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墨霍 鉴别二例陶瓷器作伪的方法简析 文。方全国(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展览维护科) 科学技术的方法,有热释光(T L)测试; 有碳l 4测定;有x射线荧光分析法,但它 们都还存有各自的一定缺陷。现在鉴别古 陶瓷器的真伪仍主要采用的是依靠拥有丰 富综合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凭借 人体感觉器官“看”、“听”、“掂”、“闻”的 “目鉴”法来判断鉴定。“看”:器形的形状、 种类、大小、完好程度是否是残破的割颈 之器或换底之物,再观其整体是否协调, 有无非理之纹理,观釉色 胎质、款识可 断窑口、断年代和判别真伪。观(图五)的 釉色就可断定它为赝品,因其残存有浮 光。“听”:敲打器物的不同部位就会得到 不同的回音,可判断其胎质、知晓是否完 整和判断其年代。“铜铃”声为年代久远的 瓦胎器物,“铃儿”声为瓷化程度高的仿古 器物;如(图一)敲击该器物的腹部就会 传出“清脆而悠长”的回声。而敲击(图 三)传出的是的“糠散而沉闷”回声,就 可断定为作伪的新器物。“掂”:知晓器物 是否是手工拉坯胎还是模具灌浆器物,古 器物多为手拉坯,如(图一)重心在器底 部,有坠手的感觉,缘口最薄,越往下越 厚,近足圈处最厚;反之注浆器物是机械 化或半机械化的产品,(图二)瓶体厚薄均 匀,没有坠手的感。“闻”:用鼻子闻器物, 是否有异味,刚出土的物品除外,一般IE!l 器物没有异味;而绝大多数仿品,在制作 中使用过酸、碱、酒精、漆、粘合药剂等, 都会在器物上留下残存味;如(图六)器 物的底部仍残留有异味,而(图二)罐内 也残留有异味,可由此判定成伪器。 由于人们在认识观察和判断事物时, 对该事物所产生的第一印象,显得 尤为重要,它一经形成,往往就不容 易改变。因此陶瓷器的作伪者,首先 羹 于表面,5一一6 o分钟后用清水冲掉,风 干、用火烧烤,釉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陈 IE!l感。(图二)仿宋代的黑釉灵瓶,采用工 业上使用的“强碱”浸泡、火烤,多次反 复这样的操作方法,来消除了浮光,还经 过了一定时间的污水浸泡,才逐渐达到了 作IFI的较好效果。(图三)黑釉瓷香炉,采 用“草酸”、“高锰酸钾”反复浸泡、火烤 的方法去光,虽除掉部分浮光,但效果仍 欠佳。(图五)、(图六)、(图七)都是采用 了“氢氟酸”溶液来进行的作伪及消除浮 光。(图五)使用的“氢氟酸”溶液浓度过 淡,去光的效果不理想,仍残留有浮光。 (图六)使用的“氢氟酸”溶液的浓度过重, 釉面显得干涩,并无光泽。(图七)使用的 “氢氟酸”溶液消除浮光后,回瓷窑再烧, 并严格控制炉温,达到作IE!l的最佳效果。 但器物表面太过于完美了,器表的釉面没 有丝毫的划痕或撞过的痕迹。似类(图七) “除光”效果佳的赝品,常现身于国内的拍 卖会上。 鉴别陶瓷器的真伪,分清陶瓷器新 I!El,不仅要靠丰富的专业综合知识,还要 靠丰富的实践经验,既熟悉真品,又熟悉 市场中的仿制品,熟知作伪者常用的手 法。在!El常生活中还要多看、多问、多记、 多比、多摸,还要少听故事、少拣漏。只 有通过平时!El积月累地不断实践,逐渐达 到熟能生巧,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实际鉴 赏水准。当面对一件器物时,就能凭借自 己敏锐的目光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经验,迅 速的从器物器的整体、形态、窑口、釉色、 胎体、画工、纹饰、款识等各方面,逐一进 行排除疑点,并马上做出自己的准确判断。 摘要:本文运用“目鉴法”,以二组陶 瓷器为对象,展开真伪识别的简析过程, 为大家提供了具体鉴定旧陶瓷器的部分实 际操作方法,达到提高广大市民鉴赏旧陶 瓷器的专业水平和辨伪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陶瓷器;作伪 例一,(图一)真品,宋代,冥器,俗 称“衣禄罐”,也称“灵瓶”。