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务费纠纷起诉流程和费用分别是怎样的?
劳务费纠纷起诉的流程,主要包括:
1、准备好民事起诉状和证据材料,到具有管辖权的人民起诉。
2、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按照人民的通知准时出席参与诉讼活动。
3、若不服一审判决或裁定,应在接到判决书后十五天内或接到裁定书后十天内向原审或上一级上诉,递交上诉状。
起诉的诉讼费一般是五十元到五百元。因涉及到财产纠纷,需要按照相关比例缴纳诉讼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
案件受理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一)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
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
1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二、劳务费与工资有何区别?
劳务费与工资的区别包括概念不同、雇佣关系不同、个税缴纳不同等。
1、概念不同
工资薪金所得是属于非个人劳务活动,即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中任职、受雇而得到的报酬;
劳务报酬所得是个人从事各种技艺、提供各项劳务取得的报酬。
2、雇佣关系不同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后者则不存在这种关系。
3、个税缴纳不同
在个人所得税的预扣预缴方面,工资薪金所得实行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适用3%—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并按月办理扣缴申报。
劳务报酬所得实行按次预扣预缴,适用20%—40%的三级超额累进税率。
接受了他人提供劳务的单位、或者是个人,都需要向劳动提供方支付劳务费,若是不按照约定支付,那么就有可能会引发劳务费纠纷。此类纠纷发生后,当然是可以协商处理的。对于无法协商的,可以收集相关证明自己应该获得劳务费、但是相关单位、个人却没有支付的证据,然后向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