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轨道精调作业指导书

轨道精调作业指导书

来源:99网


中铁五局哈大客运专线经理部轨道精调标准化作业手册

哈大客运专线TJ-I标段轨道工程

编号:ZYZDS-10-2010

轨道精调标准化作业手册

中铁五局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0年10月5日发布 2010年10月15日实施

目 录

1使用范围 ....................................................................................................................................... 1 2施工作业准备 ............................................................................................................................... 1 3技术要求 ....................................................................................................................................... 3 3.1主要技术标准 ....................................................................................................................... 2 3.2 轨道板编号 ...................................................................................................................... 4 3.3 工程特点 .......................................................................................................................... 4 4 施工程序 ...................................................................................................................................... 4 5轨道静态精调施工 ....................................................................................................................... 5 5.1轨道静态精调工艺流程 ....................................................................................................... 5 5.2 测量仪器检定 ...................................................................................................................... 6 5.3钢轨及扣件等检查 ............................................................................................................... 7 5.4轨道静态精调施工工艺 ....................................................................................................... 7 5.4.1施工准备 ....................................................................................................................... 8 5.4.2轨检小车复测轨道线型 ............................................................................................... 8 5.4.3 现场测量注意事项 ...................................................................................................... 8 5.4.4 A测量数据评估及调整量计算 ................................................................................... 9 5.4.5测量数据内业处理 ..................................................................................................... 10 5.4.6内业调整计算 ............................................................................................................. 10 5.4.7 现场调整 .................................................................................................................... 16 5.4.8轨道静态调整量更换 ................................................................................................. 17 5.4.9轨检小车复测轨道线型 ............................................................................................. 17 6 轨道动态精调 .......................................................................................................................... 117 6.1主要技术指标 ..................................................................................................................... 18 6.2.轨道动态精调技术要点 .................................................................................................... 18 6.2.1资料分析 ..................................................................................................................... 18 6.2.2现场核对检测 ........................................................................................................... 118 6.2.3现场调整 ..................................................................................................................... 18 7 劳动力及资源配置 .................................................................................................................... 19 7.1劳动力配置 ......................................................................................................................... 19 7.2工机具配置 ......................................................................................................................... 20 8 施工注意事项 ............................................................................................................................ 21

中铁五局哈大客运专线经理部轨道精调标准化作业手册

轨道精调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哈大客运专线沈大段TJ-1标范围内的无砟轨道精调施工。

2、施工作业准备

2.1、轨道板的复测,为保证后期钢轨的铺设及精调,轨道板铺设完成后,应及时对灌浆后的轨道板进行复测,对复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偏差较大的轨道板在铺轨之前进行揭板处理。

2.2、扣件安装过程中严格控制安装精度,使用工装设备,减少后续精调工作量。 2.3、对现场焊接接头的平顺度进行检查整修,不合格的及时处理。

2.4、对全线的CPⅢ控制点进行调查,已经破坏的点位要进行恢复,并完成全线的复测。

2.5、组建轨道线型调整测量组,包括1名测量工程师和若干名测量工,测量组能正确进行轨道线型测量的计算、实施、数据分析和调整量计算。

2.6、配备经校验合格的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轨检小车及配套棱镜、道尺、弦线绳等工具。

2.6.1、轨检小车几何尺寸及全站仪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校,否则采集数据不准,给后续施工带来困难。

2.6.2、正倒镜检查全站仪水平角和竖角偏差,如果超过 3 秒,在气象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进行组合校准及水平轴倾斜误差(a)校准;检查全站仪 ATR 照准是否准确,有无 ATR偏差,偏差应少于 3秒。

2.6.3、配备轨道线型调整作业组,包括作业工长、工程技术员、线路工。 2.6.4、配备不同规格的轨道调整扣件,包括轨下调高垫板、铁垫板下调高垫板、部分2mm厚绝缘缓冲垫板。

2.6.5、清理线路卫生。对粘附钢轨、扣件、轨道板上的尘土、污垢、油污等予以清除,包括钢轨预打磨留下来的铁屑,清除的方法用扫帚、高压风管。 2.6.6、检查钢轨扣件的完好性。逐一检查钢轨零件的完整性,对缺损件进行更换,提前用内燃螺栓扳手完成对钢轨扣件的复紧。