民窑,手拉 胚胎,烧制窑温在700。C左右,它是重庆 及周边地区出土的常见器物。该器形釉表 面光泽平和、暗淡,外形较圆润,瓶口缘 上贴雕龙的形态生动粗犷;手“触摸”该 器物有似玉的冰凉之感;其胎底质地自 然,较厚实,“掂”之沉重,有的坠手感觉, 瓶的内壁光滑,罐内底无填充之异物,罐内 无异味。(图二)仿宋代,“黑釉灵瓶”。胎 底、外形的整体与(图一)基本相似。其区 别在于该器物胎体厚薄均匀,为使用模具 灌浆成形的器型;釉的创面较干燥,手“摸” 罐内壁有少许毛刺;器形釉表面看似平和、 粗犷圆润,但手“触摸”无冰凉的感,“掂” 之,没有坠手的感觉;用稍潮湿的手反复 “触摸”某处手上就会沽有少许的颜色,胎 底质地均匀较松。(图三)仿品,“黑釉瓷 香炉”。烧制窑子的温度在l 000。C以上, 器形釉的表面上抹了一层泥土,仿造成为 出土器物;除去污物后器物的釉表面的 “火光”仍强;香炉的三个底足有火烤、染 色和人工打磨的痕迹,用手“摸”有少许 生硬的梭角;而瓷香炉的内仍藏有少许的 毛刺所。 (图一)宋‘ (图二) 黑釉灵瓶,俗 仿宋‘黑釉灵 称衣禄罐(高 瓶(高9.5cm) 1 9.2cm) 就是要在伪器的外形上下工夫,也 就是要消除陶瓷器表面的耀眼“火 光”。虽然陶瓷器的足圈、款识、器 (图三)形的变化青花的色彩是作为鉴别 仿古‘黑釉器物年代的主要依据,也是判别官 、瓷香炉(高窑与民窑瓷器的重要标志之一,要 1 8cm) 陶瓷业作伪的仿造之风历来久远,过 去多为传承工艺技术或崇尚该器物而已。 但到宋、元时,陶瓷业里的民窑仿制名窑 或官窑和官窑仿制名窑就很流行,至明 代、清代、时,仿制名窑和官窑在陶 瓷业里相当普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国 内社会上收藏热的逐年升温不退,民窑的 iEl器物与新器物之间也产生了数百倍至上 千倍的价差,因此国内的陶瓷业里的仿古 做iFI器型和社会上古玩商贩的作伪就更加 盛行。到如今社会的盛世兴藏,在利益的 驱动下,只要为iEl的器物,无论是民窑、名 窑、官窑都有人在仿制。这样也就给我们 今天的古【El陶瓷器物的鉴赏带来了很大的 麻烦。例,当面对(图一)时,为什么断 定它是宋代民窑,而不是明代器物呢?因 为从它的器形“罐”、手拉工的坯体、胎底、 瓶内的胎质、釉面“黑色…‘的釉彩、器物 的表面的包浆、瓶IZl的贴塑飞龙纹饰、做 工等各方面都具备宋代民窑的基本特征, 凭经验完全可以准确地断定它。 鉴别古陶瓷器的真伪,常使用的现代 如何鉴赏(图四)至(图七)底部的 足圈、款识、器形等内容和知识的要点也 非常重要,但因足圈、款识位置在器底,而 器形的年代演变和青花色彩的年代差异又 要引多图来对比例证,故在此暂不予介 绍。而简要直观地介绍一一作伪者常运用 的“退光”方式,如用手工或半机械化打 磨,再用浆砣抛光处理,但这类器物放在 镜下,可见有规则的划痕;仅用手工汗水 盘磨“退光”效果既太慢,又容易损坏,还 只限于小件器物。物理“退光”,泥土污物 涂抹器表,泥土掩埋、水中浸泡,经过一 定的时间,使器物表层长出“土锈”、“金 属锈”、“污锈”、“碱锈”等;而一件出土 的古陶瓷器却总是伴有多种“锈痕 交错 覆盖在同一釉面上;(图三)器物表涂抹了 污物,(图二)罐内留有浸泡的“污锈”痕 迹,皆可判断为赝品。化学药水“除光”, 先用砂轮、石油、砂纸打磨伪器的胎和釉 面,按作伪者自身的熟悉程度,选用“氢 氟酸”、“王水”、“硫酸”、“烧碱”、“草酸”、 “醋酸”、“高酸锰钾”等,将其中的一种, 再按比例浓度自行配制成溶液,均匀涂抹 (图四)清嘉 庆・豆青蝶花釉 里红花瓶(高 1 8crn1 (图五)仿清, 清花杂宝图花瓶 (高1 9cm) (图六)仿・青 花闹新春花瓶(高 1 4.5crn) (图七)仿、 青花缠枝瓷钵 (高1 8cm)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