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听说法在泰国初级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听说法在泰国初级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99网
听说法在泰国初级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蔡琳玲/兰州交通大学

摘 要:听说法是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一种注重口语、强调反复操练的教学方法。对外汉语的语音教学,尤其是在初级阶段的语音认知阶段,教学者要具体落实到每一个语音要素的教学上。笔者基于曾在泰国实施汉语教学的经历,按照泰国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辨析两种语言在声韵调中的差别,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用听说法来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推动泰国初级汉语语音教学的进步,笔者针对目前泰国初级汉语语音教学现状探讨听说法在语音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得泰国汉语语音教学更加顺利。关键词:听说法 泰国 初级 汉语语音教学 应用

一、前言

在亚洲范围内,泰国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最广泛的国家之一。不仅在本国培养大批汉语人才,还制定开放的,将汉语作为大部分学校的必修课。但随着汉语在泰国的迅速传播,泰国人在汉语语音方面凸显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各个语言系统最外在的形式特征所在。语音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和社

会交际能力的首要前提。”①

由此可见,语音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对汉语学习者各项技能培养的前提条件。

笔者在本科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5年十月,有幸得到了赴泰汉语教学的机会,在泰国黎逸府男子高中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针对泰国目前汉语教学的现状,笔者发现泰国的汉语学习者普遍存在语音偏误。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对于汉语的识记、书写及语法过于重视,从而忽略了对语音的训练,这将影响学习者对汉语技能的掌握。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一旦在最初的教学中忽视了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对于声韵调的掌握出现了问题,那么在之后的学习和运用中,就会出现难以修复的“化石

100

化”现象。

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并通过大量的调研,对比不同派别的教学法,笔者认为在语音教学的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在语音掌握方面仍处于“懵懂期”,对于声韵调的概念模糊,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加强机械性训练,从而养成良好的语音习惯,为之后的汉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泰国初级汉语语音教学现状泰国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占全国人口比例最多,也是汉语作为重点学科普及率最高的亚洲国家之一。在初级阶段,语音教学效率高低、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学习者在后期对于汉语的接受和掌握能力。泰语和汉语虽同属汉藏语系,但细分下来却是不同的分支。泰语是属于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的语言,受高棉语、巴利语、梵语、傣语的影响,说话时气息轻柔,尾音较长,重鼻音,声母差别微小,元音过渡明显,有复辅音;而汉语说话时简短凝练,各个声母之间差异较大,元音过渡迹象不显著,没有复辅音,这与泰语的语音系统是有着明显差别的。

泰国教师普遍主要以母语教学为主,为了照顾课程进度,不会过多地纠正学生的语音偏误。泰国课堂较为懒散,不好管理,这大大增加了教师的授课难度。《体验汉语》、《快乐汉语》这类教材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且内容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语言学习的枯燥性。但教材过于重视汉语的交际功能从而忽略了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在教材中缺少汉泰声母韵母之间的对比,这会使得学习者更加容易混淆母语和汉语不同音素之间的关系。

三、听说法在泰国初级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汉泰声母和韵母系统中都存在着不同的音素,且泰语复韵母有长短之别,起区别意义的作用,韵母发音时过渡痕迹明显,这导致泰国人说汉语时发音绵长而又拖沓;泰语和汉语相似,都有声调,根据调值分类,泰国有33,22,41,453,24五个声调,而汉语有

55,35,214,51四个声调。教材应带领学

生通过反复的对比从语音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材重视对听说法的辅助作用,让学生在接触汉语之初就明晰汉泰音素之间的差异,以免造成长期的语音偏误现象。

结合听说法“刺激-反映-强化”的规律,由教师带领学生不断操练,正确认识汉语和泰语之间声母、韵母、声调之间的相似处和差异性,熟练掌握汉语声调的发音技巧,从练习的开端纠正语音偏误,可以为汉语初学者的打下坚实的语音基础。

不论是泰国本土或者是中国汉语教师,都过分迁就初学者的本土语音系统,泰国教师习惯整个教学过程用泰语授课,而中国教师也尽量学习泰语,并争取除生词以外全部用泰语授课,方便泰国学生理解。这虽然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加快教学进度,但是对学生汉语语音方面的学习造成了不利影响。

听说法注重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中“最小单位”的对比,在泰国初级汉语语音教学的练习中,对于泰汉音素的辨析也尤为重要,例如“chài,菜cài”、“khǎo,考kǎo”、“ndài,带dài”中声母的细微差异,以及通过对复韵母的对比体现出汉泰韵母拼写方案之间的不同。

