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优质教学设计

来源:99网


我爱故乡的杨梅(习作例文)

【教学目标】

1.熟读例文,了解杨梅果的特点,体验吃杨梅的乐趣,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学会简单运用。

3.分析例文,学会抓住杨梅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课文,体会杨梅树和杨梅果的可爱;懂得留心、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总结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抓住杨梅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多媒体课件出示杨梅树和杨梅果的图片。 (1)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和什么水果吗?(杨梅树、杨梅果) (2)你知道这种植物生长在哪儿吗?(杨梅,属于杨梅科杨梅属小乔木或灌木植物,又称圣生梅、白蒂梅、树梅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在中国华东和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区均有分布。) 2.导入课题:杨梅被誉为“江南奇珍、百果之王”,它色鲜、味美,很多人都对它爱不释手。有一位名叫王鲁彦的作家,他也特别喜爱杨梅,我们来看看他在《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中是怎样介绍故乡的杨梅的。分析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技巧。(板书:我爱故乡的杨梅) 二、初读例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例文。 (1)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懂字词,有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清段落序号, 圈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读不准的字、词语或句子,及时请教同桌或者老师。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杨梅的?找出例文中有关的自然段。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例文。 1 / 14

3.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4.小组派代表进行预习汇报,师生评议。(作者从杨梅树、杨梅果这两方面写出了对杨梅的喜爱。)

三、读中感悟,了解杨梅的可爱。 (一)了解杨梅树。

1.作者是怎样描写杨梅树的?从文中勾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理解。

2.小组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头,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3.探究交流:

(1)这一段中描写杨梅树样子的话有几句?(写了两句话。)作者运用了什么观察方法?(看)

(2)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作者采用恰当的比喻,把细雨比作丝,把春雨比作甘露。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用上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具体地突出杨梅树在雨雾中旺盛生长的样子,也让我们感受的作者对杨梅的爱。)(板书:杨梅树 贪婪 吮吸 欢笑 拟人)

(3)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今后在介绍一种事物时也可以用这种写作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更生动。)

4.指导朗读,读出杨梅树的可爱,读出杨梅树的勃勃生机。 (二)了解杨梅果。

1.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杨梅果的?他从几个方面来写出了杨梅果的可爱?(例文是从形状、颜色、味道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杨梅果的可爱。)

(1)作者是怎样观察和介绍杨梅果形状的?(小组交流,汇报发言,教师小结: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是那样细腻而柔软。)

①作者是怎样观察杨梅果形状的?

a.视觉: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板书:小刺) b.感觉: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板书:软了,平了) c.触觉: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是那样细腻而柔软。(板书:细腻柔软)

②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形状的特点写具体的?

a.作者为了把这一特点写具体,并不是单一的只描写杨梅的形状,而是同桂圆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可以使我们感觉到像真的看见了一颗杨梅,更生动、更直观、更形象。

b.准确地介绍了杨梅果形状的变化。

③指导朗读,感悟作者观察的细致。(板书:形状 观察细致)

(2)作者是怎样观察和介绍杨梅果颜色的?(小组交流,汇报发言,教师小结: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

