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行赣南自己的邮票
邮票是传承、记载和彰显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历史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名片。发行赣南自己的邮票,增
强苏区精神的影响力,能够很好地宣传赣南,提高赣南的知名度,牢记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时刻。
邮票是可以被收藏和保留的,能够永久地流传下去,用这种方式将苏区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发行特色邮票,一能方便外界了解赣州旅游胜地的特色风光,时期遗址和其他红色旅游胜地以
及赣南特色的本土文化;二能提高赣州旅游的品质、层次;三能宣传赣州发展的现状,能够带动外界对
赣州经济发展的支持。
建议有关部门加快申请立项工作,可选取八境台、通天岩、采茶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旧址群、长征第
一渡等作为邮票画面。
2.争取中科院在赣州合作建设新材料研究所
赣南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为赣州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尚未形成整体合力
,特别是缺乏国际国内顶尖人才的支撑和对接。为此,很有必要争取中科院在赣州合作建设一个新材料
研究所。
首先,从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来看,新材料有着广阔的研发前景。
其次,江西是全国唯一没有中科院研究机构的省份,从振兴发展赣南苏区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建立
一所适合江西特别是赣南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科研单位,这也是苏区振兴的必不可少的支撑,同时可填
补全省没有中科院研究机构的空白。
再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引“智”比引“资”更重要,如果能争取中科院在赣州设立研究机
构,并将一些关键技术攻关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对赣南相关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当前和长远的推动作
用是不可估量的。
3. 开发利用福寿沟 提升赣州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对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
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福寿沟作为我市在全国拥有极高知名度的文化元素,在文化的开发利
用上却相对滞后。要从文化的角度开发利用福寿沟,将其开发为宋城旅游参观景点,以提升赣州文化软
实力。
可以利用福寿沟拓展旅游文化产品。巴黎的下水道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下水道。有趣的是,巴黎下
水道是全世界唯一可以供人参观的下水道。从1867年世博会开始,就陆续有外国元首前去参观,现在常
年有十几万游人观光学习。
借鉴巴黎下水道的经验,完全可以将福寿沟开辟为一个精品旅游景点,向世界充分展示宋城赣州,
比如经过整修后的水窗口和自动耙游的石狮爪(用来扒开可能淤积的垃圾),不但是研究赣州城市建设
史的实物资料,也将成为赣州古城内的一个古建筑实物观赏点;选择福寿沟合适的位置(如均井巷),
建设俯视式、侧视式的通透观赏景点,或建设开通亲历式的参观景点,让游客亲身体验福寿沟的千年魅
力。
4.“大院带动小院”缓解群众看病难
当前,赣南苏区农村群众看病难问题还较突出,一大原因是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特别是乡镇、村
两级的医疗服务能力还很薄弱。破解这个难题,关键要抓住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这一重大契机,做好
两项工作:
一要着力扶持市级医院做大做强,增强市级医院的“造血”功能。积极寻求卫生部部属医院的直接对口
帮扶,重点帮助我市进行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课题科研等;争取国家支持我市建设国家级临床重点学
科,提升医院的发展层次和水平;在相关设备的引进和新技术的开展方面,如PET-CT的购置、器官移植
等优先倾斜,适当降低准入条件。
二要积极推动市级医院对农村一级的帮扶带动,形成“大院带小院、城市带乡村”的纵向联动机制,
提高市级医院向下的“输血”功能。这要求市级各类公立医院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选派在农村常见病
、多发病治疗方面的专家轮流到各乡镇驻点帮扶;主动承担全科医师培训项目,对农村医疗机构的医技
人员进行轮训等。但光靠医院的力量及自觉行为毕竟有限,推动市级医院对农村的帮扶带动,还需要各
级统筹组织,对各级医院定目标、定指标、定要求。
5.打造赣南苏区红色文化品牌
赣州是著名的老区,赣州的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极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宣传红色文化、珍存红
色记忆、弘扬苏区精神,创作排演红色经典节目、打造苏区文化品牌,对于推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打造赣南苏区红色文化品牌要积极采取相应对策:
一是重点打磨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要进一步加强《八子参军》的宣传力度,与省内
外演出经纪人取得联系、与各大院线联系,把《八子参军》推介出去,争取更多周边省市的演出份额,
使之成为对外宣传赣南红色历史和开展红色传统教育的品牌剧目。
二是提炼赣南苏区红色文化品牌小戏。在历年创作排演红色小戏的基础上,加工好现有的红色小戏
《夏姑》《换青》《债中情》《马前托孤》等剧目,同时,编创、征集、排练更多苏区题材的采茶小戏
,提炼成一台苏区小戏精品。同样,使之成为今后对外宣传赣南红色历史和开展红色传统教育的常
演剧目。
6.把脐橙产业打造成富民产业
我市脐橙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种植面积达世界第一,年产量居世界第三。脐橙产业初具规模,成为
我市的农业主导产业,全市种果农户23万户,60多万果农受益,解决了2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
题。要进一步扬优成势,优化赣南脐橙品种,大力发展生态橙园旅游,把脐橙产业打造成富民产业。
1.优化品种,推进标准化生产。尽快出台全市脐橙生产的标准化技术。创建标准化生产脐橙示范园,推
广标准化生产。加强新品种的选育和培养,积极推广种植“一早一迟”和新特品种。如推广发展伦晚脐
橙、红肉脐橙以及具有清火功效的“不知火”脐橙等新特产品。形成以纽贺尔脐橙为主,多种品种并存
,结构更趋合理的脐橙品种布局。
2.配套开发,延长脐橙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提高脐橙附加值。加强技术攻关,加快脐橙精深加
工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橙园旅游,挖掘生态橙园“春闻桔花,夏采杨梅,秋尝西瓜,冬品脐橙,四
季休闲”的旅游主题。创新管理模式,推广引导,公司运作模式。由公司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
一收费。
7.做大做强赣州铜铝综合利用产业
今年以来,赣州经济社会发展喜逢一个良好发展机遇,做大做强赣州铜铝综合利用产业,前景广阔
,意义重大。要在、资金、税收、项目、用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在规范服务上予以引导,加快
再生铜铝综合利用行业的规模发展;同时有效延伸再生铝综合利用产业链,发展相关配套企业,充分发
挥龙头企业的辐射、拉动作用,实现赣南铜铝制品生产行业快速发展。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近年来,国家一直倡导发展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工业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铜、铝作为节能、降耗的环保材料,无论是应用范围还是用量都在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呈现猛
增的态势。铜铝综合利用作为再生资源利用行业,符合国家产业和省、赣州市产业导向,国家一贯
给予鼓励和扶持,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2.铜铝综合利用产业在赣南有一定的行业基础。赣县已批准为赣州铜铝综合利用产业基地,规模不断
发展壮大;在南康,以小兰金属加工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再生铝综合利用行业也初具规模;赣南废旧金属
收购网店几千家,同时赣南毗邻珠三角,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再生铝加工有充分的原料和产品销售保
障。
3.铜铝综合利用是高税收行业,以龙头企业拉动再生铜铝综合利用行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相
关配套企业,进而推进铜铝综合利用基地扩展,并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赣州
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具有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