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熟识声音科学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喜欢,体验探究过程,进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培育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熟识声音科学教案4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大班熟识声音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知道有各种声音,不同的声音能告知我们不同的事情。
2、初步懂得东西振动就产生了声音。
3、进展留意力和听辨声音的能力。
活动预备
1、课件-声音
2、小铃、小鼓鼓、木鱼等玩具。
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喜欢
课件:声音
1、请小好友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1)笑声
(2)哭声
(3)打呼噜声
请小好友睁开眼睛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让幼儿说一说听到的声音,引起幼儿听辨的喜欢。
3、你们还想听其他的声音吗?
请小好友再闭上眼睛
(1)吃东西的声音
(2)打喷嚏
(3)钟表的秒针
回答老师,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自由发言)
二、熟识声音
1、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让幼儿依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试验:敲鼓
(通过试验让幼儿理解物体的震动)
让幼儿把小手放在小鼓上,老师用鼓槌敲几下,让幼儿通过
耳听、手模、眼看、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2)小好友用什么能听到声音?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耳朵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
(3)你们知道耳朵除了能听声音,还有什么作用吗?
告知幼儿,我们的耳朵还能关心我们保持平衡。
耳朵很重要,我们肯定要爱护耳朵!
三、幼儿操作,感知震动产生声音
1、请小好友玩一玩桌子上这些小铃、小鼓、木鱼等玩具。
提示幼儿边敲边观看,留意听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感知物体发出声音时在不停地振动。
小结: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我们用耳朵来听各种声音。
2、探讨什么样的声音好听。
(1)播放音乐
(2)播放噪音
让幼儿感知乐音和噪音,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阅历相互说一说各种声音,好听的声音,不好听的声音。
四、游戏:听一听
1、幼儿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另一名闭上眼睛倾听,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知道了什么事情。
2、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声音可以告知我们不同的事情。
如:敲门有人来了,打呼噜有人在睡觉等。
大班熟识声音科学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萌发对声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爱 科学活动。
2、技能目标: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能够集中留意力听音、辩音,并学会爱护自己的耳朵。
3、认知目标:对不同的声音有初步的感知,明确不同物体所产生的不同声音,初步懂得振动发声的原理及熟识声音的接收器——耳朵。
二、活动预备:
1.物质预备:音乐的音频;沙锤、小铃铛、小鼓、木鱼等乐器;各项乐器的音频。
2.阅历预备:幼儿在生活中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声音。
三、活动过程:
(一)音频导入
1、播放音频,其中包含沙锤声、鼓声等。
2.师幼互动
师:请小好友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幼:沙锤声、鼓声、铃铛声...
(二)互动探究,熟识声音
1、提问探究声音的产生原理
师: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幼:唱歌、打鼓、弹琴...
师:你们知道声音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
幼:吹、敲、打...
2、试验演示验证声音的产生原理
(1)试验:敲鼓。
①老师敲鼓,选取个别幼儿将手放在上面。
②师幼互动:
师:老师敲鼓听到什么声音?
幼:咚咚声。
师:手放在上面有什么感觉?
幼:麻麻的。
③老师总结,呈现原理:敲鼓使鼓产生振动,从而发出了声音。
3、熟识声音的接收器——耳朵
1、师幼互动知道耳朵接收声音。
师:我们用什么来听到声音?
幼:耳朵。
2、对比音量,感知耳朵对于不同声音的感受。
(1)老师分别轻轻敲鼓,和种.种敲鼓。
(2)师幼互动:
师: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幼:第一种好听,第二种很吵。
(3)老师总结:我们的耳朵喜爱 好听的声音。
3、探讨:我们要爱护自己的耳朵,该听哪些声音,避开哪些声音?
(三)迁移操作,感知不同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
(1)摆出沙锤、小铃铛、小鼓、木鱼等乐器。
(2)请小好友玩一玩儿桌子上这些乐器。提示幼儿:
①边敲边观看,留意听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②留意力量,发出好听的声音。
(四)游戏结束:听音辨物——老师播放不同声音请幼儿最快找出物体。
如:老师播放小铃铛的声音,请幼儿在乐器中选出并举起小铃铛。
四、活动延长:
仿照不同的声音,请父母猜一猜。
五、反思评价
大班熟识声音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感知不同的容器、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激发探究声音的喜欢,体验操作的乐趣。
3.培育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喜欢。
活动预备:
内装硬币、纸团、黄豆、沙的旺仔牛奶罐若干,各种容器若干(玻璃瓶、口香糖罐、奶茶杯、八宝粥瓶)、黄豆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知相同容器、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
1.请幼儿分别玩一玩、摇一摇桌上的罐子。 听一听、说一说你发觉了什么?为什么?
2.引导幼儿猜一猜罐子里装的是什么?
(1)幼儿自由探讨
(2)幼儿打开罐子封口检验。
3.小结:同样的瓶罐,装不一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二、探究比较不同的容器,相同的材料发出的声音
1.出示各种容器,引导幼儿自由探究
2.同伴自由比较、沟通
3.集体感知、探讨
4.小结:不同的瓶罐,装同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看比较同样容器、同样材料、数量不同发出的声音
1.老师演示,幼儿比较
2.幼儿尝试探究,自由比较、沟通。
3.小结:同样的瓶罐,装同样的东西,装的数量不一样,声音也不一样。
四、用自制响罐为歌曲伴奏
大班熟识声音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4、培育幼儿的操作喜欢。
5、激发幼儿乐于探究科学试验的乐趣。
活动预备:
1、人手一个套桶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透亮 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
出示空套桶,“今日套桶娃娃想和我们小好友做游戏。”
老师摇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
1、 老师设问:
你有什么方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在套桶里装上东西)
“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
幼儿探究、操作。
2、集体探究:
“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幼儿集体摇动套桶。)
“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3、沟通、共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
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集体)
这个声音像什么?
二、探究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
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套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小好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
“小好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老师指导幼儿辨别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老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3、集体探讨,请三位幼儿示范。
“小好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请你们猜一猜, 小好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
让幼儿猜想,“你们猜的对不对呢?”
老师关心个别幼儿把东西倒进透亮 瓶子里让幼儿验证猜的是否正确。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看、比较同种物体在套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老师演示两个装有同种物体的,数量不同的套桶,让幼儿比较。
“你们既能听出声音来又能猜出来,你们真能干。”
“我这里也有两个套桶娃娃,你们听一听,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套桶里装的是什么?”(幼儿猜想后,打开让幼儿验证)两次。
“为什么一样的东西,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一个多、一个少)
得出结论:一样的东西,一个多,一个少,它们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
四、集体用会响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小好友的套桶娃娃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那我们来为乐曲《小手爬》伴奏。”(集体伴奏两遍)
五、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