2 / 14

而是因为太红了,看上去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①作者是怎样观察杨梅果颜色的? a.按时间顺序进行观察(由生到熟,观察颜色的变化。) b.由外到内(观察果肉和果汁的颜色。) ②作者是怎样把杨梅颜色的特点写具体的? a.按顺序介绍杨梅果的颜色由生到熟是变化:杨梅先是淡红,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作者为了把杨梅果颜色的变化写清楚,抓住了杨梅果颜色的变化,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随后……最后……) b.用词准确,淡红、深红、几乎、新鲜红嫩、染满、鲜红等。(板书:淡红 深红 黑的) ③指导朗读,感悟作者的观察有序和观察的细致。(板书:颜色 观察有序) (3)作者是怎样观察和介绍杨梅果味道的?(小组交流,汇报发言,教师小结: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候,有一次杨梅吃得太多,感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我这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多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已经被它酸倒了。) ①作者是怎样了解杨梅果味道的?(板书 :味觉) ②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味道的特点写具体的? a.作者在这一段中为把杨梅味道的特点写具体,用“我”小时候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实例加以证明。(这样写,读后让人感到亲切、真实,我们也好像同作者一起品尝到了杨梅那惹人喜爱的味道。) b.准确描写了杨梅果由生到熟味道的变化。(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板书:又酸又甜 甜津津) ③指导朗读,感悟作者的观察有序和观察的细致。(板书:注意变化) 四、课堂小结,总结写法。 1.阅读全文,互相交流,完成表格。 杨梅 外形 颜色 味道 2.总结写法:作者为什么能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呢? (1)观察有序:作者对杨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 (2)注意变化:作者不仅观察了杨梅的静止状态,而且留心了杨梅生长过程中的发展变化。 3 / 14

特点

(3)多感官参与: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还放到嘴里品尝了。 3.交流收获:

(1)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学习作者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

(2)在观察时,也要像作者那样用上观察的五件宝:眼看、手摸、嘴尝、耳听、鼻闻。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东西写得生动具体了。 五、课堂练笔。

1.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带来的水果,用上观察五件宝进行观察,并按一定顺序把这样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说清楚。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再次明确要求。

(1)要按一定顺序写出水果的特点,从而表达自己对这种水果的喜爱之情。 (2)把要说的话写下来,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4.学生动笔写。 5.写后集体评议。

(1)请习作者上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习作好在哪儿?这篇习作的写作技巧有何借鉴之处?你对习作者有何建议?

(2)交流听后感,对习作进行评析。 六、课后作业。

1.找到小练笔中写得好的地方与同学分享。 2.根据交流情况继续修改自己的小练笔。 3.推荐阅读:

家乡的红橘

我的家乡在长江边上,那里有成片的橘园。

春天来了,经受了风霜考验的橘子树更加茂盛,那四季常青的叶片在明媚的阳光下闪着绿油油的光。

到了四五月,各种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而橘子树却不声不响地长出米粒大小的花骨朵。花骨朵绽放开来,形状像茉莉,一瓣一瓣的,有指甲那样大,小巧、洁白、清新、朴素,一簇簇藏在枝叶间,星星点点的,不大起眼。但当你走近,那阵阵香气扑面而来,会使你醉倒。

秋天,橘子树结出了肥实的青色果子,一串串压弯了树枝,谁见了谁爱,但这时的果子吃起来又酸又涩。

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它们有的两个一排,有的三个一束,有的四五个抱成团……沉甸甸的,把枝条儿越压越弯。走近细看,红橘的皮上还有一个个小窝窝呢。剥掉皮,就是鲜嫩的、金黄色的瓤。掰一瓣放入嘴里轻轻一咬,满嘴都是甜甜的汁,使人感到舒畅极了。

家乡的红橘,真让人喜爱呀!

4 / 14

思考: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家乡的红橘的特点写具体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 茶 花 你见过山茶花吗? 真是美极了。白的,红的,紫的,墨色的,粉红的……一株树上有好多种颜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颜色不同,那真叫绝! 山茶花的白,那是怎样的白啊!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那墨茶,仿佛一汪碧绿的清潭,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粉红的呢?那是织女用朝霞和白云织成的轻纱。山茶花的花形也很美。有单瓣的,也有重瓣的,有叠成六角形或八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有致,潇洒而舒展。即使闭上眼,你也会感受到美啊,美啊…… 有一次,我问一位老花农:“山茶花为什么这样美?”他乐呵呵地说:“你没看到山茶花骨朵的那股特别劲吗?” 我这才注意起山茶花骨朵来。果真特别! 一般的花,开放前不久才打骨朵。山茶呢?几乎是花一谢就又冒出了来年新花的骨朵。原来山茶花的骨朵是这样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地准备着。下了那么大功夫,花了那么多力气,开出的花怎能不美呢? 啊,山茶花骨朵,好一股特别劲儿! 思考: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山茶花的特点写具体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杨梅树:贪婪 吮吸 欢笑(拟人) 我爱故乡的杨梅 形状:小刺 软了,平了 细腻柔软(观察细致) 杨梅果 颜色:淡红 深红 黑的(观察有序) 味觉:又酸又甜 甜津津(注意变化)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细致观察会很有收获。

