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研究

来源:99网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名称: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研究院系名称:经济管理学院 班 级:会计082班 学 号:200800624251 学生姓名:王柯 指导教师:宋海霞

2012年05月

200800624251 论文编号:

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研究 listed company accounting supervision

problem research

院系名称:经济管理学院

班 级:会计082班 学 号:200800624251 学生姓名:王柯 指导教师:宋海霞

2012年05月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已成为整个经济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及其披露则成为现代资本市场监管的核心内容。然而近年来,国内外上市公司上发生了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 它的发生既说明加强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又对如何在制度、技术上不断强化和完善会计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干扰着我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正常发展,并已成为困扰我国会计界的难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与上市公司发展相适应的会计监管,因此,有关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方法,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研究。首先,对会计监管的理论做综述,包括会计监管的形成、理论解释和当前的基本模式。其次,对当前我国的会计监管现状包括我国现行的会计监督体系、我国会计监管所面临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并做了总结。再次,对国外的先进会计监管经验和教训予以分析,取其精华以为我所用。最后,提出了一些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看法,旨在继续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为实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监管目标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监督;

I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rket economy, the listed company has already become the main component in economic system. Listed companie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its disclosure has become the core content of modern capital market supervision. Then, in recent years, domestic and foreign listed company's accounting fraud occurred in a series of events, which occur not only strengthen the accounting supervision of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and on how the system, technology constantly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accounting supervision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he problem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seriously interfering with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and securities market's normal development, and has become our country accountancy. The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to a great extent depend on the develop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adapted to the accounting regulation. Therefore, the 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research has become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focus. Research on this issue, on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and their supervision of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a great theory and realistic meaning. This is because the company governance structure is the carrier of the accounting supervision, not a good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accounting supervision would be difficult to play an effective role. Conversely, accounting supervision is for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to achieve the enterprise monitoring goal important method, it will restrict the company's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contractual arrangements and supervision efficiency, this article adopts normative research method, along the question -- Analysis -- a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ainly based on the listed company's accounting supervision to study, first is the supervision of accounting theory are reviewed, including the accounting supervision of the formation, theoretical explanations and the basic mode, secondly, based on the current China's accounting supervision analysis, including China's current accounting supervision system, accounting supervision in China facing problems and summarized, again on the foreign advanced accounting supervision experience and lessons to

II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analysis, takes its essence and use, 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of the accounting supervision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view, aim to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accounting supervision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to achieve regulatory objectives a force to do its

Key Words: Listed company;accounting supervinsion;govemment supervision

III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目录

引言 .................................................................................................................................. 1 1 会计监管的演变及经济学解释 ................................................................................ 2

1.1会计监管的形成及演变 .................................................................................... 2 1.2会计监管的基本模式 ........................................................................................ 2 1.2.1行业自律模式 ........................................................................................... 2 1.2.2监管模式 ........................................................................................... 3 1.2.3监管模式 ........................................................................................... 3 1.3会计监管的经济学解释 .................................................................................... 3 1.3.1激励与约束机制根源分析 ..................................................................... 4 1.3.2契约利益根源分析 ................................................................................... 4

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体系及问题分析 ............................................................ 5

2.1我国上市公司现行会计监管的体系 ................................................................ 5 2.1.1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 ............................................................................... 5 2.1.2监督 ................................................................................................... 6 2.1.3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 ............................................................................... 7 2.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面临的问题分析 ....................................................... 7 2.2.1会计监督的法律法制不健全 ................................................................... 7 2.2.2监管分散、协调性差、效率较低 ................................................... 8 2.2.3公司内部监督薄弱 ................................................................................... 8 2.2.4社会监管乏力 ........................................................................................... 9

3 英美两国会计监管经验及对我国会计监管的启示 .............................................. 10

3.1 美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管演变 ..................................................................... 10 3.1.1美国行业自律阶段 ................................................................................. 10 3.1.2 美国会计监管的改革阶段 .................................................................... 11 3.2英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督演变 ...................................................................... 11 3.2.1英国行业自律阶段 ................................................................................. 11 3.2.2英国会计监管的变革阶段 ..................................................................... 12

IV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3.3 英美两国经验对我国会计监管的启示 ......................................................... 12 3.3.1监督主体与决策主体应有效分离 ......................................................... 12 3.3.2理念影响会计监督 ......................................................................... 13 3.3.3监督主体应关系清晰且分工明确 ......................................................... 13

4 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对策 .......................................................... 14

