5(22)申请日 2020.06.16

(73)专利权人 张颖

地址 5465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合山

市北泗乡北泗街柳邕路92号2栋2单元2室(72)发明人 张颖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宁东之智专利代理有限公

司 45128

代理人 杜启杰 汪治兴(51)Int.Cl.

B60P 3/00(2006.01)B62D 37/00(2006.01)B60R 19/42(2006.01)G01C 9/0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自适应配送小车(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配送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自适应配送小车,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气缸及所述第二气缸,以调节第一转动板及第二转动板相对于所述承载板的角度,使得多个物流货物在第一转动板及第二转动板的带动下调整与配送车的位置,以获得最佳平衡效果,保证配送车行驶时的行驶稳定性,实现了对多种物流货物重量的自适应调节。同时,通过设置所述水平仪,用户可基于所述水平仪观察配送车的平衡情况,并基于所述水平仪来调整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方便用户的操作。

CN 212828049 UCN 212828049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自适应配送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配送车及装载组件,所述装载组件设于所述配送车上;

所述装载组件包括承载板、第一转动板及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及所述第二转动板基于所述承载板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转动板及所述第二转动板分别与所述承载板的相对两侧转动连接;所述配送车对应所述第一转动板的位置设有第一气缸,对应所述第二转动板的位置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驱动所述第一转动板相对于所述承载板翻转预设角度,所述第二气缸驱动所述第二转动板相对于所述承载板翻转预设角度;

所述配送车上还设有水平仪,所述配送车上还设有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红外发射器及所述接收器分别设于所述水平仪对应最高液面处的相对两侧。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基于智慧物流的自适应配送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送车上还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接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气缸及所述第二气缸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基于智慧物流的自适应配送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板在背离所述承载板的一侧,设有向第二转动板方向弯曲的斜面;

所述第二转动板与所述第一转动板的结构相同。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基于智慧物流的自适应配送小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撞梁,所述防撞梁围合于所述配送小车外周侧。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基于智慧物流的自适应配送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对应所述配送车的对角处设有滚轮。

2

CN 212828049 U

说 明 书

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自适应配送小车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流配送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自适应配送小车。

背景技术[0002]智慧物流是指是指通过智能硬件、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化技术与手段,提高物流系统分析决策和智能执行的能力,提升整个物流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0003]智慧物流中通常涉及用于配送的物流配送小车,其用于装载物流货物至指定地点,配送小车往往需要面对复杂的路况,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保持平衡是行驶安全的保证。而配送小车的重力平衡往往是受装载的物流货物所影响的,当货物摆放不整齐时,会导致小车的重力不平衡,在通过复杂的路况是有可能会导致危险或无法通过。[0004]目前缺少一种能够调整小车重力平衡的配送小车。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自适应配送小车,从而克服目前缺少一种能够调整小车重力平衡的自适应配送小车的缺陷。[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自适应配送小车,包括配送车及装载组件,所述装载组件设于所述配送车上;所述装载组件包括承载板、第一转动板及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及所述第二转动板基于所述承载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转动板及所述第二转动板分别与所述承载板的相对两侧转动连接;所述配送车对应所述第一转动板的位置设有第一气缸,对应所述第二转动板的位置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驱动所述第一转动板相对于所述承载板翻转预设角度,所述第二气缸驱动所述第二转动板相对于所述承载板翻转预设角度;所述配送车上还设有水平仪。[0007]优选地,所述配送车上还设有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红外发射器及所述接收器分别设于所述水平仪对应最高液面处的相对两侧。[0008]优选地,所述配送车上还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接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气缸及所述第二气缸电连接。[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板在背离所述承载板的一侧,设有向第二转动板方向弯曲的斜面;所述第二转动板与所述第一转动板的结构相同。[0010]优选地,还包括防撞梁,所述防撞梁围合于所述配送小车外周侧。[0011]优选地,所述防撞梁对应所述配送车的对角处设有滚轮。[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智慧物流的自适应配送小车具有以下优点:

[0013]1、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气缸及所述第二气缸,以调节第一转动板及第二转动板相对于所述承载板的角度,使得多个物流货物在第一转动板及第二转动板的带动下调整与配送车的位置,以获得最佳平衡效果,保证配送车行驶时的行驶稳定性,实现了对多种物流货物

3

CN 212828049 U

说 明 书

2/4页

重量的自适应调节。同时,通过设置所述水平仪,用户可基于所述水平仪观察配送车的平衡情况,并基于所述水平仪来调整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方便用户的操作。[0014]2、配送车上还设有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红外发射器及所述接收器分别设于所述水平仪对应最高液面处的相对两侧,使用时,所述配送车为平衡状态时,所述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光射入所述接收器上,并由所述接收器接收,用户可基于所述接收器直接观察当前是否为平衡状态,而避免了观察水平仪的液面状态,方便用户的判断,提高平衡检测的效率。[0015]3、通过设置所述控制器,实现了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的自动化调节,以适应多种物流货物重量的自适应调节,提高产品的自动化水平。[0016]4、通过在所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的边缘设置所述斜面,使得所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边缘防止物流货物掉落,提高了运输过程的货物稳定性。[0017]5、所述配送车外周侧还绕设有一防撞梁,所述防撞梁的截面为圆柱形结构,使得

提高行驶安全性。所述配送车在行驶过程中可基于所述防撞梁避免与外部物体相碰撞,

[0018]6、通过增设所述滚轮,使得所述配送车在与外部物体碰撞时,可基于所述滚轮减少碰撞力,降低直接碰撞带来的损伤。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自适应配送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自适应配送小车的中装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22]1‑基于智慧物流的自适应配送小车,[0023]11‑配送车,111‑第一气缸,112‑第二气缸,113‑水平仪,114‑红外发射器,115‑接收器,116‑控制器,[0024]12‑装载组件,123‑第二转动板,121‑承载板,122‑第一转动板,[0025]13‑防撞梁,131‑滚轮,[0026]100‑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0028]请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智慧物流的自适应配送小车1,包括配送车11及装载组件12,所述装载组件12设于所述配送车11上,所述装载组件12用于装载物流货物。

[0029]所述装载组件12包括承载板121、第一转动板122及第二转动板123,所述第一转动板122及所述第二转动板123基于所述承载板121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转动板122及所述第二转动板123分别与所述承载板121的相对两侧转动连接。装载物流货物时,物流货物居中放置于承载板121上,此时放置于承载板121上的物流货物可保证配送车11为平衡状态,当增

4

CN 212828049 U

说 明 书

3/4页

加装载时,多处的物流货物分别放置于第一转动板122及第二转动板123上,可通过调整第一转动板122及第二转动板123相对于所述承载板121的角度,调整物流货物的重心,以调整获得配送车11的最佳平衡效果。[0030]对应地,所述配送车11对应所述第一转动板122的位置设有第一气缸111,对应所述第二转动板123的位置设有第二气缸112,所述第一气缸111驱动所述第一转动板122相对于所述承载板121翻转预设角度,所述第二气缸112驱动所述第二转动板123相对于所述承载板121翻转预设角度。

[0031]所述配送车11上还设有水平仪113,所述水平仪113可实时显示配送车11当前的平衡情况,当所述水平仪113的液面不平时,即表示车辆不平衡,此时用户可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气缸111及所述第二气缸112,以调节第一转动板122及第二转动板123相对于所述承载板121的角度。