2.初试身手,讲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其他同学交流。 3.学习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总结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课文,懂得留心、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总结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会观察,写下自己观察到的眼中的生活。

5 / 14

2.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留心所观察到的周围的事物,细致观察会很有收获。

2.初试身手,讲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这一组课文,都展现了作者的观察能力及细致 的描写观察到的事物的能力,现在,我们也来交流观察, 学习描写观察。 二、交流平台 1.留心观察(课件出示2) (1)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留心观察,作者 认识到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顺风船”的翠鸟。 (2)窗前的草地对作者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作【设计意图:老师引导者稍加留意,却发现了奇妙的变化。 学生提出问题,和小伙学生阅读交流,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伴一起来解决问题。继3)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 2.细致观察(课件出示4) 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翠鸟的美在于它有艳丽的色彩和敏捷的“身 手”。 (4)草地的色彩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原来是因为 蒲公英的花有时张开有时合拢。 学生阅读交流,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 5)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3.交流观察方法。 (1)小组同学交流自己平时积累的观察方法,小组 长做好记录。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 6 / 14

(3)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6) 一、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板书:留心观察) 例句,分析归纳观察的方法和所注意到的问题。学生积累了观察的方法,学会了如何观察内容(写什么)决定形式(怎么写),作文材料是周围的事物。】 排在第一位的。作文时无话可说、没的可写,这是最让 人犯愁的事。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 怎样才能使作文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呢?方法有若干条, 其中学会观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留心生活的习惯, 是最为重要的途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说:生活, 无非是一堆细小情况,而最伟大的热情就受这些情况管 制。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百花筒,今日的生活更是丰富多 彩,充满七彩阳光的。只要我们注意观察、感受一番, 就会发现周围有许许多多的事物可以入文;只要我们热 爱生活,留心周围的生活,认真地想一想,就会发现生 活中有许许多多看似很不起眼儿的小事,但确确实实是 很好的作文素材。 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不是一件太容易做到的 事,需要迈好三步:学会跟踪观察、学会定向观察、学 会随机观察。 (课件出示7) 二、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板书: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所谓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就是对指同一事物,或不 变立足点,只变换所观察事物的位置和方向,或站在不 同的观察点上,对一个事物进行或正面看看,或侧面看 看,或朝上看看,或朝下看看的细致观察。的确,生活 中有很多事物,很难一眼就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其特点。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出现不同的视觉形象。我们一定 熟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所说 7 / 14

明的深刻哲理。为了全方位、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 就要求同学们学会多角度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课件出示8) 三、多层次地深入观察。 (板书:多层次地深入观察) 所谓多层次观察,就是对同一事物,立足于不同 的层面,深入其内部进行观察,甚至借助观察仪器。比 如:当你看过了小猫可爱的外表,难道你不想再进一步 了解小猫可爱的生活习性吗?的确,只有我们不停留在 对事物的表面或外在特点的认识上,而是立足于从不同 的层面,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本质进行细致的观察,才 能够立体地把握事物的特点。 三、初试身手。 1.(课件出示9) 【设计意图:学会了观你在生活中观察到了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察,运用学过的观察方学们交流吧! 2.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 3.小组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见,修改。 4.小组推荐优秀作业参与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5.教师展示例句。 (课件出示10) 法去观察事物,并写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表达能力。】 夏天到了,爬墙虎“噌噌噌”地使劲往上爬,长得 可茂盛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给墙披上一身 绿装。它为什么能趴在墙上呢?原来它的藤茎上生满了 无数只小脚,脚上长有六个大头针针头般大小的吸盘, 这些吸盘集零为整,支撑着爬墙虎,使它紧紧粘附在墙 上。 (课件出示11) 这条路,是一条车辆的河流。每天一辆辆汽车“嘀 嘀嘀”,满载着各种货物,从城市奔向乡村;一辆辆拖 拉机“突突突”,满载着瓜果和蔬菜,从乡下驶进城市; 8 / 14

