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

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

来源:99网


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

一、选择题

1.“二十四节气”是我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16年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纽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

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的运动 C.地球的形状

2.区别人种的主要根据是 A.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 C.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宗教信仰 A.黑种人

B.白种人

B.居住地区和生活水平

D.肤色、眼色、毛发、脸型等体质特征 C.黄种人

D.混血种人

B.地球的公转 D.地球的大小

3.“肤色较白,头发天生是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他是: 4.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一般说来,黑人多分布在( ) A.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 B.气候比较温和的温带地区 C.寒冷的极地地区 D.季风气候区

5.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亚洲 B.人口总数最少的是北美洲

C.人口总数最多的是非洲 D.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6.在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小聪和小明认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地方是( ) A.产生现象 A.纬度低

B.运动方向 B.离海近

C.运动周期 C.海拔高

D.绕转中心 D.人口少

7.地处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终年积雪,成为“赤道雪峰”,其主要原因是 8.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 ) A.亚洲、欧洲、大洋洲 C.亚洲、欧洲、拉丁美洲

B.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D.亚洲、欧洲、非洲

9.读图,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排序正确的是( )

A.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B.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C.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D.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10.在地球仪上,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正确的是( ) ①南北回归线 ②赤道 ③20°W和160°E ④180度经线圈 A.② ③ A.石油

B.① ③ B.小汽车

C.① ④ C.农产品

D.② ④ D.纺织品

11.国家交往中,发展中国家大量出口的产品最不可能的是( ) 12.今天(1月16日),地球运动的位置最接近右图中的

( )

A.a B.b C.c D.d

13.下面关于世界语言、人种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范围最广的是汉语

C.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A.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

B.大洋一般靠近,由半岛和岛屿把大洋与另一个大洋隔开 C.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以海峡相连

B.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 D.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14.下面关于海和洋的叙述,错误的是( )

D.海峡是连接两片海域的狭窄水道 15.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 B.北美洲

C.南极洲

D.大洋洲

16.

读图,某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平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学校的花坛位于田径场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2、学校教学楼东西方向长度约为

A.20米

B.40米

C.100米

D.200米

17.有一批居民进行迁移,他们最有可能选择建立村庄的地区是( ) A.河流发源地 B.河流干支流交汇处的宽阔地 C.河流入海口的低洼地 D.河流的峡谷地段 18.陆地伸入海洋的部分,即三面临水、一面邻陆的陆地被称为( ) A. B.大洲

C.半岛

D.岛屿

19.世界上最炎热和最寒冷的分别是( )

A.亚洲、非洲 B.非洲、大洋洲 C.非洲、南极洲

D.南美洲、南极洲

20.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B.聚落既是人类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C.平原地区聚落比较集中,高山、荒漠地区聚落比较稀少 D.传统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

21.当海拔为50米的山脚气温为18.6°C时,1500米的山顶处气温为___°C( A.18.6 B.18

C.12.6

D.9.9

22.甲地海拔为2000米,乙地海拔为1200米,则甲地对于乙地的相对高度是:

A.800米 B.3200米 C.1200米

D.2000米 23.

小明的爸爸是一位旅行爱好者,最近从网上发来一张旅行时拍摄的照片。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小明的爸爸拍摄的是哪一民族的生活场景( ) A.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 C.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 A.炎热干燥 C.气候湿热

B.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 D.印度尼西亚的达雅克人 B.严寒多雪 D.河网密布

2、当地人聚居在长屋里与当地哪一因素有关( )

24.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四个阴影区域的实际面积比较,正确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2、对图中四个阴影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全部位于西半球中纬度地区 C.丙位于北半球热带地区

B.乙全部位于西半球北温带地区 D.丁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25.

读下面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正确的是 A.南坡是背风坡,降水多 C.北坡是背风坡,降水多 2、据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甲气流比乙气流干燥 C.A、B两地气温相差约16℃

B.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分布没有差异 D.B地比A 地气温低,原因是降水多 B.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D.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26.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数据说明了我们“家园”的 A.海陆分布 C.高低起伏

2、图2显示“家园”的海陆面积比约 A.8:2 C.5:5

B.7:3 D.9:1 B.质量 D.大小

27.

