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药抗衰老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中药抗衰老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来源:99网
中药抗衰老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摘要:人类渴望长寿的梦想促进了科学家对细胞抗衰老机制的研究。由此,随着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有关细胞衰老的机制被一一提出,其中自由基学说、端粒学说及线粒体DNA学说影响较为广泛。这引起了以此为基础的抗细胞衰老研究的兴起。本文旨在通过对淫羊藿、黄芪多糖、人参、何首乌等部分中药的研究数据的借鉴,说明其抗衰老作用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关键词:抗衰老 中药 细胞生物学

关于细胞衰老的研究,在衰老生物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大量研究表明,衰老实际上也是一种细胞的重要生命活动。随着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有关细胞衰老的机制被一一提出,其中氧化性损伤学说、端粒学说及线粒体DNA学说影响较为广泛。随之而来的是以此为基础的抗衰老研究的兴起,医学科学界对此兴趣浓厚,从细胞生物学的层面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医学科学界通过多种药物的动物实验,对其效果及机制进行分析。其中,以中药的药物实验效果较为突出。中药由此成为抗衰老的代表药物。本文旨在通过对黄芪多糖、芦荟、人参、何首乌等部分中药的研究数据的借鉴,说明其抗衰老作用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1 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及衰老的结构变化 1.1 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

1.1.1自由基学说(free radical theories)自由基是一类机体在物质代谢过程中瞬时形成的含不成对

电子的原子或功能基团,普遍存在于生物系统

[1]

。具有高度反应活性,可引发链式自由基反应,引起DNA、

蛋白质和脂类,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等大分子物质变性和交联,损伤DNA、生物膜、重要的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从而引起衰老各种现象的发生。

[2]

正常细胞内存在清除自由基的防御系统,包括酶系统和非酶系统,前者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非酶系统有维生素E、醌类物质等电子受体

[3]

Orr WC和Sohal RS(1994),将铜锌超氧化物岐化酶(copper-zinc superoxide dismutase)基因导入果蝇,使转基因株具有3个拷贝的SOD基因,其寿命比野生型延长1/3有力的证据。

[4]

。这个实验为衰老的自由基学说提供了

1.1.2 端粒学说 细胞研究中的一些重要发现引起了遗传衰老学说专家们的兴趣:即人体成纤维细

胞染色体在复制过程中的极限现象(即Hayflick细胞极限,一般低于50~60次)和染色体端粒不断地缩短的现象,染色体DNA每复制一次,端粒就缩短一截衰老过程中特异地依赖DNA复制而丢失

[6]

[5]

。说明染色体末端重复序列TITFAGGG(端粒)在细胞

。当染色体端粒短到一定长度时,细胞的繁殖就不能再继续进行,

细胞次数便达到了极限进而导致细胞和整个生物体的死亡,根据这个现象,有些学者认为这个端粒就

是学者们积极寻找的生命时钟

[7]

。端粒及端粒酶涉及衰老最有力的证据是Bodnai491等证实的。如果细胞试

图要维持其正常,那么就必须阻止端粒的进一步丢失,并且激活端粒酶。Cook4 01等认为,由于人体细胞中的端粒酶未被活化,从而导致了端粒DNA缩短。故而变现出衰老的现象

[8]

1.1.3 线粒体DNA学说 在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中,大约有1-4%氧转化为氧自由基,

也叫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因此线粒体是自由基浓度最高的细胞器

[9]

。mtDNA裸露于基

质,缺乏结合蛋白的保护,最易受自由基伤害,而催化mtDNA复制的DNA聚合酶γ不具有校正功能,复制错误频率高,同时缺乏有效的修复酶,故mtDNA最容易发生突变。mtDNA突变使呼吸链功能受损,进一步引起自由基堆积,如此反复循环。衰老个体细胞中mtDNA缺失表现明显,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许多研究认为mtDNA缺失与衰老及伴随的老年衰退性疾病有密切关系

[10]

1.1.4 其他衰老机制 其他涉及细胞衰老的机制还有rDNA衰老机制[11]、沉默信息调节蛋白复合物衰

老机制

[12]

、SGSI基因及WRN基因衰老机制等

[13]

1.2 细胞衰老的结构变化

衰老细胞的形态变化主要表现在细胞皱缩,膜通透性、脆性增加,核膜内折,细胞器数量特别是线粒体数量减少,胞内出现脂褐素等异常物质沉积,最终出现细胞凋亡或坏死。总体来说老化细胞的各种结构呈退行性变化

