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届中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七) 应用浮力知识测算物质的密度

2021届中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七) 应用浮力知识测算物质的密度

来源:99网
word版 初中物理

专题训练(七) 应用浮力知识测算物质的密度

► 类型一 “称重法”测算密度(V物=V排)

1.小明在溪边捡到一个形状不规则的漂亮小石块,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他想测出小石块的密度,但手边只有弹簧测力计,于是他找来一根细线和一个盛有水的烧杯,进行了如下实验:(g取10 N/kg)

(1)将小石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示数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重力为________N。

(2)将小石块慢慢浸入水中(未浸没),弹簧测力计示数将逐渐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石块浸没到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小石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N,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m3。

(3)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kg/m3。

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将一金属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7 N;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7 N,将金属块浸没在某种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9 N,求:(g取10 N/kg)

(1)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金属块的体积。 (2)液体的密度。

1 / 10

word版 初中物理

3.在一次社会实践中,小明捡到一块外形奇特颇具观赏价值的石块,他想知道此石块的体积和密度是多少。爱动脑筋的小明从实验室借到一个分度值较小的弹簧测力计、一根细线(质量和体积均不计)、足量的水和一个烧杯就测出来了。请你猜想小明是怎样测量的。(要求写出测量步骤和表达式)

► 类型二 “浮沉法”测算密度

4.把一实心物块放入盛满某种液体的溢水杯中时,物块漂浮,静止后溢出液体的质量为m1;再把同一物块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物块沉底,静止后溢出水的质量为m2,则物块的密度为________(用m1、m2及ρ水表示)。

5.下面是张超同学利用量筒和水测量橡皮泥密度的实验过程及分析,请完成下列填空。

(1)如图甲所示,在量筒中装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1=________mL。

(2)如图乙所示,把橡皮泥捏成碗状,小心放入量筒使之漂浮在水面上,读出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2,根据漂浮原理可求出橡皮泥的质量m=__________g。(g取10 N/kg)

(3)如图丙所示,再把橡皮泥团成球放入量筒使之沉入水底,读出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3。

2 / 10

word版 初中物理

(4)利用密度计算公式可推导出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____(用V1、V2、V3和ρ水表示)。 图是整个实验的操作情景,由图中读数可算出橡皮泥的密度是____________kg/m3。

3 / 10

word版 初中物理

6.用排水法可以测出矿石的密度。先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如图甲所示,再将小空瓶放入量筒内,然后将小矿石放入该空瓶中,稳定后量筒中的水面高度分别如图乙、丙所示,最后将小空瓶从量筒中拿出,让小矿石沉入量筒底,如图丁所示,则:

(1)量筒中有________mL的水。

(2)按图________和图________的操作,可测出矿石的重力,其值为________N。(g取10 N/kg) (3)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 类型三 “漂浮法”测算密度

2

7.一个边长为10 cm的正方体,放入水中静止时,有的体积露出水面,此时受到水的浮力为F水;把该物

53

体放入某种液体中,待物体静止时,有的体积浸入液体中,此时受到液体的浮力为F液,液体的密度为ρ液,则

4(g取10 N/kg)( )

A.F液=6 N,ρ液=2.4×103 kg/m3 B.F水=6 N,ρ液=0.8×103 kg/m3 C.F液=4 N,ρ液=0.53×103 kg/m3 D.F水=4 N,ρ液=0.8×103 kg/m3 8.小明自制土密度计并测定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 (1)实验步骤:

①在竹筷的一端缠上适量细铅丝,制成土密度计;

4 / 10

word版 初中物理

②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L;

③把土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1,如图所示;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将上面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

(2)竹筷一端缠上铅丝,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密度计是利用________条件工作的,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________(选填“越小”或“越大”)。

(4)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________。(不计铅丝体积,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 类型四 “测排法”测密度

9.小波利用已调好的电子秤、玻璃杯、木块、水和牙签,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小波利用这些数据可计算出木块的密度为________g/cm3,爱思考的小江却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软木块浸入水中后会吸水(软木块吸水后不考虑其体积变化),所以小波测得的木块密度应该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0.某同学想测出一块鹅卵石的密度,于是他找来如下器材:天平(含砝码)、一个烧杯、细线(质量和体积均不计)、足量的水。探究过程如下:

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后,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1)将鹅卵石放在天平左盘,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________g

5 / 10

word版 初中物理

(2)如图乙所示,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调好的天平测得其总质量为72 g。

(3)如图丙所示,吊起用细线系好的鹅卵石,使其浸没在水中(不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此时测得总质量为97 g。

(4)该同学求出的鹅卵石体积为________cm3,鹅卵石的密度为____________kg/m3。

6 / 10

word版 初中物理

1.(1)2.6 (2)变小 1 1×104 (3)2.6×103

2.(1)金属块所受的浮力: F浮=G-F示=2.7 N-1.7 N=1 N;

F浮1 N-

由F浮=ρ液gV排得,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1×104 m3, 33

ρ水g1.0×10 kg/m×10 N/kg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则金属块的体积: V物=V排=1×104 m3。

(2)金属块浸没在某液体中受到液体的浮力:F浮′=G-F示′=2.7 N-1.9 N=0.8 N, F浮′0.8 N

由F浮=ρ液gV排可得,液体的密度:ρ液===0.8×103 kg/m3。 -43

gV排′10 N/kg×1×10 m3.测量步骤:

(1)用细线拴住石块,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的重力G; (2)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石块浸没在水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 表达式:石块的体积为V=

G-Fρ水G

,石块的密度为ρ=。 ρ水gG-F

解析: 用弹簧测力计和细线可以直接测出石块的重力进而求出石块的质量。题中无法直接测量石块的体积,但是可以用测力计和水,利用称重法测出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推导公式求出石块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石块的密度。

m1

ρ 解析: 由于物块放在盛满某种液体的溢水杯中时,物块漂浮,则F浮1=G,又因为F浮1=Gm2水

4.