读下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玲玲有一天翻开日历看到当天是12月24日,地球正大约运行在图中的什么位置上( )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做出正确判断:2019年3月21日至6月22日,梁平的白天会越来

越( )、气温会越来越( ) A.短、高

B.短、低

C.长、高

D.长、低

28.

竖版世界地图以崭新视角展示世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北半球的是() A.甲

A.30°N,105°W C.60°S,105°W

B.乙

C.丙

B.30°N,105°E D.30°S,75°E

D.丁

2、乙地的经纬度是()

29.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冰洋变暖,北极航线日益显露出巨大的航运价值。2017年7月中俄领导人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下图为竖版世界地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 ( ) A.15°E, 23.5°N C.15°E, 23.5°S

A.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C.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B.45°W, 23.5°S D.45°W, 23.5°N B.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 D.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2、沿“冰上丝绸之路”从上海出发至鹿特丹,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 )

30.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治理酸雨,韩国国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部植树,说明了( ) A.中国没有能力自己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环境问题 B.发达国家注重环境保护,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C.我国遵循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道路 D.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

二、综合题

31.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_______。

(2)A地区人口稀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附近的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空着或放杂物,上层住人,说明这种特色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与内部年降水量相比,沿海地区降水________(多或少) ,内部降水________(多或少),影响降水的因素是__________。

(5)低纬度地区(赤道附近)降水________ (多或少),高纬度地区(两极地区)降水________(多或少),影响降水的因素是________ 。

(6)在图中C区域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影响降水的因素是________。 (7)A地的年降水量大约________毫米以下,本地属于________气候;B地的年降水量大约________毫米以上,本地属于________气候;C地属于________气候。 3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是目前世界上的四大湾区。 材料二 下图中,甲图为全球某时刻昼夜分布图,乙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1)写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的纬度位置____________,旧金山湾区的经度位置___________。

(2)四大湾区中,全部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时刻,地球运行到乙图中的_________位置附近,此时悉尼的季节为____________。

(4)旧金山湾区处于__________(“傍晚”或“黎明”),当地的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_________。

(5)粤港澳大湾区在东京湾区的__________方向。

(6)图中时刻,南美洲、______ 洲、_______ 洲 基本都处于黑夜,而大洋洲却是白天,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7)图中示意的粤港澳大湾区到纽约湾区的航线,依次经过太平洋→__________运河→__________洋。

33.下图是甲乙丙三个国家的轮廓图,请你根据图中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国家名称:甲____,丙____ (2)首都名称:乙____,丙____

(3)写出地理事物名称:A.____山脉,B.____河流C.____山脉。

(4)独自占有一个的国家是____,____(国家)东北部工业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

(5)有关三个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

①三国均为发达国家②三国都濒临太平洋③乙丙两国均位于北半球④甲乙两国都位于西半球⑤甲丙两国地势具有东西高,中间低的特点

A. 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6)丙国的经济支柱是____业。乙国主要是以____民族为主。

(7)写出一个有关丙国的美称____。

34.读美国洛杉矶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表,完成下列各题。

(1)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

(2)根据所绘图像,说出气温和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主要特点。 (3)说出该地气候类型名称,指出它的一般分布规律。

35.我国南方某校学生开展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同学们沿等高线地形图中虚线所示线路进行考察。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要求。

(1)同学们出发前,在图中量得周村、赵庄两村落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两村之间的实地直线距离是_______千米。

(2)同学们首先对两村落进行考察,发现两村落选址的共同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 ;并发现两村落古民居的房顶坡度较大,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的_________________ 。 (3)从A到B经过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__。AB两点的气温差是 __________。

【参】***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地球的公转运动,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造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故选B。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世界上的居民根据人的肤色、眼色、毛发、脸型等体质特征可划分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分布最广,故选D。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白种人的体质特征是:肤色多呈浅淡色;发呈金黄;眼色碧蓝或灰褐色;发形呈波状或直状;唇型为薄唇;鼻狭而高;颧骨不高突;体毛和胡须较发达等。黄种人的体质特征是:肤色呈黄色或黄白色;发形直,发色黑;眼色深;颧骨较高;面部扁平;体毛和胡须稀疏。黑种人的体质特征是:肤色多呈黑色或黑褐色;发形为曲卷形或波形,发色深黑;眼色黑褐;唇厚而凸或较厚;鼻宽扁或较宽;眼裂较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点睛】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人种。

