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化工原理(48-学时)总复习资料

化工原理(48-学时)总复习资料

来源:99网
化工原理总复习

一、填空题

1. 1atm=____ ___mH2O=____ ___N/m2;

2.在大气压强为100kPa地区,某真空蒸馏塔塔顶的真空表读数为50kPa,若在大气压强为90kPa地区,仍要求塔顶绝压维持在相同数值下操作,此时真空表读数应为_______kPa。 3.流体在等径管中作稳定水平流动,由于摩擦损失,流体的压强沿管长_______,流速_______。

4.离心泵的安装高度如果过高,会发生______________。

5.孔板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恒____ ___,变__ _____,后者是恒___ ____,变___ ____。 6.立方体颗粒的形状系数为____ ___。 7.降尘室的生产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

8.根据有效膜理论,对流传热时流体流动速度越大,有效膜厚度______________;对流传热系数 ______________。

9.管外保温层的临界直径为__ _ ____(已知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λ和与环境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α)

10.过滤方式有 和 。

11.有台离心泵,正常运行了2年后吸不上液体,可能是发生了 现象。 12.离心泵的工作点由 曲线与 曲线的交点决定。 13.黑体的表面温度从400℃升至800℃,其辐射能力增大到原来的 倍。 14.间壁换热器内外两侧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a1(内侧)、a2(外侧),若a1 >>a2 , 则总传热系数K的大小与 侧a更接近,热阻主要集中在 侧。 15.根据双膜理论,难溶气体的吸收过程主要是 膜阻力控制。 16.精馏塔的设计中,回流比增大,所需的理论板数将 。

17.精馏段的逐板计算法中,交替使用了 和 两个方程; 回流比为3,塔顶产品组成为0.92的精馏段的方程为: 。 18.对流传热干燥中,干燥介质的特点既是 体又是 体。

19.按物料中所含水分在干燥过程中能否被除去,可将水分分为 与 。 20.工业过滤方式主要有 过滤和 过滤两种。

1

21.已知当地大气压为760mmHg,测得一容器内的绝对压强为360mmHg,则真空度为 ;测得另一容器内的表压为1360mmHg,则其绝对压强为 。 22.已知某油品在圆管中稳定流动,其Re=900。已测得管中心处的点速度为1.5m/s,则此管截面上的平均速度为 m/s。若油品流量增加一倍,则通过每米直管的压头损失为原损失的 倍。

23.调节离心泵流量的方法有 、 。

24.离心泵的安装高度如果过高,会发生 ,铭牌上标明的状态点为 . 25.降尘室的生产能力与 有关,与 无关。

26.板框过滤机的洗涤液流速为过滤终了时的滤液流速的 倍。真空叶滤机的洗涤液流速为过滤终了时的滤液流速的 倍。(洗涤与过滤终了时的操作压力相同,洗涤液与滤液的黏度相等)。

27.球形颗粒的形状系数为 。 28.热传导的基本定律是 。

29.某圆形管道外有两层厚度相等的保温材料A和B,温度分布线如下图中所示,则λA__ __λB (填“﹥”或 “﹤”)。

30按机理分传热方式分为 、 、 、。

31.如果离心泵高于输送液体的液面,启动离心泵前必须使离心泵内先充满液体,这是为了防止发生 现象。

32.离心泵中,起到汇集液体作用的基本部件是 。

33.传热的基本方式可分为 、 和 。 34.吸收的原理是利用混合气中各组分在溶剂(吸收剂)中的 差异。 35.蒸馏总塔板效率是在 条件下测定的。

36.精馏塔的设计中,回流比减小,所需的理论板数将 。 37.精馏塔中,从塔底到塔顶,气相、液相浓度逐渐 。 38.采用滚筒干燥器干燥物料时,热量的传递主要是通过 方式进行传递的。 39.对于不饱和湿空气,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w,露点温度td的关系为: 。 40.过滤速度是指 。

2

二、选择题

1.流体流动型态可用Re 表示,当Re≥ ( )时为湍流. A. 2000 B. 2000-4000 C. 4000 D. 5000 2.下列表示流体的真实压强的是( );

A.真空度 B.表压 C.负压 D.绝对压 3.离心泵在运行过程发现有汽蚀现象,应 ( )。

A.停泵, 向泵内灌液 B.降低泵的安装高度 C.检查进口管路是否漏液 D.检查出口管阻力是否过大 4.并联管路的特点之一是各支管的( )相等。

A. 流量 B.流速 C.总机械能 D. 压头损失 5.为了避免汽蚀,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减小吸入管直径 B.吸入管路安装流量调节阀 C.吸入管少拐弯 D.增加吸入管长度

