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案统一格式 五年级三班 语文 教案 主备人 赵聪明 审核人 刘改妮
总 课 题 走进信息世界 课 题 教学目标 讨论制定计划 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 2、阅读“活动建议” ,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参考哪些材料。 3、 制定活动计划。 4、 根据“活动建议”和当地实际条件,确定开展哪些活动。 总课时 11 第1课时 课型 综合性学习 教学重点 阅读“活动建议” ,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参考哪些材料。 教学难点 制定活动计划。 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教学准备 课堂讨论法 “自主、合作、探究” 多媒体课件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 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 事项。 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 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
1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注意倾听,特别是学生的困惑、疑问和活动建议,这些要成为最终的活动的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预期的成果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2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参加人员 分工情况 展示活动成果的方法 教学反思
学科教案统一格式
五年级三班 语文 教案 主备人 赵聪明 审核人 刘改妮 总 课 题 走进信息世界 总课时 11 第2、3课时 课 题 信息改变生活 课型 综合性学习 教学目标 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7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3、感受《网上呼救》中紧张的气氛,体会桑恩热心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教学难点 1、了解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3
2、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谈论法 探究法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等四篇阅读材料。 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速度慢。典型语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但是有个叫斐迪辟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千米„„” ②不精确。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 4
二次备课
侵,火速率兵出击。”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 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速度快。典型语句: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②多媒体。典型语句: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1)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语。 (2)尝试填写: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 )—→现代:( )—→当代:广播、电视和( )。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一个例子。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 时间 方式 特点 1、远古:口耳相传或借助物器 信息传递速度慢、不精确 2、古代:靠驿站长途跋涉 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形式单一 3、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 信息传递速度相对快一些,距离远相对就慢,且
5
费用高 4、现代:电报、电话 速度快,信息单一 5、当代:计算机网络 速度快,信息传递的信息量大、信息多样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阅读材料,体会影响: 1、默读四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如: (1)信息传递错误导致了西周灭亡。——《烽火戏诸侯》 (2)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我们胜利了”》 (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体信息。——《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4)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实行超远距离的救助。——《网上呼救》 二、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3)课堂交流。
6
①苏珊当时的紧急情况: “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只有她一个人。李他最近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着的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 如果你就是苏珊,你能怎么办? 如果没有网络,结果会怎么样? ②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过程: 网上呼救—→打电话给县—→打电话给救援中心—→救援人员赶到学校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1)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2)教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三、学科整合,延伸体验: 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2、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多媒体电脑的功能:将文字、图片、动画集成编辑 网络应用:商家交易活动 邮局快速汇款 医生给在家中的病人看病 我们视频聊天 7
板 书 设 计 时间 方式 特点 1、远古:口耳相传或借助物器 信息传递速度慢、不精确 2、古代:靠驿站长途跋涉 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形式单一 3、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 信息传递速度相对快一些,距离远相对就慢,且费用高 4、现代:电报、电话 速度快,信息单一 5、当代:计算机网络 速度快,信息传递的信息量大、信息多样化 多媒体电脑的功能:将文字、图片、动画集成编辑 网络应用:商家交易活动 邮局快速汇款 医生给在家中的病人看病 我们视频聊天 教学反思
学科教案统一格式
五年级三班 语文 教案 主备人 赵聪明 审核人 刘改妮 总 课 题 走进信息世界 课 题 《学会分析调查结果》 总课时 11 第4课时 课型 综合性学习 8
教学目标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教学重点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填写表格。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调查结果。 教学方法 讨论法 发现法 探究法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如: 家庭信息调查表 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 获得信息的渠道 爸爸 妈妈 我 2、做好调查,填写好调查表。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说说调查的过程: 1、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比如:有的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等。 2、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 二、交流调查的结果: 二次备课 9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 三、分析调查结果: 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教师可进行实例分析,如: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调查日期:2005年9月28日 调查人:502班 殷晨露 家信 庭成获得的信息 息 来 员 源 中国男排以0:3 负于日本队 ④ (说明:爸郊区有300多户农爸 户要求作房屋拆① 获得迁评估 信息全国举行《个的渠税法》听证会 ③ 道分天气预报:明天晴 ④ 类:①星光街开了一家亲自妈大型水果超市 ① 看到妈 杭州西湖边万人或听免费品茶 ③ 到;②电话柿子和桂圆嫁接或短在一起结出柿桂④ 信;③果 报刊我 失去双臂的男孩制成飞机模型 ③ 和书籍;④一只北极熊来到 杭州动物园 ③ 广播10 和电视;⑤网络;⑥其他。) 调查后的分析:
