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六年级上册语文教科版导学案上 (1)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科版导学案上 (1)

来源:99网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毛在花山》

主讲教师: 班级: 学习互助组: 姓名: 课时:2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 2.知道本文写了毛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知识链接】 花山──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以北的一个小村子。1948年春夏之交,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曾在这里住过几天。毛等领导人前往西柏坡的目的是为了召开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胜利召开,讨论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提出了党在胜利后的总任务。 ,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党、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一、自主学习 一、我能在加下划线的汉字正确读音下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在行(háng xíng)盛玉米(chãng shâng) 转手(zhuǎn zhuàn) 灾难(nán nàn) 喝彩(hē hâ)皱眉(zòng zhòu) 二、先理解下列词语意思,把黑体的词语解释读会背。 春夏之交:春季将去、夏季将来的时候。 夜以继日:晚上接着白天,日夜不停。也作“日以继夜”。 操劳:辛辛苦苦地劳动,费心料理。 干扰:扰乱。 诚恳:真挚恳切。 簸箕:用来簸粮食或撮垃圾等的一种器具,用竹蔑、柳条、铁皮等制成。 吱吱扭扭:象声词。 为难:(1)感到难以应付。(2)作对或难。本文取前一义项。 拘束:(1)对人的语言行动加以不必要的;过分约束。(2)过分约束自己而显得不自然。本文取后一义项。

1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旮旯:角落,偏僻的地方。 在行:内行,对某事富有经验。 苕帚:扫地、扫炕、扫东西的用具。 糁儿:谷类等磨成的碎粒。 端详:(1)仔细察看事情的前后经过。(2)庄重安隐。本文取前一义项。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主要讲了三件事 二、合作探究 ⑴ 毛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⑵ 毛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 ⑶ 课后习题(P6)第一题的1、2题。 三、测学 1、这篇课文记叙了1984年春夏之交住在_____时的几件事,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深刻反映了毛既是______也是普通的_______。 2、按事情的发展过程,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如果„„就„„ 只要„„就„„ 1、( )全国人民团结一心,( )能战胜一切困难。 2、毛( )为全国中国的事业操劳着,( )还关心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 3、( )有全国人民的努力,( )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起来。 4、( )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我们的国家( )没有今天这个好的政治局面。

2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山洪一样的掌声》

主讲教师: 班级: 学习互助组: 姓名: 课时:2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恩来总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和人民群众对总理的无限爱戴,感受周总理平等待人的高尚人格。 【知识链接】 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6.8级地震。第二天,周恩来总理便冒着余震危险去慰问灾区的群众。 一、自主学习 1、我会认 邢台 心坎 扒开 伫立 2、我会标音节。 河畔( ) 沸腾( )包裹( ) 光泽( ) 心坎( ) 尖锐( ) 骤然( )瞬间( ) 晶莹( ) 伫立 ( ) 3、通过读课文我知道: 本文按照( )的顺序,主要记叙了 (主要事件)的故事。 二、 合作探究 1、浏览课文,说一说“山洪一样的掌声”是怎样爆发出来的? 2、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地方?细读课文,动笔画一画,写一写。 3、谈感受和体会 (1)听说周总理要来,人们蜂拥而来的场面,表现了什么?

3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2)人们不约而同的面朝寒风而坐的场面,表现了什么? (3)周总理对县委的会场安排提出质疑,表现了什么? (4)周总理蹲在打谷场于社员交谈体现了总理的什么精神 ? (5)群众迎风欢迎总理以及总理指挥群众转移方向,表现了什么? (6)总理迎风伫立,掌声像山洪一样,这一场面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4、两次掌声的对比,指导背诵课文中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 测学 写一写。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感想?请把你的感受写出来。

4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上将与下士》

主讲教师: 班级: 学习互助组: 姓名: 课时: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两个生字,积累课文中有启发意义的句子 3、抓住上将与下士的不同表现,感悟人生道理学习伟人的高尚品质 一、自主学习 1、我会解释词语意思: 欲血奋战 与人为善 殖民者 2、我会标音节。 欲血奋战( ) 街垒( ) 殖民者( ) 3、通过读课文我知道: 本文通过( )的故事,表现了华盛顿 的高贵品质。同时也告诉人们 。 二、 合作探究 事件 人物表现 下士 上将 (2)讨论:华盛顿是一个怎样的人? (3)从两个不同的表现中你获得了什么启迪?

