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区戒毒中降低危害措施研究

社区戒毒中降低危害措施研究

来源:99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区戒毒中降低危害措施研究

作者:王学兵 李丽娇 李浪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3期

摘 要:海洛因极高的成瘾性决定了康复过程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使得“社区戒毒”成为设计政治、经济、文化、社区管理等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社区戒毒中运用降低危害理念的目的在于降低和减少毒品使用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造成的风险和危害。本文就现行“社区戒毒”行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毒品重灾区社区戒毒选题工程的建议,达到“降低危害”,构建和谐之目的。

关键词:社区戒毒;降低危害;艾滋病

吸毒在损害吸毒者身心健康的同时极易诱发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如何让吸毒人员回归正常人的生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2008年6月1日实施的《禁毒法》,重构了我国以社区戒毒、自愿戒毒、强制隔离戒毒三大戒毒措施为主体的戒毒体系。社区戒毒作为一种戒毒措施,在社区戒毒中,来探讨和研究降低危害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对于理论和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社区禁毒防艾教育力度

社区戒毒有效推进的前提是教育宣传,社区教育要为社区所有成员提供禁毒防艾的教育宣传,其目的在于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禁毒防艾知识。社区禁毒防艾教育涉及面广,需要居委会,家庭和学校等多主体协作配合。在社区建设中,居委会应该把禁毒防艾教育纳入社区教育,开展社区禁毒防艾教育就是要让公众明白毒品和艾滋病的危害及相关知识,树立全民拒绝毒品的坚定信念。对社区戒毒人员传递降低危害和预防艾滋病的服务信息等。

社区禁毒防艾教育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宣传毒品的危害,包括对个体心理和生理损害及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危害:二是宣传毒品的基本知识,包括毒品的种类以及毒品的成瘾性等;三是宣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治疗情况以及艾滋病等传染病与吸食毒品的关系;四是宣传怎样预防艾滋病和远离毒品,进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五是宣传获取降低毒品和艾滋病危害的国家相关和服务信息途径;六是深入宣传贯彻《禁毒法》,通过组建社区戒毒宣传队、开展禁毒知识宣传咨询,座谈会和资料发放等形式进行丰富多彩的宣传,向涉毒对象和公众广泛宣传《禁毒法》,营造无毒、防毒防艾的社区环境。促使全社会从思想观念上适应《禁毒法》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禁毒工作新理念,并且对现行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作出调整。

二、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国家禁毒委员会要求“不断扩大社区药物维持治疗覆盖面,推动降低毒品危害取得新进展”。

美沙酮维持治疗主要是针对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依赖者采取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法,旨在通过较长时间或长期服用美沙酮口服液来治疗药物成瘾者对于阿片类成瘾物质的身体依赖问题,同时配合行为干预、心理治疗等综合措施,最终目的是实现降低毒品危害和需求。不管是从我国现有实践情况还是从国际经验看,为了使吸毒者不受艾滋病的侵害,其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推行美沙酮门诊。

然调查表明,美沙酮维持治疗情况不容乐观,或者没有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或者接受后又因为某些原因退出。从层面上讲,一方面,应该加大投入,并且鼓励国际组织和第三部门的积极介入,营造良好的禁毒防艾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在社区建立美沙酮门诊试点,取消或放宽户籍等一系列。尽快建立社区吸毒人员资料,可能的话尽可能联网,使得美沙酮服用者不会因为频繁的更换居住地点而脱失。第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禁毒专干,并对其进行培训,当然,这些禁毒专干最好来自吸毒者,在对其进行培训后,让他们回到相应人群中开展同伴教育。第四,将美沙酮门诊纳入社区医疗和社区戒毒中,改变现在美沙酮门诊少的现状,建立美沙酮门诊与病人良好的医患关系。替代治疗必须与心理矫治、社会支持网的构建相结合。 三、针具交换

针具交换是一种被证明不会引起毒品滥用并且在医学领域颇具效果的公共健康策略。针具交换在很多国家使用,是在美沙酮等药物替代治疗不能够触及的地方降低毒品危害的有效策略之一。其对控制艾滋病从吸毒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以及吸毒人群之间的艾滋病流行,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众所周知,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吸毒,吸毒人员基于毒品引发的不安全性行为和共用针具易感染艾滋病。针具交换项目是以预防艾滋病和其他血液传染病为目的的传染疾病预防项目,是针对静脉注射吸毒人员共用注射器行为而开展的。总之,针具交换项目是针对吸毒人员的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对于发展更加健康,更加和谐安全的社区以及降低吸毒而诱发的灾难性后果至关重要。

