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近现代史-蒋介石

近现代史-蒋介石

来源:99网


一直高呼“”——蒋介石

蒋介石,“国民军之父”。

出生浙江奉化的蒋介石,于1908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的步伐。他早期也带着中国的热情,投身中国。毕业于东京振武学校的他,本身就已经把自己定位为中国“三民主义”的一把利剑,刺破中国耻辱的近代的束缚。

当他回到国内,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教出了一批杰出的青年将领,即使这批学生日后为不同的政党效力,仍无可厚非,他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储备了一股强有力的军事骨干力量。后来,作为委员长,最高统帅,他努力号召并实践孙中山未完的、庐山谈话、出席埃及开罗“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共商反讨日本侵华战争,都在为谋求中国利益奔走。

然而,他的失败就在于,呼声高涨,动作吝啬。

当面对日本的侵华战争,他展现了枭雄的本质,他发动了“四一二反政变”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间接给日本进一步侵华提供了方便。自此,他开始谋求更高的权力和利益。直接表现是,作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之一的蒋家,垄断了国内的很多行业,贪婪地吮食着国民经济,为日后国民经济的全面奔溃埋下了伏笔。

历史上总有这样一现象:力量越大,责任越大。然而,蒋介石面对日本的侵略却采取了消极避战的态度,同时党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呼声越来越大,国共两大的差距逐渐显现。面对民族存亡和国共内战,蒋介石消极的态度使得青年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再也无法忍受,1939年12月12日,两位将领发动“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接受党的第二次合作提议,使他再次呼吁中华民族每一个同胞对“民族存亡”的战争,从而建立起抗日统一战线。虽然“西安事变”等外界压力迫使蒋介石做出让步,从而建立全国统一战线的,但是由于蒋介石当时的角色俨然已是中国的民族领袖,所以,他的让步可以说是,为抗战最终的胜利加快了步伐。

不得不说,当面对国共两党的争斗以及日本的侵略战争,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想法有他自己的想法。毕竟,说白了,党和代表着两个绝对对立的两个阶级,蒋介石的战略想法可以说是想在毫无内患的前提下,全力攘外。但是,他的如意算盘终究竹篮打水一场空。也许历史的确选择了中国党在这片神州上展露锋芒,不适合中国特色。

蒋委员长和毛代表两党在神州争斗了很久,可是,历史终究已经过去,党领导的新中国,带着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朝着中国自己的民族复兴前进着。蒋介石不过是这样历史潮流里的弄潮者,一代枭雄,他的好和他的坏,都已经入土 。国共应该尽快积极合作,面对世界带给的压力以及日本对一次次的企图,两岸同胞还是该心连心,我们都是中国人,何必分成两家而存世?

蒋介石有时的明大义,识大体,还是值得敬仰学习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