5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海瑞当知县》

主讲教师: 班级: 学习互助组: 姓名: 课时: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七个生字,积累课文中的词语。 3、认识海瑞的正直,机智与果敢,学习不畏权贵,追求人格平等的品质。 一、自主学习 1、我会解释 胡作非为: 骄横: 奉公守法: 铺张: 逍遥法外 : 2、我会标音节。 官吏( ) 朝廷( )浙江( ) 冤枉( ) ( ) 清廉( ) 怠慢( ) 3、近反义词 近义词:依仗—— 惧怕—— 骄横—— 沉吟—— 反义词:贫穷—— 华丽—— 违背—— 二、 合作探究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由阅读后,可以进行阅读的交流。 从海瑞身上你看到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6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香山红叶》

主讲教师: 班级: 学习互助组: 姓名: 课时: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眼中的红叶与众不同的美。体会作者对香山红叶的赞美之情和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香山红叶:历史悠久,金代的“山林朝市两茫茫,红叶黄花自一川”是最早描述香山红叶的诗句。作为北京首都的一张明信片,其品牌以深入人心,已成为北京最浓的秋色。 一、自主学习 1、我会解释 萧瑟: 漫山遍野: 交相辉映: 奇丽多姿: 浓淡相宜: 2、我会标音节。 萧瑟( )奇丽多姿( )浓淡相宜( ) 褐色( ) 衬托( )郁郁葱葱( )簇拥( )联合( ) 3、近反义词 近义词:凄凉—— 萧瑟—— 漫山遍野—— 惊奇—— 反义词:萧瑟—— 喜笑颜开—— 热闹—— 二、 合作探究 1、将你喜欢的句子在小组内互相读一读。

7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2、再读课文 想一想:香山红叶在你脑海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小组讨论:香山红叶有哪些与众不同? 4、小组合作讨论:课后习题1、2题。 三、 测学 1、背诵并能默写最后一自然段。 2、错别字修改 慢山遍野( ) 林绿荫深( ) 喜笑艳开( ) 交相辉应( ) 浓谈相宜( ) 绮丽多姿( ) 3、仿课文写写自己的家乡。

8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夹竹桃》

主讲教师: 班级: 学习互助组: 姓名: 课时: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知识链接】 1、给画线的字注音。榆树( ) 烟熏( ) 海藻( ) 飞蛾(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liáo”字。 (1)星星之火,可以( )原。 (2)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 )乱。 (3)他的作业一向字迹( )草。(4)奥运会( )亮的会歌旋律随水柱飞扬。 3、根据要求,写诗句。 (1)写内心愁苦的:( ),( )。 (2) 写壮志豪情的:( ),( (3) 含有花朵的:( ),( )。 (4) 描写冬天的:( ),( ) 一、自主学习 1、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 2、按课文内容填空。 在 春风里,在 暴雨里,在 清冷里,看不出 ,也看不出 ,无日不迎风弄姿。 3、读文段,想画面,展开想象,说说还可以幻想“它” 是什么?并写下来。 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走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这一幅图竟变成活画了。

9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4、作者写夹竹桃的韧性,条理清楚,层层深入。 (1)写它默默无闻地开放,“俏也不争春”:( )一朵败了就( )一朵,( )一嘟噜花黄了就( )一嘟噜。 (2)写它一如既往地开放,宠辱不惊:花开时既无( ),也无( ),总是( )。 (3)写它一连三季地开放,坚持不懈:从( )季( )花开陪到( )季( )开放。 5、第5自然段中两次运用了双重否定句式,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 )的赞美之情。 二、 合作探究 1、默读第3自然段,讨论:这是什么景象?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2、自由读第6自然段,思考: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作 者哪些幻想? 三、 测学 1、本文是按( )顺序来描写的,一共有( )个自然段,其中直接而具体地描写了夹竹桃的是第( )这几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作用是( )。第7自然段作用是( )。 2、熟练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10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赏荷(四篇)》—《古诗三首》

