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叛逃罪的情形有哪些

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叛逃罪的情形有哪些

来源:99网

1、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叛逃罪的情形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零九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一、叛逃罪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1、犯罪客体

本罪的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各类出国人员日益增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广泛,这对增进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国内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对外交往活动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我国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给我国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特别是对那些叛逃后,一时尚未发现实施危害的行为,或者一时没有公开投靠境外机构、组织的国家工作人员,给我国、荣誉和利益造成重大危害。

2、犯罪客观方面

客观方面是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

首先,必须是在履行公务期间叛逃,危害了的,才构成犯罪。若不是在履行公务期间叛逃,也没有危害的,则不能构成犯罪。其次,必须是擅离岗位叛逃,没有离开自己工作岗位的,不可能成为叛逃行为。第三,要有叛逃行为,包括两个方式:一是在境内履行公务期间叛逃至境外,二是在境外履行公务期间叛逃。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是指在境内实施逃往境外或者在境外实施的出逃行为。具体表现就是国家工作人员在境内或者境外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而且给中华人民共和国造成了危害。最后,叛逃行为必须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故单纯逃往境外或不回到境内等并不危害的行为,不成立本罪。

3、犯罪主体

主体是特殊主体,即主要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犯罪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是故意,且是直接故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