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摩擦力

摩擦力

来源:99网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部分。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 f=μn。

  2.难点是学生有初中的知识,往往误认为压力n的大小总是跟滑动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因此必须指出只有当两物体的接触面垂直,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滑动时,压力n的大小才跟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

  3.在教学中要强调摩擦力有阻碍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性质。

  三、教具

  1.演示教具

  带有定滑轮的平板一块、带线绳的大木块、小木块、玻璃、毛巾、测力计、砝码。

  2.学生实验材料

  每两位学生一组:物块一块、测力计一只。

  3.投影仪、投影片。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是重力、弹力、摩擦力。对于每一种力我们都要掌握它产生的条件,会计算力的大小,能判断力的方向。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两种力:重力和弹力。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种力——摩擦力。在这三种力中摩擦力较难掌握。

  (二)教学过程设计

  1.静摩擦力

  演示实验:

  当定滑轮的绳子下端悬挂50g砝码时,物块保持静止状态。

  提出问题:物块静止,它受板的静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你是根据什么原理判断的?

  当悬挂的砝码增加到100g时,物块仍保持静止状态。

  提出问题:物块此时所受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如何变化?设想一下,如果将砝码b摘去,静摩擦力又将如何变化?

  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一般静摩擦力的大小没有一个确定的值,类似上述情况,当物块不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拉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总是等于拉力的大小。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面切线方向;跟拉力的方向相反,或者说跟物体间相对滑动趋势方向相反。

  提出问题:当悬挂在绳子下端的砝码为150g时,物块才刚开始相对于桌面板滑动,这时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叫什么?它的大小和方向呢?

  教师讲解:静摩擦力增大到某数值后就不再增大了,这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用fm表示。最大静摩擦力的方向,也总是沿接触面切线方向,跟使物体起动的外力方向相反,或者说跟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明确: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两个相接触的物体之间存在着静摩擦力的作用,则并不一定处于最大静摩擦状态,最大静摩擦力等于使物体将要开始运动所需的最小推力。

  2.滑动摩擦力

  边演示边提问:一旦物块滑动后,我们只要挂130g砝码,就能使物块维持匀速运动。这时两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多大?方向如何?

  再做演示实验,在刚才的大木块上再放一块小木块,发现要挂140g的砝码,才能使物块维持匀速运动。这又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变化遵循什么规律?

  教师讲解:这说明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两物体间的正压力n成正比。

  演示实验,将木块依次放在玻璃上,木板上和毛巾上,用测力计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发现三种情况下,测力计示数由小到大,说明物体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摩擦面的材料和光滑程度有关,与相互之间的压力(弹力)成正比,可以写为f=μn μ是动摩擦因数,因摩擦面的材料和光滑程度决定。动摩擦因数是无单位的,它表示摩擦力跟正压力之比。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且跟物体的相对滑动方向相反。

  3.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指导一组学生实验,其他各组同时操作: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住物块,开始用较小的力拉,记下测力计读数;慢慢增加拉力,再记下测力计读数;继续增加拉力,使物块刚好开始滑动,记下测力计读数;然后保持物块匀速运动,记下测力计读数。

  用投影仪打出投影片,让学生填下表:

  问题:你是根据什么原理来确定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

  用投影仪打出投影片中的五种情况,组织学生讨论木板对木块a有没有摩擦力?

  讨论答案:

  图1 物块a与木板接触,但物块a与木板没有相对运动趋势,因此木板对物块a没有静摩擦力。

  图2 物块a与木板接触,a在重力的作用下相对木板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因此木板对a有向上的静摩擦力。加大力f时,静摩擦力不变,f静大小等于重力mg。

  图3 物块a与木板接触,a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有沿木板向下滑的趋势,因此木板对a有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

  图4 物块a与木板接触,沿木板向下匀速滑动,与木板有相对运动,因此木板对a有沿着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f滑大小等于重力的沿斜面向下的分力。

  图5 物块a相对于木板有向右运动的趋势,但a不与木板接触,因此木板对a没有静摩擦力。当然b对a有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

  (三)课堂小结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有接触面,不光滑,有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相对运动时产生滑动摩擦力;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静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不一定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不一定是阻力。

  3.滑动摩擦力可由公式f滑=μn计算,或由物体平衡计算。

  4.静摩擦力不是定值,有一个范围,即0~fm,由物体运动和其他受力情况决定。

  (四)作业与思考

  习题:

  图6中物块a重10n,a和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当悬挂物b重3n时,开始沿桌面滑动。求:(1)b物体重1n时a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多大?(2)b物体重6n时,a与桌面的摩擦力多大?(3)当a物体上再加上重10n的c物体,b物体重6n时,a与桌面的摩擦力多大?

  思考题:

  1.请举一二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静摩擦力为动力。

  2.人在爬绳的过程中,手受到什么摩擦力?方向怎样?摩擦力的方向跟人体运动的方向是一致还是相反?