- 1 -

中铁五局哈大客运专线经理部轨道精调标准化作业手册

3、技术要求

3.1、主要技术标准

3.1.1、根据国内外板式无砟轨道系统技术体系,并结合哈大客运专线铁路设计要求,无砟轨道状态静态检测铺设精调应达到以下标准。

无砟轨道静态铺设验收标准

序项目 号 1 轨 距 轨 向 高 低 水 平 扭曲 高程 中线 容许偏差 ±1mm 1/1500 2mm 2mm / 测点间距5(m) 10mm /测点间距 150(m) 2mm 2mm / 测点间距5(m) 10mm /测点间距150(m) 1mm 2mm 10mm 10mm 备注 相对于标准轨距1435mm 变化率 弦长10m 基线长30(m) 基线长300(m) 弦长10m 基线长30(m) 基线长300(m) 不包含曲线、缓和曲线上的超高值 基长3m,包含缓和曲线上由于超高顺坡所造成的扭曲量 与设计值比较,站台处的轨面高程不应低于设计值。 2 3 4 5 6 7

3.1.2哈大客运专线采用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扣件采用WJ-7B轨道扣件系统,属可调性弹条扣件系统,其结构由T型螺栓、螺母、平垫圈、弹条(分W1型和X2型)、绝缘块、铁垫板、绝缘缓冲垫板、轨下垫板(分橡胶垫板和复合垫板)、锚固螺栓、重型弹簧垫圈、平垫块和混凝土轨枕或轨道板的预埋套管组成。钢轨高低调整时采用调高垫板(分轨下调高垫板和铁垫板下调高垫板)。(WJ-7B型扣件系统组件见下图)

- 2 -

中铁五局哈大客运专线经理部轨道精调标准化作业手册

3.1.2.1、扣件安装要求:

1)、安装前,承轨台表面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颗粒状物; 2)、铁垫板下绝缘缓冲垫板孔必须与预埋套管孔对中;

3)、铁垫板上的箭头必须指向轨道中线方向(主要目的是保证轨底坡向内); 4)、铁垫板上平垫块距圆孔中心较长的一侧朝轨道中线方向。(标准安装方式,轨道调整时根据实际情况定)

5)、螺栓扭力要求:铁垫板上锚固螺栓300~350N·M;T型螺栓W1型(普通地段)120N.M,X2型(桥梁铺设小阻力扣件段)80N·M,基本要求W型弹条中部前端下颚与轨距块接触。 3.1.2.2、方向、轨距调整:

通过移动轨下铁垫板位置实现大方向调整,小于2mm的调整量则通过更换轨距块调整,轨距块包括标准块和调整量-2mm、-1mm、+1mm、+2mm等5种规格。 3.1.2.3、高低、水平调整:

WJ-7B扣件系统有不同规格的调高垫片。轨距挡块成对设计,轨下调高垫板厚度有0.5、1、2、5、8等5种规格,铁垫板下调高垫板厚度为8mm,绝缘缓冲

- 3 -

中铁五局哈大客运专线经理部轨道精调标准化作业手册

垫板厚度有2mm、6mm两种, 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轨下调高垫板调整,可实现钢轨高低调整,钢轨高低位置调整量为-4~+26mm。见下表

轨高低位置调整量(mm) -4 -3 -2 -1 0 +1~+7 +8 +9~+15 +16 +17~+26 绝缘缓冲垫板厚度(mm) 2 2 2 2 6 6 6 6 6 6 轨下调高垫板厚度 铁垫板下调高垫板厚度 (mm) (mm) 0 1 2 3 0 +1~+7 0 +1~+7 0 +1~+7 0 0 0 0 0 0 8 8 2×8 2×8 当调高量需0.5mm级别时,可紧贴铁垫板承轨面加垫0.5mm厚的轨下调高垫板。

3.2、轨道板编号

对精调线路每块轨道板进行编号,标注线路里程百米点、曲线起止点(ZH、HY、YH、HZ)及曲线要素、超高值。如2260011,表示里程为DK226,第001块轨道板的第一个承轨台。

3.3、工程特点

3.3.1、哈大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静态精调施工时间短,线路里程长,工作量大。需要合理安排人员设备及交通工具。

3.3.2、WJ-7B型扣件最大特点是轨距可以无级调整。但也因此带来了安装、调整的不便,增加了调整的工作量。

4、施工程序

无砟轨道线型调整遵循“将轨道线型调整至线型合格状态”的原则,即:无砟轨道线型调整不是将轨道的各项指标调整至设计绝对位置,而是将轨道线型的方向、高低、水平、轨距及轨距递减率、高低递减率调整至规定允数值范围,保证轨道平顺。

轨道精调工作一般是在无缝线路完成后,即长钢轨铺设放散、锁定结束展开,

- 4 -

中铁五局哈大客运专线经理部轨道精调标准化作业手册

前后分为静态调整和动态调整两个阶段。

静态调整是根据精调小车静态测量数据对轨道几何状态进行不断完善的调整过程,包括对轨道线型(轨向和高低)进行优化调整,合理控制轨距变化率和水平变化率,使轨道静态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动态调整阶段主要通过对动态轨检车的数据进行分析,利用静态调整的方式对轨道进行调整。通过两个阶段的调整,最终使得无砟轨道轨道状态满足动车组高速运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