主讲教师: 班级: 学习互助组: 姓名: 课时: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7个生字。 2、积累四个片段中的优美词句。 3、感受荷花在不同作家笔下的多彩多姿之美。 4、积累课文中写得精彩的词句。 【知识链接】 1、给画线的字注音。 攲斜( ) 并蒂( ) 坼裂( ) 徘徊( )迥( ) 陂( ) 2、根据适当的内容填空。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 );有的( );有的( ); 3、不知近水花先发, 。——作者( ) 朝代( ); 未必 , 。——作者( )朝代( ); 一陂春水绕化身, 。——作者( )朝代( ). 一、自主学习 1、同一植物在不同作家眼里也各有不相同的地方,试着填写下面的表格。 课题 作者 荷花的独特之美 表达的作者感情 11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2、划分三首诗的朗读节奏,并熟读、背诵。 二、 合作探究 1、叶圣陶的《荷花(节选)》是一篇 的文章,描写了 ,以及“我”沉浸在此境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席慕容的《荷叶》通过描写 ,抒发了作者的 。 2、根据句子写意思。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三、 测学 1、a、母亲呵! 。心中的雨点来了, 。 b、 ,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是, 。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迥( )傍( ) 发( ) 且莫( )只( ) 引( )陂( )绕( )妖娆( ) 3、熟练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12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主讲教师: 班级: 学习互助组: 姓名: 课时:2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科学家钱学森的拳拳报国之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男,汉族,浙江省杭州人。中国党优秀党员、忠诚的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全国政协副。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均以钱学森同志名字命名。2011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一、自主学习 1、给下面字词标音。 萌生( )报效( )归宿( )酝酿( )荣誉( )兼职( ) 2、根据课文填空 A、钱学森说:“我1935年去美国,( ),在美国呆了整整20年。( )。” B、钱学森贡献巨大,( )。 C、再捐出奖金时,钱老说:“ ”。 二、 合作探究 13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1、钱学深怀着一颗报国心回到了 祖国,他用什么 回报祖国呢? 2、钱学森贡献巨大,却淡泊名利,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 “党和国家给我的荣誉已经很高了,不要把荣誉都堆到一个人的头上,务必将这一荣誉授给别人。” ①这段话是钱学森对谁说的?“堆”说明了什么? ②为什么说支票没有拿到手就委托捐出去? ③这段话表达了钱学森怎的品质? 三、 测学 1、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的颁奖词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钱学森在美国有地位,有金钱,他为什么要回过呢? 3、钱学森的贡献巨大,却淡泊名利,这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4、找出课文中的过渡段,并说说他的作用。 14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科学家阿基米德》

主讲教师: 班级: 学习互助组: 姓名: 课时: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对科学的热爱。 3.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正确书写8个生字。 【知识链接】 1、复习下面字词并标音。 萌生( )报效( )归宿( )酝酿( )荣誉( )兼职( ) 悉数( ) 撤离( ) 萧瑟( ) 姿势( ) 2、填上合适的读音。 差:差役( ) 差异( ) 差生( ) 参差( ) 喝:喝问( ) 喝水( ) 喝彩( ) 喝茶( ) 一、自主学习 1、我会标音节。 桅杆( ) 帐篷( ) 一艘( )宝剑( ) 眯眼( ) 踹开( )揪心( )野蛮( ) 2、通过读课文我知道:本文是一篇写人的( )。通过两个故事,介绍了 ,赞扬了 。 3、根据课文填空。 A、阿基米德很爱 。走路在想,吃饭也在想, 。 。 B、他们在另外一间屋子里发现了

15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老头正聚精会神的解题呢。 二、 合作探究 1、自由地朗读课文,圈画本课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不理解的词语结合语句可通过反复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书弄懂意义。 2、通读全文标段弄清段意,画出文章的中心句,说说文章写了几件事。 3、从每件事中可以体会出阿基米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读15到20段,说说这部分写了什么。 三、 测学 1、说说从阿基米德的身上你得到什么启示? 2、说一说,你对“等一下杀我,这条几何定理我还没有证明完呢!”的理解。

16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从杂货店走出来的数学家》——《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主讲教师: 班级: 学习互助组: 姓名: 课时:2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2个生字,主动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容情感目标:激励学生从小刻苦学习,执着追求。 3、体会华罗庚刻苦、勤奋、顽强的学习精神。 【知识链接】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汉族,江苏省金坛人,祖籍江苏省丹阳访仙镇。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1985年6月12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于日本东京病逝。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一、自主学习 1、《从杂货店走出来的数学家》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赞扬了什么? 2、按时间顺序给《从杂货店走出来的数学家》划分段落,共分几段,每段的段意是什么? 3、用简要的话概括《从杂货店走出来的数学家》的内容。

17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4、用简要的话概括《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内容。 5、《从杂货店走出来的数学家》和《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两篇课文分别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 二、 合作探究 1、读《从杂货店走出来的数学家》第15、16自然段,说说表达了华罗庚怎样的精神?当面对质疑和不屑时他的表现是什么? 2、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7、9、11自然段,说说爱因斯坦是以为什么样的人?并体会里面动作行为和语言的描写。 三、 测学 1、根据华罗庚的故事写一篇读后感。 2、积累两课中的精美语句。 18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明珠回归》

主讲教师: 班级: 学习互助组: 姓名: 课时:2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作者详略有致的写作方法。 3、读懂课文,了解回归的历程,重温那庄严的时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知识链接】 “明珠”指,她在一场历史浩劫中(1842年8月29日:清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岛给英国。)离开了母亲的怀抱。百年沧桑,她用坚毅的和双手撑起一片晴空,在世人的瞩目下成为东方明珠。“回归”指祖国对恢复行使主权。 一、自主学习 1、我标音。 签订( )王储( )旌旗( )后盾( ) 2、勾画出文中生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二、 合作探究 1、明珠回归中的\"明珠\"指的是什么地方?它为什么被称为\"明珠\"?它是怎样离开祖国的?它又是什么时候回归的?

