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来源:99网
10专题论述2015年第11期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魏才强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牡丹江157041)

摘要: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地理条件适宜水稻生长,近年来其水稻产业稳步发展。为进一步促进该地区水稻生产,本文对该稻区的水稻科研及生产做了初步总结,进一步明确了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为今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水稻产业更好发展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黑龙江省;水稻;现状;发展趋势

“九五”期间,黑龙江省因地制宜,加大科技投入,成功实施了大面积“旱改水”,把传统的麦豆产区变成中国北方的[1]“稻米之乡”,实现了种植结构的根本性改变2。如今,全省水稻播种面积已发展到400多 万hm,比过去增加了349.33万hm2,优质绿色稻米大批量地销往全国各地及出口日本、俄罗斯、欧洲等国家。近年来,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水稻生产发展较为迅速,主要体现在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上。

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主要包括牡丹江市和鸡128西°02市,

′~131所辖°918个′E市,属于中温带季风气候,县,位于43°24′~45°横跨二、

59′N、三、85~150d四积温带,量60%以上,,年降水量常年活动积温为日照时数450~1000mm2450~3000℃,无霜期2300~2600h,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辖区内有牡丹江、乌苏里江、穆棱河及绥芬河等300多条河流,水利资源较为丰富。土壤以暗棕壤、白浆土、草甸土为主,有机质含量高,1自然肥力好,是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1.1 东南部地区水稻生产现状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当前,黑龙江省育种单位主要包括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以及像富尔农艺等大中型的个人育种企业。其选育的水稻新品种覆盖了黑龙江省的一至四积温带,近些年来新品种的选育速度明显加快,这与多年来各个育种单位后代优异材料的积累和市场需求有直接关系。具有代表性的育成品种包括松粳系列、五优稻系列、龙稻系列、龙粳系列、牡丹江系列、垦稻系列以及

北稻系列等[2-4]。在新品种推广上,除了各育成单位对自身品种宣传和推广外,主要推广单位则包括本稻区各级推广中心和推广站,以及国家产业技术体系水稻综合试验站等单位和部门。近年来在黑龙江省东南部稻区推广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有龙粳28等,同时搭配种植推广了五优稻4号、龙粳31、26牡丹江、东农品种。

428、吉特639、莲稻1号、松粳12和北稻3号等水稻

1.2 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在水稻种

植上,过去通常采用较为粗放的栽培管理措施,不但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而且在产量和品质上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和改善。近年大力发展可持续农业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主题之一,人们渐渐意识到配套栽培新技术的重要性和价值性。除了应用多年的旱育稀植栽培技术,针对特殊生态稻区采取了两段式育苗技术、一段超早育苗技术和隔寒增温超早育苗技术等,使得晚熟、优质品种在本稻区适宜区域可以种植,大大提高了稻农的经济效益。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牡丹江综合试验站自2011年起在宁安市进行了水稻两段式育苗技术的培训与推广,宁安市渤海镇小朱家村现有水田153.33hm2(2300亩),目前全部采用水稻两段

式育苗技术,种植晚熟优质品种五优稻4号,每667m2产量达667.8kg,比(当地)常规栽培增产137.8kg,增产667m26%2,按目前市场价稻谷(长粒)3.20元/kg算,每增效440.96元,全村总增收101.4万元。

同时,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牡丹江综合试验站在2011-2014年配合鸡东县农技推广中心对水稻隔寒增温超早育秧技术进行了推广应用,2014年度应用水稻隔寒增温超早育秧技术面积达到1.91万hm228.6万亩),占鸡东县水田总面积的69.2%。隔寒增温超早育苗延长了水稻营养生长期,150~200℃,2014年度秋季实际测产每争抢有效积温635.7kg,比当地生产平均产量增产56.9kg667m2。

产量达

1.3 水稻生产过程中配套设施的完善 目前,黑龙江省东南部稻区所辖的各个农场均采用集中供种、集中催芽等措施,且大型机械设备较为完善,基本实现了规模化、集中化生产模式,与地方农户一家一户种植在资

