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课 型 教学目标 重 点 难 点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重 点 难 点 教具学具 教法学法 教学环节 一、交流引入 创设情境 二、激发兴趣 引学达标 三、质疑解析 延伸目标
2.茎里的“运输网” 新授 课 时 2课时 1.了解茎的形态。 2.了解茎的一般结构。 3.探究茎的作用。 4.通过观察茎的形态,进一步学习观察的方法。 5.通过探究茎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尝试推理。 6.保持对植物的好奇心,产生继续探索自然的欲望。 7.能尝试用间接法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尝试推理。 保持对植物的好奇心,产生继续探索自然的欲望。 第一课时 总节数 水在植物体流动 1.了解茎的形态。 2.了解茎的一般结构。 3.保持对植物的好奇心,产生继续探索自然的欲望。 4.能尝试用间接法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了解茎的形态。 了解茎的一般结构。 自制的变色花 观察、实践、分析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教后反思 1.师出示课本插图。 1.学生观察。 2.师:波波发现了什2.学生思考、分么? 析。 彬彬认为茎里流出来的 汁液是根吸收来的水 分,大家觉得有道理 吗? 一、水在植物体内的流 动 1.师出示课前老师做的1.学生观察 切开“变色花”(或课本图)。 茎部,观察横截 面。思考并记录。 2.师:花的红颜色是从2.学生分组讨论、哪里来的呢? 交流、汇报。 3.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可3.各组汇报自己能重点会放在花是否变的看法。 色的现象上。教学时应 及时引导学生关注引起
四、智能练习 达成目标 五、精炼回顾 再现目标 执教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重 点 难 点 教具学具 教法学法 教学环节 一、交流引入 创设情境 二、激发兴趣 引学达标 三、质疑解析 延伸目标
这个现象的原因,引导 他们发现茎能运输水分 这一功能。 二、媒体播放“水分在学生观看、交流。 植物体内的运输” 视 频。 1.谈收获 学生各抒己见谈2.师总结:教学过程中,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发言积极。 第二课时 总节数 探究茎的作用 1.探究茎的作用。 2.通过观察茎的形态,进一步学习观察的方法。 3.通过探究茎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尝试推理。 4.保持对植物的好奇心,产生继续探索自然的欲望。 5.能尝试用间接法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探究茎的作用。 保持对植物的好奇心,产生继续探索自然的欲望。 有关茎运输养分的资料。 观察、分析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教后反思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 茎的其他作用。 一、探究茎的其他作用 1.师出示一些不同形态1.学生观察。 茎一 二 三 四 的图 片。 2.师:植物的茎除了能2.学生讨论、交运输水分外,还有什么流、汇报。 作用呢? 3.师出示大风吹植物不3.学生观察。 倒的图片。 4.师归纳:茎还有支持 作用。 5.师:为什么有人说“树4.学生分组讨论、怕剥皮”呢? 交流、汇报。 6.师出示有关茎运输养 分的资料。
四、智能练习 达成目标 五、精炼回顾 再现目标 六、板书设计 7.讨论:如果有的树皮被环割了一圈,割得不太深,树皮会怎么样呢?割得不宽,又会怎么样呢?割得太宽,树皮又会怎么样呢? 8.师归纳:植物的茎还有运输养分的作用。 二、拓展:树干和枝条记录的秘密 1.师出示课本驱动页的图片。 2.师:波波和琪琪有什么发现呢? 3.师:叶片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阳光呢? 1.谈收获 2.师总结:本课通过让学生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水在植物体内的流动,以及观察茎的形态特征,从而认识到茎就是植物的“运输网”。 1.学生观察。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学生各抒己见谈这节课的收获。 2.茎里的“运输网” 作用: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种类:匍匐茎、直立茎 缠绕茎、攀缘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