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6卷第28期 -113- 补中益气汤临床治验三则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Buzhong Yiqi decoction 李建伟 (登封市中医院,河南 登封,452470) 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4)28-0113-01 【摘 要】 通过三个案例介绍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经验。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临床治验;脾胃气虚 【Abstract】 Application of the Buzhong Yiqi decoction was summarized, 3 cases were listed in this article. 【Keywords】 The Buzhong Yiqi decoction; Clinical experience; Piwei Qixu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4.28.062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该方由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组成,具有健脾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备受历代医家重视,临床应用极为广泛。笔者近年来经常运用该方于临床,效果较为满意,试举验案三则如下。 例1 顽固性失眠 患者甲,女,40岁,2012年7月25日初诊。主诉:入睡困难三年。患者平时工作较为劳累,三年来经常出现入睡困难,有时彻夜不眠,伴乏力、纳差、情绪低落。平时进食生冷寒凉易腹痛。查舌质淡苔白,脉沉无力。证属脾胃气虚,心血不足,治以健脾益气、养血安神。处方: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5g,当归15g,陈皮12g,升麻10g,柴胡10g,砂仁15g,茯神20g,炒枣仁30g,龙眼肉30g,炙甘草5g,7剂,水煎服,1剂/d。7日后复诊,失眠稍好转,每晚能睡4个小时左右,纳食增加。继守上方加减,服用1个月,失眠,乏力明显好转,后用成药归脾丸巩固治疗3个月。 按:本例患者长期劳累,且饮食不规律,致中焦脾胃损伤,运化失常,故纳差,进食寒凉则腹痛。寒凉太过导致太阴脾土虚寒,太阴开机不利,阳气潜降失常,心火不能下交与阴,故长期失眠。治疗重在益气健脾,辅以养血安神。以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砂仁温化中焦,茯神、龙眼肉、枣仁养血安神。选方用药恰好病证,故收效较佳。 例2 甲状腺功能低下 患者乙,女,42岁,2012年12月12日初诊。主诉:反复头晕,身困乏力,纳差两年,再发一周。患者两年前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低下,一直服用优甲乐,现在每天服用半片。但病情控制不佳,经常出现头晕,乏力,有时心慌,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查舌质淡白,脉弱无力。证属脾胃气虚,治以健脾益气升阳。处方:处方:黄芪50g,党参30g,白术15g,茯苓15g,当归15g,陈皮12g,升麻10g,柴胡10g,砂仁15g,炒麦芽15g,炙甘草15g,7剂,水煎服,1剂/d。7日后复诊,头晕,乏力,纳差明显好转,未再心慌。继守上方1个月,后以成药补中益气丸巩固治疗2个月,随访1年未复发。 按:本例患者长期饮食劳倦伤脾,导致脾胃亏虚,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运化失职,清阳不升,故头晕,身困乏力,纳差。遵循《内经》“损者益之,虚者补之”原则,处以补中益李建伟(1980-),男,汉族,河南周口人,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 气汤,重用黄芪、党参,炙甘草以甘温益气升阳,配以砂仁、炒麦芽运化中焦。方药对症,诸证自除。 例3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患者丙,女,31岁,2013年2月20日初诊。主诉:乏力、头晕、月经量多两年。患者两年前因贫血确诊为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服用西药治疗两年,效果不佳,故停用西药,求治于中医。现症见:面黄呈贫血貌,眼睑、指甲苍白,乏力,头晕,纳差,便溏,舌质淡苔白,脉沉弱无力。查血常规:白细胞3.2×109/L,红细胞2.8×1012/L,血红蛋白42g/L,血小板51×109/L,证属脾肾不足,气血亏虚,治以健脾补肾,益气养血。处方:黄芪50g,红参20g,白术15g,茯苓15g,当归15g,陈皮12g,升麻10g,柴胡10g,砂仁15g,炒枣仁30g,阿胶(烊化)15g,龟板胶(烊化)15g,肉苁蓉20g,巴戟天20g,菟丝子15g,炙甘草5g,10剂,水煎服,1剂/d。10日后复诊,觉头晕,乏力,纳差,便溏稍好转,守上方加减继服。2013年3月25日,由于月经量过多,贫血加重,患者输血一次,未用其他西药,之后一直坚持服用中药。2013年6月2日查血常规:白细胞3.8×109/L,红细胞3.2×1012/L,血红蛋白72g/L,血小板126×109/L,病情好转,月经量正常。现仍在治疗中,未再输过血,患者自我感觉良好。 按: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属疑难性血液病,尤其贫血难以纠正,治疗周期较长。平脉辨证,患者属于脾肾不足,气血亏虚。脾为先天之本,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故头晕,乏力,以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以助运化。肾为后天之本,藏精生髓,精血同源,以阿胶、龟板胶、枣仁、肉苁蓉、巴戟天、菟丝子补肾生精生血,佐以砂仁运化中焦,以防滋腻之药碍胃。本方兼顾气、血、脾、肾,故病情逐渐好转。 参考文献: [1]段富津.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16-118 [2]许洪玲.补中益气汤新用四则[J].天津中医药,2003,(4):81 作者简介: 编辑:段苏婷 编号:EA-140313114(修回:201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