5、轨道静态精调施工

5.1、轨道静态精调工艺流程

轨道精调应先调整轨向基本轨的平面位置和高低基本轨的高程,确保轨向平顺性指标和高低平顺性指标合格,再调整两个基本轨相对应的另一根钢轨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使轨距和水平(超高)达标,无砟轨道调整工艺流程见无砟轨道轨道精调施工工艺流程图

B测量数据评估 合格 静态调整结束 轨道线型复测(轨检小车) 钢轨平顺度检测和 局部调整 不合格 使用调高垫板将钢轨高程调整到位 现场调整 A测量数据评估 长轨铺设 轨道线型复测(轨检小车) 用扣件固定基准轨轨向和高程 施工准备 调整基准轨的高低和轨向 A调整量计算 调整并固定非基准轨距和高低

无砟轨道轨道精调施工工艺流程图

- 5 -

中铁五局哈大客运专线经理部轨道精调标准化作业手册

5.2、测量仪器检定

5.2.1、长轨复测采用GRP1000轨检小车整套设备,复测前仪器必须经过专门的检定,超过期限的全站仪应送往专门的检定部门进行检定方能投入使用。 5.2.2、轨检小车须对其平面几何尺寸进行系统的检定,小车调换方向测量数值的平面差值需小于0.7mm,高程差值小于0.3mm,轨距小于0.3mm。

5.3、钢轨及扣件等检查

与铺轨单位认真做好交接工作,重点检查弹条扣紧,轨头状态。在长轨复测前应由技术员带领工人进行检查并记录,记录表格见 下表5.3.1-1~5.3.2-1 5.3.1、钢轨检查:作业区域内的钢轨应全面查看,应无污染、无低塌、无掉块、无硬弯等缺陷,焊缝检查指标如下:

表5.3.1-1 顶面 焊 缝 工作边 圆弧面 轨底焊筋 0~+0.2mm 0~-0.2 0~-0.2 0~+0.5 1mm平直度尺及塞尺 1mm平直度尺及塞尺 1mm平直度尺及塞尺 全面查看 5.3.2、扣配件的完整性,扣件:应安装正确,无缺少、无损坏、无污染,扭力矩达到设计标准。

垫板:应安装正确,无缺少、无损坏、无偏斜、无污染。 轨距挡板:无损坏

具体检查指标如下:

表5.3.2-1

1 弹条中部前端下颚与绝缘块间缝隙 钢轨底部与垫板间隙 ≯0.5mm 塞尺 全面查看 每块轨道板检查两个端头及中间位置 2 ≯0.3mm 塞尺 5.3.3、检查未通过的应通知相关部门、单位及时整改,在长轨复测前应达到要求。

5.4、轨道静态精调施工工艺

进行轨道测量前应仔细核对线路设计平、纵断面资料,重点复核轨面高程、

- 6 -

中铁五局哈大客运专线经理部轨道精调标准化作业手册

轨道中线、坡度、竖曲线、平面曲线、曲线超高等关键参数,左右线均采用贯通连续里程。 5.4.1、施工准备

5.4.2、轨检小车复测轨道线型

5.4.2.1、在GRP1000轨检小车测量之前,将CPⅢ网测量成果及无砟轨道线型数据输入轨检小车系统软件。

5.4.2.2、轨检小车与全站仪按“全站仪自由设站,后方交会法”测量。全站仪架设在线路中线上,通过后视线路两侧6~8个CPⅢ控制点进行自由设站,设站时需测量设站所用的一个控制点对全站仪的设站进行检核,偏差应在1mm以内;设站完成后观测轨检车上的棱镜,将全站仪测量数据传递给轨检小车。 5.4.2.3、轨检小车测量时,一次设站最大测量距离80m。采用轨检小车检测数据原则根据轨道扣件节点隔1测1,连续测量长度应不低于300m,前后两次测量的搭接区不小于1个测点,同一点不同测站的测量数据不超过1mm。

5.4.2.4、测量时,按每块轨道板扣件节点位置测量完成后,轨检小车系统可自动生成测量成果报表,该报表能反映每个测量点的绝对坐标(竖向、横向)、轨距、水平及方向、高低长短波与设计数据的差值. 5.4.3、现场测量注意事项

