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培养学生英语听能力

培养学生英语听能力

来源:99网
培养学生英语听的能力

一、影响听力的几个因素

1.语言基础知识。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听力理解及反应速度的差异。一般而言,学生在以下方面存在困难。

语音障碍:由于长期读不准单词发音,特别是发音相近的词,因而导致学生不能正确辨别一些容易混淆的单词,如sheep-ship,much-march, mouth-mouse,here-hair,thirteen-thirty等。另外,不完全爆破、意群、连读、弱读、重读、重音转移等语音语调的变化,也让学生无所适从。

词汇障碍: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训练的基础,听力也不例外。听力理解中的每个对话、语篇都由句子组成,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是词和词组。在听的过程中,我们即使能听出发音,但如果不能与词联系起来,也无法得知语句的意义。因此,词汇量的大小在一个侧面决定了听力理解的程度。 语速障碍:有些学生习惯了教师上课时较慢的语速,当遇到正常语速或语速稍快的听力材料便无法适应。

英美英语语音差异障碍:英美英语除了在词汇上的差异外,在读音上也不完全相同,有些读音甚至差别很大。学生应了解美音的基本发音特点,避免听力出现障碍。

2.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历史背景

的不同、地域的差异等多种因素,以汉语为母语的民族与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思维方式必定有所区别。因此,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的语言文学知识,还必须了解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高中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听力理解便会产生一定的困难。

3.心理因素。听力理解能力不仅与语言知识掌握程度有关,与听者的心理素质也有密切的关系。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就会产生恐惧心理。所以当学生以这样一种状态去听时,就会使原来可以听懂的内容也大打折扣。因此在平时训练时,教师必须注意采取适当的策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几点建议

1.训练学生听力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在课堂上要尽量创造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听的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尽量使用英语,尽可能让学生多听英语,培养听的习惯。在安排课时进度时,可以利用刚开始时的三五分钟听一些相关的复习材料或新课的材料,锻炼学生听的能力;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听力材料,使精听与泛听相结合;利用好与教材配套的听力材料,如《同步听力》等,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2.注重语言知识的训练。一要严格把好音标关。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打好语音基础,对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读不准就听不懂,必然会影响语义的理解。二要引导学生正确记忆单词。词汇是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词汇量是

一切训练的基础。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单词,扩大词汇量。三要让学生突破语音知识关。英语语音知识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不完全爆破、意群、连读、音的同化与失音、句子重音及语调。另外,还应尽量掌握英音与美音的差别。突破语音知识关的办法是:认真听,注意模仿,用心记忆,并跟教师或录音机进行校正,坚持反复训练和检测。

3.加强听力技能的培养。第一,对于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种听力技能是辨音。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单音,随着能力的提高,再逐步上升到句子、对话或短文。在听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英语的语音、语调、语流产生感性认识。第二,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听力技能。在听力训练中,要培养学生去除冗余信息、选择主要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听力材料的大意。在平时教学中,可以采用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的方式。如教学 reading时,可以让学生先听大意,用三言两语来概括总结其要点或主要信息,然后精听,使学生了解有关的细节。第三,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在听力训练前,可以通过提问相关的问题或介绍背景知识等,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听力训练活动中。

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有着巨大的影响。首先,在训练时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所选材料可以由词到句,再到文章。其次,要有的放矢地制订听力训练计划,让学生在心理上有足够的

准备。这样在遇到听不懂或没有听到的内容时,可以果断处理,不至于影响后面的答题。

5.将听力教学和其他教学相结合。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教师应将听力训练与其他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在听前的活动中,可以让学生阅读,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进行词汇语法的练习。在听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做记录,锻炼学生做笔记的能力。在听后的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词汇语法练习或写作等活动,加强学生对听力内容的理解。

听是人们进行语言交际的重要手段,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已经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然而,目前中学生英语学习中最感头疼和最为困难的是听力。每次考试,最没有把握的也是听力。有近半数的学生认为目前英语学习中听力最困难。因此,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已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的热门话题和广大英语教师追求的目标。 三、分析原园,查找障碍