教学设计 研究报告 做好观察记录,了解有关知识, 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反思
学科教案统一格式
五年级三班 语文 教案 主备人 赵聪明 审核人 刘改妮 总 课 题 走进信息世界 课 题 《把握自己》 教学目标 总课时 11 第5、6课时 课型 综合性学习 1、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2、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能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3、认识7个生字。 4、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证自己的观点,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教学重点 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 1、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能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2、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证自己的观点,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教学方法 讨论法 讲授法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 11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1、教师谈网络的负面影响。 2、出示:“把握自己”。 二、阅读理解: 1、默读阅读材料,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1)沉迷于网络的危害: ①影响学习成绩。 ②影响身体健康。 ③导致犯罪 (2)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他所控制、所奴役。 2、课堂讨论。 (1)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于网络的危险。 ③小结:网络中有份丰富的信息资源,有效的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 (2)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②教师宣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三、了解特点: 1、自由朗读演讲稿,想想:演讲稿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12
(1)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听众。 (2)有鼓动性,竭力说服听众。 (3)摆事实,讲道理。 4、有感情的朗读这篇演讲稿。 四、写演讲稿: 1、学习小组内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 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 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 玩网络游戏好处多 ◆ 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 上网聊天多交朋友 ◆ 上网交友危险大 ◆ 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 ◆ 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2、根据讨论的结果,尝试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3、课堂交流。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沉迷于网的危害:危及生命;影响学习和身体;养成不良习惯;心理不健康;远离亲情,远离现实 。 第二课时 一、明确任务,选择立场: 1、交待辩论赛的一般规则和比赛办法。 2、出示辨题 辨题1:正方: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 反方: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辨题2:正方:玩网络游戏好处多 ∕ 反方: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辨题3:正方:上网聊天多交朋友 ∕ 反方:上网交友危险大 辨题4:正方:我相信媒体上的广
13
告 ∕ 反方: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3、选择辨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 二、小组讨论,充分准备: 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 (1)主题观点的陈述。 (2)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事实。 (3)反对对方观点的事实。 (4)总结观点的陈述。 2、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 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 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 主要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正确利用媒体辩论会 教学反思
学科教案统一格式
五年级三班 语文 教案 主备人 赵聪明 审核人 刘改妮
14
总 课 题 走进信息世界 课 题 《学写研究计划》 教学目标 总课时 11 第7课时 课型 综合性学习 1、阅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认识5个生字。 2、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范文,了解研究报告的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梳理信息,培养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讨论法 讲授法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明确目标: 1、我们身边充满了信息,信息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2、我们遇到一些问题,可以搜集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来解决。 二、阅读报告,了解特点: 1、通读两篇研究报告,学习生字。 2、说说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3、在这两篇研究报告中,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1)观察记录天气(风向)的变化。 (2)了解有关知识。 (3)收集相关的资料。 „„ 4、小结:研究报告最主要的特点是要在掌握尽量多的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研究。 三、开拓思路,确定主题:
15
二次备课
1、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 (1)牛顿发现苹果掉在地上,通过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 (2)瓦特观察水壶中的水开的情景,通过研究,发明了蒸汽机。 2、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研究的问题。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4、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值得研究的主题,比如: (1)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 (2)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 (3)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 5、学生竞争选择研究主题,组成研究小组。 四、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1、出示研究计划的范例。比如: 第二小组研究计划 研究课题:我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 研究方法:1). 发调查表,做统计。 2). 观察同学的读写姿势。 3). 访问家长,了解同学们在家保护视力的情况。 分 工:组 长:---------- 调查统计:----------- ------------ 观察记录:----------- ------------ 走访家长:----------- ------------- 研究报告执笔:------------ 时 间:----月----日前完成调查,----月----日完成研究报告。 16