5.4.3.1、仪器校正,环境补偿,正倒镜检查全站仪水平角和竖角偏差,如果超过3秒,在气象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进行组合校准及水平轴倾斜误差(α)校准;检查全站仪ATR照准是否准确,有无ATR的偏差也应少于3秒 ,在稳固的轨道上校准超高传感器一般每天开始测量前校准一次,如气温变化迅速,可再次校准;校准后可在同一点进行正反两次测量,测量值之和应在0.3mm以内

5.4.3.2、自由设站采用8个CPIII点进行设站,设站精度应不低于1mm(x、y方向均不低于0.7mm),一次测量长度不宜大于60m,每次测量的区段必须是在CPIII控制点的控制范围之内,下一区间设站时至少要包括4个上一区间精调中用到的控制点,以保证轨道线形的平顺性。

5.4.3.3、进入施工模式,看偏差数据是否稳定,如不稳定(变化范围超过0.7mm),将小车向前推,找到数据相对稳定的距离,根据此距离再次重新设站

- 7 -

中铁五局哈大客运专线经理部轨道精调标准化作业手册

5.4.3.4、长轨复测按照轨道扣件节点隔1测1采集,采集每根承轨台时轨检小车轨距传感器应对准该个扣件螺杆,测量时应尽量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5.4.3.5、一般情况下,采集作业从小里程往大里程进行,依照小车距全站仪由远及近测量的原则,全站仪应一直放在小车的大里程方向,使用软件的采集模式功能进行数据采集,这时需向轨检小车输入承轨台号以便后期处理,具体做法有2种:

a、在采集界面的“ID”一栏里面输入承轨台号,并应与现场轨道板编号一致,数据采集时,每块轨道板两端承轨台必须采集(注释栏写明轨道板编号),一般情况下“ID”会随着测量数据的增加而递增,但在进行重叠测量时必须手动输入,换站后两站重叠不少于5个承轨台,搬站重叠测量处理如下,比如:第一站采集的最后一个承轨台号为22600108,此时搬站,小车后退5个承轨台到22600104,重新锁定后应将软件的“测量数据”前进到最后一个,即空值,将“ID”改成226001104,重叠段测量一直采集完22600108时,下一个承轨台将“ID”号改成22600108再按“采集并前进”,一直到下一次搬站,以此类推。

b、如复测从大里程往小里程采集的时候,全站仪需一直放在小里程方向,此时小车的软件输入则不一样,此时输入的具体做法为:只在“注释”一栏内输入承轨台号,可每隔10个承轨台号输入一次, 通过后期内业处理。

5.4.3.6、搬站后注意检查重叠点的差值,如有超过2mm的应重新设站,避免出现人为的设站误差。

5.4.3.7、测量文件按照建档要求命名归类建档,建立全站仪日志文件,做好测量记录,测量记录应包括文件名,设站名,设站精度,测量范围,接头情况,异常情况等。

5.4.3.8、将每个区间的第一个承轨台里程以及编号记录建档,里程精确到0.01m。

5.4.4、A测量数据评估及调整量计算

轨道线型测量数据评估的判别依据无砟轨道静态验收规范,对超标的部分,视为轨道线型不合格。

对轨道线型测量数据的评估和调整量计算是同步完成的,将轨道线型测量数

- 8 -

中铁五局哈大客运专线经理部轨道精调标准化作业手册

据导入专用计算程序,实时反应出轨道线型的偏差情况。当轨道线型数值超标时,通过程序计算出各股轨道的方向调整量,该调整量计算是调整中不断优化的过程,当所有数据都在合格范围内,即完成调整量计算,最后生成调整量清单。 5.4.5、测量数据内业处理 5.4.5.1、内业测量数据处理的原则

1)、以调整相对精度和平顺性为主,相对精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或建议参考标准),平顺性满足下表要求;

表5.4.5-1 新标准(报批建议参考标项目 既有验标 德国标准 稿) 准 轨距(mm) 轨距变化率 水平(mm) 三角坑(水平变化率) 5m/30m ±1 1/1500 1 — ±2 — 2 2 10 — 2 10 — ±2 1/1500 2 — 2 10 — 2 10 — ±2 1/1500 2 2mm/2.5m 2 10 — 2 10 — 2mm/2.5m 3mm/3m 高低150m/300m — (mm) 10m人工拉弦1 线 5m/30m — 轨向150m/300m — (mm) 10m人工拉弦1 线 2)、绝对精度为中线±10mm,高程+4、-6mm,一般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在长轨精调阶段几乎不受控;

3)、应坚持以轨道平顺性为核心的理念,即轨道线型调整,除按照标准执行外还应参考下表进行调整;

表5.4.5-2 轨距:变化率1/1500,相邻轨枕0.3~0.5mm 水平:变化率2mm/2.5m,相邻轨枕0.3~0.5mm 高程:变化率1/1000,相邻轨枕0.3~0.6mm 中线:变化率1/1000,相邻轨枕0.3~0.6mm - 9 -