排1

m1g,所以G=mg=m1g,则m=m1;物块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时,F浮2=G排2=m2g,即ρ水gV排2=m2g,则V排

2=

m2m2mm1m1

,由于物块沉底,则物块的体积V=V排2=;物块的密度ρ===ρ水。

Vm2m2ρ水ρ水

ρ水

7 / 10

word版 初中物理

V2-V1

5.(1)50 (2)14 (4)ρ水 1.75×103

V3-V1

解析: (1)量筒每一个大格代表10 mL,每一个小格代表2 mL,橡皮泥浸入之前水面对应的示数为V1=50 mL。 (2)橡皮泥漂浮在水面时对应的示数为V2= mL,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V2-V1= mL-50 mL=14 mL=14 cm3=1.4×105 m3。

橡皮泥所受重力:G=F浮=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1.4×105 m3=0.14 N。 G0.14 N橡皮泥的质量:m===0.014 kg=14 g。

g10 N/kg

(4)把橡皮泥团成球浸没在水中,水面对应的示数为V3=58 mL。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重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所以橡皮泥的质量等于排开水的质量,则m=m排=(V2-V1)ρ水,橡皮泥的体积为V=V3-V1,所以14 cm3×1.0 g/cm3mV2-V1

橡皮泥的密度:ρ==ρ水==1.75 g/cm3=1.75×103 kg/m3。 33VV3-V158 cm-50 cm

6.(1)50 (2)乙 丙 0.1 (3)2.5

解析: 小矿石排开水的体积:V石排=70 cm3-60 cm3=10 cm3=105m3,V石=54 cm3-50 cm3=4 cm3,矿石G石0.1 N-的重力:G石=F浮=ρ水gV石排=1×103 kg/m3×10 N/kg×105m3=0.1 N,矿石的质量:m石===0.01 kg

g10 N/kg=10 g,矿石的密度:ρ石=

m石10 g==2.5 g/cm3。 V石4 cm3

7.B 解析: 正方体的体积: V=(10 cm)3=1000 cm3=1×103 m3,

23--

则排开水的体积:V排水=(1-)V=×1×103 m3=6×104 m3,

55

受到水的浮力:F水=ρ水gV排水=1.0×103 kg/m3×10 N/kg×6×104 m3=6 N;正方体在水中漂浮,则重力G=F水=6 N,

正方体在液体中也漂浮,则受到液体的浮力: F液=G=6 N, 排开液体的体积:

8 / 10

word版 初中物理

33--

V排液=V=×1×103 m3=7.5×104 m3,

44根据F浮=ρ液gV排可得,液体的密度:

F液6 N33ρ液==-43=0.8×10 kg/m。 gV排液10 N/kg×7.5×10 m

8.(1)④把土密度计放入盐水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2 (2)使竹筷能够竖直漂浮在液体中 ρ水(L-h1)(3)漂浮 越小 (4)

L-h2解析: (1)实验步骤:

④把土密度计放入盛盐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2。

(2)铅丝的密度比较大,在液体中能够浸没,并且密度计重心偏低越稳定,使密度计能够竖直漂浮在液体中。 (3)根据漂浮条件,密度计在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浮力与重力相等,因此密度计在水中与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相等,即:F浮=ρ液gV排,当液体密度越大时,V排会越小。

(4)设土密度计的横截面积为S,在水中时:F浮=ρ水gV排1=ρ水gS(L-h1); 在盐水中时:F浮=ρ盐水gV排2=ρ盐水gS(L-h2); 因为浮力相等所以:

ρ水gS(L-h1)=ρ盐水gS(L-h2); ρ水(L-h1)即ρ盐水=。

L-h2

9.0.6 偏大 解析: (1)木块的质量: m木=mB-mA=130 g-100 g=30 g;

木块全部浸入水中时,排开水的质量为m排=mC-mA=150 g-100 g=50 g; m排50 g

木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50 cm3; 3

ρ水1.0 g/cm

9 / 10

word版 初中物理

m

因木块浸没在水中,所以木块的体积V木=V排;由ρ=可得,木块的密度:

V

ρ木=

m木30 g==0.6 g/cm3。 V木50 cm3

(2)软木块浸入水中后会吸水,体积不变,排开水的质量不变,相当于玻璃杯及水(减小)的总质量减小,故图m

C中电子秤的示数偏小,由A、B两图知木块的质量不变,根据ρ=可知,测得的木块密度偏大。

V

10.(1)67 (4)25 2.68×103

/ 10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