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一般说来,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的人多分布在

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气候较温和的温带地区多为白色人种,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人种的有关知识。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图中看出,非洲的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的自然增长率最低;亚洲的人口总数最多,大洋洲的人口总数最少,故选D。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不断地绕着太阳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自转的绕转中心是地轴,公转的绕转中心是太阳,产生的地理现象也不相同,故选B.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地处赤道地区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却终年积雪,成为“赤道雪峰”,是因为这里海拔大约为55米,由于海拔高,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终年很低,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6℃,可以判断该山山顶气温终年都在0℃以下,虽然处于温度高的热带地区,但山顶的气温很低,只有山麓气温更高,与纬度、海陆位置及人口无关,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乞力马扎罗山的有关知识.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其中欧洲发达国家数量最多.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以及大洲的轮廓可以判甲是南美洲,乙是大西洋,丙是非洲。所以选B 【点睛】

该题考查大洲和大洋。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地球仪上,南北半球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东西半球是以20°W和160°E两条经线为界,南北回归线是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180度经线圈是日期分界线,故选A。

1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赖,相互融合,并朝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中,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具有吸引力的是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而发达国家的优势是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科技等,因此在国际交往中,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故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大量出口的产品最不可能是小汽车.故选:B.

1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今天(1月16日),地球运动的位置最接近右图中的c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是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故选C。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关于世界语言、人种和宗教的叙述,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非洲南部以黑色人种为主;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教;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故选D。

1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地球表面被各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地球总面积5.1亿平方公里,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人们习惯上把诲和洋合在一起叫海洋,实际上“海”和“洋”不是一回事,包含不同内容。海是位于大洋的边缘靠近陆地的部分;洋一般远离,由半岛、岛屿、群岛同海划开,水域面积非常广阔,水深度超过2000米;有的大洋与大洋或者海域以海峡相连;海峡是连接两片海域的狭窄水道,B错,ACD对。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海和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

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其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内,也是纬度最高的大洲。依据题意,故选C。 【点睛】

该题考查七大洲的分布状况,分析解答即可。

16.A

解析:1、A 2、A 【解析】 【分析】

1、该图是采用一般定向法定向,图中可知,学校的花坛位于田径场的东北方向,A符合题意,选A。

2、图中可知,该图的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是50米,教学楼在图上大约是2厘米,故实际距离是100米,故C符合题意,选C。

1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经济发达、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河流干支流交汇处的宽阔地,大多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聚落的形成的条件。

1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面积广大的陆地叫,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陆地伸入海洋的部分,即三面临水、一面邻陆的陆地被称为半岛,及其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故C符合题意。选C。 【点睛】

1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高纬度,气温低,低纬度,气温高.赤道穿过非洲中部,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是世界上最炎热带的;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纬度位置最高,气候酷寒,是世界上最寒冷的.故选C.

2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A正确。聚落既是人类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的场所,B正确。平原地区聚落比较集中,高山、荒漠地区聚落比较稀少,C正确。传统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都密切相关,D错误。故选D。

2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所以山顶的气温=18.6℃-(1500-50)÷100×0.6=12.6℃。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计算解答即可。

2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是相对高度.计算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2000米-1200米=800米,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

23.D

解析:1、D 2、C 【解析】 【分析】

1、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住木屋,交通工具是狗拉爬犁;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以船为交通工具;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生活在热带沙漠地区,穿宽大的袍子,传统交通工具是骆驼;印度尼西亚的达雅克人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住木楼或主楼,具有通风散热的特点。所以选D。

2、居住在长屋里,主要是因为当地气候湿热,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通风防潮。故选C。 【点睛】

该题考查亚洲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4.C

解析:1、C 2、D 【解析】 【分析】

1、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四个阴影区域所跨经纬度数相同,依据其所在的纬度可判定,图中四个阴影区域的实际面积由大到小排序为丙>甲=乙>丁;故选C 。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依据经纬度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甲全部位于东半球中纬