4.1 健全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法律 ................................................................. 14 4.2 加强企业内部监管执行体系建设 ................................................................. 15 4.3改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作用 .................................................. 18 4.4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 19 4.5加强监管体系建设结论 .......................................................................... 16 参考文献 ........................................................................................................................ 18 致谢 ................................................................................................................................ 19

V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发生了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这些事件无一不产生轰动性的影响,而我国也是会计造假案件频发,我国资本市场的成长和投资者信心正经受着严峻考验。毫无疑问,会计信息的失真给经济发展和市场秩序带来巨大冲击,在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建设完善的时期,这些问题足以动摇市场公平和效率的基础,干扰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影响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事实上,尽管监管措施逐年加强,会计造假现象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我国低风险的法律制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会计监管的实际效果不佳,而上市公司内部,代表投资者实施会计监管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也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董事会的国有股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阻碍了内部监管的正常运行,监事会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它的监督职能远未发挥出来,出现了严重的虚化现象,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总之,有效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可以防止公司操纵会计信息生成以及披露、督促注册会计师诚信执业,从而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殊性、会计监管制度的外生性,使得会计监管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这可以从我国近几年大量出现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导致的不良后果的案例中得到印证。

1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 会计监管的演变及经济学解释

1.1 会计监管的形成及演变

会计监管是伴随着会计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学家提出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实际上已经形成会计监督的思想。但是,“会计监管”作为一个的学术术语在会计学领域提出,特别是对其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

会计监管是指会计监管主体对被监管单位或经济组织的会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的再监督和再管理,是、或经授权的机构或依法设立的其他组织,从会计目标出发,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条例和,并依据它们对会计活动进行的监管、管理、控制与指导。其实质可以归结为一项制度安排或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监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热点问题即由管制财务报告是否合理的争论有关。有效市场假说否定了早期会计监管理论,市场失灵论也未能解释会计监管。基于产权理论和政治活动的经济理论的会计监管理论,把会计监管嵌入到企业契约关系和与企业的利益关系的框架中,用契约成本解释监管对象的会计制定行为,用监管活动中的信息和契约成本解释监管主体的监管目的,为会计监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目前,我国会计理论体系中,会计核算和报告理论体系比较成型,而且在不断向前发展,基本可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是,现代会计孕育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更能够发挥其科学性,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其理论。中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真正开始市场经济的尝试,虽然在此之前,现代会计已经引进中国,但并不发达的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使得这一科学先进管理方式的作用未能发挥尽致。

1.2 会计监管的基本模式

1.2.1行业自律模式

该模式是指注册会计师协会通过建立一套自律监管机制,对注册会计师的性和审计质量实施的监管。该模式对会计行业的监管主要是依靠民间会计职业团体进行的,部门基本上不参与行业监管。自律模式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 职业会计师是凭借行业内部制度来规范约束自己行为的,如果他的执业行为违反了“行规”,就有可能被会计市场无情抛弃。行业自律模式在会计职业团体机构完备的西方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加拿大、澳大利亚、1999 年之前的英国和2002

2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年之前的美国采用的都是这种监管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避免部门对行业监管过度介入,增大全社会的管制成本,出现失灵;其缺点是容易造成对市场会计监管的放纵,从而出现市场失灵。 1.2.2 监管模式

该模式主要依靠部门对会计活动进行监管,会计职业团体的主管部门是部门,会计职业团体中一般设有代表以贯彻国家的方针。有的会计职业团体甚至是一个半官方的组织。完全于部门的会计职业团体不发挥监管作用,通常仅仅是对会员提供专业上的指导和帮助,采用该模式的国家有法国、德国、日本等。该种模式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能强有力地维护会计市场的秩序,可以有效弥补会计信息公共物品属性所带来的缺陷。但是,这种监管模式也有其局限性,监管离市场相对较远,掌握信息相对有限,使监管成本较高,可能导致监管不足,另外,由于监管会导致权力过于集中、监管过度,导致寻租行为的发生,带来社会效率的损失。 1.2.3 监管模式

由于和会计职业的机构依照授权对会计行业进行监管,该机构中会计行业之外的成员应占多数,部门不直接进行监管,但可通过对监管机构的管制间接发挥作用。目前采用这种模式的代表是美国。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标志着美国开始进入了监管的时代。监管模式的优点是兼备了行业自律和监管的优点,在减少职业团体内部利益冲突,维护社会利益,保持行业内外平衡等许多方面都具有良好效果。但是,在我国目前采取监管模式的时机尚不成熟。一是我国实行监管的经费来源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监管主体的实质就失去了意义。二是和自律组织对监管机构的支持度将制约其监管效率的发挥。三是我国尚不具备监管模式相关配套制度建设的条件。

