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einan Nor^nal University
Dec. 2016 Vol.31No.24
第31卷第24期
【财经与公共管理研究】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构建研究
—
以陕西为例
唐光海
(渭南师范学院东盟博仁财经学院,陕西渭南714099)
摘要: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经济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为研究陕西旅游空间结构,采用因子分 析与重力模型分析区域内城市旅游中心度与旅游经济联系,可以构建陕西旅游以西安为中心,向关中、陕 北、陕南福射的“一心三圈”的旅游空间结构。关中、陕北、陕南除了应加强与西安的旅游合作外,还应加 强3个旅游经济圈内各城市旅游经济合作。
关键词:空间结构;陕西旅游;旅游中心度;旅游经济联系中图分类号:F590.8 收稿日期=2016-03-13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电子商务与贸易杨通研究(13SC025);渭南 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项目:陕西旅游空间结构构建与渭南旅游空间结构优化战略研究(15SKYM05)
作者简介:唐光海(1975—),男,重庆人,渭南师范学院东盟博仁财经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 从事电子商务、旅游经济研究。
古丝绸之路沿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无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历史文化的人文景观点缀其间,长 安一天山廊道顺利人选世界文化遗产让古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人选世 界遗产的22处中国景点里陕西景点占了 7处,使陕西旅游再次成为国际旅游的热点[|]。区域旅游空间 结构直接关系到各旅游城市的旅游规划方向与重点,也是各旅游城市之间旅游合作的依据[2]。通过对区 域内各城市的旅游中心度进行分析,找出区域内各城市在旅游产业中的位置和差异,确定区域内旅游发展 的中心;对区域内旅游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区域内旅游合作的方向和重点;结合 区域内各城市旅游中心度和旅游经济的联系,可以对区域内旅游中心城市划分旅游经济圈,从而确定区域 内旅游空间结构,为各旅游城市发展旅游经济提供决策支持。1
文献综述
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资源分布、人类旅游活动及与旅游相关的经济投人和产出的空间表达,是旅游系 统功能组织方式在空间上的投影或具体表现。[2]
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旅游空间结构中的旅游组 织和旅游者的行为模式以及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布局研究,提出了区位论[3]、核心一边缘理论[4]等多种 旅游空间结构模型。
国内学者对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起源于对经典旅游地理区划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旅游空间组 织形态、旅游空间结构影响、旅游空间发展战略等方面。毕丽芳等[4]从区域旅游经济结构理论方面对旅 游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旅游空间结构刚性和柔性并存,旅游资源存在刚性结构,但通过旅游线路规 划、设计,制定、网络宣传等方式可以优化旅游空间结构,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结果是旅游人数和收人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5128 (2016) 24-0057-08
i?i
• 58 •
唐光海: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构建研究第31卷
的改变,并间接影响旅游城市的
GDP、第三产业增加值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等;周恺、王丽、汪德根[5]等对单
A级景区、
个旅游景区旅游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景区空间结构对旅游者的顾客满意存在影响;张洪和夏明[6]、 肖光明[7]、杨国良和张捷[8]等对省内旅游空间结构或相邻省区旅游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其中要因素。
