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针鼹(yǎn) 蛰伏(zhé)喙尖(huì) 吮吸(shǔn) B . 黏液(nián) 雌雄(cí)褐色(hè) 蜥蜴(yí) C . 灌木(ɡuàn) 刹那(shà)蜷缩(quán) 蚯蚓(yǐn) D . 稠密(chóu) 空凹(āo)繁殖(zhí) 孵化(fú) 2. (2分) 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丰润 起伏 翅翼 沉醉 B . 凝望 逝去 忧戚 枉然 C . 勃发 哲人 飘逸 咏赞 D . 坦荡 漫游 流盼 摇拽
3. (2分) (2019九上·大丰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季羡林先生学富五车,著作等身 , 是世人敬仰的“学界泰斗” B . 有些明星演戏时矫揉造作的模样,令观众非常反感。
C . 日本妄图通过“购岛”等卑劣手段窃取我神圣领土,真是痴心妄想。 D . 真正的朋友之间,应该间不容发 , 关系亲密无间。
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7分)
4. (7分) (2019·温州模拟) 古诗文名句默写。
荏苒岁月红尘梦,千古流韵载诗情。孔子谆谆教诲弟子,立言“质胜文则野,①________”(《论语·雍也》),文质相辅,情致高雅;李白挥手送别友人,写下“挥手自兹去,②________”(《送友人》),化用典故,情谊缱绻;杜甫饱受风雨之灾,疾呼“③________,④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忧国忧民,情怀天下;元稹深切悼念亡妻,妙用比喻,抒发“⑤________,⑥________”(《离思五首(其四)》),忠贞不渝,情深刻骨;温庭筠破晓踏上征途,描绘“⑦________,⑧________”(《商山早行》),意象具足,乡情浓郁;秋瑾决心投身,发出“身不得,男儿列,⑨________,⑩________”(《满江红·小住京华》),刚烈侠义,豪情万丈。
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
5. (6分) (2020八上·无为期末) 运用积累知识,完成小题。
①扇动双翅,四足高高跷起,黑黑的肚子卷起触到黄色的足,用大颚仔细收察,从闪亮的淤泥表面挑选出精华。②生长着六只短短的腿,当雄性发育成热,会生出翅盖,像甲虫一样;全蜂是外貌漂亮而内心奸恶的虫子,它的身上穿着金青色的外衣,腹部缠着“青”和“黄金”织成的袍子,尾部系着一条蓝色的丝带;蜜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1 页 共 8 页
(1) 这段选文出自________,这本书被誉为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 文中①②处应填写的动物名称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 (3) 文中加点词“精华”的意思是________
(4) 仿照文中写金蜂运用的修辞手法,用一句话描写蜜蜂这个有“个性”的小动物。 蜜蜂:________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
6. (6分) (2014·龙东) 初中时光已悄然过去。回首逝去的日子,校园里留下了数不清的欢乐。初中的学习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为此你班决定开展“岁月如歌”的主题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 【集体的记忆】班级组织编委会编写班史,每人珍藏一本,作为对这段生活的永久纪念,请你设计班史的内容。
内容一:班级毕业照 内容二:________ 内容三:________ 内容四:________
(2) 【真诚的邀请】假如你是编委会的组长,去邀请校长为班史题词,你该怎么说?
(3) 【如歌的行板】班级要组织一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的毕业晚会,请你设计主题语,要求语言简洁、紧扣主题。
(4) 【永远的赠言】毕业在即,请你在老师的纪念册上写留言,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
7. (17分) (2012·泰州) 阅读朱启新的《筷子中的文化》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古人称筷子为“箸”,这个专称自商代一直沿用至宋末,到了明代才逐渐称“箸”为筷子。如明人陆荣《椒周杂记》载,吴中民间行船时忌说“住”,因箸同“住”音(“住”,慢),所以要把“住”改为“快”,“箸”便叫成“筷子”了。以后,一些读书人也渐称“箸”为“筷”。
②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早在商代,纣王已用象(牙)箸。在长期的使用中,根据考古资料提供的信息,既有器形的变化,也有制作质地的不同。
③筷子的器形,最初,两头同样粗细。先秦时期乃至汉初的“箸”,都是上下一般粗细,分不出手握的筷头和夹食的筷足。已知最早的铜筷出自云南一墓中,整体圆柱形,长约20多厘米,属春秋晚期。安徽出土的一批东周青铜器中也有铜筷一双,细长方形,残长20.3厘米,宽4毫米。及至宋代,筷子的粗细又有了变化。四川发现的一座宋代窖藏出土的一双铜筷,长24厘米,筷首与筷足,粗细已很分清了。
④古代的箸,长短并无定制,约20厘米左右。形体有方有圆,其径一般在0.4厘米左右,最粗不会超过0.6厘米,比今日用筷要细——古人之箸用来夹羹汤中的菜。《礼记•曲礼》说:“羹之有菜者用挟(即“箸”),其无菜者不用挟。”夹羹内的菜,分量不多也不重,不同今日要夹大块食物,或者用劲撕裂食物。箸之细径不碍使用。
⑤制箸材料,通常采用竹、木。此外尚有铜、玉、骨、银等。最广泛使用的是竹制和木制。筷子作为我国文化
第 2 页 共 8 页
特征之一,源远流长。各地也都有名筷生产,如北京的雕琢玉筷,成都的刻花竹筷,杭州的天竹圆头筷,广州的乌木筷和象牙筷……真是很美。
⑥筷子挺直,宁折不曲。唐玄宗李隆基特赐给宰相宋碌一双金筷,以表彰他的秉性耿直如筷。明代程良规的《咏竹箸》诗,写得也很有意思:“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往忙。”此诗语句通俗,热情讴歌了筷子默默为他人奉献的精神。
(有删改)
(1) 结合②③两段的内容,说说能否去掉其中划线的“已知”一词,为什么? (2) 简要说说第⑤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3) 阅读全文,在下列方框中的①②两处填写合适的内容。
8. (16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题目。 为什么要保护海洋
①广袤无垠的海洋覆盖了地球71%的面积,它是淡水径流的主要来源。广阔的水面,巨大的水体和永不停息的流动着的海流调节了全球的气温和降水。因而可以说,海洋保护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当然也包括人类的繁衍。
②海洋还敞开宽阔的胸怀,让人们来发掘它丰富的宝藏。
