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和处罚应根据年龄和犯罪性质进行适当减轻或免除,但对于严重犯罪仍需负责。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应从轻处罚或免除处罚。盗窃罪的处罚根据数额和情节严重程度确定,包括有期徒刑、罚金和没收财产等。决定是否起诉。
法律分析
是否免于起诉,由作出。根据《刑法》规定,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属于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二十七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拓展延伸
盗窃罪的起诉条件及法律适用
盗窃罪的起诉条件及法律适用取决于具体的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一般来说,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财物据为己有的行为。起诉盗窃罪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被盗窃的财物必须属于他人所有;其次,被告必须具有故意行为,即明知自己行为非法且有意实施盗窃;最后,盗窃行为必须已经实施或者已经开始。在法律适用方面,各国的刑法对于盗窃罪的定义和刑罚幅度可能有所不同。此外,法律还会考虑被告的前科记录、犯罪动机、犯罪手段等因素来确定起诉与否以及判决的严重程度。总之,盗窃罪的起诉条件和法律适用是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来决定的。
结语
根据《刑法》规定,对于不满十八周岁的犯罪者,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而已满十六周岁的犯罪者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从犯,也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此外,根据盗窃罪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盗窃罪的起诉条件和法律适用因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而异。
法律依据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侦查第九节辨认第二百六十条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特征相类似的其他对象中,不得在辨认前向辨认人展示辨认对象及其影像资料,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
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七人;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
辨认物品时,混杂的同类物品不得少于五件;对物品的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个物品的照片。
对场所、尸体等特定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或者辨认人能够准确描述物品独有特征的,陪衬物不受数量的。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侦查第九节辨认第二百六十一条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辨认人不愿意公开进行时,可以在不暴露辨认人的情况下进行,并应当为其保守秘密。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侦查第十节技术侦查第二百六十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的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使用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的材料作为证据时,可能危及有关人员的人身安全,或者可能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采取不暴露有关人员身份和使用的技术设备、侦查方法等保护措施。
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的材料作为证据使用的,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决定书应当附卷。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侦查第十节技术侦查第二百六十七条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措施种类、适用对象和期限执行。
在有效期限内,需要变更技术侦查措施种类或者适用对象的,应当按照本规定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重新办理批准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