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听障生身心特点的服装缝制工艺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基于听障生身心特点的服装缝制工艺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来源:99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听障生身心特点的服装缝制工艺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作者:雷玉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6年第05期

[摘 要] 服装缝制工艺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对于中职特教服装专业的教学而言,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听障生顺利上岗就业或继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分析听障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通过有效教学方法,提高中职特教服装缝制工艺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出初步的探讨。 [关 键 词] 服装缝制工艺;教学方法;听障生;中职特教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5-0150-02

服装缝制工艺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通教师讲授演示、学生实践练习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缝纫设备制作各类常见款式服装。在特殊职业教育中,通常针对听力障碍类学生开设该专业。由于听障学生自身生理的特殊性,其接收外界信息的能力有部分缺失,导致其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与同龄的正常学生相比较弱。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掌握听障生的身心特点,设计适合这类学生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听障生的身心特点分析

与正常的中职阶段学生相比较,听障生在认识活动中具有以下一些身心特点。 (一)听障生的感知活动特点

听障类学生在感知外界事物时无法从听觉获得有效信息,因而主要依靠视觉、触觉、味觉感知外界。其中,视觉起着主要的代偿作用。在服装缝制工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听障生主要依靠视觉来接收新知识,他们通过眼睛观察教师的演示动作,在大脑中形成记忆,从而学习服装制作的步骤和方法。此外,听力障碍带来的感知活动中另外一个特点是其了感知活动的范围和深度。听障生的感知活动中缺乏语言活动的参与,造成他们很难从原理或本质上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这对服装工艺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二)听障生的记忆活动特点

听障生形象记忆能力较强,他们对直观、形象的资料记忆较快,保持得也较好,并容易再现出来,而对文字、符号、图画等的资料记忆较慢,也容易出错。例如,在观看完一部有字幕的小品后,他们能逼真地模仿出其中人物的动作、表情,但是很难回答出其中某个人物说了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些话,只能用简单的只言片语表达出部分意思。这是由于他们无法听说,在阅读文字材料时,缺少语音的帮助,这样自然在其头脑中留下的语音、语调表象模糊不清,或者头脑中完全没有这类表象。此外,听障生记忆活动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他们通过手语帮助记忆。听障生在记忆文字材料时,常常边看边打手语,这样将静态的文字符号通过手势动作转化成为动态形象,在大脑中留下动态表象。当要回忆文字材料时,文字的手语动作表象又通过手势动作再现出来,成了听障生与健全学生记忆活动的明显区别。 (三)听障生的语言活动特点

听力障碍阻碍了该类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先口语,后书面”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听障生在儿童时期错过了口语学习的阶段,一般到学龄期才在聋校开始系统地学习语言,因此很难正确、灵活地运用已学字词组织语言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事情。通常,听障生的口语或书面表达都有语法问题,组织的句子普遍不通顺、不完整,在教学中回答教师的提问存在一定障碍。此外,听障生语言活动的另一个特点是他们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会通过观察面部表情、口型变化、动作等,结合当时的外界环境背景,推理和理解别人说话的内容。 (四)听障生的思维活动特点

通常情况下,人运用概念进行逻辑分析,而概念是通过语言表现的,因此没有语言的参与是难以进行逻辑思维的。听障生的思维处于直觉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由于缺乏语言的帮助,他们在思维过程中分析问题的条理性、全面性欠佳,综合总结时具有表面性、片面性,推理过程中常混淆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在思维过程中,听障生的操作分析和直观分析较健全学生更细致、具体,但逻辑分析能力较弱;在比较时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不同点,但往往注意了不同点就忽略了相同点,造成其融会贯通的能力较弱;此外,听障生对于动作水平、形象水平的概括能力困难较小,而对于抽象水平的概括能力较弱,因此抽象思维与健全生相比往往达不到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针对听障生的服装缝制工艺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对听障生的以上身心特点,设计运用对应其特点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使他们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尽可能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针对服装缝制工艺课程,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以供探讨: (一)讲授法

服装缝制工艺的教学通常是从理论开始,学习新知识时,教师首先通过理论的讲授使学生在大脑中对新知识形成大致的概念。例如,针对裤子双嵌线袋的制作,通常教师首先通过板书的形式讲授制作双嵌线袋的裁片及名称,之后通过编顺口溜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制作流程,同时提示每道工序的工艺标准。对于听障生,记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存在一定的困难,而观看具作过程视频的方式适合于听障生的感知活动特点和记忆活动特点,其接受效果较好。微课视频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听障生理论知识学习困难的问题。教师制作手语、字幕、演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和标注同步播放的微课视频,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动态、直观的视频,用手语视频、演示视频和标注讲授文字材料,能够帮助听障生记忆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演示法

在理论知识讲授完成后,教师通过现场演示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缝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操作技巧,同时加深对工艺流程的记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运用合适的面部表情、口型变化、动作向学生演示操作技巧。生动的表情、放慢的口型变化、夸张的形体语言,都可以对听障生起到提示的作用,帮助其正确地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提问法

提问法可以帮助教师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针对听障生,由于其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困难。但这并不代表提问法就不适用于听障生的教学。听障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可以很容易就分辨出事物的不同。在缝制工艺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听障生的这一特点,首先演示正、误,另种缝制操作方法,然后询问学生正确的方法是演示一还是演示二,通过这样做选择题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实现师生问答互动,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比较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呈现两种事物,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可以促进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针对听障生的服装工艺教学中,例如,学生很难理解服装的里外容,教师可以通过呈现正、误两种缝制方法所产生的缝制效果的不同,让学生直观地比较缝制效果,理解里外容的概念和操作技巧。再如,讲授褶量的大小对最终缝制效果的影响时,教师可以选择一倍、两倍、三倍三种缩褶量现场缝制,然后让学生比较不同褶量产生的缝制效果,可以高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该知识点。 (五)分组教学法

听障生由于致聋的年龄差异、致聋的程度差异以及接受语训的程度差异等原因,其个体认知能力有很大差别。其中有一些学生天资聪颖,学习能力几乎与健全生无异;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反映出需要耗费多于其他学生几倍的精力才能掌握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平衡学习进度。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在达到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让其担任组长的角色,帮助辅导学习能力较弱的部分学生。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优等生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有了更多人手参与辅导,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加快教学进度。 对于听障生,分析其对于中职特教服装专业的教学而言,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听障生顺利上岗就业或继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听障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通过有效教学方法,提高中职特教服装缝制工艺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出初步的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张丽丽,陈超.服装工艺实验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