学者对陕西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不多,薛亮、苏惠敏等基于陕西区域旅游资源群的视角对陕西区域旅 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评价[9];严艳、卫红等认为陕西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主要集 聚于西安、咸阳、渭南、宝鸡等关中区域,旅游收人和游客都高度集中;但随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具 有特色的旅游产业增长速度迅猛,而原来旅游相对发达区域增长相对缓慢。[1°]国内外研究中对陕西省旅 游空间结构的研究仍显不足,尤其是陕西在以西安为中心的旅游经济扩散下,其他城市旅游对中心城市的 依赖程度等研究不足。本文基于 21.0,从各城市旅游中心性和旅游经济联系度对陕西省旅游空间结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旅游空间结构的重要支撑,同时指出旅游接待能力也是影响旅游空间结构的重
SPSS
构进行分析,构建陕西省旅游空间结构,以期能对陕西省各地市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2
陕西旅游发展概况
陕西位于中国西部内陆地区,区域内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关中的文物古迹、丝路遗产、秦 岭自然风光全球闻名;陕北拥有举世闻名的中国圣地和以信天游为代表的民族风情,引人人胜;陕南 位于秦岭大巴山山地,是陕西重要的绿色产业基地,生态旅游的核心区域。2014年,陕西省共接待境内外 旅游者3.32亿人次,同比增长16.5%,旅游总收人达到2 5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6%,占全年陕西生 产总值的14.13%;其中接待过夜人境旅游者266万人次,同比增长5%。旅游作为陕西主导产业之一,对 陕西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发展潜力巨大。但陕西旅游发展水平还不高,究其原因可以发现,陕西省内各 地市旅游资源分布不均,景区吃住行等旅游基础设施投人不平衡,星级酒店饭店等旅游接待能力等有着巨 大的差异,陕西省旅游经济发展极不均衡,旅游相关经济的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还需要对 陕西旅游空间结构进行深人分析,构建和优化旅游经济结构,发挥陕西省内各旅游资源优势,优化旅游产 业发展战略,形成旅游产业差异化发展空间和竞争力,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综上,对陕西旅游空间结 构构建和优化是陕西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旅游空间结构受区域旅游资源分布和旅游接待能力影响,与地方旅游经济也直接相关,陕西旅游资源 丰富,关中、陕北、陕南旅游各具特色,呈现出三个旅游圈的旅游空间结构。国内外学者对陕西旅游空间结 构关注还不够,同时对陕西不同区域旅游城市对西安的依赖性研究也不多。基于此,本文结合陕西旅游发 展现状,利用城市旅游中心度和旅游经济联系对陕西旅游空间结构进行构建,以促进陕西区域旅游合作, 从而促进陕西旅游竞争力。
表1
主要因素旅游资源竟争力
旅游中心度评价指标
指标
指标含义国家A级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星级以上饭店旅行社总数
旅游产业竟争力
X5
X
、X2
X3
旅游接待竟争力
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
GDP
XXXX
旅游经济竞争力第三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
2016年第24期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59 •
3陕西旅游空间结构分析
旅游空间结构可以用城市旅游中心度和旅游经济联系两个方面来分析。
3.1陕西省各城市旅游中心度分析 3.1.1城市旅游中心度指标
旅游中心度是旅游中心城市旅游发展情况的评价指标之一,旅游中心城市是指城市相对具有较强的 旅游吸引力和旅游辐射力,且旅游产业占该城市GDP —定比例。依据文献[5-9],城市旅游中心度的评 价指标主要包括旅游资源分布、旅游接待能力、旅游接待人数和收人等产业发展、旅游经济环境等4个主 要因素和相对应的9个变量(见表1)。3.1.2数据收集及无量纲化处理
首先,通过查阅陕西省各地市及省统计年鉴、年度工作报告和旅游发展报告,收集2014年陕西省 各城市旅游的相关数据,由于杨陵区旅游数据缺失,韩城市数据并人渭南进行统计,因此,后续不再分析杨陵区和韩城市的旅游情况,按照;r = 2
无量纲化处理相关旅游数据(见表2),对这些指标和数据进
行因子分析可以计算出各主要城市的旅游中心度。
表2
^3
陕西各城市旅游相关指标无量纲化数据集
^43.053 2-0.245 0-0.245 00.292 1-0.395 8-0.188 50.197 9-0.424 1-0.433 5-0.471 2
2.797 30.4 00.321 30.045 3-0.720 20.025 4-0.499 0-0.234 1-0.202 2-0.006 3
1.818 9-0.176 8-0.058 0-0.137 6-0.685 9-0.333 8-0.584 8-0.518 5-0.483 5-0.387 5
X]
2.581 70.355 70.124 2-0.020 7-0.776 8-0.017 01.081 8-0.568 8-0.3 7-0.637 7
X3.027 70.046 30.023 7-0.047 4-0.503 6-0.240 70.408 6-0.349 6-0.186 6-0.388 6
X92.803 20.587 3-0.049 20.015 7-0.743 10.059 60.424 3-0.543 7-0.402 1-0.533 8
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延安输林安康汉中商洛