1.3 会计监管的经济学理论解释

会计监管主体理论研究的问题通常是:会计监管主体本质上是公共利益代表者还是一个利益集团抑或是其他?前者认为,会计监管主体是公共利益代表者,其一切监管活动都将遵循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通过会计监管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市场失灵,促进资源最优化配置与利用。后者认为会计监管主体也是一个利益集团,在监管活动中,它通过涉租与寻租来获取集团利益最大化。相比较之下,前者代表的监管主体能够获得更好的监管效果,但是结果有待考察和研究。而会

3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计监管的客体受到法律风险、监管处罚力度因素的影响,社会道德水平(诚信水平)和同行执行会计规则行为以及经理人声誉、经理人市场等因素也会影响会计监管。

1.3.1激励与约束机制根源分析

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结构影响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即不同产权结构可以导致同一个体做出不同行为。产权是“主体拥有的对物和对象的最高的排他的权力”。产权安排实际上规定了人与人的相互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与物有关的行为规范。产权在组织中具体表现为制度,制度框架通过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影响个体获得的报酬及其违规应付的代价,从而进一步影响个体的具体行为。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可能导致经营者心理上的不平衡或物质上的不满足,成为实施违规行为的动机;而约束机制的缺乏则导致所有者给经营者让渡过多的权力且缺乏有效监督,从而使经营者违规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损失,助长其违规行为。 1.3.2契约利益根源分析

根据科斯奠基的“契约理论”,企业是一个在其框架中由相互合作的大量生产要素所有者达成的书面或非书面的契约。由于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了契约的双方,即作为委托人的资产的所有者和作为代理人的资产使用者,在契约履行过程中代理人成为企业的“内部人”,而所有者(股东)却成为“外部人”。在契约关系中,因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目标不对称,不可避免出现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致的情况,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都会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但委托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是一致的,而代理人除了寻求以货币衡量的物质报酬以外,还追求一些非物质性因素以实现其效用最大化,如要求增加休闲时间、谋求政治资本等等,这一目标可能背离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委托人和代理人双方中任何一方要求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均会损害另一方效用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因而始终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经营者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为追求契约利益或契约外自身最大利益即为实现其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未必会提供所有者决策所需的全部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甚至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以欺骗所有者。从企业内部看,经营者和员工也存在着契约关系,尽管员工直接对经营者负责,但二者利益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囿于有限理性,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员工可能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及相关信息。

4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体系及问题分析

2.1 我国上市公司现行会计监管体系

2.1.1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这一规定,明确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对象是本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手段是对本单位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实行监督。由会计人员承担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其主要任务是在单位领导人的领导下,通过对记账凭证的审查、财务收支的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财务报告的编制等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并保证财务会计活动和经济活动在法定范围之内。 2.1.2监督

国家监督是指财政、审计、税务等机关代表国家对各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的监督,它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单位内部监督起互补作用。国家监督的具体是:(一)财政监督。财政监督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在资金积累、分配和使用过程中,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所实行的监督。它是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利用单位预算、财务收支计划以及财务会计报表等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情况来进行的。财政监督还包括财政部门组织的专项检查如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清理预算外资金、清查“小金库”等,这些专项检查往往都以财务会计资料为重要对象之一。(二)审计监督。审计监督,是各级审计机关依据我国和法律对各级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因而审计监督是国家监督会计工作的手段之一。(三)税务监督。主要是指各级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对纳税人的纳税及影响纳税的其他工作所实行的监督。税务机关根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通过日常税收征管工作,一方面促使纳税人依法建账,建立健全有利于正确计算和反映纳税所得额情况的各项基础工作,推动各单位加强包括会计工作在内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督促纳税人依法纳税,遵纪守法,堵塞各种税收漏洞,纠正和查处违反税法的行为,保证包括《会计法》、《规范》在内的各项财经法纪的贯彻实施。 2.1.3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

社会监管的主体是注册会计师队伍以及广大社会公众投资者,其中,注册会

5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计师是社会监管的核心力量,在会计信息的外部监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在开展业务中还处于较为被动的买方市场,其审计的性容易受到企业管理当局的影响甚至左右,其“经济”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今后我们应当大力推行注册会计师制度,同时不断加强注册会计师的队伍建设,在这方面需要发挥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注意发挥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的约束作用。卡尔斯?克森说过:“自由经济真正的敌人是道德相对主义,每一个人的良心才是真正管用的市场。”会计职业道德是一种超越市场、的“第三层次”的力量,能够对会计人员的执业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弥补、市场等外部监管的不足。此外,一个充满活力、报道客观的新闻媒体也是公众利益的忠实仆人,对于外部监管可以发挥很好的辅助作用。