(2015年第11期源配置上具有明显优势。近年国家和地方为了解决一家一户稻农零散种植这一问题,已出台并采取了一些相应的,目前各地区通过土地流转和陆续成立相应的专业合作社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种植管理和后期收获上存在的资源力量分散及浪费等问题,使得地方的水稻种植配套设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如宁安市东京城镇水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水稻浸种催芽车间,是一座自动化程序化较高的水稻浸种催芽车间,从选种、消毒、浸种、催芽施行电脑全程控制,相对于稻农一家一户催芽,具有标准化、效率高等特点,与智能化育秧大棚结合,实现了水稻前期生产的工厂化,可为4000~4667hm2(6万~7万亩)水稻生产提供催芽服务。通过集中化育苗、统一机械收获等措施大

2大提高了本稻区水稻生产种植水平。

2.1 东南部地区水稻发展趋势

进一步提升新品种选育标准 当前,黑龙江省东南部稻区推广种植的品种只达到国家二、三级米标准,与国家一级优质米还有一定距离,近2年黑龙江省各育种单位侧重点也逐渐转向优质育种,

只有选育出优质品种,加上黑龙江省独特的生态环境,产出的稻米在国内和国际上才会更具竞争力。品种选育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从国外及省外引进优质水稻品种,通过筛选鉴定和展示示范选择出适合本稻区种植的优异品种。在新品种选育手段上也应多元化,近年来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水稻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深入研究,使得许多先进的分子辅助手段得以在常规育种中应用,比如应用较多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子内标记选择以及最新提出的分子模块等手段。通过分子辅助手段不但可以缩短育种年限,而且可以对某些特殊性状进行定向培育,实现仅仅通过常规育种手段难以达到的目标等。

2.2 以规模化生产为主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应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尤其是新生的年轻劳动力,致使当前农村劳动力下降明显,造成了水稻生产关键时期雇工难的问题,因此,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未来水稻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黑龙江省东南部稻区除所辖各农场外,

目前从整地、育苗、本田管理及收获还主要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不但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而且效率低下。因此,急需形成一条规模化的发展模式,而配套插秧机等水田生产机械、加强完善化学除草剂和专用肥料等配套设施,普及机械化作业,大幅提高标准化水稻生产能力,是适应规模化生产发展的必要前提

[5-6]

专题论述112.3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黑龙江省东南部稻区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还应发展其特色产业,如稻米加工产业,应积极扶持稻米加工龙头企业,以实现本稻区产加销一体化的能力和水平。早已闻名全国的宁安市渤海镇“响水大米”,因其生长在火山玄武岩石板地上而得名,由于石板田独特的生态环境,“响水大米”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绿色天然稻米。树立“品牌农业”、“市场农业”等新概念,通过知名品牌的效应带动本稻区水稻生产的产业链发展,是发展区域经济的有效措施和途径。重视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加快推进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水稻生产的市场化、科技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提高本稻区新成果、新技术的宣传力度,在技术和资金以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环节上提供支持和帮助,以打造出经典的“区域品牌”,并促进当地特色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4 加大科技和农业资金投入力度 科技投入主要包括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高效化肥农药研发以及农业生产能源的综合利用等方面,为推动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水稻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和地方应制定和给予相应惠农,包括各种农业贷款项目和以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进而推动本地区水稻科研和生产的快速发展。同时,应加大化肥农药、农用机械设备、劳动力等生产投入;加大对水稻加工企业的投入,在技术、设备、资金、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完成灌渠硬化、机井等农田水利的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王万霞,5):55-58

杨秀峰.高纬高寒稻作区水稻发展现状与对策.北京农业,2010[2][3]高洪儒.潘国君,优质粳稻新品种松粳刘传雪,邱爱民,等.寒地水稻品质育种研究.20.中国种业,2014(6):74(6):1-7

北方水稻,2008[4]黄晓群,黑龙江农业科学,张淑华,赵海新,2009(等.6):黑龙江省水稻品种现状分析及研发对策.40-43[5]于清涛,国种业,2011肖佳协,(7)龙江雨,:12-14

等.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中[6](张凤鸣,2):13-15

孙世臣.黑龙江省的水稻生产与发展.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收稿日期:2015-08-20)

征 订 启 事

《农家之友》月刊,定价:8元,全年96元。邮发代号 48-

10455549

。地址:广西南宁市七星路135号2号楼4楼;电话:07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