2.500 40.908 30.602 10.357 2-0.622 5-0.500 1-0.683 8-0.071 4-0.071 4-0.316 4
1.031 3-0.330 00.226 92.578 4-0.453 80.288 8-0.268 1-0.948 80.103 1-0.825 1
2.799 9-0.391 3-0.197 90.382 3-0.294 60.720 8-0.052 9-0.391 3-0.149 6-0.681 4
数据来源:陕西各地市2014工作报告、2014统计年鉴及旅游发展报告
3.1.3 陕西城市旅游中心度指标的因子检验
因子检验首先需要进行K
Kaiser的观点,KMO
MO
和Bartlett检验,以判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见表3。KMO = 0.813,根据
>0.8,表示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足够,适合进行因素分析[11]。Bartlett的球形检验值为
表3 KMO和Bartlett的检验检验方法及变量
取值
0.813
131.290,Sig = 0.000 < 0.01。综合2个因素,说明样本充足度足够,并且显著,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因子分析。
取样足够度的Kaiser-Meyer-Olkin度量
近似卡方
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
dfSig
131.29036
0.000
3.1.4 陕西城市旅游中心度指标的因子分析
利用SPSS提取主因子,对原有的变量进行降维处理(见表4)。得到2个特征值大于0.08的因子,其 对原有变量的解释总方差达到86.804%,可见,原有变量的主要信息丢失较少,因子分析结果较理想。
• 60 •
唐光海: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构建研究第31卷
表4解释总方差
初始特征值
成分
合计
12
提取平方和载入
累积%
73.63286.804
旋转平方和载入
累积%
73.63286.804
方差贡献%
73.63213.171
合计
0.4980.0
方差贡献%
73.63213.171
合计
0.4560.13
方差贡献%
67.51519.288
累积%
67.51586.804
0.4980.0
为使原始变量在主因子的载荷向0和1分化,对初始载荷矩阵作正交旋转,再根据矩阵中的指标权重的意义表达来确定每个主因子的实际含义。从表5看,因子F,在变量弋〜尤4(旅游资源竞争力和旅游接 待竞争力)上的因子载荷绝对值较大;因子F2在变量七〜尤9(旅游产业竞争力和旅游经济竞争力)上因子 载荷绝对值较大。可见,主因子意义明确,分工清晰。从主因子的意义和分工上可以将F,命名为旅游空 间结构支撑力;将F2命名为旅游空间结构竞争力。
表5旋转后因子荷载矩阵
F,
f
2
0.903
X2
0.80.9500.9480.1580.3230.1400.2800.1
-0.5030.2330.9430.8230.9270.9430.961
^4尤6
^9
利用SPSS 21.0中回归算法计算出来的主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6),可以构造主因子得分函数:
FF
, = 0.147X, +0.208尤2 + ••• +0.145尤9,
其中:Z, - A
-0.0471,-0.359X2+ •••+0.019'。 2=
是原始指标无量纲化值。
表6主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Fl0.147
F2
-0.047-0.359-0.060.081-0.0030.908-0.0250.1030.019
X
X3X4
0.2080.1530.1230.136-0.2010.1610.1180.145
X
X6X7X8X9
依据因子得分函数以及各因子方差贡献率可以得到各城市旅游中心度综合得分:0.675 15 0.192 88
F = F, + _^2。0.675 15+0.192 88 1 0.675 15+0.192 88 2
依据上述函数计算陕西省各城市旅游中心度综合得分(见表7)。
2016年第24期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61 •
表7
区域西安渭南咸阳输林延安宝鸡汉中安康商洛铜川
^ (旅游空间 结构支撑力)2.139 00.588 90.183 50.160 50.100 90.057 8-0.111 6-0.380 6-0.438 7-0.441 0
陝西各城市旅游中心度得分
F2 (旅游空间
结构竞争力)0.262 5-0.183 1-0.012 9-0.061 4-0.079 5-0.041 0-0.088 2-0.028 9-0.012 4-0.083 7
总得分1.722 00.417 40.139 90.111 20.060 80.035 8-0.106 4-0.302 5-0.344 0-0.361 6
排名123456710
由表7可见,西安综合得分领先,在全省旅游中心地位凸显。从西安旅游经济指标看,2014年西安旅 游接待海内外游客1.2亿人次,占全省旅游接待量的36.14%;旅游总收人950亿元,占全省旅游收人的 37.68%。西安作为省会城市,作为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旅游资源富集,区位优势明显,交通 条件优越,旅游接待能力强,会展旅游经济发达,对周边城市旅游带动和辐射作用较强。渭南和咸阳处于 西安旅游一日游和两日游范围,旅游人次和收人都不错,但其旅游中心度与西安相差较大;其他如延安、汉 中、安康等城市旅游中心度更低。