相对于泰国固有的语法翻译法,听说法注重学生在不同语境下对于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泰国汉语初学者的交际能力,不仅在反复操练中规范学生的汉语语音,提高学习者对于句式和生词的熟练程度。

听说法虽然强调用第二语言教学,但相比绝对排斥母语的直接法,听说法并不完全杜绝本土语言的使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这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地使用本土语言作为辅助工具,这种全面而又成熟的策略不仅提高了汉语语音教学效率,也适当地降低了初学者理解的难度。

在布置作业方面,泰国学生喜欢和老师讨价还价,作业难度过低,削弱了巩固知识和训练技能的作用。泰国基本不布置课后作业,常见的当堂作业形

《长江丛刊》2018.09

式有画图标注生词、制作小册子等,多以动手为主,非常具有趣味性。这虽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却对提高学生的汉语语音能力帮助甚微。学生在制作手工的同时,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绘画和版面编排上面,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动手环节,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更没有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一堂课的后半节课也就基本成为了绘画课或手工课。

联系听说法注重口语的特点,教师应简化学生制作手工或者绘画的程序,结合汉语声韵调,为学生布置题目。如默写汉语四声调值、为汉字标注拼音、听录音记录所听汉字等,教师应在学生完成作业之后对作业给予当堂检查和评价。

在汉语教学期间重点应用听说法,泰国学生母语的使用,并大面积使用汉语教学,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创造一个良好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音环境,将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并为汉语初学者之后的汉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目前泰国初级汉语语音教学仍存

在诸多问题,本篇论文旨在提醒泰国汉语语音教学者对听说法加以重视,最大限度地避免在学习和使用汉语的过程中出现语音偏误。

理论研究没有止境,愿本篇论文能够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从而推动泰国的汉语语音教学事不断完善,并向更深远的方向发展。注释:

①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6:349.

参考文献:

[1]张爱文.外语环境下中介语特殊化石化现象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1).

[2]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3]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4]廖建玲.国际汉语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5]柳清.听说法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4.

[6]陈秀珍.泰国汉语教学现状及展望[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7]何冬梅.泰语构词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8]黄健斌,金天美.国别化汉语教材研究——以体验汉语(泰国版)为例[R].重庆大学.汉语国别化教材国际研讨会(国际会议),2015.[9]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0]廖建玲.国际汉语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6.[12]赵金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3]崔希亮.对外汉语听说课课堂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蔡琳玲(1996-),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研究生,甘肃省兰州市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上接第99页)

的学习转向自主的学习,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可见,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是何其重要。因此,我们要告诉学生倾听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能听”、“会听”。例如,告诉学生,当有同学发言时,要做到眼耳心到。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应积极表示赞同;若有分歧则需做好记录,并等待同学发言完毕后,再发表个人的不同见解。另外,还要让学生明白听别人讲话,不是只听“热闹”,而是带着问题去听。 当思维跟不上发言同学时,还可采取选择式地听,并且带有目的性地听,引导学生学会抓取关键词和关键句来听。在课堂上,还可以采取激励评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

(三)培养合作的习惯

要想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就要让学生具备分工的意识,合作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语文课上有许多可分工合作的活动,比如,分角色朗读。在具体角色的分工朗读时,需要

讨论的氛围和牺牲谦让的精神,有了这

样的氛围和精神,合作才能实现。

具体操作时,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每人完成自己负责内容的资料查找和整理分析,再由各个组长进行汇总,老师和同学根据各组的合作情况给与评价。

(四)培养合理分配时间的习惯刚开始接触讨论的同学容易进入一种放羊式的状态中,这容易使教学进程出现滞后,直接影响课堂效率。这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调整好学生的心态,帮助学生理解讨论学习的意义,意识到这是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而非自由和放松。

教师可以给在小组讨论活动前明确讨论的时间,一般以3-5分钟为宜。另外,还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讨论的时效性。告诉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掘出最多的宝藏”,给学生一种要抓紧时间讨论的心理暗示,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带着任务进入到讨论的,这是学生必须养成的也是最基本的讨论习惯。

实践证明,上述策略对实现有效讨论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有效的讨论学习对实现学生的思维转变和优化,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有效讨论的道路任重而道远,这也向我们语文老师改变授课方法,转换课堂角色提出了较高要求。相信,通过课堂有效讨论的开展,初中语文课堂必能焕发新的生机。参考文献:[1]皮连生.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郭碧华.浅谈课堂讨论的误区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3(23).

[3]徐春华.略谈教学方法——讨论法的正确运用[J].才智,2008(12).

[4]汤华.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讨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3).

[5]任文硕.讨论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运用[J].教育与管理,2001(17).

1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