[14]

。如表示

[15]

衰老细胞的形态变化

核 染色质 质膜 细胞质 线粒体 高尔基体 尼氏体 包含物 核膜

增大、染色深、核内有包含物 凝聚、固缩、碎裂、溶解 粘度增加、流动性降低 色素积聚、空泡形成 数目减少、体积增大、mtDNA突变或丢失 碎裂 消失 糖原减少、脂肪积聚 内陷 2 中药抗衰老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

抗衰老中药的活性成分主要有苷类、多糖类、多酚类、生物碱类、氨基酸类,其次还有挥发油、黄酮、甾醇、有机酸以及微量元素

[16]

。例如,人参含有13种皂苷,人参皂昔经水解,最后生成皂苷元即人参二醇、

人参三醇及齐墩果酸等,这些成分有明显延长动物寿命及细胞寿命的作用,因此人参皂苷是抗衰老作用的活性成分

[17]

2.1 淫羊藿抗衰老机制

淫羊藿黄酮能明显提高衰老模型小鼠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减少肝脏过氧化脂质的形成,并

减少心、肝等组织的脂褐素形成

[18]

。多糖脂质体能明显提高老龄动物红细胞及肝组织中SOD活性,提高老

龄小鼠红细胞GSH—PX活性,能明显降低老龄动物血清及肝组织中过氧化脂质的含量,降低老龄小鼠心肌脂褐质的含量,有抗氧化延缓衰老作用

[19]

2.2 人参抗衰老机制

生物正常代谢过程所产生的自由基,如果能很快被机体防御系统所清除,就不会造成危害,反之,若不被完全清除,过剩的自由基就会攻击生物大分子,使之遭到损伤,导致人体衰老

[20]

。中药可抑制自由基

的产生,还可清除自由基,对抗自由基对组织细胞的损伤,还可增强机体的抗氧化功能,从多个环节阻断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21]

。例如人参皂苷可明显提高衰老模型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苷肽过氧化物

酶的活性,减少过氧化脂质及其代谢产物丙二醛的含量,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亦可减少脂褐质在脑、心肌中的沉积达到抗衰老的效果

[22]

。研究证实,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中草药有黄芪、银杏叶、大黄、灵芝、

[23]

枸杞、蛤蚧、红景天、绞股蓝、西洋参、五味子等子冲剂、复方丹参合剂等亦有抗氧化作用

[24]

,一些中药方剂如百年乐、龟龄集、参鳖补膏、五味

此外,人参皂苷,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对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刺激作用,可使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增强,促进抗体形成,增加血液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升高cAMP~HcGMP,并能刺激老年人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增加骨髓细胞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

[25]

。不但能使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机体

[26]

代谢功能、自由基清除等生理生化现象从衰老趋向正常,还对免疫功能衰老的改变有很大影响。

2.3 黄芪多糖抗衰老机制

目前对于常用抗衰老中药的研究发现,许多滋补类中药如人参、黄芪、何首乌、绞股蓝、红景天

[27]

等在体外表现出明显的抗细胞衰老效应,可使培养细胞突破Hayflick界限的,体外传代寿命得到明显延长,其中以中药黄芪的作用效果最为突出

[28]

。黄芪主要含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与氨基酸类有效成分

[29]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机能、调节血糖、降压利尿、保肝保 肾、抗炎、抗菌、抗突变等作用

[30]

。在抗衰老研究方面。徐品初等研究发现,黄芪能明显降低老年大鼠动脉和肺内胶原含量;张

银娣等发现黄芪苷能增加抗氧化物质谷胱肝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帮助清除体内自由

基;黄正良等发现黄芪多糖能明显延长果蝇寿命鼠和大鼠血浆中过氧化脂质的含量

[32]

[31]

;并能明显减少老年小鼠脾脏组织脂褐素颗粒,降低小

。以上研究均从不同侧面证明了黄芪的体内抗衰老作用。

2.4 何首乌抗衰老机制

大量研究发现,何首乌、肉苁蓉等中药组成的水煎液可以通过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使老年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增加,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加强,并通过此作用保护染色体,提高其修复DNA损伤的能力,进而延缓衰老

[33]

3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淫羊藿、人参、黄芪多糖、何首乌等中药的抗衰老机制大致均是通过其各自有效成分的作用,从而起到抑制自由基的产生,还可清除自由基,对抗自由基对组织细胞的损伤,增强机体的抗氧化功能,从多个环节阻断自由基的损伤作用。从而起到抗衰老以及提高免疫等良好效果。

然而,抗衰老中药的研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传统的中医药学是一个开放的医学体系,有志于研究抗衰老中药的科研人员应借助于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从分子水平发现,研究抗衰老中药的基因,寻找有效成分基因,争取早日揭开人类的衰老之谜。

参考文献

[1]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细胞生物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44~445.