3.2陕西省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分析
区域内城市旅游存在共存和共生关系。表现为旅游经济联系,旅游经济联系不同,各城市之间的旅游 空间结构产生差异。旅游经济联系除受区域内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经济收人影响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交通便利程度及所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等因素,许多学者[6]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对旅游经济联系进行分析 与研究。本文以万有引力模型为基础,并依据区域内各旅游中心城市旅游指标对模型进行修正,来研究陕 西各城市之间旅游经济联系度:
P,G, PJGJ 心=
D2y
其中:Fy.为两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P,、p分别为2014年度两城市的旅游接待人数;G,、G为两城市 2014年旅游总收人;Ds.为两城市百度推荐路线距离。依据万有引力模型可得出陕西各城市旅游经济相互 联系度(见表8)。表8中,西安作为陕西旅游中心城市,对其他城市旅游影响较大,尤其是西咸一体化战 略以及两城市距离较近,其旅游经济联系度高达5.167,远远高于其他区域;渭南、宝鸡、铜川也在西安一日 游范围内,其与西安的旅游经济联系度也都高于0.1,尤其是西安与渭南,高达0.777;商洛与西安的旅游经 济联系度也不错,达到0.158;陕北、陕南由于城市之间距离较远,旅游经济总量不大,其相互之间的经济联 系度并不高。
城市旅游经济联系量是指该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的总和。即
其中:C,为城市旅游经济联系量,根据表8中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可以求出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总量, 得到表9。从表9中可见,西安作为陕西省会城市,凭借其强大的区位优势、经济体量和发达的交通路网, 其旅游经济联系量占全省的46.93%,是陕西的旅游核心城市;咸阳其旅游中心度得分并不高,但由于西咸 一体化战略以及西安咸阳的近距离,其旅游经济联系量较高。
• 62 •
唐光海: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构建研究第31卷
表8
西安
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延安输林安康汉中商洛
5.1670.1500.7770.1390.0270.0040.0380.0270.158
0.0530.1110.0310.0070.0010.0090.0080.029
0.0200.005 0.004 0.001 0.004 0.016 0.009
咸阳5.167
宝鸡 0.150 0.053
陕西省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2014年)
渭南0.7770.1110.020
铜川0.1390.0310.0050.022
0.0220.0050.0010.0070.0050.043
0.0030.0000.0010.0010.004
0.0040.0010.0010.003
0.0000.0000.001
0.0070.004
0.003
延安0.0270.0070.0040.0050.003
输林0.0040.0010.0010.0010.0000.004
安康0.0380.0090.0040.0070.0010.0010.000
汉中0.0270.0080.0160.0050.0010.0010.0000.007
商洛0.1580.0290.0090.0430.0040.0030.0010.0040.003
表9
城市西安咸阳渭南宝鸡商洛铜川安康汉中延安输林
陕西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量(2014年)
旅游总收入
旅游经济 联系量 6.485 955.414 880.990 460.262 050.252 060.206 560.071 670.067 290.056 610.013 35
占全省比例
接待总人次 /万人次12 000.004 305.003 202.004 712.003 005.65992.902 529.002 625.003 145.501 770.00
A乙元
950.00230.00252.08310.00153.2953.60119.91131.35171.7595.25
%46.9339.187.171.901.821.490.520.490.410.10
依据表7和表9可以排除陕西省各城市旅游中心度与旅游经济联系量的排名,见表10。
表10陝西各城市旅游中心度与旅游经济联系量
排名城市旅游中心性旅游经济联系量
西安11
渭南 23
32咸阳
输林410
延安59
宝鸡
78汉中
安康87
商洛95
铜川106
表10中,榆林、延安旅游中心度与旅游经济联系量错位较大,主要原因是榆林、延安与周边城市距离 较大;商洛近几年对其自然景观的宣传做得不错,其旅游中心性得分不高,但与周边城市尤其是西安旅游 联系较好;铜川距离西安不远,其与西安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其旅游经济联系量排名远高于其旅游中心 性。4
陕西旅游空间经济结构构建
