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ught And Discussion思路与探讨
文章编号:1006-3188(2017)04-0047-02
浅谈永兴县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陈晓军
(永兴县畜牧兽医水产局,湖南永兴 423300)
摘要:对永兴县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就实现该县水产养殖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渔业;产业化;发展对策;永兴县中图分类号:[S9-9] 文献标识码:B
近年来,永兴县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养殖总产量不断增长,单产提高,种类增加,渔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永兴县的水产养殖业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问题,分析与研究该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对实现该县水产养殖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
永兴县是郴州市最早列入的省渔业重点县之一。渔业水域广阔资源丰富。有大小水库130座,面积27300亩;池塘1万多口,面积34000多亩,河道型水库2万多亩,全县可养鱼水面总面积可达7万多亩。
近年来,该县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产量大幅提升,至2016年已达2.68万吨,产值3.6亿元;单产逐步提高,尤其是中小型水库,实行鱼鸭、鱼猪等综合精养模式,单产提高更快,由原来的亩产几十斤提高到现在的亩产几百斤;名特优新品种不断增多,渔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鳜、黄颡鱼、鲟等名优水产品养殖已初具规模,至2016年全县名特优新品种养殖面积达6000多亩,产量4000多吨;冷水鱼鲟养殖也初具规模,2016年全县鲟产量达到2660吨。水产养殖初步实现了从粗放渔业向精养渔业、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变。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推动县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当前水产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永兴县的水产养殖业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与渔业发达地区相比,不仅存在较大的差距和问题,一些问题还制约了水产业的发展。
2.1 渔业结构单一
目前,该县水产养殖品种仍以“四大家鱼”等常规品种为主,总体经济效益不高,增产不增收;经
济效益高的名特优新品种逐年增多但没有形成规模,除鲟鱼具有一定规模外,其它的名特优新品种如鳜鱼、黄颡鱼、湘云鲫、美国鳄龟、河蟹、黄鳝、泥鳅等虽有养殖户养殖,但都是零星养殖。而虾类、蛙类、珍珠类等特种水产品养殖更是空白;名优品种规模小、产量少,在水产养殖品种中占比太低。
2.2 产业化水平较低
永兴县的水产养殖零散,多为农户承包山塘、水库养殖,技术差,单产低,亩产几百斤。与发达地区池塘精养亩产一两吨鱼的水平差距太大;且没有水产龙头企业带动及建立多种联合经营,水产养殖组织化程度很低。并且水产加工业也是一片空白,水产品营销渠道少,仅以鲜活产品销售为主,风险大,价格不稳,也没有品牌产品,竞争力弱,总体产业化水平较低。
2.3 水产苗种生产滞后
目前全县只有湘阴渔场从事水产苗种生产,但规模较小,设施旧,生产能力低,不能满足我县水产苗种的需求。我县养殖户每年要从外省进购水产苗种,增加了养殖成本和疫病隐患。
2.4 服务体系不健全
由于水产专业技术人员少,新的渔技推广,信息传递、鱼病防治、处于自流状态,导致整体养殖技术和水平低。现代渔业的发展,迫切需要高新技术与管理。
2.5 天然渔业资源破坏严重
近年来河沙开采、拦河筑坝等,严重破坏了天然鱼类生存和繁殖,再加上渔业执法薄弱,非法捕捞,水产资源破坏,致使水产资源严重衰竭,危及了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对策
根据永兴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和所存在的
47 ·
Thought And Discussion思路与探讨
问题,按照“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产业化经营为方向,增加效益为目的,实现农民增收为目标”的总体思路,应采取有力措施和策略,稳定大宗类水产品生产,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做大做强水产龙头企业,开创水产加工业,积极发展生态渔业,提倡健康养殖,依法治渔,保护渔业资源,促进该县水产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3.1 调优渔业结构,实现水产养殖由产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一是优化养殖布局,池塘水面以生态渔业、名特优水产为主,建立优质、高产、高效的养殖基地;中小型水库以综合养殖、休闲渔业为主,大力推广鱼鸭、鱼猪等综合精养模式,提高单产量和养殖效益;大中型水库(青山垅、龙潭、石壁垅)可以移植和增殖名贵经济鱼类(如银鱼),提高大中水面的养殖产量和数量;拦河筑坝建水站而形成的河道型水库宜渔水面(便江一级电站坝上水域)因水温低可以网箱、河汊拦网养殖冷水鱼类(鲟鱼、虹鳟),挖掘渔业水域资源潜力。