③海洋是人类未来的食品基地。仅藻类产品就比世界目前小麦总产量多20倍。海洋每年为人类提供30亿吨的鱼。据计算海洋所能提供食品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
④海洋还是一座巨大的油库。海底石油可采储量约3000亿吨,是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0%。海底锰结核可供人类使用上万年。海水中还含有铀、氢的同位素等多种核原料,还有大量无机盐类等资源。
⑤海洋还蕴藏着巨大的潮汐能。据估计,世界潮汐资源约有10多亿千瓦。如果把波浪能和海流能计算进去,就更可观了。
⑥海洋慷慨地倾己所有为人类服务,然而人类对它怎样呢?
⑦无节制的污染、掠夺性的开发严重破坏了人类共有的海洋环境,引起了世界有识之士的巨大焦虑和不安。 ⑧人类对海洋的污染有六种,其中石油污染是最普遍的。人类每年排入大海的石油在200万—2000万吨之间。如果把油船沉没和战争破坏所造成的漏油计算进去,那么这个数字将成倍地增加。石油污染会使成千上万只海鸟丧命,油膜使浮游生物及鱼类无法生存。
⑨全球工业的发展,每年使大量含汞、镉、铜、铅等重金属的化学废料进入海洋。据计算,全世界每年排入海洋的汞有1万多吨,镉就更多。
第 3 页 共 8 页
⑩各种农药污染也不亚于工业污染,特别是杀虫剂滴滴涕,每年约有100万吨进入海洋,抑制了海藻的光合作用,产生了严重后果。
⑪工业、民用和农业污水,船民的生活和生产废弃物污染,核武器实验污染和海洋热污染等也使海洋环境日益恶化。
⑫据调查,每年从河流注入海洋的41000立方千米的淡水中,有200亿吨悬浮物和溶解盐类,包括金属和污染物、城市垃圾和污水。可见人类活动对海洋污染的严重性。
⑬除了严重的污染外,人类掠夺性的捕捞也使海洋渔业资源严重受损,有的品种已濒临灭绝。地中海沿岸,现在连长80毫米以上的鱼也不见了。新英格兰沿海鳕鱼、比目鱼减少了65%。我国渤海、黄海渔场的鱼类资源也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1) 选文从哪两个方面说明了人类应该保护好海洋? (2) 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①请指出第⑶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仅藻类产品就比世界目前小麦总产量多20倍。海洋每年为人类提供30亿吨的鱼。据计算海洋所能提供食品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
②从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广袤无垠的海洋覆盖了地球71%的面积,它是淡水径流的主要来源。 (3)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联系现实生活写几句话,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9. (16分) (2016七下·泰兴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卷。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济阳蔡兴宗闻其才而善之,及为郢州,引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节选自《南史·沈约传》)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昼夜不释卷 ________ ②母恐其以劳生疾 ________ ③常谓其诸子曰 ________ ④宜善师之 ________
(2) 下列各句中的“以”与“母恐其以劳生疾”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 . 遂以名楼 C . 以实奇
第 4 页 共 8 页
D . 以天下为己任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沈 记 室 人 伦 师 表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 ②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5) 请根据选文概述沈约成才的自身原因。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9八上·凤山期中)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行走在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我们的脚步是那样的匆匆,以至于忽略了身边许多美好的东西:美好的春天、温暖的亲情、纯真的友谊……
请以“其实,你一直在我身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八、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1. (5分) 诗文名句填写。
①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李煜《相见欢》) ②蓬莱文章建安骨,________。(李白《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③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④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⑤胭脂泪,相留醉,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⑥古诗词中有不少寄情于月的诗句,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第 5 页 共 8 页
参
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7分)
4-1、
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
5-1、
5-2、5-3、5-4、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
6-1、6-2
、
6-3、
第 6 页 共 8 页
6-4、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
7-1
、
7-2、7-3、8-1
、
8-2
、
8-3
、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9-1、9-2、 9-3、
9-4、9-5、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
第 7 页 共 8 页
八、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1-1、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