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寻找“丹顶鹤”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习多媒体知识基础上,多媒体软件使用方面的第一次尝试,是从理论学习转向软件操作的开始,为今后学习多媒体常用软件操作打下基础。本节内容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践出发,引入图片浏览软件ACDSee,让学生掌握多媒体类软件的基础性操作,对多媒体其他软件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后续软件的使用奠定基础。
2.教学对象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好奇心强,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比较肤浅,不够成熟,对知识掌握一知半解。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不是很均匀,故这节课主要通过创设情境、分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协作能力。
教学目标
结合本节课内容特点及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逐步掌握ACDSee看图软件的图片浏览功能。 2、通过趣味性实例操作,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过程过方法:
从实例激发兴趣入手,采取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形式,选取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个人、小组多种形式相互融合的学习活动。
1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向往美好事物的情感态度,给学生搭建感受美、创造美的情境。
2、确立学生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课前在远程教育网络中收集相关图片,制作视频文件;
2、根据本课特点制作《学生自我评价表》; 4、课前检查学生机视听设备;
5、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配套软件科教2000电子教室的广播、演示及学生机的提交等功能。
重难点
教学重点:ACDSee浏览器、查看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ACDSee浏览器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广播视频“一个真实的故事”,作品以多幅丹顶鹤的图片为背景,配以一首歌唱为救丹顶鹤而献身的女孩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学生欣赏。
师:我们在欣赏这首歌曲的同时,也看到很多美丽的丹顶鹤的图片。丹顶鹤,也就是传说中的“仙鹤”,它的故乡是哪里呢?
生:齐齐哈尔
师:对,齐齐哈尔的扎龙自然保护区是丹顶鹤的故乡,我们的故乡又是哪里呢?
生:齐齐哈尔
师:我们和丹顶鹤同一个故乡,这是我们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2
同时我们还应该怎样?
生1:爱护动物 生2:保护环境
师:对,我们要更加爱护动物,因为它们是我们的朋友,也要保护环境,正因为我们都爱护动物、保护环境,所以刚刚我们看到的这些丹顶鹤就来到了我们的中间。看有两只正在和我们说话呢?
(出示幻灯1:两只正在说话的丹顶鹤) 师:看看它们在和我们说什么?
丹顶鹤1:同学们好!喜欢我们吗?(生:喜欢)我们能成为朋友吗?(能)
丹顶鹤2:那就让我们成为好朋友吧!我们在“初一学生素材”——“第2课”——“素材资源”——“图片”文件夹中等你们,快来吧!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去找到它们,和它们成为朋友吧! 出示课题:第2课 寻找“丹顶鹤” 二、师生互动、小组合作
1、借助ACDSee的查看器来查找“丹顶鹤”图片
我们既然知道了它们的位置,下面我们同学来比一比看看哪位同学最先找到它们,再来看看哪一组同学最快完成。完成的同学采用电子举手示意老师。
(取消广播,学生操作,小组合作完成)
请最先举手的同学来演示,寻找“丹顶鹤”的方法。 (广播学生操作)
师:你做的很好,老师要问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得到帮助?
生:没有,我自己找到的。 师:我说有,你信吗?
3
生:没有。
师:好,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你得到了谁的帮助?之前你并不认识它,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
(出示幻灯2:握手——认识——ACDSee)
刚刚就是它在用它的查看器来帮助你的,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帮助你的。
(教师操作讲解)
(出示幻灯3:图片浏览软件ACDSee的功能) 2、用ACDSee的浏览器来查找“丹顶鹤”图片
刚刚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ACDSee,它就在我们的“桌面”上,下面让我们走进它,更进一步来了解它。
师操作:启动ACDSee。
师:刚刚我们通过ACDSee的查看器找了“湿地之神”丹顶鹤,现在我们看到的是ACDSee的浏览器,在它的浏览器中可不可以找到“湿地之神”呢?
生:应该可以
师:好下面同学们就来试试在ACDSee的浏览器中应该怎样找到“湿地之神”。再来讨论一下:使用ACDSee的查看器和浏览器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操作,组内交流、讨论区别) 小组代表演示ACDSee的浏览器的使用
小组发言人说出本组对ACDSee的查看器和浏览器的区别的讨论结果。
教师点拨。 3、浏览压缩文件
师:刚刚我们使用ACDSee的查看器和浏览器找到了一张“湿地之神”的图片,在我们本课的“素材资源”里还有好多张丹顶鹤的图
4
片,不过我闲它太占空间了,将这些图片放在了一个压缩文件中,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感受“湿地之神”的美丽。
生1:能
师:好,你来给我们同学们展示一下“湿地之神”的美丽。 广播生1的操作。
(生1将压缩文件解压后,使用ACDSee的查看器浏览) 师:刚刚生1为我们展示了“湿地之神”的美丽,好不好? 生:好
师:不过,我有一个小问题,我是闲太多的图片占用空间,才把它们压缩的,照这样操作的话,不是更占用空间吗?有没有其它办法呢?同学们来研究一下吧!
(小组交流、探讨) 小组代表操作。 三、思维拓展、各显神通 出示幻灯:
1、在“文件列表窗格”中,有的同学觉得略图太小了,看不清;有的同学说略图太大了,不能同时浏览全部图片文件,你如何权衡这个问题?有解决的办法吗?
2、在“素材资源”的“声音”文件夹中有两首歌曲,你认为用ACDSee软件能播放吗?尝试一下!
四、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1、师:原来这样可以,看来ACDSee真不错,可以这么轻松的查看图片,还可以播放歌曲,真高兴认识它。同学们是不是也觉得它是一个很好的朋友呢?
生:是
师:我们与ACDSee初次相识,看看我们这节课都对它有哪些了解?请同学们说一说?
5
(学生总结)
2、师:刚刚同学们就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了总结,下面我们再来就本节课的表现来个自我评价吧。同学们完成本课“成长基石”里面的《自我评价表》,完成后要提交到教师机。
(学生填写包括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小组活动中的表现等项的《自我评价表》)
3、提交完成的同学,可以使用ACDSee来浏览一下电脑中的图片。
课后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是一味的“讲知识”,而是为学生创设情境,利用启发式、实例演示、任务驱动,给学生指明学习目标和方向,让学生去研究、探索,也侧重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这样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动脑制作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按照老师讲的作,而是在这基础上实现主体的多元化。同时学生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在我们信息技术所力求的目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