[0032]可以理解,在多种物流货物中,通常具有不同体积大小及重量的物流货物,当摆放整齐时也无法让配送车11实现平衡状态,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气缸111及所述第二气缸112,以调节第一转动板122及第二转动板123相对于所述承载板121的角度,使得多个物流货物在第一转动板122及第二转动板123的带动下调整与配送车11的位置,以获得最佳平衡效果,保证配送车11行驶时的行驶稳定性。[0033]请继续结合图1和图2,所述配送车11上还设有红外发射器114和接收器115,所述红外发射器114及所述接收器115分别设于所述水平仪113对应最高液面处的相对两侧,使用时,所述配送车11为平衡状态时,所述红外发射器114发射的红外线光射入所述接收器115上,并由所述接收器115接收,用户可基于所述接收器115直接观察当前是否为平衡状态,而避免了观察水平仪113的液面状态,方便用户的判断,提高平衡检测的效率。[0034]所述配送车11上还设有控制器116,所述控制器116与所述接收器115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16与所述第一气缸111及所述第二气缸112电连接,当所述接收器115接收到红外信号时(也即所述配送车11为平衡状态),所述控制器116断开连接,也即所述控制器116无工作;当所述接收器115没接到红外信号时(也即所述配送车11为非平衡状态),所述控制器116基于预存的程序控制所述第一气缸111及第二气缸112工作,以调节配送车11的平衡状态,使得所述接收器115接收到红外信号为止(也即所述水平仪113的液面平衡时)。[0035]可以理解 ,所述控制器116可以为基于51单片机的控制设备,其通过设置对应的控制程序,并基于51单片机实现对气缸的控制。[0036]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第一转动板122在背离所述承载板121的一侧,设有向第二转动板123方向弯曲的斜面100,所述第二转动板123与所述第一转动板122的结构相同,通过增设所述斜面100,使得所述第一转动板122和第二转动板123边缘防止物流货物掉落,提高了运输过程的货物稳定性。[0037]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配送车11外周侧还绕设有一防撞梁13,所述防撞梁13的截面为圆柱形结构,使得所述配送车11在行驶过程中可基于所述防撞梁13避免与外部物体相碰撞,提高行驶安全性。[0038]可选地,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防撞梁13对应所述配送车11的对角处设有滚轮131,通过增设所述滚轮131,使得所述配送车11在与外部物体碰撞时,可基于所述滚轮131减少碰撞力,降低直接碰撞带来的损伤。

5

CN 212828049 U[0039]

说 明 书

4/4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智慧物流的自适应配送小车具有以下优

点:

1、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气缸及所述第二气缸,以调节第一转动板及第二转动板相对

于所述承载板的角度,使得多个物流货物在第一转动板及第二转动板的带动下调整与配送车的位置,以获得最佳平衡效果,保证配送车行驶时的行驶稳定性,实现了对多种物流货物重量的自适应调节。同时,通过设置所述水平仪,用户可基于所述水平仪观察配送车的平衡情况,并基于所述水平仪来调整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方便用户的操作。[0041]2、配送车上还设有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红外发射器及所述接收器分别设于所述水平仪对应最高液面处的相对两侧,使用时,所述配送车为平衡状态时,所述红外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光射入所述接收器上,并由所述接收器接收,用户可基于所述接收器直接观察当前是否为平衡状态,而避免了观察水平仪的液面状态,方便用户的判断,提高平衡检测的效率。[0042]3、通过设置所述控制器,实现了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的自动化调节,以适应多种物流货物重量的自适应调节,提高产品的自动化水平。[0043]4、通过在所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的边缘设置所述斜面,使得所述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边缘防止物流货物掉落,提高了运输过程的货物稳定性。[0044]5、所述防撞梁的截面为圆柱形结构,使得所述配送车外周侧还绕设有一防撞梁,

所述配送车在行驶过程中可基于所述防撞梁避免与外部物体相碰撞,提高行驶安全性。[0045]6、通过增设所述滚轮,使得所述配送车在与外部物体碰撞时,可基于所述滚轮减少碰撞力,降低直接碰撞带来的损伤。

[0046]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0040]

6

CN 212828049 U

说 明 书 附 图

1/1页

图1

图2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