2.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问题分析

2.2.1会计监督法律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会计法》为主体,以相关的行规、规章等规范文件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会计监督法规体系。该体系从原则性规范到操作性规范,都做了较为详尽、合理的规定。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我国在会计监管的法律法规建设中,仍存在着不少缺陷和漏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新《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增大了经营者、会计人员与监督部门、社会公众之间的“博弈空间”,这使会计监管存在着很多的法律漏洞,违法会计行为所受到的法律制裁较轻。第二,会计法规之间还存在不协调的问题。从会计监管的法律环境看,部门立法,部门分割,有关措施缺乏照应、相互交叉或存在遗漏和抵触现象,形式不规范,体例不统一,编号不系统,致使监管部门很难对会计违法行为定性。第三,根据目前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许多法律法规出台时间并不长,但是,已经跟不上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这就大大降低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2.2.2监管分散,协调性差,效率较低

监管是由行政机构依据公共利益目标,通过制定规则、实行调节和控制以及惩罚等手段,对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的一系列规范与制约活动。但是,我国会计监管的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目前,我国的会计监管部门包括财政部、审计署、税务、工商、、、国有资产管理局等,众多的监管部门造成监管主体过多,监管职责不清,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形成监管合力,却造成了监管分散混乱的局面。同时,这种监管格局还容易导致各部门不能做到信息共享、相互推委责任、监管效率低下等弊端出现。在监管方法上,我国会计监管

6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从形式上看是监管模式,参与的部门很多,财政部门、审计机关、、工商会、税务局等部门都有监管权。这种监管模式相对于我国当前市场有效性不足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发挥在资源配置决策方面的效率。但由于这种监管模式是政出多门,形成了监管分散、社会监管乏力、内部监管薄弱的局面。这种多头监管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各部门分别监管会造成部门之间的职能重叠、协调困难,导致监管部门的职能异化,最终导致无效监管;二是由于监管力量分散、导致监管效率低下,以致违法者产生侥幸心理,不利于打击会计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造成全社会范围内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2.2.3公司内部监管薄弱,没有起到有效权衡制约作用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会计信息监管主要是由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内部审计部门组织实施的,但这些职能部门并没有形成有效监管制约机制,内部会计信息监管基础相当薄弱。首先,董事会、经理层由于性的缺失而缺乏有效监督。由于大股东可以利用自己的股权优势,操纵股东大会,进而就操纵董事会,使得董事责任淡化,董事会决策程序缺乏性,重大决策项目的表决都是按照大股东的意图行事。且上市公司中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比例严重失衡,内部董事居绝大多数。在我国国有企业存在董事会和经理层是两套班子一套人马,董事会与经理层职位高度重合,造成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往往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局面。其次,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形同虚设,内部审计流于形式,未发挥其相应作用。《公司法》规定,我国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应设立监事或监事会,监事会的职权主要是: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经理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时予以纠正;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公司法》将监事会定义为监管公司管理层经营活动的监察机构,以保证公司的经营活动公平、公正,不偏离公司全体股东利益。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存在性差、监事工作不到位、监事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等现象,使得监事会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的一个下设机构,是组成董事会的二级委员会,负有阻止和发现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行为的职责,但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和运行刚刚起步,法规不健全,其作用还没有得到发挥。审计委员会职责的有效履行不仅取决于审计委员会本身,还取决于董事会,而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性的缺失,使得其下属的审计委员会无法有效行使监管职能。此外,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是在干预下而不是出于企业的内在需要建立的,缺乏内在动力。企业负责人对内审工作不重视,对企业内部审计的性质、作用与职能认识不足,未能将企业内部

7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审计机构看成企业机体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内部审计机构普遍存在工作人员素质较差、业务水平较低、内部审计质量不高等现象。这些都是造成内部监管力度局限性的原因。 2.2.4社会监管乏力