从陕西区域旅游中心度中超过1.000的只有西安,且其他城市与西安的旅游经济联系度都大于其他 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可见,陕西旅游是以西安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一心三圈”经济结构。向 关中的渭南、咸阳、宝鸡、铜川辐射,形成关中旅游经济圈;向北辐射延安、榆林,形成陕北经济圈;向南辐射 商洛、安康、汉中,形成陕南旅游经济圈。
2016年第24期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63 •
4.1关中旅游经济圈
关中旅游经济圈中优势旅游资源有两大类,一是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加上兵马俑、陕西历 史博物馆、法门寺、乾陵等的世界知名人文旅游资源;二是以秦岭为核心的华山、太白山、翠华山等自然旅
游资源。同时,以西安为核心的乡村休闲、民俗文化旅游也在快速增长。从表8可见,作为省会城市的西 安与其他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度较高,其中公路距离在160
km以内的咸阳(5.167)、渭南(0.777)、宝鸡
(0.150)、铜川(0.139)四个城市与西安的旅游经济联系度均高于0.13,旅游经济联系频繁。因此应充分发 挥以西安为中心旅游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西安及关中其他城市的人文自然景观资源构建关中旅游 经济圈。在原有的西安及周边一日游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关中西部的太白山、法门寺、乾陵等优势旅游资 源,挖掘西安至宝鸡的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潜力,开发西安至宝鸡段自然、宗教和人文旅游线路,带 动关中西部旅游经济增长;构建渭南大华山旅游景区,建立华山、富平、韩城旅游圈,宣传推广西安至渭南 潼关段的自然、文化旅游产品和资源,拉动关中东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围绕西安、渭南、宝鸡等旅游城市 构建以秦岭自然风光、民俗和地热资源为主的休闲、民俗旅游资源和关中一村一品等特色地理标识产品种 植和加工形成的乡村旅游资源,带动关中本地游和乡村游旅游经济快速发展。4.2陕北旅游经济圈
陕北人文、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民歌、秧歌等民俗特色鲜明,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延安是我国圣 地,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包括枣园、王家坪、凤凰山、杨家岭等一大批旧址,吸引着无数的国内外游客前 往参观;榆林处于黄土高原与毛乌素大沙漠的交界地带,是汉蒙经济交往中心,有镇北台、红石峡等知名景 区,人文、自然景观独特。
西安与延安、榆林旅游的经济联系为0.027和0.004,延安、榆林应加强与西安等地的旅游经济交往, 同时也需要建立有延安特色的红色旅游经济带以及陕北特色的多民族融合的人文、民俗旅游经济带。延安与榆林两地旅游经济联系仅仅为0.004,两个城市虽同处陕北,但相距267 ,且两城市旅游经
km
济还不发达,因此,需要加强延安和榆林的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品创新,旅游信息资源共享,旅游服务质 量提升等,加强陕北旅游经济圈建设促进陕北旅游经济增长。4.3陕南旅游经济圈
陕南地区北靠秦岭,南倚巴山,水、热、林、草、矿藏资源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生 态旅游潜力巨大。西安与陕南旅游经济联系分别为商洛(0.158)、安康(0.038)、汉中(0.027),旅游经济联 系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西安与安康、汉中高速公路开通,沿途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有待加强, 同时陕南的各特色景区、线路应加强在西安的宣传和推广。如安康、汉中的富硒食品产业带的旅游开发; 商洛、安康、汉中的自然山水游推广等。
陕南三个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也不高,安康与汉中之间为0.007;安康与商洛为0.004;汉中与商 洛为0.003。一是由于三地的旅游经济总量还不高,二是三地之间的交通状况还有待改善。同时,陕南三 个城市之间旅游资源同质性较强,需要改变其原有的旅游竞争战略,建立陕南生态旅游合作机制,加强陕 南生态旅游在西安的宣传和推广。5
结论
依据陕西各主要城市的旅游中心性和旅游经济联系,构建陕西省“ 一心三圈”的旅游空间结构,对陕 西各旅游城市制定自己的旅游发展规划有积极意义,按照西安对各城市旅游的辐射程度和距离,可以进一 步判断各城市与西安旅游的联系。扩大与西安旅游的联系和投人,从而将各旅游城市与西安的联系成为 一个整体,把陕西省旅游的发展调整到最佳状态,合理有效利用陕西省旅游资源,促进陕西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参考文献:
[1]李琪,唐光海.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及其核心竞争力分析—
以陕西省为例[J].统计与决策,2009,(15) :95-96.
• •
唐光海: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构建研究第31卷