二是优化养殖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稀品种养殖,养出高档优质水产品,并把镢鱼、黄颡鱼、鲟鱼打造成品牌产品,推广蟹类、虾类、龟鳖类养殖,扩大规模,打造品牌,提高效益及市场竞争力。三是优化养殖方式,大力推广综合养殖,精养,增产增收。四是健康生态养殖,提高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改善养殖环境,减少病害发生,防病主,治疗为辅,加强养殖过程的质量监管,确保产品质量。五是提高养殖技术,发展高新水产养殖技术,科学投喂,生态病害防治。实现低耗高产。3.2 提高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发展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推高新养殖技术,以精养的方式提高单产和效益。二是培植和扶持规模化养殖场,发展龙头企业。壮大我县水产养殖实力。三是以龙头企业为示范,建立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并加强其建设。重点抓好我县已初步建成的,具有一定规模,且品种特色突出的,鳜鱼养殖基地、黄颡鱼养殖基地,和鲟鱼养殖基地的建设。四是提高组织化程度,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以“公司+基地+农户”、“规模户+农户”等形式建立多种联合经营组织,带动农户进行水产养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使规模场、公司和基地在带动农户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得到发展壮大。五是突破水产加工业的瓶颈,组创或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水产品加工企业,增加我县水产
· 48
品的营销渠道和产品价值,延长价值链并增加劳动就业,缓解水产业增产降价不增收的状况,并逐步打造我县的水产品牌,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竞争力。3.3 完善苗种繁育体系,为水产业发展打好基础
一是加强水产苗种繁殖场的硬件建设,增加繁育基地。提高苗种场的生产能力,和苗种质量。二是强化苗种监管,对水产苗种生产实行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强制苗种场建立科学、规范的生产档案,并进行检查,使苗种品质过关,产出优质水产苗种。三是监管水产苗种的检疫检验,尤其是外购苗种,保护渔农利益。
3.4 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绿色养殖
为提高水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必须大力发展健康无公害绿色水产品养殖。一是倡导、鼓励间养、轮养、混养、鱼鸭、鱼猪等生态养殖模式,改病害药疗型为生态防治型,减少化学药物在生产环节中的使用,降低水产品污染。二是加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和无公害水产品认证,重点加速柏林、便江鲟鱼养殖基地、湘阴鳜鱼养殖基地和黄颡鱼养殖基地、龙潭水库和石壁垅水库鳙鱼生产基地的无公害化产地认定和鲟鱼、镢鱼、黄颡鱼、鳙鱼无公害水产品认证。三是加强在生产环节中对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投入、生产过程、生产环境的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各规模养殖场的生产记录、用药记录、产品销售记录等生产档案记录,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和抽查,严禁各养殖场使用国家禁止的饲料添加剂和药物,要求生产单位严格按照无公害化渔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从事生产,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3.5 健全服务体系,实施科技兴渔战略
一是加强水产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整体技术水平和素质。二是加强对水产养殖户的技术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科学的水产养殖技术。三是加强技术推广,通过现场指导、散发资料等形式推广新技术,提高渔农的养殖水平。四是实施项目示范工程,带动农民进行生态水产养殖,致富增收,全面实施科技兴渔战略。
3.6 加强渔业资源保护,促进水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强渔政执法,严厉打击违法捕捞,执法必严。二是加强天然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增殖,在便江实施禁渔期,保护鱼类进行正常的自然繁殖,并开展鱼类人工增殖放流养护便江渔业资源,提高渔业资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