社会监管主体指的是注册会计师及广大社会公众,投资者等。可以说,注册会计师是社会监管的核心力量,在会计信息的外部监督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会计师事务所作为非的会计监管机构,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起到了间接监管的作用,弥补了监管的缺陷,承担着企业监督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监管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然而从我国目前的监管效果来看,却不能让人满意。在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注册会计师有关的法规建设还很不完善,现有的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和从业水平有待于提高,注册会计师管理不顺等,都制约着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注册会计师客户数量的多少较少取决于该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更多地取决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社会关系,取决于审计结果是否满足被审计单位的需要,以致有些注册会计师可以毫不负责地对严重失实的会计报告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另外,从广大公众和投资者的角度来说,他们缺乏参与会计监管的机会,而且他们的监管意识也不强,对会计监管还不甚了解。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基本特征是监管力量强大,职业团体和市场力量不足。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属审计行业的民间自律监管组织,但严格上仍是财政部的下属机构,证券交易所的自我管理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监管力量过于强大可能会导致监管权力的不当使用,将本应由市场解决的问题纳入控制之内,还会导致对其他监管主体的排斥,进而降低公众参与会计监管的意愿与积极性,致使监管过度与监管不足现象同时并存。而某些会计人员的素质较低,也直接影响了会计监督的有效性。

8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3 英美两国会计监管经验及对我国会计监管的启示

3.1 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演变

3.1.1美国行业自律阶段

美国在1929年以前的会计监管是处于行业自律阶段,联邦几乎不参与会计监管,既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也没有相应的强有力的监管机构,而完全是有各州自行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对证券行业进行管理,证券市场很不完善。正是由于证券市场的不完善及监管不力,使投机行为、操纵价格、欺诈行为泛滥,证券价格极度膨胀,最终造成了纽约股市的大崩盘,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危机的爆发使美国联邦和国会认识到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管的重要性,促使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其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成立了证券活动的最高管理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但是在美国长期的行业自律阶段时期,会计职业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而监管相对于会计职业来讲,发展时间较短,内部还存在许多弊端,这就是SEC在很大程度上主动放弃了对证券市场的直接监管,而将监管权力下放美国的行业自律组织的核心—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的注册会计协会成为实际行业监管的主题,而SEC只代表优先的参与行业监管。AICPA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行业自我管理方面的完善,为保证行业能够真正实现自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一系列重大的审计失败案件的爆发又再一次的引发了美国国会对监管的重视,为避免部门对行业监管的全面和过度介入,AICPA在经国会的批准后开始实行行业自律性监管,建立了一整套的自律监管机制,并成立了公共监管委员会(POB),POB的成立也标志着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监管开始.

美国这种自律模式是经过与行业协会的不断整合形成的,它对美国的财务报告制度做出了贡献,而这种财务报告制度在当时被世界其他各国所推崇,因而这种自律模式也被世界所看好。然而,安然大厦的轰然倒塌引发了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空前的信任危机,美国的自律模式也成众人瞩目的焦点,同时也暴漏了美国以POB为代表的行业自律模式的严重缺陷.2002年5月1日,POB在外界压力下停止了其有效活动,这也意味着着美国会计行业的行业自律监管模式推出了舞台.

3.1.2.美国会计监管的改革阶段

自安然公司造假案后,又接连发生的几个大公司的会计造假案,使人们认识到这可能是由于美国资本市场存在的系统性的缺陷所致,为此,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25日通过了 《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规定改变原有的

9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行业自律模式,建立一个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管机构—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该机构以社会公众及投资者利益为出发点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实施监管。它的成立标志着美国实施了近30年的行业自律监管制度也付之东流,会计监管模式有行业自律转向了一种新的模式---监管模式。

3.2英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演变

3.2.1英国行业自律阶段

与美国相似,英国在90年代之前对于会计行业的监管也主要是行业自律模式。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对会计信息市场进行立法管理的国家。是通过《公司法》等系列法律来规范会计信息生产和披露的原则性要求,民间组织在《公司法》的框架上制定会计准则和审计标准。因此,英国在这一阶段的行业监管模式可以概括为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基本上不干预的行业自律模式。英国的会计职业界成立早,发展过程长,1853年,爱丁堡会计师公会的成立标志着英国首开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先河。目前,法定审计框架下经认可的监督团体主要有六大会计师协会,具有经认可的职业资质的团体是: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爱尔兰特许会计师、特许注册会计师协会、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特许公共财物与会计协会。这六大会计职业团队并非各自为政,为了协调行动,1974年六大会计职业团体共同成立了会计团体咨询委员为(CCAB)。会计咨询委员会下设会计准则委员会、审计实务委员会、会计教育课程委员会及其他一些专门机构,在一些领域统一开展工作。

英国对会计工作的监管具体表现在《会计法》中相关条款对会计工作的规范和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的规范。根据英国19年《会计法》的规定,英国贸工部负责管理特许会计师协会。英国贸工部通过制定标准或办法指导、监督会计职业团体的工作。贸工部的重点是对各职业团体进行半年度、年度工作检查。由此可见,英国职业团体充当了主要监管角色,并接受贸工部的监督。 3.2.2英国会计监管的变革阶段