平顺性

中铁五局哈大客运专线经理部轨道精调标准化作业手册

4)、轨道横向调整量不应超过±6mm,调整量超过±6mm处所应及时处理; 5.4.6、 内业调整计算

5.4.6.1、使用最新版本的软件GRPwin 5.4.2, GRP Slabrep 1.0.10.4,DTS-1.03A 5.4.6.2、对外业采集的测量文件及时仔细核查,及时发现异常值并去除,更正错误的承轨台编号。

5.4.6.3、使用“GRPwin 5.4.2”中的“文件追加”以及“测量重排列”对测量文件进行合并或者分解,并在“报表”中以“普遍的”的类型导出。 5.4.6.4、将导出的文件用“GRP Slabrep 1.0.10.4”软件以CSV文件格式保存到指定文件夹。

5.4.6.5、运行轨道调整软件“DTS-1.03A(需要软件狗)”,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调整,软件的具体使用以及方法如下:

a、基本思路

1)、首先明确基准轨:平面位置以高轨(外轨)为基准,高程以低轨(内轨)为基准,直线区间上的基准轨参考大里程方向的曲线;

2)、在GRP Slabrep 生成的报表中,导向轨为“-1”表示右手曲线,平面位置以左轨(高轨)为基准,高程以右轨(低轨)为基准;导向轨为“1”表示左手曲线,平面位置以右轨(高轨)为基准,高程以左轨(低轨)为基准;当在一个文件当中导向轨2种情况同时存在时,要把这个文件分为2个文件来处理,断开点在缓直点处。

3)、“先轨向后轨距”,轨向的优化通过调整高轨的平面位置来实现,低轨的平面位置利用轨距及轨距变化率来控制;

4)、“先高低后超高(水平)”,高低的优化通过调整低轨的高程来实现,高轨的高程利用超高和超高变化率(三角坑)来控制;

5)、在DTS 轨道精调软件中,平顺性指标可通过对主要参数(平面位置、轨距、高程、超高)指标曲线图的“削峰填谷”来实现,曲线平直意味着轨道的平顺。

b、符号法则

1)、以面向大里程方向定义左右;

- 10 -

中铁五局哈大客运专线经理部轨道精调标准化作业手册

2)、偏差与调整量符号相反;

3)、DTS 中曲线图显示偏差,表格中为从CSV 文件或EXCEL 文件中导入的调整量;

4)、平面位置:实际位置位于设计位置右侧时,偏差为正,调整量为负; 5)、轨面高程:实际位置位于设计位置上方时,偏差为正,调整量为负; 6)、超高(水平):外轨(名义外轨)过超高时,偏差为正,欠超高时偏差为负,调整量相反;

7)、轨距:以大为正,实测轨距大于设计轨距时,偏差为正,调整量为负。 C、调整方法

计算机中安装Microsoft .NET Framework 2.0 (x86)组件包后,便可运行DTS 软件。在DTS 软件中,首先“新建”文件,然后导入csv 格式数据,或打开之前保存过的dts格式文件,然后便可进行调整。

新建或打开数据文件

- 11 -

中铁五局哈大客运专线经理部轨道精调标准化作业手册

导入GRP Slabrep 输出的csv 格式文件

调整时可参考偏差曲线图及基准轨标记,使用快捷键直接轨道调整,曲线图更新的同时,调整量自动添加到相应的四列“模拟调整量”表格中;

软件主界面

“工具”菜单中选择“平面调整”,在表格中拾取要调整的行数后(每行代表一个测点),可对平面参数进行调整,“左轨平面”和“右轨平面”调整量会添加到相应表格中。“视图”菜单中选中“平面曲线图”,主界面中从左到右依次显示“左轨平面偏差”、“轨距偏差”以及“右轨平面偏差”曲线图,平面调整的快捷键如下:

“Ctrl”和“+”:同时按下一次表示将左轨右调1mm; “Ctrl”和“-”:同时按下一次表示将左轨左调1mm “Alt”和“+”:同时按下一次表示将右轨右调1mm; “Alt”和“-”:同时按下一次表示将右轨左调1mm; 如果调整量较大,可多次按下快捷键

“工具”菜单中选择“高程调整”,在表格中拾取要调整的行数后(每行代表一个测点),可对高程参数进行调整,“左轨高程”和“右轨高程”调整量会添加到相应表格中;“视图”菜单中选中“高程曲线图”,主界面中从左到右依次显

- 12 -

中铁五局哈大客运专线经理部轨道精调标准化作业手册

示“左轨高程偏差”、“超高偏差”以及“右轨高程偏差”曲线图,高程调整的快捷键如下:

“Ctrl”和“+”:同时按下一次表示将左轨调高1mm; “Ctrl”和“-”:同时按下一次表示将左轨调低1mm “Alt”和“+”:同时按下一次表示将右轨调高1mm; “Alt”和“-”:同时按下一次表示将右轨调低1mm; 如果调整量较大,可多次按下快捷键。 d、调整结果评价与处理

对每个参数可设置限值I 和限值II,如果偏差在限值I 和II 之间,表格中的数据可标黄提示,如果偏差超过限值II,表格中的数据可标红报警。

标黄与标红报警

也可人为从曲线的平直度上判断调整之后轨道的平顺性。

曲线平直度体现调整结果

- 13 -

中铁五局哈大客运专线经理部轨道精调标准化作业手册

调整前后的结果可从“工具”菜单中进行“统计分析”,便于对轨道进行评价以及准备调整件。统计分析的结果也可导出为EXCEL 文件。

调整量统计

调整前后轨道几何参数统计

- 14 -

中铁五局哈大客运专线经理部轨道精调标准化作业手册

e、软件其它功能

为更方便的使用软件查看数据和曲线,可在“工具”菜单的“选项”中设置曲线粗细及颜色,也可表格中设置显示和隐藏的内容,另外也可设置限值I 和限值II,便于更好的指导调整。

视图与限值设置

5.4.6.6、将调整完成的项目数据导出为EXCEL数据,对照原来的轨枕检查记录并加以分析,最后定出需要调整的数量以及规格,提出调整件的需求计划。将需要调整的轨枕号以及调整量制成易于现场识别的表格。以便后期使用。 5.4.7、现场调整

现场调整对照调整量清单,按“先高低,后水平;先轨向,后轨距”的原则进行精调施工。

轨道精调作业应先确定基准轨,曲线地段轨向以外轨为基准轨,直线地段以测量前方曲线外轨为基准轨。精调时先调基准轨轨向和另一轨的高低,再调两根轨的轨距和水平。

根据调整量表在现场对应位置标记基准轨调整量(方向、高低)根据测量数据,通过更换轨距块和移动轨下铁垫板来实现轨距、轨向调整;使用轨下调高垫板、铁垫板下调高垫板、绝缘缓冲垫板调整轨道高低,然后用道尺检查水平,并调整另外一股钢轨,调整后的轨道水平应满足轨距±1mm、水平±1mm。

调整时不能两股钢轨同时松开,应先保证一股钢轨不动,作为参照,通过道尺检查调整点位的轨距、水平相对关系,确定调整后的轨距、水平相对数据,再进行相应调整。

5.4.7.1、高低水平的调整

- 15 -

中铁五局哈大客运专线经理部轨道精调标准化作业手册

钢轨高低位置正调整时,采用轨下调高垫板进行,应先松开一股钢轨的弹条,取出绝缘块,提升钢轨,在轨下垫板和铁垫板之间垫入所需厚度的轨下调高垫板。轨下调高垫板的总厚度不能超过10mm,数量不得超过2块,并应将最薄的垫板放置在下面,以防轨下调高垫板窜出(当调高量需要0.5mm级别时,可贴近铁垫板承轨台面加垫0.5mm厚轨下调高垫板,数量可为3块。再根据道尺检查水平位置。

钢轨高低位置负调整时,应先卸下锚固螺栓提升钢轨,将铁垫板下6mm厚绝缘缓冲垫板更换为2mm厚的绝缘缓冲垫板,钢轨复位后检查轨距和轨向。然后根据调整量,在轨下垫板和铁垫板之间垫入所需厚度的轨下调高垫板。 5.4.7.2、轨向和轨距调整,松开锚固螺栓,用改道器卡住钢轨,横向移动铁垫板予以调整,使轨距和轨向达到要求。当铁垫板横向移动受到平垫块卡阻时应将平垫块掉头使用。

5.4.7.3、另一股钢轨精调在错开基准轨50m以上进行,主要通过对轨距、水平进行,操作方法同上。 5.4.8、轨道静态调整件更换

确认了调整范围以及调整件规格后,由1名技术员,至少1名熟练道工带领民工进行调整件更换,调整工作应仔细认真,避免出现换错的情况发生,为防止温度超出常温或者锁定温度致使每个调整段内部形成应力,调整工作应尽量选择在接近长轨锁定温度进行。

现场按照顺序依次拆除,如拆出后发现承轨台、扣件等上有石渣,积灰则必须清除,选择合适的调整件进行更换,重新锁定时应注意将绝缘挡块归位,换完后由道工以及技术员以目测或者悬线方式检查更换调整件后的轨道状态,并按照要求进行全面检查。