6.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中,反映物性参数对传热影响的准数是( ); A.Re B.Pr C.Gr D.Nu

7.两流体进出口温度相同时,其他条件不变,逆流较并流操作所需换热器面积( )。

A.大 B.小 C. 相同 D.不确定 8.说明物体的发射能力与吸收率关系的定律是( )定律。

A.傅立叶 B.斯蒂芬-波尔兹曼 C.克希霍夫 D.普朗克。 9.下列不能增大管内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a的措施是( )。

A.增大管径 B.采用螺纹管 C.提高流速 D.管内加添加物 10.在蒸气冷凝传热中,不凝气体的存在对传热系数a的影响是( )。

A. 大大降低 B. 大大提高 C. 无影响 D. 不确定。 11.( )操作条件有利于解吸操作。

A.高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低温高压

12.汽液平衡相图中,只有位于( )区的混合物才可能达成一定程度的汽液平衡分离。

A.过冷液体 B.饱和流体 C.汽液共存 D.过热蒸汽 13.精馏中,过冷液体进料,热状态参数q值为( )。 A. q>1 B.03

14.精馏操作中,若F、V维持不变,而由于某种原因xF降低,为保证xD不变,最简便有效的措施是( )。

A.降低进料温度 B.增大回流比 C.降低进料位置 D.露点进料 15.精馏分离是依据混合液体中各组分 ( ) 差异。

A. 密度 B. 粘度 C. 挥发度 D. 溶解度。 16.湿空气加热过程( )。

A. 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减小; B. 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增大; C. 温度升高,相对湿度不变; D. 温度降低,相对湿度增大。

17.采用空气“I-H”图,如已知状态点A,则沿( )与φ=1饱和空气线交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湿球温度。

A. 等t线 B.等H线 C.等I线 D.等φ线 18.干燥器中干燥介质经过预热器预热,下列哪种参数不变( )。

A. 焓 B.相对湿度 C. 温度 D. 湿度 19.下列参数中,反映湿空气接受水分的能力的参数是( )。

A. Pw B. H C. Ψ D. Ps 20.降尘室的操作原理:含尘气体停留时间( )沉降时间。 A. 小于; B. 大于; C. 等于; D.不确定。 21.因次分析法的目的在于( )。

A. 得到各变量的确切定量关系

B. 得到各无因次数群的确切定量关系

C. 用无因次数群代替变量,使实验与关联工作简化 D. 用无因次数群代替变量,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22.流体流过转子流量计时的压强降随其流量增大而( )。

A. 增大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 23.离心泵停车时要( )。

A. 先关出口阀后断电 B. 先断电后关出口阀

C. 先关出口阀先断电均可 D. 单级式的先断电,多级式的先断出口阀 24.离心泵开动以前不灌泵会发生 ( )

A. 气缚现象 B. 汽蚀现象 C. 汽化现象 D. 烧坏电机 25.降尘室的处理能力( ) A. 与高度有关

B. 与高度无关 C. 与长度无关

4

D. 与底面积无关

26.一定流量流体作层流流动时,当管径变为原来1/2时,管阻力△p为原来的( )倍。 A. 2倍

B. 4倍

C. 16倍

D. 32倍

27.过滤介质阻力忽略不计,滤饼不可压缩进行恒压过滤时,如滤液量增大一倍,则( c )

A.过滤时间增大至原来的√2倍; B.过滤时间增大至原来的4倍 C. 过滤时间增大至原来的2倍 ; D. 过滤时间保持不变 28.流体流动状态表述正确的是( )

A. 湍流时流速大,层流时速度小; B. 湍流时流体粘度小,层流时流体粘度大;

C. 管径小时一定是层流,管径大一定是湍流; D. 层流时质点运动轨迹为直线,湍流时质点运动轨迹不是直线。 29.间壁式换热器最有效的强化传热效果的措施是( )

A. 减小管壁厚度 B. 清除污垢

C. 同时加快两侧流体流动速度 D.加快对流传热系数较小侧的流体流动速度 30.已知保温管外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λ= 2.00W/m. ℃,与环境间的对流传热系数为α=20W/m2•℃,其临界直径为( )

A.0.20 m B. 0.10 m C. 0.40 m D. 0.80 m

31.工程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

A. Pa.s B. kgf.s/m2 C. P D. kgf.s2/m4 32.往复泵流量调节,通常采用 ( )的方法。

A.调节管路出口阀门 ; B.调节管路进口阀门; C.调节旁通管路阀门; D.调节电机功率。 33.离心泵在运行过程发现有气蚀现象,应 ( )。 A.停泵, 向泵内灌液 B.降低泵的安装高度 C.检查进口管路是否漏液 D.检查出口管阻力是否过大 34.关于吸收双模模型的要点,下列说不正确的是( )。