英国以行业自律为主的监管充分展示了其专业的权威性和效率的市场性,但是行业狭隘性的暴露也体现了其致命的弱点。“安然事件”发生之前,英国也曾发生了一系列公司财务丑闻,由此引发了对其财务报告制度和特许会计师监管制度的重大改革。在充分参考会计职业界的意见的基础上,贸工部于1998年11月发布了题为“会计师职业管理框架”的文件,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该文件提议设立一个基金会,基金会的主要任务是一方面保护复核委员会和其他团体的性,以确保该体系在有关准则制定、惩戒和其他监管方面,提供一个

10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代表公众利益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要为监管机构凑集资金,并防止资金提供者利用其所提供的资金对监管机构的工作施加不利影响。

安然事件发生后,英国、会计职业界及有关方面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检查,并就完善行业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度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在此过程中,大部分意见认为会计基金会现有的组织的结构削弱了有效性、明晰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权威性。因此,贸工部对会计基金会进行了改进:(1)由财务报告理事会取代会计基金会的功能,建立一个权威的结构,主要负责制定会计审计准则、强化监控、监管主要的会计职业界团体。(2)大力强化的审计监管和复核职能,特别是原来由会计职业界负责的制定审计准则、监控上市公司审计等其他重大事项,转由这个监管方负责。

3.3英美两国经验队我国会计监管的启示

3.3.1监督主体与决策主体应有效分离

美、德两国在会计监督主体的安排上遵循了一个共同的原则,即监督主体与决策主体必须有效分离。使监督主体保持实质上的,例如美国由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作为监督主体。这些董事不在公司领取薪水,也不是公司的利益相关人;德国以监事会作为监督主体,监事会由股东和职工代表共同组成,而其决策主体是由执行董事组成的管理委员会,监事会成员不得兼任,管理委员会成员的制度保证了作为监督主体的监事会于作为决策主体的管理委员会。 3.3.2理理念影响会计监督

美国倡导“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公司治理理念。这种观念根深蒂同,而且实际上公司也成功地保护了股东的长期利益。在监督主体的安排上,不论是最初由董事会监督,还是现在由董事会中专门设置的审计委员会来进行监督,它们所代表的都是股东的利益。而且这些监督机构的设置也是最终受股东控制的。德国倡导“利益相关者共同利益最大化”。重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因此,它的会计监督主体的成员组成也比较全面由各个方面的利益相关者代表共同组成。 3.3.3监督主体应关系清晰且分工明确

尽管不同国家的会计监督在监督主体、监督主体所代表的利益相关者以及所采取的监督方式等方面都各有不同,但对于会计监督、经营者的内部审计监督(或内部控制)及注册会计师审计(或会计监察人的监察)等的职责关系却界定得十分清楚,使整个监督体系有条不紊、协调有序。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或会计监察人的监察,这些国家都没有把它作为一种可以取代会计监督的监督形式来对待,而只是把它作为加强会计监督的手段来使用。不管是哪一个国家都没有赋予注册会

11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计师或会计监察人对会计操纵行为进行处理、处罚的权力,每个国家都对选择或聘请注册会计师或(会计监察人)的权力做了专门规定。而拥有这些权力的都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或代表它利益的专门监督机构,如美国的审计委员会、德国公司的监事会等。

12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4 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对策

4.1 健全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法律

建立健全民事赔偿诉讼机制。民事赔偿诉讼机制使得受害人能够获得经济赔偿,这就调动了受害诉讼的积极性,使得会计监管不再仅仅依靠监管机构有限的资源,而是充分利用民间资源,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节约监管成本,由于充分利用了受害人掌握的信息,监管效率也会有显著的提高。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奖惩制度,进而完善监管机制并强化监管手段。进一步细化单位领导人违反财经纪律的处罚办法,建立一套完善的奖惩制度,为会计监管人员履行职责提供法律保障。对会计监管不力的人员应予以严厉处罚,情节严重的或由于会计监管不力造成经济损失较大的,应依法追究责任。完善会计准则体系。需要在总结我国会计准则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对其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使其真正成为指导我国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框架。会计核算规范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于具体会计准则之中,对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以及会计核算制度的制定提供指导。