2、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3、课堂交流各组研究计划。 五、课外作业: 按照研究计划,搜集研究资料,越多越好. 板书设计 研究报告 做好观察记录,了解有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反思
学科教案统一格式
五年级三班 语文 教案 主备人 赵聪明 审核人 刘改妮 总 课 题 课 题 走进信息世界 总课时 11 第8课时 综合性学习 《搜集资料》 课型 教学目标 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 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进行研究的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调查,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 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教学准备 讨论法 发现法 探究法 小组合作交流 多媒体 17
教学过程 一、组内交流信息: 1、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每人简要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资料。 二次备课 2、组内汇总搜集到的所有的资料。 二、学习处理信息: 1、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这篇研究报告中是怎样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找到有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2)课堂交流: ①搜集到的信息是要分类的,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类。 ②搜集到的信息是要筛选的,有些要去掉。 2、对组内成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 (1)讨论确定分类的标准。 (2)阅读资料,分类。 3、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1)明确筛选的标准:①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②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没有。没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2)阅读资料,讨论筛选。 三、形成初步观点: 1、充分阅读资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组内成员充分讨论。 2、如果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作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资料;如果资料已经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太多也不必要。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四、补充搜集资料: 1、根据讨论的结果,明确需要进一步补充搜集的资料是那一些方面的。 18
2、分头继续搜集。 五、课外活动: 进一步搜集资料,分类、筛选资料,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整理资料 分类、筛选资料 教学反思
学科教案统一格式
五年级三班 语文 教案 主备人 赵聪明 审核人 刘改妮 总 课 题 课 题 教学目标 走进信息世界 总课时 11 第9,10课时 综合性学习 学写研究报告 课型 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讨论撰写研究报告。 教学重点 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 19
教学难点 学写研究报告。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探究法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研读研究报告,领悟写作要点: 1、认真研读两篇研究报告,思考:两篇研究报告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归纳: (1)相同点: ①两个研究都有明确的结论。 ②都有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 (2)不同点: ①《奇怪的东南风》的写作思路: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 ②《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写作思路: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 ③两篇研究报告的语言个有特点:前一篇语言更形象生动一些;后一篇更严肃一些。 二、充分讨论,准备撰写研究报告; 1、根据前一阶段搜集整理的资料,小组内讨论: (1)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拟定研究报告的标题 (2)我们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20
(3)我们有哪些治疗?可以怎样表达? (4)我们采取哪一种研究报告的写法? 2、课堂交流讨论结果,相互借鉴启发。 3、取长补短,进一步讨论。 三、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 1、确定组内执笔的同学。 2、一边讨论一边拟写初稿。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如何写研究报告 1、标题 2、前言。 3、研究的方法。 4、结果:这一部分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 第二课时 一、继续撰写研究报告: 二、组内讨论修改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标题是否表述清楚? 2、有关的信息资料表达是否明确? 3、语言是否通顺? 4、是否还可以用图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观的表达信息? „„ 三、修改制作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誊写或打印研究报告,并做好装帧美工等工作。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汇报研究报告 畅谈学习体会
21
教学反思
学科教案统一格式
五年级三班 语文 教案 主备人 赵聪明 审核人 刘改妮 总 课 题 课 题 走进信息世界 总课时 11 第11课时 综合性学习 交流研究报告,汇报收获 课型 教学目标 交流汇报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收获。 教学重点 交流汇报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并作出评价。 教学难点 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收获。 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教学准备 各小组做好汇报准备 讨论法 发现法 探究法 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汇报研究报告: 二次备课 1、支持人宣布汇报展示活动开始,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 2、各小组轮汇报展示。 (1)小组内的主报告人汇报研究报22
告。主要内容包括: ①研究的主题。 ②调查研究的过程。 ③研究的结论。 (2)同一小组的成员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 (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成员解答。 各研究小组一次轮流汇报。 二、评价研究成果: 1、全班同学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评价,如,打分、评星级等。 2、教师作出综合评价。 三、畅谈综合性学习体会: 1、自由交流: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动的方向。 (1)经常浏览报刊、杂志、书籍、网络,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库,比如:简报本、信息卡片等,并能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以便今后查找。 (2)经常和其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养成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合理的使用各种信息的习惯。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汇报研究报告 畅谈学习体会 教学反思
23
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