[2]边晓丽.王晓理.李金娜.潘青.6种抗衰老中药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测定 [J]. 西安交通

大学药学院西安710061,2004,67~69.

[3]孙忠亲.中草药对超氧化物歧化酶适性影响的进展[J]. 中草药1885I26,2004, 45~49.

[4]董伟.李建新.胨国枢.人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物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一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J].

医学杂志. 1 986, 13(6) 35~36.

[5]孙 莹.邹亚学.郑梅竹. 张玉静. 端粒、端粒酶与细胞衰老及肿瘤的研究进展[J]. 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2007, 2(21) 73~75.

[6]张德福.汪铮. 端粒酶和细胞衰老[J].Progress in Veterinary Medicine. 2003,24(5).32~35 [7]E13 Hayflick L,Moorehead P S.The serial cultivation of human diploidcell strainsD].Exp Cell

Res,1996.25,585—621.

[8]E33 Shay J W .Wright W E,Breslskyte D.et a1.E6 of human papillomaVuus type 16 can overcome the M 1

stage of immortalization inhu—mmammary epithelial cell but not in human fibroblastD]. Oncogene, 19931993· 8l1407-1413.

[9]周文泉.刘华建.周鸿近代中医抗衰老药物研究综述.中国医药学报.1991,6(4),43 [10]陈新谦.近十年来国内抗衰老药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95,30(9).515.

[11]曲 丹.丹综述.细胞衰老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8,2(35),75~78. [12]KRTOLICA A,PARRINELLO S,LOCKETr S,et a1.Senescent fibroblasts promote epithelial cell growth

andtumorigenesis:a link between cancer and aging[J].ProcNatl Acad Sci USA,2001,98(21)12072.12077. [13]TO MINAGA K,OLGUN A,SMITH J R,et a1.Geneticsof cellular senescence[J].Mech Ageing

Dev,2002,123(8).927—936.

[14]胡冬玲. 细胞的衰老与死亡. 辽宁体育科技[J]. 2008,5(30). 19~21.

[15]汪堑仁.细胞生物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87~391. [16]黄娅琳.抗衰老中药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07,3(18),691~672. [17]王大林.研究人参的双向药理作用[J]. 中成药研究.1979,5,5~17.

[18]陈会良.商常发.抗衰老中药对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杂志. 2007,8(5),14~17. [19]朱建明.人参皂甙的抗衰老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1998,23(2),18~20.

[20]魏敏惠.张孟孝.从人参的研究概况试探抗衰老中药的机理[J]. 陕西中医杂志.1998,5(19),231~234. [21]于永利.吉林人参花总甙对NKc— N一 -Z调节网的作用及其抑瘤效应[J].中国免疫学志.1987, 3(1),

41~43.

[22]田生礼.人参多糖对X一射线照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和造血细胞的影响[J].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

报.1992,3(1), 230~231.

[23]王本祥.人参多糖对免疫机能的影响[J]. 药学学报.1982,17(1),66~68. [24]李忠.人参的抗衰老作用[J].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82,3(3),1~7.

[25]刘仁海.人参根、叶皂甙对大鼠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脂质的影响[J]. 中药杂

志.1993,18(3),176~178.

[26]王晓明.人参二醇.人参三醇组皂甙对离体大鼠工作心谖的抗自由基损伤作用[J].中药杂

志.1993,18(2),113~117.

[27]吴修一.中药黄芪抗衰老研究展望[J].中药杂志.2004,12(2),114~115.

[28]黄芪多糖的免疫促进作用[J].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科学通报.1979,16.7~765.

[29]李先荣.康永.牛艳艳.注射用黄芪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J].中成药.科学通报.19,11(5).26~31. [30]马宏.张宗玉.张宗玉.衰老的生物学标记[J].生理科学进展.2002, 33(1).65~67. [31]单俊杰.黄芪多糖的化学和药理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 14(3).61~63. [32]杜历生.衰老机理和延缓衰老的措施[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6.342~343. [33] 詹锦岳. 浅谈延缓衰老的中药及药理[J]. 时珍国医国药,2000,2(11).111~1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