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听力理解及反应速度的差异。英语听力障碍一般分为知识性障碍和非知识性障碍。前者包括英语语音、词汇、背景知识等;后者则指播放录音的器材、

设施、环境及听者的心理精神状态等。听力水平的高与低取决于听力障碍的小与大。听力障碍越小,听的能力越容易培养,听力水平越容易提高。我认为,中学生的主要听力障碍有以下几点: l.没.有掌握必要的语音知识。必要的语音知识不仅仅指语音、语调,而且还包括朗读的各种技巧。如:单词重音、语句重音、音的省略和同化、连读及不完全爆破等。

2.不熟悉作出快速反应应具备的各种知识。在听有声材料的时候,听力理解不仅仅是辨音,同时又是对连贯语流进行同步准确释义的过程。毫无疑问,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和对语法结构的敏感性以及一定的背景知识,要听懂英语是困难的。听力理解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应用能力差。

3.尚未养成正确的听力习惯。在听一篇连贯的短文或对话时,部分学生总是力图听懂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遇到一时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就不断地思索,总想着这些个别的词或句子。此外,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而是借助于母语,中间经历个“心译”过程,似乎唯有这样才能理解。这些不良习惯是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大敌。

4.缺乏综合、归纳、分析的能力。听力理解过程包括连续性语音感知(即输入)、意义切分(即信息加工)、储存记忆、输出等阶段。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包括事实、或经过归纳、综合、概括了的知识,也包括没有明确用语言表达出来,却蕴藏着说话者的态度、情绪、观点等。要保证听力材料的正确输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能把

有意义的信息较好地储存在记忆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者的归纳、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如果这方面的能力低下,作出的判断正确率就不高。

5.不善于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畏难情绪和紧张心理是部分学生的主要心理障碍。越怕越紧张,越紧张就越怕,恶性循环。这种反常的心态如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将会严重影响听的效果。

6.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室内外的噪音、放音机的质量、声音的高低、录音的清晰度和音质的好坏等部都有可能成为干扰、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因素。 四、有的放矢,排除障碍

学生的听力障碍如何排除?我的主要做法是:

1.认真教好音标,严格把好音标关。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条件。在某种意义上,学好音标对未来的英语学习是件一劳永逸的事。我在起始年级全力以赴抓好音标教学,使学生顺利通过音标关。 (1)抓住时机,传授语音知识。中学生对周围的一切,包括对新学习的知识感到新鲜,充满妤奇。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已学过些语音知识(但不够全面)的基础上花一定时间将语音知识系统地、全面地进行梳理、补充,使学生明白单词的读音有很多规律可循,从而产生一种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的感觉。

(2)明确要求,分步到位。语音教学的内容包括:48个音素的识读、开音节、闭音节的识别与发音规则、字母组合及读音、r音节

的构成及读音、成音节的构成及读音、单词的重音、句子的语调、连读、失去爆破等。根据教学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分轻重缓急,分步、穿插实施教学,逐一过关。

(3)加强训练,强化记忆。教师在传授语音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加强各种语音知识的专项训练。包括开音节、闭音节的辨别训练,元音字母的发音训练,字母组合的辨别及发音训练(可以先在单词中划出含有的字母组合然后注出读音等),连读及失去爆破的训练等,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牢牢地掌握并能熟练的运用这些语音规律。

(4)不断重视、防止遗忘。奥苏伯尔的同化论认为:知识的保持决定于学习与学习之后在保持期间的复习,只有通过原先的学习与期间的复习才能促进保持和防止有用的知识遗忘,因此,对语音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归纳总结后,还须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重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让学生反复实践,久而久之,才能训练有素,熟能生巧。

2.注意朗读技巧的训练与培养。语句重音、节奏、音变、连读以及语调等均属于朗读技巧的范畴。朗读技巧的培养与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作通盘考虑,既要立足长远,又要狠抓当前。结合课文教学讲解要领、作出示范,并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模仿、练习。技巧的训练无捷径可走,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按要求每天认真地进行朗读才能逐步掌握。

3.正确引导学生记记单词。根据读音规则记忆拼写是记忆单词的

最有效方法。学习掌握了语音知识后,记忆单词就容易多了,因此,教师在组织语音教学时,要把读音与拼写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这种方法记忆单词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不易遗忘。