A.相界面两侧存在气膜和液膜 B.气液两相在界面处达相平衡

C.相界面存在传质阻力 D.溶质组分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气膜和液膜 35.为了避免汽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小吸入管直径; B.吸入管路安装流量调节阀; C.吸入管少拐弯; D.增加吸入管长度。

36.汽液平衡相图中,只有位于( )区的混合物才可能达成一定程度分离。

A.过冷液体 B.饱和流体 C.汽液共存 D.过热蒸汽

5

37.两流体进出口温度相同时,其他条件不变,逆流较并流操作所需换热器面积( )。

A. 大 B. 小 C. 相同 D.不确定 38.实际生产中沸腾传热过程应维持在( )区操作。

A. 自然对流 B. 强制对流 C. 膜状沸腾 D. 泡状沸腾。 39.为提高对流传热系数,下列途径( )是不合适的。

A.增大流速 B.减小管径 C. 用光滑管取代螺纹管 D. 设置折流板 40.在蒸气冷凝传热中,不凝气体的存在对a的影响是( )。

A. 大大降低 B. 大大提高 C. 无影响 D. 不确定。

41.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中,反映流体流动湍动强度对传热影响的准数是( );

A. Re B. Pr C. Gr D. Nu 42.下列( )操作条件条件有利于吸收操作。

A. 高温高压; B. 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 低温高压 43.精馏分离是依据混合液体中各组分 ( )差异。

A. 密度 B. 粘度 C. 挥发度 D. 溶解度。 44.精馏中, 原料在泡点温度进料,q值为( )。 A.q>1 B. 045.精馏操作中,若F、V维持不变,而由于某种原因xF降低,为保证xD不变,最简便有效的措施是( )。

A.降低进料温度 B.增大回流比 C.降低进料位置 D.露点进料

46.汽液平衡相图中,只有位于( )区的混合物才可能达成一定程度的分离。

A.过冷液体 B.饱和流体 C.汽液共存 D.过热蒸汽 47.恒速干燥过程湿球温度 (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48.对流干燥时,如果空气的t, H一定时,若某物料的平衡含水率为X*,如今H下降而维持t不变,问X*将如何变化?( )

A.不变 B.降低 C.升高 D.条件不够,无法确定

49.采用空气“I-H”图,如已知状态点A,则沿( )与φ=1饱和空气线交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露点温度。

A. 等H线 B. 等t线 C. 等I线 D. 等φ线 50.离心沉降时,下列哪个量增大,不会增大离心沉降速度?( )

A. 颗粒粒径dP B. 颗粒密度ρP C. 角速度ω D. 流体密度ρ

6

三. 分析、简答题

1.两塔吸收操作如下图所示,请定性画出两塔的操作线(X1≠0)。

Y3

X2 X1

Y1

A C B Y2 X3 X2 D Y2

2.已知某精馏塔内塔板数为9块,用其分离乙醇和水的混合液体,全回流操作时,塔顶乙醇含量为80%(摩尔百分数),塔底乙醇含量为10%(摩尔百分数),用图解法求解精馏塔的全塔效率。

7

3.下图1为某物料25℃下的平衡含水量曲线。物料初始干基X0=0.30Kg水/Kg干料,在相对湿度φ=60%下进行干燥,则:(1)非结合水分为 Kg水/Kg干料;(2)结合水分为 Kg水/Kg干料;(3)平衡水分为 Kg水/Kg干料;(4)自

由水分为 Kg水/Kg干料; (5)要求降低平衡水分,则可以采取 的措施。

图1 某物料25℃下的平衡含水量曲线 4.一套管式换热器中,用冷却水将热流体由100℃冷却至40℃,冷却水进口温度15℃,出口温度30℃,试分析该过程采用并流操作还是逆流操作的效果比较好,为什么?

3.分支管路A/B中,当A关小时,B管中流量与总流量如何变化?为什么?

8

4.当两种导热系数不同的材料对圆管作保温处理时,如何安排保温效果较好?解释其原因。

5.扬程

6.雷诺准数

7.形状系数

8.傅里叶定理

四、计算题(共50分)

注意:解题要列出详细运算步骤并计算出中间运算值和最终计算值。

题1.如图将2×104kg/h、密度为1075 kg/m3氯苯用泵从反应器A输送到高位槽B,管出口处距反应器液面的垂直高度为15m,反应器液面上方维持压力为26.7kPa(绝压),高位槽液面上方为大气压,管子为ф76mm×4mm、长26.6m的不锈钢管。管线上设置2个全开闸阀、5个90°标准弯头,管路摩擦因数λ为0.031。试求泵的轴功率。设泵的效率为70%。已知:全开闸阀ζ1 = 0.17, 900标准弯头ζ2 = 0.75。

