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作者:周明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5年第01期
历史,尤其是初中历史,应该说是最尴尬的学科之一,虽然我已经从事了近20年的历史教学工作,但可以说我一直也没有弄懂其学科地位。近期我在具体教学中是这样尝试进行的,具体措施和教学效果如下:
一、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和人文素养 1.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
从某方面讲,教师的自我教育比教育学生更重要,也更艰难。因为教师作为成年人已经有了自己较为固定的知、情、意、行,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但可能比较陈旧,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中人文教育在某些方面的先天缺陷,坚定自己的信念,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正确的、与时俱进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近几年历史领域的学术研究主要是从文明演进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来考察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新课程就是在这些新的历史观指导下编写的,我们传统的五大社会形态学说、阶级斗争学说等知识已经陈旧了,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真正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
2.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高尚的人格、健康的品行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①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让学生发表的创新的见解,必须有宽松的环境和民主的气氛。当学生犯错误或者批评教师的观点时,需要有宽大的胸怀,与学生情感融洽。情感是师生关系的连接点,情感融洽,才能更好地诱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用情感的心灵去感化和激励学生,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以达到心领神会的参与交融。
②提升教师的教学魅力,包括教师的形体、仪态,教学中的板书、语言等方面。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构建有效历史课堂教学
我们知道,史学的最大价值在于以史为鉴、服务现实、开创未来。在讲新航路开辟和英国殖民霸权确立的内容时,对比中日甲午战争的战败、郑和下西洋、中国南海资源问题和中日东海石油问题等古今事实,使学生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们要善于发现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也要利用多媒体,这样不但能把教学内容根据需要加以变换,使学生的兴趣不断激发,还可以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情景,使学生受到感染。例如音乐,在每个重大历史时期,都有着充满爱国激情的历史歌曲:讲红军长征可以吟诵毛的《长征》,欣赏《长征组歌》;讲抗日战争可以唱《义勇军进行曲》;国资产阶级有《马赛曲》;讲巴黎公社有《国际歌》等等。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以歌曲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动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更可以激发学生的真情。除了歌曲之外,影视作品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如电视台播放了纪录片《大国崛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掀起了收看的热潮,大大增强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责任感。
总之,作为历史教师,应当承担好这一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充分挖掘教材独特丰富的教育内涵,充分利用好历史课堂这一舞台,发挥好这一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优势。在搞好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好地做好历史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完成好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秦素灵.新课程改革历史教师怎么办[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8).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