一辆辆自行车“丁零零”,多少人从这条路上下班。清 晨,爷爷和奶奶们在这条路上跑步,打太极拳;晚上, 大姐姐,大哥哥们常到这条路上散步、谈心……这条路 给人们带来欢乐,带来幸福。它像一支神奇的长笛,吹 奏着欢快的乐曲。 (课件出示12) 每年夏天,是荷花塘景色最美的季节。且不必说那 堤岸上的杨柳成行,绿树成荫;也不必说那河边的青草 野花,红绿相映;单这河里的景色,就会使你流连忘返。 你看那大片大片的荷叶,绿油油的。有的亭亭玉立,像 一把把绿色的小伞;有的飘浮在水面上,像一块块绿绸 子。如果你用手往叶上浇一些水,便立刻形成很多水珠, 很快地,又纷纷滚落下去了,有的大水珠还在荷叶上滚 来滚去,舍不得离开,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最引人注 目的是那粉红色的荷花,这儿一朵,那儿一朵的开放着。 朵朵荷花也特别大,那大劲儿,是花池子里的任何花也 比不了的。有的是荷苞初绽,大花瓣刚刚裂开,好像有 点害羞,不好意思大胆开放似的。还有的花骨朵含苞未放,像粉红色的大桃子。这样的叶,这样的花,又是这样的一大片,会使你目不暇接,不知看哪儿的好了。一阵风轻轻吹来,水面微波粼粼,花叶轻轻摆动,真是婀娜多姿,好看极了。从花叶之间还可以看见一群一群的小鱼游来游去,互相追逐,像是在捉迷藏。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本次交流平台,向我们展示了观察的方法是:__________ 。 2.翠鸟的美在于 和 。 3.草地的色彩会产生变化,是因为蒲公英的花 答案:

1.留心观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多层次深入观察

9 / 14

2.艳丽的色彩 敏捷的身手 3.有时张开有时合拢 【板书设计】

学会观察 留心观察

细致观察 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多层次深入观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例文,分析例文中的观察方法。

2.分析例文,总结观察方法,学会抓住事物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下面我们就以《我爱故乡的杨梅》为例,分析作者的 观察方法和描写技巧。 二、阅读指导: (一)初读例文。 1.教师范读例文,读前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作者是 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杨梅的?找出例文中有关的自然段。 【设计意图:巧妙地 2.指名说。(明确:作者从杨梅树、杨梅果这两方面设计问题,启发学生写出了对杨梅的喜爱。) (二)细读例文。 的思维,培养学生从文中找信息的能 1.作者是怎样描写杨梅树的?从文中勾画出有关的语力。】 句并理解。 (课件出示14)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10 / 14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头,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 欢笑着。 交流:这一段中描写杨梅树样子的话有几句?作者用 了什么写作方法? (写了两句话。作者采用恰当的比喻,把细雨比作丝, 把春雨比作甘露。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用上了拟人的修 辞手法,形象具体地突出杨梅树在雨雾中旺盛生长的样子, 也让我们感受的作者对杨梅的爱。) 1. 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杨梅果的?他从几个方面来写 出了杨梅果的可爱? (例文是从形状、颜色、味道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杨梅 果的可爱。)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学生学习杨梅的外形、颜【设计意图:通过阅色、味道。 (课件出示15) 读短文,总结作者的描写方法。学会抓住 (1)杨梅的外形: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植物的特点:外形、遍身生着小刺。 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形状的特点写具体的? 颜色、味道写的方法,为习作打下基(作者为了把这一特点写具体,并不是单一的只描写础。】 杨梅的形状,而是同桂圆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可以使 我们感觉到像真的看见了一颗杨梅,更生动、更直观、更 形象。) (2)杨梅的颜色:(课件出示16) ①杨梅的颜色由生到熟是变化的:杨梅先是淡红,随 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作者为了把杨梅颜色的变化写清楚,抓住了杨梅颜色 变化先后顺序的词语(“先……随后……最后……”)。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水果,用上“先……随后…… 最后……”来说一说。 ②杨梅果肉及汁水的颜色: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 到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沾满了鲜红的汁 11 / 14