一定意义上讲,因为吸毒的不合法性,使得吸毒人员的隐蔽性很强,找不到吸毒人员,一般都不敢到针具交换点参加交换活动。加之吸毒人员没有认识到共用针具的危害性,针具交换意识淡薄,缺乏艾滋病预防基本知识,从而导致针具交换困难。

在层面,积极做好针具交换相关工作,一是要加大对吸毒人员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力度,使吸毒人员真正认识到共用针具的危害,避免高危行为的发生;二是要扩大针具交换的覆盖面,拉近目标人群与针具交换点的距离,方便目标人群获得针具,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来提高针具交换率;三是要加强多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特别是注重对基层民警开展减低危害理念的相关培训,使广大民警理解开展针具交换的策略与措施,在外展人员开展活动时给予最大限度的默契与配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培育社区自助互助组织和心理支持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地区由社区戒毒者自发成立的诸如“解毒家庭联谊会”等社区互助组织,这类组织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可以为戒毒者个体提供心理支持,也可以进行行为改变与交流。在药物滥用人群中开展自助互助小组活动是降低毒品危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戒毒者有着深远意义。一个人吸毒后,绝对不仅仅是吸毒者本人身体和心理受到创伤,家庭也因此而不堪重负,进而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社区自助互助组织正是把这样一群命运相同的人聚在一起,他们自助互助,相互之间没有歧视,相互扶持和关爱,相互倾诉与支持。他们通过各种活动和主题定期聚会,在掌握戒毒知识的同时,使自己获得更多的谋生技能,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家庭支持体系。

对吸毒人员提供心理支持主要是鼓励他们开始戒毒并且坚持戒毒,减轻他们治疗过程中存在的精神障碍和他们内心的痛苦,让他们尽早回归社会。

提供心理支持的人员可以是社区自愿者,已经戒毒者,美沙酮维持治疗医务人员,也可以是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吸毒人员,这类人作为同伴教育者。这些人员在提供心理咨询前都应该接受吸毒人员心理咨询的培训。可以利用美沙酮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设立专门咨询室,由专业人员为吸毒人员提供面对面的咨询,也可以由专业人员上门为吸毒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而同伴教育者和社区自愿者主要是在社区为吸毒者提供不固定的面对面咨询服务。 心理支持的内容有:吸毒的危害、艾滋病的危害,吸毒与艾滋病的关系;国家的有关法规;有关戒毒和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服务信息;艾滋病检测和自愿咨询信息;如何预防吸毒过量;鼓励吸毒人员参加社区戒毒,参加社区自助互助组织和美沙酮维持治疗,保持操守和预防复吸;通过有效的倾听、不评判、共情和分析归纳等技巧排解吸毒人员的心理压力。 五、通过外展社会工作,营造社会帮教支持环境,促进社区积极参与

为了减少对吸毒人员及其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取得相关部门及社区乃至全社会对降低危害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就应该营造对降低危害工作社会帮教支持环境。 通过各级禁毒与艾滋病防治机构,采用多部门联席会、现场考察、专家讲座等方式,促进包括卫生、药监、文化、教育、广电、和劳动等多部门对降低危害工作的配合与支持。 利用发放资料和专家采访等方式,让新闻媒介了解降低危害工作的重要性,在报道严厉打击吸毒贩毒的同时,从正面报道降低危害工作,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正确地报道吸毒现象,减少社会对吸毒人员的歧视。

戒毒的最终目标是完全消除毒瘾,然而戒毒是个痛苦的过程,必然会有反复,因此在追求完全摆脱毒瘾,回归社会的同时,社区应当运用降低危害理念,将戒毒过程中的危害降到最低。降低危害理念在我国的实践表明,实施降低危害理念之后不仅不会增加吸毒者人数,而且对控制发挥了很大作用,如果将这一理念运用到社区戒毒治疗中,将会更加有效地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升戒毒效果,降低毒品危害。在配合国家禁绝毒品的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和降低戒毒者对健康、经济、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最终达到全社会禁绝毒品这样一个美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力.浅析减少危害理念下的家庭戒毒治疗[J].法制与经济,2017(07).

[2]李 鹃,赵太文.论家庭在戒毒中的作用[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1月第 16卷第1期.

[3]刘静、王婷婷、邹钰.国内外清洁针具交换现状[J].卫生软科学.2012年第7期. [4]李荣健、蓝光华、李明丽、黄玉满、刘伟[J].应用预防医学,2013,2. [5]降低毒品危害: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04de520100hb2a.html [6]社区戒毒的实施与完善思考:https:

//wenku.baidu.com/view/fa7df9543c1ec5da50e2707c.html 作者简介

王学兵,通讯作者(14096741@qq.com),昭通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减少伤害的公共与社区戒毒。李丽娇,昭通学院办公室教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公务员制度。 (作者单位:昭通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