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草船借箭》教学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惩罚、推却、迟延、探听、调度、擂鼓、呐喊、丞相、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查阅资料,了解草船借箭的时代背景。
2.通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词,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熟读课文,写出主要内容。 4.质疑问难。 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
妒忌 都督 推却 迟延 探听 私自 调度 水寨 擂鼓 呐喊 支援 丞相 军令状 二、我能理解词语
妒 忌:——————————————————————————— 甘受惩罚:——————————————————————————— 神机妙算:——————————————————————————— 三、我知道
《草船借箭》节选自我国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 )。课文讲了( )的一件事。 四、我要提问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我还有一些想解决的问题:
【导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学案
1.小组内交流
小组长检查:生字读音、课文朗读情况、了解课文的大意;全组交流疑惑问题,简单问题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组长记录下来,准备全班交流时提出。
2.全班交流展示
(1)老师抽查预习学案(或指生读生字词,或读课文段落,或指生说课文大意等等)。 (2)各小组推荐优生(或集体)进行展示。
(3)质疑问难(其他小组能解决地可帮助解答,解决不了的教师进行梳理后作为课堂探究问题)。 二、合作探究。
1.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课文中从哪里看出周瑜要害诸葛亮?
(提示:重点朗读1~3自然段,抓住重点语句来体会,知道周瑜是个怎样的人?) 2.草船借箭这件事从哪些地方充分地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提示:重点朗读6~9自然段,讨论交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知天时、懂地理、识人心。抓住重点语句来体会同时了解到诸葛亮、曹操各具有的特点) (1)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A展示朗读
B针对疑难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C交流感悟与收获
D推荐组员准备全班交流
(2)班内交流,组组展示(同学展示后可进行点评,也可进行挑战)。
三、精讲点拨。
四、升华认识:背诵后人赞扬诸葛亮智慧的一首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提示:这首小诗精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的“骤雨飞蝗”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么多的箭。)
【课堂检测】
一、我会写(读拼音写词语)
dù jì léi gǔ nà hǎn dū dū tuī què zí yǒu miào yònɡ shén jī miào suàn ( ) ( ) ( ) ( ) ( )( ) ( ) 二、我会填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了( ), 接着写了( ), 着重写了( ), 最后写了( )。 三、多项选择:
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正确的打“√”。 1、他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 )
2、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可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
3、他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诚信向他借船没事,周瑜聪明过人,曹操生性多疑。( ) 4、诸葛亮能算,因为他是神仙。( ) 四、我能理解
1.“鲁肃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箭的事,只说„„”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鲁肃( )。
2.从“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诸葛亮( )。
3.“雾这样大,曹操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这段话是( )对( )说的,表现了他( )的特点。
4.从“曹操下令说:‘江上雾大„„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诸葛亮( ),曹操( )。 【课外拓展】
周瑜嘴上说自己比不上诸葛亮,但他对诸葛亮真的是心服口服了吗?请大家课后去看一看《三国演义》第51到56回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 【板书设计】
19.草船借箭 通天文
神机妙算 晓地理 成功原因
识人心 自叹不如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