4.及时梳理语法知识。学生对语法、句型等掌握得好,对所听内容的语法结构敏感性就强,听力理解能力相对要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各种知识点,牢固地掌握必要的语法知识。这有助于对所听的内容作出正确的快速反应。例如有关反意疑问句教学,我适时小结如下:句子结构:陈述句+简短疑问句。如果陈述句是肯定句,简短疑问句必须是否定形式(he comes from the usa ,doesn’t he?)如果陈述句是否定句,简短疑问句必须是肯定形式。

(you didn’t come together,did you?).在回答反意疑问句时,必须依据事实作出回答。事实是肯定的,就用“yes,”回答,事实是否定的,就用“no”回答,不应受到母语干扰。 (如:he has never been to west hill farm, has he,) (yes,he has不,他去过。) (n0,he hasn’t是的,他没去过。)

5.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英语听力的背景知识涉及面很广。除了对课文中出现的背景知识要进行详细介绍外,我还鼓励并组织学生课外时间多阅读一些有关人文地理、历史、传记等方面的书籍,积极拓宽知识面。

6.重视良好心理素质与听力习惯的培养。中学生年龄尚小,心理

自控能力差,但可塑性极强。在听力训练初始阶段就应强调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在训练过程中,我常常结合听力材料,指导学生听力理解的方法,帮助他们纠正不良习惯,如引导学生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个词群,而不是一个一个单词地听:提出一些问题,以训练学生根据理解题的设计形式抓住主要信息点。例如: a:is it raining outside?

b:n0,the sun is shining,but i can seeafew clouds. question:what’s the weather like? 选项:a: it’s sunny. b:it’scloudy. c:it’srainy.

题中的关键信息点是i can see a few clouds,所以答案应选b.

7.讲究听力训练策略。

(1)听力测试与听力训练相结合,注重听力训练。通过听力测试可以了解学生知识缺漏与困难所在,为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通过系统的、有计划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提高学生听力测试的成绩。然而,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通过不断训练获得的,而不是通过考出来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听力训练,组织听力训练应具有长期性、计划性、针对性及阶段侧重等特点。

(2)寓听力训练于日常教学之中选择适当的听力训练材料,设

置一定量的听力课,无疑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但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也可与日常教学结合在一起。在时间安排上,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或每一节课的前几分钟复习时间,让学生听听有关材料,作为“热身运动”或者利用课堂教学结束前最后几分钟安排听力训练。 在内容选择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听力材料,凡安排有听力练习的内容,不可放弃。在有效听力教学过程中,听前做一些准备性练习。如较难的音素、语调的辨析,词语和句子的听辨等,可降低学生理解语篇的难度,更好地体现可理解性输入的原则。在听的过程中所做的练习.教师可利用一些视觉辅助物,如实物、图片、表格、地图等可创造情境,增强听的信息,加深记忆,并能使学生感到他们正在听的内容与真实生活相关,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学生在每个需要的信息项目出现时立即做出反应。注重深化理解的听后练习以及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和问题采取补救措施。

(3)听录音和听教师的朗读结合起来目前,课堂上听力训练教师多用录音,可捉供不同的语言情景,学生在听时看到说话人则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录音上,对听力练习更加专注。而教师给学生读听力材料时,学生能看到说话者,更符合真实生活中听的背景,教师的面部表情和动作能帮助学生理解,减轻学生面对无生命的机器的紧张感或压抑感;另外,教师可选用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时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处理,因此听录音和听教师的朗读各有长处,应有机结合互相补充。

(4)灵活、有效地组织听力游戏和竞赛。高中阶段的学生,特别是高一学生表演欲望强烈,灵活地组织听力游戏,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可以采用听——写最后一个单词、听——写句子、听——仿效、听——摹声、听——画画、听——表演等多种形式。在组织过程中应注意“五性”,即公平性、适时性、激励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我在这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通过采取以上的方法,教学上出现了喜人的变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日趋浓厚,语音、语法知识基本功扎实,在做听力测试时不再感到惧怕或毫无把握,而是能以正确的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考试,而且总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