4.2加强企业内部监管的执行体系建设

由于内部控制的优化是建立在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基础之上,我国应继续推进公司治理结构优化探索,必要时强制推行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建设。要进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改变当前国有股股权一股独大的局面,实现国有资产结构的战略调整。在优化产权的基础上改革企业管理机制,在内部控制监管实践中,来自企业内部的监管更是重中之重。首先,客观存在的外部人士与内部人士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监管效果和监管质量的差异;其次,外部监管由于环境和条件所限,其监管行为往往发生在事后,而内部监管可以在事中进行监管;最后,内部监管实质上是一种自我监管,整个的监管都是建立在自我监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一个有效的自我监管机制,整个监管无从谈起。结合我国实际,可采取如下对策:要求所有企业必须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由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并向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审;强化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改变目前对建立审计委员会的非强制性要求,可以考虑将建立审计委员会的要求写进《公司法》。

4.3改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

建立健全注册会计师执业管理制度,注册会计师执业管理制度包括进入执业管理制度、执业行为管理制度以及执业监督检查制度三方面的内容。建立严格的

13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进入执业管理制度,明确进入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基本要求,包括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的要求,也包括对注册会计师的政治素质以及道德素质的要求,从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入口严格把关,有利于保证注册会计师队伍具有较高素质,从而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建立和完善执业行为管理制度,就是要建立注册会计师执业的行为规范,使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既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提供指导和明确执业行为目标,同时也为注册会计师行为监督检查提供依据。建立与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就是要定期和非定期对注册会计师执业情况进行检查和复核制度,以促进注册会计师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从事业务,保证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健康发展。强化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监督检查。任何再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要发挥规范和约束作用,关键在于贯彻实施。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联系和注册会计师的桥梁和纽带,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将宏观管理的要求传达给注册会计师,使注册会计师依法执业,约束其执业行为。同时,注册会计师协会通过日常监督检查活动,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促进注册会计师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素质,一是要加大注册会计师培训力度,采用多形式、全方位地进行培训。所谓全方位的培训,既包括执业经验的培训,也包括知识结构更新的培训,还包括业务水平提高的培训,同时也包括道德教育。二是建立健全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制度,经济的变革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客观上要求注册会计师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同时经济的变革也是会计理论和方法不断更新,也需要加强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工作。从注册会计师人员本身来说,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只是表明其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基本条件,并不意味着其具有胜任注册会计师的充分知识和经验,要在注册会计师业务中求发展,也需要更新知识结构,加强后续教3.加速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1)建立健全注册会计师执业管理制度。注册会计师执业管理制度包括进入执业管理制度、执业行为管理制度以及执业监督检查制度三方面的内容。建立严格的进入执业管理制度,明确进入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基本要求,包括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的要求,也包括对注册会计师的政治素质以及道德素质的要求,从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入口严格把关,有利于保证注册会计师队伍具有较高素质,从而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建立和完善执业行为管理制度,就是要建立注册会计师执业的行为规范,使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既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提供指导和明确执业行为目标,同时也为注册会计师行为监督检查提供依据。建立与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就是要定期

14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和非定期对注册会计师执业情况进行检

4.4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参与者、制造者,其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与结果。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利用会计专业知识,科学规范反映企业的真实经济信息。

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在以多种方式加强会计人员素质的培养,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的改革中走在了前列,这种方法克服了许多人为因素不公平竞争等弊端。同时,对会计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还应注意到,一些会计人员在片面追求职称的同时,忽视了自身政治素质的提高,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热情不高,缺乏对实际业务钻研精神和职业道德修养,这种现象对于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极为不利。因此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必须强调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会计人员树立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奉公廉洁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形成一个有利于充分调动积极性的、科学的会计人才评价、选拨和培养体系。只有较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才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4.5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适合我国国情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模式的优点,是既保持的绝对地位,维护行政权利的权威性,又不致使陷入繁杂的日常事务。授权财政部、、审计部门等对上市公司会计活动进行监管,并承担组织实施会计监管、制定会计规范和监管、建设会计市场环境这样三项职责。其中,建设会计市场环境包括:直接实施监管或授权有关机构实施监管,并惩处违规者,保证会计秩序运行规范。监管的形式主要有司法介入监管、立法监管、行政监管三种。一是司法介入监管。法律最终要落实到有效的执行,法律的执行由完成。司法介入是通过事后的裁决和惩罚来对会计违规行为进行打击,通过司法介入,对上市公司会计行为起到有效威慑。二是立法监管。通过制定各项法律法规来规范各会计主体所应遵循的会计行为标准和会计职业道德,并规定各主体的权力范围及相应的处罚原则。如《企业会计准则》等规定了公司、经理人和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义务等。三是行政监管。是各级行政机构依法律的授权和规定对