其中,调整轨向时一次松开3对钢轨扣件;如果为一段超过3对扣件的连续区域,就要求将其分成多个区段,按照要求进行松除并更换。

调整钢轨高度时,使用千斤顶抬升钢轨,使轨底空隙足以更换中间垫片。 5.4.9、轨检小车复测轨道线型

每次现场调整完成后,及时用轨检小车复测轨道线型,并重复上述数据评估、

- 16 -

中铁五局哈大客运专线经理部轨道精调标准化作业手册

调整量计算、现场调整和轨道线型复测的工作,直到轨道线型数据达到合格要求。

通常无砟轨道的调整工作需要重复3~4次循环,每次循环的调整量会超来越少。

6、轨道动态精调

轨道动态精调是指在轨道联调联试开始,依据轨道动态检测数据进行轨道精调。轨道动态检测数据一般以轨道图谱和报表形式体现,施工时根据动检结果进行现场核对和确认。根据核对结果按静态精调方法进行。若调整量较少,精调完成后可不作静态检查。

为保证轨道动态检测数据与现场实际一致,轨道动态检测前,必须完成连续里程的标注,并将标段上下行线起讫点准确里程及现场位置告知检测部门。

与静态检测不同的是,钢轨焊缝平顺、钢轨表面脏污、扣件松动或间隙、钢轨空吊都可能引起较大的线形偏差,因此,在精调时应加以重点检查和整改。

动态调整主要是依据轨道动态检测报告和分析检测波形图,找出影响行车安全和旅客舒适度的局部或区段,通过用轨检小车,塞尺,弦线等对轨道进行测量评价,确定调整位置和调整量,对钢轨进行调整。动态调整是对轨道线型的进一步优化,使轮轨关系匹配更加良好,继而进一步提高高速行车的安全性、平顺性和舒适性,最终使轨道线路在运营过程中全面达到 350km/h 及以上行车条件。

6.1、主要技术指标

目前对轨道动态检测手段主要有:低速(≯160km/h)轨道检测车、高速(250~350km/h)轨道检测车、高速轨道动力学检测车、动态车载式添乘检测仪,通过不断的检测和调整,最终使轨道达到以下技术标准:

⑴ 轨道动态检测无Ⅰ级及以上偏差; ⑵ 轨道动力学检测无超标处所;

⑶ TQI 值不能超限,根据铁科院经验,对动检车资料里 TQI 值大于2.1 的段落和轨检车资料里 TQI值大于 3.6 段落进行整改;

⑷ 轨道动态检测波形平顺,无突变、无周期性多波不平顺。

6.2、轨道动态精调技术要点

在精调前需提前做好人员培训工作。精调人员应在轨道精调之前掌握轨道测

- 17 -

中铁五局哈大客运专线经理部轨道精调标准化作业手册

量、数据分析、轨道调整方法,力争用最小的调整量达到最高的轨道精度,轨道精调主要步骤:检测资料分析→现场核对检测→扣件更换→复查。 6.2.1、资料分析

低速检测资料分析:低速轨检提供的检测资料主要有:轨道Ⅰ级~Ⅳ级超限表、公里小结资料、区段总结资料、TQI 数值(200m 一段)、STE 波形图,首先是根据轨道Ⅰ级~Ⅳ级超限报告表在波形图(轨道检测图形)中确定准确里程范围,再者应分析长波不平顺、波形突变点、连续多波不平顺及轨向、水平逆向复合不平顺等,轨检车资料里面主要处理轨距和轨向两种超限类型。

高速动检资料分析:高速动检提供的资料和低速轨检资料相比,只是多了动力学检测资料,首先根据铁科院动检提供的 GEO检测图形,分析超限处所分布情况与轨道检测的不平顺信息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与前次检测是否重复出现等,动检资料主要处理三角坑、水平、高低等超限类型。 6.2.2、现场核对检测

检查工具:精调小车、轨距尺、弦线、1 米直钢尺、塞尺等。

检查项目:对轨道检测报告中Ⅰ级及以上偏差处所,波形图中的突变点、轨向和水平复合不平顺,动力学检测报告中的减载率、脱轨系数、轨道横向力超标处所进行核对检测。

检查范围:轨道缺陷里程前后各 50m,必要时可适当扩大检查范围。 检查方法:首先必须全面检查区段范围内的扣件、垫板,扣件应安装正确,无缺少、无损坏、无污染、无空吊,扭力矩达到设计标准(±10%),弹条中部前端下颏与轨距块凸台间隙≯0.5mm,轨底外侧边缘与轨距块间隙≯0.3mm,轨枕挡肩与轨距块间隙≯0.3mm,确认无异常后再开始轨道几何尺寸检查。

