篁墅星堡 /L 呈 : }t{r}|t{|o/F H|}“ tint{l t、l'n n lt | 1\ 发展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建议 ■李殊琦 目前我国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核心企业的控制力不强,符合融资要求的 中小企业不多,融资的服务模式单一,信息技术水平落后,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等诸多挑战。文章分析了我 国供应链金融业务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供应链金融发展经验.提出了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的若干 建议。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商业银行;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69X(2011)07—0036—04 李殊琦,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871) 20世纪80年代.在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推 来主导。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服务业务主要有助于 降低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依赖于供应链上核心 大企业的资信和实力,以及南其提供间接信用担 保,商业银行可以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去调查中小企 业的财务指标、经营状况等信息,而只需把握其与 核心企业之间的真实贸易背景以及两者之间的交 易风险,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信息调查成本和信 贷风险。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阶 动下,国际化的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开始专注于自 身的核心业务,而把生产、装配、销售等非核 t2,业务 外包给闰外的中小企业。在此背景下,供应链管理 开始兴起。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分支。供应链金 融是指 行等金融机构将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作 为一个整体对象.通过对供应链上企业间的信息流、 物流、资金流的有效整合,运用各种金融产品向供应 链中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各种融资服务。 段性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我国 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建议。 一供应链金融打破r传统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孤 立考察单一仑业静态信用的授信格局,并从新的视 角评估巾小企业的信用风险。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模 式,供应链融资具有两点优势:其一,将资金有效注 入相对弱势n0 I F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了中小企 、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特点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作为一个金融创新业务在 我国发展迅速,国内各家银行出于业务拓展和竞争 的需要,逐步开展供应链金融方面的业务。现在供 应链金融已成为各商业银行和企业拓展发展空间、 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地位失衡的问题;其二,将银行信 用融入上下游配套企业的购销行为,实现了其商业 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领域.也为供应链成员中的 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信用增级,有助于促进配套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起 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 力(汤曙光、任建标,2010) 目前,我困供应链金融服务主要是南商业银行 我国的供应链金融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供应链 金融有着自己的特色。首先,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 巾的放贷方全部都是商业银行,虽然这些商业银行 36 iR)iLl 发展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建议 都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但是国有实际控 2.融资的服务模式单一 在我国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主要是基于传统 的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模式 和基于供应链管理中银行通过和第三方物流企业 合作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在现有融资模式中,银行 为了控制风险,就需要了解企业抵质押物的规格、 型号、质量、原价和净值、销售市场和销售对象以及 股仍然相当可观,所以在提供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动 机上以及过程中更容易受到以及地方的 干预,而不是从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 化出发 其次.国外银行推出供应链金融的初衷在于维 系与老客户的关系,即避免因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组 织结构化导致老客户流失:而国内银行业热衷于供 承销商等等,还要查看各种权利凭证的原件、辨别 应链金融则基于明确的新客户导向.即一种开发中 小企业市场新的授信技术和盈利模式.不停开拓新 业务而不巩固老关系.不免有“这山望着那山高”之 嫌。 再次,和欧美银行业务基于动产的授信相比,我 国基于动产抵押和质押授信业务比重低。国内银行 融资主要通过“存货融资”。通过第三方物流监管的 引人以及一定程度上对核心企业的信用引入为供 应链成员提供融资服务。