[2] 高楠,马耀峰,李天顺,等.基于“点一轴”理论的陕西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3):177-182.[3] [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李刚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 毕丽芳,马耀峰,高楠.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进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3):270-273.[5] 周恺,王丽,汪德根.黄山市旅游空间发展战略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3):272-274.
[6] 张洪,夏明.安徽省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一一基于旅游中心度与旅游经济联系的视角[J].经济地理,2011,(12):2116-
2122.
[7] 肖光明.珠江三角洲旅游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8):692-696.
[8] 杨国良,张捷.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及旅游经济联系一一以四川省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24-
30.
[9] 薛亮,苏慧敏.陕西区域旅游资源群开发潜力分析与评估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7):30-34.
[則严艳,卫红.基于时空尺度下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旅游发展演变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505-
508.
[11]林震岩.多变量分析—
SPSS的操作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马小侠】
Space Structure of Regional Tourism Based on the Case of Shaanxi Tourism
TANG Guang-hai
(ASEAN DPU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Weinan Nor^nal University,Weinan 714099,China)
Abstract: The space structure of tourism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tourism. In order to study the space
structure of tourism in Shaanxi,the tourism centrality index and tourism economic relation of Shaanxi cities with factor analysis and gravity model are analyzed,to build the tourism space structure of “One Center and Three Community Tourism Economic Circles”. Guanzhong,North and South Shaanxi should strengthen tourism cooperation with Xi5 an,the tourism economic cooperation among the cities in the three tourism economic circl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 space structure; Shaanxi tourism; tourism center; tourism economic relation
陕西省河流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
揭牌仪式在林皋湖举行
2016年8月3日,陕西省河流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揭牌仪式在渭南市白水{ ^县林皋湖湿地公园隆重举行。渭南师范学院副院长李海龙、渭南师范学院科学技术处兼陕$
J
;J 西省河流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卢爱刚、渭南市林业局副张纪文、陕西省黄河湿地j
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程铁锁、白水县常委会副主任万可岗、白水县副孙李军以及) ^渭南师范学院部分老师和白水县部分干部群众出席了揭牌仪式。
陕西省河流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以河流湿地为研究对象,以内陆河湿地生态为主要^
^研究内容,并以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实验室目前主要在全球变化河流湿地生态响应、河流! 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及河流湿地资源合理开发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