度地区,乙跨东西半球、北温带地区,丙位于南半球热带和温带地区,丁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经纬网图的判读。

25.B

解析:1、B 2、C 【解析】 【分析】

世界各地的降水受海陆因素、纬度因素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降水分布不均匀,在同一座山上,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关于图中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南坡是迎风坡,暖湿气流在爬升过程中,慢慢冷却成云致雨、降水多,北坡是背风坡,暖湿气流在下沉过程中,慢慢蒸发,降水少,故选B。 2、由图分析,甲气流比乙气流湿润,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分布有很大的差异;A、B两地海拔相差2600米,气温相差约16℃;B地比A 地气温低,原因是海拔高,故选C。 洛杉矶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两南部,是美国西部最大的城市,常被称为“天使之城”。

26.D

解析:1、D 2、B 【解析】 【分析】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百分之二十九是陆地。

1、由左图数据可知,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这些数据都是地球大小的数据,故选D。

2、右图显示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百分之二十九是陆地,海洋与陆地之间所占的比重是7:3,有“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说法,故选B。

27.D

解析:1、D 2、C 【解析】 【分析】

1、图中可知,①是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②是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前后),③是北半球的秋分日(9月23日前后),④是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故12月24日,地球正大约运行在图④位置。,故D符合题意。选D。 2、3月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时,这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北半球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白昼最长,夜最短.2019年3月21日至6月22日是位于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太阳光线直射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故梁平的白天会越来越长,气温会越来越高.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读图分析解答。 读北半球某地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地的经纬度是( ) A.20°N、20°E A.西南方向 1、C 2、D 【解析】 【分析】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1、依据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①地经纬度是20°N、20°W.依据题意.故选C.

2、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③位于④地的东南方向.依据题意.故选D.

B.20°S、20°E B.西北方向

C.20°N、20°W C.东北方向

D.20°S、20°W D.东南方向

2、图中③地位于④地的( )

28.A

解析:1、A 2、D 【解析】 【分析】

1、由图中竖版世界地图可以看出,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北半球的是甲地,乙、丙、丁地位于南半球,故选A。

2、由图可知,乙地位于赤道以南的30°S,从乙地正对的经度是105°W可知,该地的经度是与它方向相反,度数相加等于180°的75°E,故选D。

29.A

解析:1、A 2、D 【解析】 【分析】

“冰上丝绸之路”东起东亚太平洋沿岸,途径太平洋、北冰洋和大西洋,连接北欧、东欧和西欧地区,比传统的海水航线短,大大节省运输成本。

1、从图中可知,甲地在北回归线上,其纬度为23.5°N,图中每相邻的两条经线度数相差30°,可以推断出甲的经度是15°E,A符合题意。

2、从图中可知,沿“冰上丝绸之路”从上海出发至鹿特丹,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D符合题意。

3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环境问题的解决不是一两个国家所能解决的,需要多国协作才能完成,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治理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部植树就说明了这点D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考查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二、综合题

31.相等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气候湿热,住竹楼通风散热 多 少 海陆位置 多 少 纬度位置 地形 200 热带沙漠 2000

解析:相等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气候湿热,住竹楼通风散热 多 少 海陆位置 多 少 纬度位置 地形 200 热带沙漠 2000 热带雨林 温带性 【解析】 【分析】

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很不均衡.多雨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可超过10000毫米.少雨的区域,有时多年滴雨不下.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了解到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 【详解】

(1)根据等值线的原理,同一等值线上的点的数值相等,所以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2)A地区位于北非,该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人口分布稀疏。

(3)读图可知:B地区为东南亚,该地区附近气候湿热,住竹楼通风散热,所以该地区的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空着或放杂物,上层住人。

(4)读图可知:中纬度地区,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部降水少,图中中纬度的亚欧,亚欧沿海地区(亚欧的东部和西部沿海地区)降水多,亚欧内陆地区降水少。

(5)读图可知: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6)读图可知:C区域为位于亚欧的东部,该区域山地,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7)A地区位于北非,年降水量大约200毫米以下,本地属于全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B地的年降水量大约2000毫米以上,本地属于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C地为亚欧的内陆地区,属于温带性气候。