虽然国内供应链还是“一 对一”的融资,改进之处在于引入了核心企业作为 风险控制变量,同时也涉及核心企业与银行间的系 统性安排。 最后,国内供应链大多集中于下游供应商,即 “分销链金融”或者“渠道融资”,因为国内核心企业 与下游的利益紧密度往往超过了上游的利益联系 而处于对外包国稳定性和成本控制的关切,国际银 行的供应链金融主要面对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 对分销商的存货融资和预付款融资大多建立在一 对一基础之上。 二、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核心企业的控制力弱 核心企业之所以能够承担供应链的资源组合与 集成功能,主要源于其在合作竞争中形成的企业权 威。如果企业无法在供应链竞争中培育起自己的权 威,将无法有效地整合供应链资源,难以发挥供应链 的协同优势。由于国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意识普遍 淡薄,供应链融资缺乏效率,核心企业对供应链成员 企业的管理缺乏制度化的约束手段。在这种条件下. 供应链金融中对核心企业的资信引入有时缺乏利 益激励,而成员企业对核心企业的归属感不强。这 种情况不仅使银行可选择开发的供应链链条有限. 而且需要审慎评估供应链内部约束机制的有效性 (祝文峰,2010)。 真伪。这些工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大大超出了银 行的日常业务与专业范畴。此外,即便银行和第三 方物流企业合作,也很难让银行的运作效率得到提 高。 3.产品创新不足 如表1所示.国际上供应链金融业务品种繁多, 包括先票(款)后货授信,进口信用证项下未来货权 质押授信、票据池授信、动态抵(质)押授信、出口信 用险项下授信、普通仓单质押授信、国内保理池融 资、附保函的商业承兑汇票等等。而国内产品多集 中在应收账款融资、仓单质押、保兑仓融资类产品 中。目前流行的供应链融资服务产品虽然可以解决 供应链中的资金不足问题.但是由于利率非市场 化,其最高的收益很难超过传统银行的盈利模式, 以银行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创新动力不足(李金 龙,2011)。 表1 国际上供应链金融业务品种 金融类型 供应链 抵(质)押物 金融类型 供应链 抵(质)押物 先票(款)后货 到达货物 国内信用证 银行开出信用 授信 证条款的单据 担保提货(保 卖方出具全额 附保函的商业 附保函的商业 兑仓)授信 提单 承兑;12票 承兑汇票 进口信用证项 信用证项下单 下未来货权质 据所代表的货 国内明保理 应收账款 押授信 权 国内保理池 融资 多方多期应 收g-,R 国内暗保理 应收账款 票据池授信 收到的所有或 部分票据或 静态抵(质)押 商品存货 转让背书 授信 出口信用险项 已投保出口信 用证保险的 动态抵(质)押 动产 下授信 赔款权益 授信 出口应收账款 出口应收账款 标准仓单质押 标准仓单 池融资 授信 未来货权质押 未来货权 普通仓单质押 非期货交割用 融资 ‘ 授信 仓单 4.信息技术水平落后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国内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 37 金融与经济201 7.07 发展相对滞后.这使得供应链金融中信息技术的含 量偏低,.西方发达国家大型供应链金融公司往往拥 有先进的信息平台自动提供各类贸易相关数据。如 JP Morgan Chase Vastera公司就是利用这种强大的 信息平台提高货物运输信息的可视度,为整条供应 链提供了更高水平的金融工具和更多的融资机会 反观国内,由于企业、物流、银行的信息技术应用水 平不一致.造成目前没有实现供应链金融所要求的 信息共享、物流与资金流对接,大大地提高了供应 链融资的成本。 5.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 传统的贸易融资强调的是特定交易环节供需双 方企业的信用状况和贸易的真实背景,而供应链融 资强调整个供应链风险的监控与防范。这要求对供 应链各个环节潜在的风险都要加以识别与控制,从 而大大增加了管理成本。除了中小企业所固有的高 信用风险问题外,还容易出现信用调查、融资审批、 账和授信后管理与操作等业务流程环节上的操 作风险问题.以及供应链金融中有关动产担保物权 的法律风险。另外,还面临着客户资信风险和提单 风险等等。 6.物流企业参差不齐 虽然中储、中远、中外运等知名物流企业经过十 多年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 功.但我周目前物流市场经营环境仍然复杂混乱,运 输和仓储的规范缺乏标准,流通中的物权很难得到 相应保证。管理规范、实力雄厚的物流公司还非常 缺乏,多数物流企业的配运网络还不完善,信息管理 系统还比较落后,难以满足银行对出货收货的实时 监管、快速反应的严格要求。在此背景下,难免会 现少数物流企业会在利益的驱使下与受信企业一 起合谋诈骗银行获取融资。 三、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 1.主体多元化 国际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 开展这些业务的不仅仅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还包括 了一些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物流公司和第三方管 理公司。如美国罗森塔尔公司就是一家专门从事保 理和其他融资业务的私人公司。主体多元化的好处 不仅在于加强市场竞争从而鼓励产品创新,更重要 的在于可以进一步内生化风险,自觉加强整个供应 38 J。。‘。。R。。。。。Y。。。J。。。—J— 链中不同部门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和对其他部门行 为的监督.提升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综合效率 (Sadlovska and Ahearn,2008)。 2.业务形式丰富 正是由于周外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机构主体 的多元化.所以催化m各种各式因地制宜和因人制 宜的业务形式。传统的银行可通过购买融资企业的 应收帐款来帮助客户回收资金.或者通过购买供应 商的应收帐款的债务求偿权来增加核心企业和供 应商的现金流。通用电气公司(GE)和太平洋资产融 资公司的存货代占有解决方案就是一种让供应商 能够以低于一般流动资金贷款利率融资的新业务。 产业链的核心企业通常会为其上下游企业提供库 存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基于资产的借贷、库存保险 等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企业的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Hurtrez,2010)。 3.完善的动产担保制度 美国的动产质押占了小企业融资的70%,是动 产担保制度最完善的国家。