9

题2.用泵将贮槽中密度为1000kg/m3的溶液送到蒸发器内,贮槽内液面维持恒定,其上方压强为101.33×103Pa,蒸发器上部的蒸发室内操作压强为30000Pa(真空度),蒸发器进料口高于贮槽内液面20m,进料量为20m3/h,溶液流经全部管路的能量损失为120J/kg,求泵的有效

功率和轴功率,已知泵的效率为0.60,管路直径为60mm。

题3.用泵将储液池中常压下的水送至吸收塔顶部,两点垂直距离为20米,储液池水面

维持恒定。输水管的直径为76mm*3mm,排水管出口喷头连接处的压力为6.0*104Pa(表压),送水量为36m3/h,水流经全部管道(不包括喷头)的能量损失为200J/Kg,试求泵的有效功率。

题4.将一敞口高位槽A内密度为870Kg/m3的溶液以4m3/h送入一设备B中,B中压强为10KPa(表压),输送管道为Ф38mm×3mm无缝钢管,直管段长10m,管路有一个90℃标准弯头(ξ=0.75),一个全开球阀(ξ=6.4),管路摩擦因数λ=0.02。为使溶液能流入设备B中,问h为多少米?

题5.离心泵输送清水,管路特性方程为H=10+4.0*104q2, 单台泵的特性方程为 H=30-4.0*104q2,流量单位是m3/s, 如果两台组合使用,最大输水量是多少?

题6.用泵将储液池中常压下的水送至吸收塔顶部,两点垂直距离为20米,储液池水面维持恒定。输水管的直径为76mm*3mm,排水管出口喷头连接处的压力为6.0*104Pa(表压),送水量为36m3/h,水流经全部管道(不包括喷头)的能量损失为200J/Kg,试求泵的有效功率。

题7.若板框过滤机先等速过滤20分钟,得滤液8升,然后在该压力下恒压过滤40min,试求:共获得多少升滤液?(15分)

题8.若板框过滤机先等速过滤20分钟,得滤液2升,然后在该压力下恒压过滤40min,

10

试求:共获得多少m3滤液?滤布阻力可忽略。

题9.在列管换热器中,逆流操作,用冷水冷却热水。冷水的进口温度为20℃,流量为10000kg/h,热水的进口温度为100℃,流量为5000kg/h,传热面积为10m2,总传热系数为1200W/(m2. ℃)。水的比热容为4.18kJ/(kg. ℃),热损失可忽略。试求: (1)冷、热水的出口温度分别为多少?(2)总传热量为多少?

题10.有一碳钢制造的套管换热器,其内径为3.5mm,流量为2000kg/h的苯在内管中从80℃冷却到50℃,冷却水在环隙从15℃升到35℃。苯对流传热系数

1230w/(m2k),水对流传热系数2290w/(m2k)。忽略管壁及两侧污垢热阻。 苯的平

均比热容为1.86kJ/(kg·℃),水的比热容为4.18kJ/(kg·℃)。试求:(1)冷却水用量?(2)并流和逆流操作时所需传热面积?

题11.在一间壁式换热器中进行并流传热,已知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分别是100 ℃和80℃,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分别是20 ℃和40℃,现改为逆流操作,进出口温度变为多少?

题12. 燃烧炉的平壁从里到外依次由下列三种材料组成: 第一层耐火砖: 厚度为230mm,导热系数为1.05W/(m·℃); 第二层绝热砖: 每块厚度为0.230m,导热系数为0.151W/(m·℃);

第三层普通砖: 厚度为0.240m,导热系数为0.93W/(m·℃);

若耐火砖内侧温度为1000℃,外侧温度为940℃,绝热砖与普通砖间的最高温度不超过138℃,试求:(1)绝热层需几块砖?(2)此时普通砖的外侧温度是多少?

是13.在一连续精馏塔中,已知进料组成xF=0.5,塔底产品组成 xW =0.05, 进料热状况为q=0.4,精馏段操作线方程y0.7x0.28。试求: (1)回流比R; (2)馏出液组成; (3)q线方程; (4)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题14.(15分)某批湿物料的质量为8.4kg,在80℃空气中干燥,干燥盘的表面积为1.2m2,平衡干基含水量X*=0.04 kg水/kg绝干物料,欲将物料的含水量由0.4 kg水/kg绝干物料干燥到0.06 kg水/kg绝干物料(均为干基) ,干燥速率曲线如图所示。试求:(1)恒速干燥阶段除去的水分;(2)恒速阶段干燥所用时间;(3)降速干燥阶

段除去水分;(4)降速阶段干燥所用时间。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