水。(课件出示17) ③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从杨梅果的外面写起,写出 了颜色的变化,然后从外到内,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果肉 及汁水的颜色。作者按一定顺序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 既具体又可爱。 (3)杨梅的味道:(课件出示18: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这一自然段写出了杨梅味道的特点是又酸又甜,熟 透了就甜津津的。 ②这一自然段共4 句话。第一句讲杨梅由生到熟,味 道由酸到甜。第2至第4 句写“我”小时候由于贪吃杨梅, 牙齿被酸倒了的事。 ③作者在这一段中为把杨梅味道的特点写具体,用 “我”小时候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实例加以证明。(这 样写,读后让人感到亲切、真实,我们也好像同作者一起 品尝到了杨梅那惹人喜爱的味道。) 三、总结写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 点写得具体生动呢? 教师引导明确(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 感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对杨梅按一定顺序、 抓住特点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而且观 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了杨梅的静止状态,而且留心了杨 梅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还放到嘴里品 尝了。因此,同学们在今后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学习作【设计意图:进一步者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板书:观察和描写方法:一巩固和强调描写杨定顺序、抓住特点) 梅的方法,为练笔做 其实很多时候在观察东西时,我们也应该用上观察的好充分准备。】 五件宝:眼看、手摸、嘴尝、耳听、鼻闻。这样我们就可 以把东西写得生动具体了。(板书:眼看、手摸、嘴尝、耳听、鼻闻。) 四、课堂练笔。 12 / 14

1.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带来的水果,用上观察五件宝进行观察,并按一定顺序把这样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说清楚。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再次明确要求。 (1)要按一定顺序写出水果的特点,从而表达自己对这种水果的喜爱之情。 (2)把要说的话写下来,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4.学生动笔写。 5.写后集体评议。 (1)请习作者上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习作好在哪儿?这篇习作的写作技巧有何借鉴之处?你对习作者有何建议? (2)交流听后感,对习作进行评析。 五、课后作业。 1.找到习作中写得好的地方与同学分享。 2.删除与习作无关的地方,补上需要增加的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读音。

贪婪(lánɡ lán) 吮(shǔn yǔn)吸 狭(xiá jiá)长 ...细腻(nì mì) 嘴唇(chún cún) 染(rǎn lǎn)满 ...甜津津(jīn jīnɡ) 豆腐(fu fǔ) 甘露(lù lòu) ...二、按照课文要求填空。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这段话共写了________句,后两句是围绕_________来写的,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感情。其中第一句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杨梅的形状来。

13 / 14

三、观察后填空。

1.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介绍了杨梅果实 。 2.杨梅的形状是 的,把它和________作比较。

3.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介绍了杨梅的 。

4.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在你印象中, 、 (水果)也是甜津津的。

一、lán shǔn xiá jiá nì mì chún rǎn jīn fu lù 二、样子三 圆圆的 对杨梅喜爱 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生着小刺 三、1.数量之多 2.圆圆 桂圆 3.颜色 4.味道

【板书设计】

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按照一定顺序、抓住特点 眼看、手摸、嘴尝、耳听、鼻闻

14 /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