19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2、是谁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什么伟大意义? 4、自读3.4自然段,说说中英两国的政权交接仪式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举行.有哪些人物参加? 5、填写课后第一题。 三、 测学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体会所填词语的意思。 (1) 今夜这个( )而( )的仪式,将在一刻之间,凝聚历史的( )和( )„„ (2)„„英国国旗和旧旗,在英国乐队奏起的英国国歌声中( )。 (3)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紫荆花绽开的特区区旗的伴随下( )。 2、课文中哪部分详写?哪部分略写?

20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清炒小螺蛳》

主讲教师: 班级: 学习互助组: 姓名: 课时:2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巧妙的使用关联词,让文章既紧凑又抒发情怀的写作方法。(重点) 3、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深深思乡之情。(难点) 【知识链接】 给下面字标音。 签订( ) 澳门( ) 华侨( ) ( ) 储存( ) 国徽( ) 绽放( ) 崭新( ) 跨越( ) 拓展( ) 贸易( ) 矛盾( ) 管辖( ) 紫荆花( ) 旌旗( ) 分 一、自主学习 1、朗诵。默读并朗诵。本文共( )个自然段 2生字新词。 爆炒( )暮秋( )扫墓( )充裕( )酒肴( ) 馋涎欲滴( ) 姜汤( ) 天津( ) 叔侄( ) 遗传( ) 螺蛳( ) 鸡蛋羹( ) 魂牵梦萦( ) 3.内容理解。 A、课文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作者为什么对清炒小螺蛳情有独钟? C、用“___”画出作者对小螺蛳痴迷的句子。 二、 合作探究 1、“我”选择在春天回内地的原因? 2、作者是怎么把自己的思乡之情贯穿全文的?

21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3、试着完成课后作业? 三、 测学 1、看拼音写词语。 Qīng chǎo mù qiū fēng yù cài yáo sǎo mù xiān jiāng yí chuán ( ) ( ) ( ) ( ) ( ) ( ) ( )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A、馋得口水要流下来,形容十分贪吃。( ) B、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 C、形容思念情切。( ) 3、多音字及近反义词。 a、糊 b、近义词:情结— 丰裕— 奢望— 谗言欲滴— c、反义词:特意— 深刻— 丰裕— 津津有味— 4、句子修改。 A、同胞回祖国怎么喜欢吃这种“低级菜”?(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小螺蛳不起眼, 小螺蛳味道鲜美。(用一个关联词连接两个句子)

22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诗两首》——《两岸民众亲如一家》

主讲教师: 班级: 学习互助组: 姓名: 课时:2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诗歌中体会游子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并会运用总-分-总的写作方式。 【知识链接】 拼音词语 Qīng chǎo mù qiū fēng yù cài yáo sǎo mù xiān jiāng yí chuán ( ) ( ) ( ) ( ) ( ) ( ) ( ) 紫荆花( ) 旌旗( ) 螺蛳( ) 旌旗( )后盾( ) 一、自主学习 1、我标音。 脏兮兮( )国殇( )血脉( )相簿( )叮咛( )姻缘( ) 2、默读课文,并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殇: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脱口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眉飞色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默寡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淋漓尽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两首分别要讲了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岸民众亲如一家》共__个自然段,课文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合作探究 1、《乡愁》一诗中,作者共描绘了哪几个生活画面? 2、《两岸民众亲如一家》中作者围绕两岸民众骨肉之情和手足之爱写了哪几件事?

23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3、《两岸民众亲如一家》中,最后一段中的四个“共同”,你体会出了什么? 三、 测学 1、看拼音写词语。 Xī shāng cāng mài pín bù yīn 来( ) 国( ) ( )茫 血( )( )繁 相( ) 婚( ) 2、根据相应的词语。 a、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 ) b、形容好像沐浴在春风中一样。( ) c、形容初次相见就情投意合。( ) 3、按要求写句子。 a、他恰好去过。他的话更多了。(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b、用“千叮咛,万嘱咐”写句子。

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