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后,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雇主不得解除劳动合同。这包括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事职业病危害工作的劳动者、患有职业病或工伤导致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员工、在规定医疗期内的病患员工、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女性员工、连续工作满15年且离退休不足5年的员工,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
法律分析
工伤后不是必须解除劳动合同。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拓展延伸
工伤后的劳动合同解除权利与
工伤后的劳动合同解除权利与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在工伤后解除劳动合同存在一定的。首先,用人单位不得无故解除工伤员工的劳动合同,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次,工伤员工在一定期限内享有保障就业的权利,用人单位需要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或进行合理安排。然而,如果工伤导致员工无法完成原工作任务,且经过劳动能力鉴定认定无法从事其他工作,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总之,工伤后的劳动合同解除权利受到法律的规范和,用人单位应当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决策。
结语
工伤后的劳动合同解除权利受到法律的规范和。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工伤后不得无故解除劳动合同,并需要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或进行合理安排。然而,如果工伤导致员工无法完成原工作任务,且经过劳动能力鉴定认定无法从事其他工作,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在决策过程中,用人单位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合法合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五条 【劳动合同的逾期终止】劳动合同期满,有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但是,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终止,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用人单位违反前两款规定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解除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五十五条 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