扣件检查确认完成之后,采用轨检小车,对问题区段前后300米进行测量。 6.2.3、现场调整

在对现场核对检查测量后,根据小车模拟调整资料对轨道确实存在问题的段落的线路通过更换扣件进行调整。

- 18 -

中铁五局哈大客运专线经理部轨道精调标准化作业手册

7、人员及资源配置 7.1、架子队机构

无砟轨道作业队机构

精调一工 班 精调二工班 - 19 -

无砟轨道作业队 架子队队长 副队长 技术主管 工程部 安质部 生产部 机物部 实验室 办公室 精调三工班

中铁五局哈大客运专线经理部轨道精调标准化作业手册

7.2、劳动力配置

表7.2-1 劳动力配置(单班)

序号 1 2 3 4 5 6 7 作业内容 轨道测量 模拟试算 现场位置确定标识 现场指挥 工班长 普工 材料员 工种 测量员 技术员 技术员 领工员 线路工 合计 人数 3 1 1 1 2 20 1 29 备注 提供准确的测量数据 确定调整数据,提供报表 含轨道状态检查、复核 配合技术工作 松、紧扣件,更换调整垫板 负责清理和供应调整扣件及其他 技术5人,现场作业24人 7.3、工机具配置

表7-3 测量设备及工机具配置(单班配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名称及规格 GRP1000轨检车 内燃扳手 尼龙弦线(工务或自制) 道尺 塞尺 钢板尺 螺栓测力扭矩扳手 起道器 轨距拉杆(撑) 电动扳手 发电机 撬棍 小平车 钢卷尺、直板尺 对讲机 手锤 刷子 轨距块、轨下调高垫片 单位 数量 套 台 根 把 把 把 把 台 个 把 台 根 台 套 台 把 把 1 2 2 2 4 4 2 4 4 4 2 8 2 2 4 4 8 备注 含全站仪及配套设备 30m以上弦线 检查水平、轨距 检查密贴 检查正矢、钢轨宽度等 配螺栓套筒 配螺栓套筒 按调整量清单进行备料

- 20 -

中铁五局哈大客运专线经理部轨道精调标准化作业手册

8、 施工注意事项

8.1.1、轨道线型调整是一件非常精细的工作,需要高素质的施工人员,并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所用的设备和工具精度要有保证,并定期检查标定。 8.1.2、施工前,需作好充分的施工准备,人员、机具、材料必须一次准备到位,合理安排交通工具及作业量。

8.1.3、轨道精调一般在无缝线路焊接锁定后进行,施工时应尽量少松动钢轨扣件,调整方向时连续松动不超过5个承轨台,调整高低时连续松动不超过10个承轨台,同时作业的两个精调组应相距50m以上,高温时不应安排影响线路稳定性的整理作业,在进行无缝线路整理作业时,必须进行实时轨温测量和记录。 8.1.4、轨道线型调整时,同时消除钢轨扣件缺损、扭力不足、钢轨扣件安装不正、钢轨离缝等缺陷。

8.1.5、钢轨焊缝不平顺是影响行车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除了钢轨焊接和钢轨打磨必须严格检查和打磨平顺度超标的钢轨焊缝外,在轨道线型调整时,应首先检查并打磨平顺度超标的钢轨焊缝。

8.1.6、无砟轨道精调所需调整垫片,其中调整量在2mm以内的占所需调整扣件的75%以上,应在施工之前提前准备。

8.1.7、无砟轨道线型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高精度的CPⅢ基准测量网、高精度测量设备作支撑,同时应考虑地基沉降、桥梁徐变、焊缝超标等因素的影响。

8.1.8、轨道精调作业必须做好与运输工作的衔接,严格按上级调度部门下达的施工计划进行请销点作业,现场按规定设置施工防护。

8.1.9、在行车过程中,曲线(平曲线和竖曲线)头尾和道岔对行车的平稳性影响极大,在精调时,对道岔和曲线头尾前后 150m范围内需进行零缺陷调整,静态几何尺寸高精度,特别是方向、水平(超高)务必严格控制,实现平顺过渡,尽可能使与曲线上股(高股)同侧的钢轨比另股钢轨略高 1~2mm。切忌在缓和曲线头出现反超高和反弯;在调整道岔时需以直股为主的原则进行调整,道岔前后各 150m轨道几何尺寸和平顺性务必满足要求。

- 21 -

中铁五局哈大客运专线经理部轨道精调标准化作业手册

单位:中铁五局哈大客专经理部 编制: 黄 杰 审核: 陈 麟 批准: 李武荣

- 2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