其特点是:(1)统一的商 法典中没有严格地区分物权和债权,闪此担保权的 本质是为保全债权而对保物所享有的优先求偿权, 以此覆盖不同形式的动产担保,并在此基础上建立 了统一的动产担保交易法律规范;(2)担保体系中 界定了范围宽泛的可担保动产的范围:(3)建立了规 范的担保动产公示方式以及系统完备的全国统一 登记制度。美国将动产担保的主要功能定位在融通 资金.在为信用交易和融资提供了基础法律保证之 上,使得供应链融资业务得以顺利开展。 4.透明高效的信息平台 围外发展比较成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一般都 需要一个透明高效的信息平台作为支撑,该平台提 供有关票款状态、买方指令、信用额度、融资类别、 交易额等信息,用来预测现金流,充当风险管理T 具,进行动态票据贴现以及提高交易可视度等。透 明高效的电子化平台既能节省时间和成本,又保证 了交易的安全性。例如,荷兰银行的MAXTRAD信 息系统,买卖双方只需将所需数据输入该系统,数 据则通过网络传到荷兰银行全球网络系统。这样既 保证了交易信息的公开,也免去了客户面对大量繁 琐单证的烦恼.大大提高了供应链融资的效率 (Aberdeen Group,2007)。 5.物流公司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发 西方物流公司往往代替采购企业通过物流增值 服务或者垫资业务向上游供应商预付贷款。此外, 还有一些大型物流企业成立专门的部门展开金融 物流服务。如摩根大通银行组建的Vastera公司不但 是一家集实体供应链和金融供应链于一身的物流 集团,同时也提供法律,金融,运输等多方面业务,为 进出口商提供一站式服务。美国联合包裹速递服务 公司(UPS)把国际银行改造成下属的一个经营部 门,将物流业务和金融业务结合在一起,利用其专业 技术和信用度,降低了中小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拓展 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成为新型的金融服务提 供商。 6.迅速成长的第三方管理公司 物流与金融的结合对物流业和银行业来说都是 一大发展趋势。国外有些既非银行也非物流企业的 第三方管理公司也在迅速长成以分享供应链金融 带来的益处。它们以其自身的优势直接或间接地参 与到供应链金融中来,提供配套增值业务,并从中获 得收益。通过开发供应链金融管理平台加快零售企 业和供应商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不仅使供应商提 前得到了货款.而且零售商也能把资金留在企业一 段时间,双方都从中获益(张璩、朱金福,2009)。 四、建议 1.丰富供应链金融的提供方 首先,应该在继续发展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 务的同时,鼓励一些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物流公 司、第三方管理公司等成为相应的放贷主体方。这 样既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规明确赋予符合一定资 产要求以及信贷信誉的企业相应权利,也可以在现 行法律规定下通过企业和企业间的兼并、收购以及 认股来达成资产注入。长远看来,还应该降低供应 链金融提供方的设立门槛,让更多的机构能够有机 会成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提供主体。 2.增加供应链金融的产品创新 随着商业银行及其他资本的加入,市场竞争愈 发激烈,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企业必须采取差异 化竞争战略,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例如,推行个性化 金融解决方案,根据交易模式、行业特点、产品特点、 市场价格特点和物流运作特点,为供应链上不同交 易层次和交易主体,量身定制专业化的供应链金融 发展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建议 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不仅包括融资内容,还可 包括流程优化方案和降低成本的方案。此外,还应 重视上游企业,对分销商的存货融资实行“一对 多”.适当承接外包加工业务。 3.加强供应链金融的信息平台 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离不开一个透明、高效的 信息平台。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相对滞后,我国供应 链金融业务信息透明化低,反应速度慢,整体效率 低下。尽管目前我国银行和物流公司一般都搭建自 己内部的信息平台,但还没有能够实现银行与物流 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因此,建议银行和物流公司 在现有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模块以及 接口数据传输功能,实现银行、物流公司和融资企 业在信息共享上的高效运作。 4.增强物流公司的业务风险管理 物流公司是在供应链金融环节中的主要监管 者之一。为了使供应链金融业务健康发展,有必要 加强对物流企业的业务风险管理:(1)应当加快物 流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控制物流操作风险,确保运 输过程中货物出收的安全:(2)建设专业化的运作组 织和管理团队,确保单货相符,严控质物的接收和 放出程序;(3)最后,物流公司在提供金融服务时要 与银行展开监管合作,加强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管 理,形成互动的联合监管和控制机制。 f参考文献1 【1]Vikoriya Sadlovska and John Aheam, Optimizing Your Financial Supply Chain,March,2008. [2]Aberdeen Group,Technology Platform for Supply Chain Finance,2007. [3]Nicolas Hurtrez,Supply Chain Finance:From Myth to Reality,October,2010. 1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金融——新经济 下的新金融f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5】李金龙,宋作玲.供应链:金融理论与实务【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61祝文峰.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与 对策建议[J].郑州航空.7-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4). [7】汤曙光,任建标.银行供应链金融【M].北京:中 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