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10期 理 论 观 察 Theoretic Observation No.10,2015 Serial No.1 12 (总第112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问题探讨 ——基于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视角 刘 琳 (南京理工大学宣传部。南京210094) [摘要】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队伍,针对两支队伍的 工作现状,文章提出要在激发内生动力、打通课堂教学、开辟网络阵地、完善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 着手,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问题,助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的构建。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辅导员;思政课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5)10—0128—02 2015年,、联合印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 见》,对做好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意识形态阵地 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建设 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全面部署。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两支重要队伍,从统筹推进 以两支队伍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队伍建设、提高其 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突破口,开展思考和研究,对于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不断坚定广大师生的“三个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一核心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理论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内在 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在交流中实现教 学相长、共同提高”。实践教学方式打破了教室和校园的围 墙,融合了课堂内外、校园社会、理论实践于一体的做法正 在试验并全面推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优势、说理 优势和辅导员的实践优势、亲和优势将围绕着实践教学有 机统一并展开.两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上的一致也使 协同育人的研究有了可行。 “互联网+”时代顺应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 、需要与必然: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背景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需 要。当前形势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发,高 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复杂和紧迫。思想政 需要。如何顺应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适应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壮大主流思想.传播“正能量”成为 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辅导员普遍年龄和 学生差距不大、话语体系相当,在网络上的交流互动也较得 心应手。不足之处是理论素养相对缺乏;而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普遍说理优势强于实践优势。在顺应互联网的发展、开 辟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等方面,辅导员和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师优势互补,有着共同的发展方向。 多元价值视域下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的 需要。多年来。辅导员普遍面临流动性较大、职责不明确、专 业知识与技能缺乏.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师也面临着公共课大班教学、没有本科学生、课堂教学 三低(低到课率、低抬头率、低影响率)等现象,教学成就感 不强、职称评聘难等问题。加强两支队伍的交流与合作,有 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的宣讲者,是 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是高校学生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 者” 高校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 政治教育的途径虽各有侧重但本质相同,开展辅导员和思 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协同育人研究具有一致的目标基础。 深化综合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需 要。针对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智 育、轻德育”的不良倾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 【收稿日期]2015一o9—22 【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嬗变与重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教育 信仰研究”(编号:14YJC880023);南京理工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专项课题“高校人才思想状况调查及应对措 施研究”(编号:DSKT14003);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资助课题“‘形势与教育’课程规范化建设研究 与实践”、“高校青年教师群体教学动力现状与对策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琳(198l一),女,江苏新沂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一128— 利于在工作中增进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育人能力,在和 学生交流中坚定教育信仰、养成高尚师德,在科学研究中促 进职业发展、增进职业幸福,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在职业诉求方面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二、成果与困顿: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现状 目前.从研究成果看,针对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师队伍建设分别研究的成果校多,从构建宣传思想工作大 格局、加强协同育人的角度提出整合两支队伍发展的研究 相对较少。从实践角度来看,除极个别高校在两者的交流方 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和经验,如北京工业大学、安徽商贸职业 技术学院等.对于成果的总结反思和经验介绍也相对较少。 两支队伍在协同育人方面存在以下几点制约因素: 一是高校构建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的氛围稀缺。高校 宣传思想工作尚未形成统一的工作格局,条块分割思想严 重.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分属不同的部门和院 (系).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脱节,横向和纵向交叉 较少.自成一体、各自为政的局面常有发生,两支队伍交流 协作的机制也不够细化和完善。 二是两支队伍加强交流促进协同育人的客观条件缺 乏。辅导员专业背景多元,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出身较少, 况且工作杂、乱、多.经常陷于学生的日常琐事之中“两眼一 睁忙到天黑”,关于思政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研究相对 缺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是“上课即来下课即走”,教学 科研工作较多,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思想现状的了解.