15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各会计主体的行为进行的监管。立法监管由于法律规章的制定永远不可能尽善尽美,而司法介入监管则是被动的和事后的,这就有必要引入一个能主动执法的机构,以弥补被动执法所造成的司法低效率问题。而能担当这一职责的机构只能是各级行政机构。

16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结论

有效的会计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统一协调、综合平衡。它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最终达到杜绝会计造假现象的发生不论是内部监督还是外部监督,其体系运行操作的正确性、有效性还有待实践进一步检验。外部监督是对内部控制机制的监督,不管是国家监督还是社会监督,其依据都是会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所以,外部监督的质量取决于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会计信息的质量又取决于内部控制机制是否健全,所以会计监督必须制度化,为会计监督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总的来说,会计监管为的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披露,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除了内部控制的合理设计和执行外,外部监督的会计事务所和新闻媒体也应发挥作用,而且这种外部力量发挥的作用应该越来越大,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体系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现代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现阶段实际国情,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有序、快速推进。

17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刘冬荣,邓永勤.会计监管理论历史回顾及启示[J]. 财经从论.2008.7 77-82 [2]孟建国.论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监管[J].财政监督,2007(11)

[3]吴敬琏.监管型崛起[M].《比较》总第2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年,第51-73

[4]张默.论会计监管的理论体系及框架[J]. 现代审计与经济,2006,(4):26-27 [5]王静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探讨 [J]. 财务与金融,2010(4) [6]王欣.上市公司会计选择[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9期 [7]孙大海.完善上市公司会计选择监管 [J].财务与审计,2010(10)

[8]姜国华,王汉生.信用与市场参与—有效监管的必由之路”[N].《中国证券报》,2005/01/15,

A13理论版

[9]刘松林.王争.关于会计监督工作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中国商界,2009年04期 [10]潘立新.中国开放性会计监管初探[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1]牟秋洁.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制度实施问题[J].当代经济.2010年第10期下 [12]许颖,苏英健:完善我国会计监管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11期 [13]高翠英.试论新形势下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会计与审计-经济理论研究.76 [14]刘梅珍.论我国会计监管中的几个问题[J].产经观察,2008,(7).

[15] 高育林.构建企业集团会计监督体系和机制的思考[J].中国商界.2010/6.70

[16]孟建国.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监管——基于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研究[J].福建金融,2007年

11期

[17]马惊鸿.我国会计法规监管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10期 [18]夏艳芯.上市公司内部会计监管问题研究[J].山西财税,2010年11期 [19]董敏.加强公允价值运用监管的建议[J].商业会计,2008(11)

[20]张默.论会计监管的理论体系及框架[J]. 现代审计与经济,2006,(4):26-27 [21]许春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相关问题研究[J]. 金融会计,2011(1)

[22]Jean joyce. Translating Metaphors in View of Relevance Theory[J]. 海外英语 ,

2010,(10) :159-160

[23] European central bank, Trading European sovereign bonds-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MTS

trading platforms, 2005

[24]Shan,Anwer.The Reform of 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relations in developing and Emerging

Market Economics,Policy and Research series No.23,Washington,D.C.Word Bank,2008,(6)

18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致谢

合上漫溢墨香的学士论文,已是夜凉如水,遥望夜空,星光灿烂。历时半年的论文撰写工作,终于告了一个段落,掩卷而思,心中却惶恐不安,唯恐这份代表我四年本科学习成果的毕业论文有负师长与亲友的厚望。我深知前进的每一步,都凝聚着众多的关怀与爱护。在此,我只能借本文一隅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激之情。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宋海霞,他将我收入门下,不弃粗砺,悉心教诲。从他那里我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也被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广博的学识、敏捷的洞察力与谦和的人格魅力深深的感染。宋海霞老师对我的论文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提纲的拟订、初稿、修改稿直至最后定稿,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宋海霞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师恩似海,终生难忘!

其次,感谢我的辅导员王蕾老师,她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让学生不胜感激;感谢方光正、张国永、李露亮、左晓敏等老师,他们不仅授予学生专业知识,更给予了学生做人的道理,这将令我终生受益。

感谢在我本科学习期间给予我帮助和关爱的所有同学,特别是同寝的同学为本文在撰写过程中搜集各种资料,提出各种合理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感谢他们! 衷心感谢我的父母,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给了我无私的关怀和帮助,面对他们始终如一的理解、宽容和鼓励,我的感激之情难以用言语表达,但愿学有所成,能报于万一。

最后,感谢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评阅的老师和参加论文答辩的老师,并向他们致以深深的谢意!

王柯 2012年04月24日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