32.5°N 120°W 东京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 C 夏季 傍晚 昼短夜长 西南 欧 非 地球自转 巴拿马 大西 【解

解析:5°N 120°W 东京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 C 夏季 傍晚 昼短夜长 西南 欧 非 地球自转 巴拿马 大西 【解析】 【分析】

世界海陆分布不均,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百分之二十九是陆地,有“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说法,陆地上共有七大洲,海洋包括连为一体的四大洋,大洲与大洋大部分有较明显的界线;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不断地绕着太阳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因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始终与平面保持66.5°的夹角,所以太阳直射的地方不同,导致各地出现不一样的季节和不一样的昼夜长短,就产生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详解】

(1)由图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广州是位于北回归线上,纬度度数是23.5°N;旧金山的经度是位于向西增大上的120°W。

(2)四大湾区中,全部位于东半球的是东京湾区和粤港澳湾区,其余两个位于西半球。 (3)由图可知,图中所示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出现极昼,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地球是位于公转图中的C处;此时位于南半球的悉尼是夏季。 (4)由图可以看出,此时旧金山湾区是处在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处的傍晚;当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

(5)由图中经纬网可知,粤港澳大湾区是位于东京湾区的西南方向。

(6)由图可知,图中时刻南美洲、欧洲、非洲基本都处于黑夜,而大洋洲却是白天,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地球上因经度位置不同的地区,地方时不同。

(7)图中所示粤港澳大湾区到纽约湾区依次经过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后进入大西洋。

33.美国 澳大利亚 东京 堪培拉 落基(山脉) 密西西比河 大分水岭 澳大利亚 美国 B 服务业 大和民族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骑在

解析:美国 澳大利亚 东京 堪培拉 落基(山脉) 密西西比河 大分水岭 澳大利亚 美国 B 服务业 大和民族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解析】 【分析】

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很不均匀,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百分之二十九是陆地,有“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说法,陆地上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海洋共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洋,大洲之间与海洋之间大部分都有

明确的界线。 【详解】

(1)由图可知,甲是美国,丙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澳大利亚。 (2)乙是日本,首都是东京,丙是澳大利亚,首都是堪培拉。

(3)A是美国西部的落基山,B是密西西比河,C是澳大利亚东部的大分水岭。 (4)世界上独占一个的国家是澳大利亚,美国东北部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区。 (5)图中三个国家均为发达国家;三国都濒临太平洋;乙全部位于北半球,丙位于南半球;甲国位于西半球,乙国位于东半球;甲丙两国地势具有东西高,中间低的特点,故选B。

(6)丙表示的澳大利亚经济支柱是服务业,乙国主要以大和民族为主。

(7)丙国有许多美称,如“坐在矿车上的国家”,“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世界活化博物馆”等。

34.(1)

(2)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3)地中海气候,一般分布在南北纬30~40度西岸。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当地的气温数据和降水数据绘制。 (2)由该地气温和降水资

解析:(1)

(2)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3)地中海气候,一般分布在南北纬30~40度西岸。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当地的气温数据和降水数据绘制。

(2)由该地气温和降水资料可知,该地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3)由图可资料可知,该地属于冬雨夏干型的地中海气候,一般是分布在南北纬30~40度西岸。

35.(1)1.5

(2)地形平坦,靠近河流(答出任一点即可得1分) 降水多 (3)山脊 2.4℃

【解析】 【分析】

该题以读等高线地形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

解析:(1)1.5

(2)地形平坦,靠近河流(答出任一点即可得1分) 降水多 (3)山脊 2.4℃ 【解析】 【分析】

该题以读等高线地形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同学们出发前,在图中量得周村、赵庄两村落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两村之间的实地直线距离是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所以该地实地直线距离是3×50000=1.5千米。

(2)读图可知,同学们首先对两村落进行考查,发现两村落选址的共同自然条件是靠近河流,地形平坦开阔;并发现两村落古民居的房顶坡度较大,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的降水多。

(3)读图可知,从A到B经过的地形部位名称是山脊,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AB两点海拔相差400米,AB两点的气温差是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