无暇顾 及学生日常思想状况、没有兴趣开展交流协作。 三是高校相应的考核评价激励保障机制缺位。协同育 人机制的制定涉及两支队伍,学生教育管理、马克思教学科 研机构、学院(系)等多个单位,但一系列服务保障的机 制叉牵涉教务、人事、科研、共青团、工会等多个部门.在工 作督查、工作量认定、课酬津贴、评奖评优、职称职务评聘等 评价激励机制上的认定和量化也较为复杂.属于“牵一发而 动全身”的变革。 三、改革与完善: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路径 1.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实践交流与职业发展 作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的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师,本着“立德树人”的出发点,注重培育学生道德品 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成为个人工作的根本追求。长期以 来,思政课教师注重课堂教学、辅导员注重生活指导的思维 定势根深蒂固,既束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又阻碍了教 师的职业发展。辅导员亟需专业的思政教育理论知识来指 导育人实践,思政教师也希望跨出教室门槛同学生进行深 刻交流。学校应通过积极搭建合作交流、进修培训和科研合 作平台,激发两支队伍的协同育人意识。辅导员和思想政治 理论课教师还可以共同申报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在促进学 科专业建设的同时促进教学发展,提升育人水平。 2.打通课堂教学,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三进”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主要集中在第一课堂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第二课堂(课外实践育人环节.包括日 常思想政治教育、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要真 正发挥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合力,打通两个课 堂,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 进头脑”。建议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可以通过结对子的方 式,在按照4门必修课划分教研室的横向分组基础上.每门 课选出1—2名教师和对应院(系)的辅导员成立纵向的教研 组,主要针对本院(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设计教学方案和教 学内容,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和交流。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可以 参与到《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前半部分的授课 中来,和学生在课内外进行交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 作为辅导员的参谋或思政导师参与到实践教学等第二课堂 内容的活动中来,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等状况.了解学生身 边人、身边事.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等活动,在和学生 的交流互动中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成就感、自豪感。 3.开辟网络阵地.线上线下联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网络成为不容忽视的思想政治教 育阵地,也经常被称为“第三课堂”。互联网传播速度快、非 线性传播、议题容易聚焦发酵、意见领袖引导导向的特 点和传统媒体截然有别.高校应积极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 育的新阵地,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学生互动社区等, 组建一支由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党政工作干部、学生骨干 为主的网络宣传员队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 理论优势和学生辅导员的年轻互动优势,建设个人博客、微 信公众帐号等网络新媒体,充分利用新媒体特点,吸引学生 关注,发起热点讨论、引领导向,真正让思想政治教育 “润物细无声”。学校还可将第一、第二课堂上网.拍摄微课 堂等视频资料,打通三个课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通 过在社交网站和微博上的状态、日志和微博文。深入、动态 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的基础上,可以在线下对学生进行 有针对性的深入辅导,以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总 存在的问题”。 4.培养全局观念,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保障 机制 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提出是“育 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具体体现,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个方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 内容和部门,需要协调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保障服务机 制,确保成果得以固化和延续。要在规范课堂教学管理办 法、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出台课堂教学督查上采取 切实有效的措施,对三个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定期 进行督查;认真调研、组织论证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 人工作的定量和课酬补贴认定办法,对于教学效果好、师德 高尚的模范教师给予评奖评优奖励;在思政课教师和辅导 员的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转岗交流等方面要出台相应的政 策制度,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 评聘方面的认定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战略工程.促 进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协同育人建设只是其中 的一个部分、一个方面。高校在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 过程中要树立系统思维的意识,增强改革的信心和勇气,逐 步人手、层层推进,切实增强多部门协同配合、密切合作的 工作能力,全力服从和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人才 培养的总目标,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人 而不懈努力! 【参考 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 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EB/OL]http://www.moe. 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ifles/moe/moe 772/201001| xxgk——80380.htm [2]李卫红.大力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 革.中国高等教育[J].2014,(O1):4—6. [3]丁云,钱伟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政治辅导 员的探索[J].北京教育・德育,2014,(10):56—58. [4]郑光贵,魏强.高校辅导员工作与思政课教学结合 的探索与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122—124. (5]霍秀红,王跃.高校辅导员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学教辅_T-作研究报告[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1:92— 94. [6]刘琳,李英.高校学生使用微博和社交网站的现状 及其对策研究——基于南京理_T-大学的调查[J3.南京理工 大学报2012,(06):73—77. [责任编辑:侯庆海] 一l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