  (五)板书

  1.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静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的大小:0~fm

  2.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时。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n

  3.小结(略)

  (北京铁路二中 朱宝荣)

  摩擦力的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部分。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 f=μn。

  2.难点是学生有初中的知识,往往误认为压力n的大小总是跟滑动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因此必须指出只有当两物体的接触面垂直,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滑动时,压力n的大小才跟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

  3.在教学中要强调摩擦力有阻碍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性质。

  三、教具

  1.演示教具

  带有定滑轮的平板一块、带线绳的大木块、小木块、玻璃、毛巾、测力计、砝码。

  2.学生实验材料

  每两位学生一组:物块一块、测力计一只。

  3.投影仪、投影片。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是重力、弹力、摩擦力。对于每一种力我们都要掌握它产生的条件,会计算力的大小,能判断力的方向。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两种力:重力和弹力。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种力——摩擦力。在这三种力中摩擦力较难掌握。

  (二)教学过程设计

  1.静摩擦力

  演示实验:

  当定滑轮的绳子下端悬挂50g砝码时,物块保持静止状态。

  提出问题:物块静止,它受板的静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你是根据什么原理判断的?

  当悬挂的砝码增加到100g时,物块仍保持静止状态。

  提出问题:物块此时所受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如何变化?设想一下,如果将砝码b摘去,静摩擦力又将如何变化?

  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一般静摩擦力的大小没有一个确定的值,类似上述情况,当物块不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拉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总是等于拉力的大小。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面切线方向;跟拉力的方向相反,或者说跟物体间相对滑动趋势方向相反。

  提出问题:当悬挂在绳子下端的砝码为150g时,物块才刚开始相对于桌面板滑动,这时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叫什么?它的大小和方向呢?

  教师讲解:静摩擦力增大到某数值后就不再增大了,这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用fm表示。最大静摩擦力的方向,也总是沿接触面切线方向,跟使物体起动的外力方向相反,或者说跟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明确: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两个相接触的物体之间存在着静摩擦力的作用,则并不一定处于最大静摩擦状态,最大静摩擦力等于使物体将要开始运动所需的最小推力。

  2.滑动摩擦力

  边演示边提问:一旦物块滑动后,我们只要挂130g砝码,就能使物块维持匀速运动。这时两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多大?方向如何?

  再做演示实验,在刚才的大木块上再放一块小木块,发现要挂140g的砝码,才能使物块维持匀速运动。这又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变化遵循什么规律?

  教师讲解:这说明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两物体间的正压力n成正比。

  演示实验,将木块依次放在玻璃上,木板上和毛巾上,用测力计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发现三种情况下,测力计示数由小到大,说明物体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摩擦面的材料和光滑程度有关,与相互之间的压力(弹力)成正比,可以写为f=μn μ是动摩擦因数,因摩擦面的材料和光滑程度决定。动摩擦因数是无单位的,它表示摩擦力跟正压力之比。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且跟物体的相对滑动方向相反。

  3.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指导一组学生实验,其他各组同时操作: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住物块,开始用较小的力拉,记下测力计读数;慢慢增加拉力,再记下测力计读数;继续增加拉力,使物块刚好开始滑动,记下测力计读数;然后保持物块匀速运动,记下测力计读数。

  用投影仪打出投影片,让学生填下表:

  问题:你是根据什么原理来确定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

  用投影仪打出投影片中的五种情况,组织学生讨论木板对木块a有没有摩擦力?

  讨论答案:

  图1 物块a与木板接触,但物块a与木板没有相对运动趋势,因此木板对物块a没有静摩擦力。

  图2 物块a与木板接触,a在重力的作用下相对木板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因此木板对a有向上的静摩擦力。加大力f时,静摩擦力不变,f静大小等于重力mg。

  图3 物块a与木板接触,a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有沿木板向下滑的趋势,因此木板对a有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

  图4 物块a与木板接触,沿木板向下匀速滑动,与木板有相对运动,因此木板对a有沿着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f滑大小等于重力的沿斜面向下的分力。

  图5 物块a相对于木板有向右运动的趋势,但a不与木板接触,因此木板对a没有静摩擦力。当然b对a有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

  (三)课堂小结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有接触面,不光滑,有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相对运动时产生滑动摩擦力;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静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不一定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不一定是阻力。

  3.滑动摩擦力可由公式f滑=μn计算,或由物体平衡计算。

  4.静摩擦力不是定值,有一个范围,即0~fm,由物体运动和其他受力情况决定。

  (四)作业与思考

  习题:

  图6中物块a重10n,a和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当悬挂物b重3n时,开始沿桌面滑动。求:(1)b物体重1n时a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多大?(2)b物体重6n时,a与桌面的摩擦力多大?(3)当a物体上再加上重10n的c物体,b物体重6n时,a与桌面的摩擦力多大?

  思考题:

  1.请举一二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静摩擦力为动力。

  2.人在爬绳的过程中,手受到什么摩擦力?方向怎样?摩擦力的方向跟人体运动的方向是一致还是相反?

  (五)板书

  1.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静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的大小:0~fm

  2.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时。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n

  3.小结(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