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l2年第8期 (总第104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 BORDEB EC0N0MY AND CULTURE №.8.2Ol2 Genera1.No.1O4 论体育精神的价值 朱磊 (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25) 摘要:体育精神是人们在长期体育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充分认识体育 精神的教育价值、体育精神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价值以及体育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纪律修养的价值,探索体育精 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提高现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育精神的教育价值;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纪律修养;集体主义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5409(2012)08-0174.02 解。学生需要在运动中吃苦耐劳,摔倒了马上爬起 来,疲劳时学会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困难时学会坚 所谓体育精神,是一种文化意识和社会意识, 忍不拔,持之以恒,失败时学会决不气馁,再拼再 是通过体育运动而形成并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力量、 搏,还要时时刻刻想到勇于争先,不甘落后。这样 种竞技过程所贯穿的对人的不怕挫折、奋勇争先 智慧和进取心的意识总和,是体育运动的最高产 物。同时它也是追求人的躯体健康、健美发展,从 精神的磨练,是体育活动天然激发出来的,我们需 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以争取精神世界的健 要引导学生看到体育运动的这种精神力量,并且有 康自由(即敏捷、善于思考的大脑和健康心态等) 意识地训练、融合到生活中去。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社会的民主程度越 的心理状态。它具有某种超越时间、地域、种族、 政治和人的生命的特征,属于人类共有的精神财 高,人民参与各项社会活动的机会就越多。体育是 富。从实践的角度看,体育精神是身体运动技能、 人民参与度极高的一项活动,许多国家采用各种手 技巧和多种优秀心理品质作用于运动身体之后的升 段宣传、动员、组织国民积极参与。体育为现代人 华,并为社会观念所积极接受的意识。正因为体育 提供了一种模式,它教导每个参与者珍惜自己获胜 精神符合人们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同时又是人们体 的权利,同时承担义务制约和规范自己。体育的民 育审美意识的集中概括,成为人们在运动实践中精 主性,突出地表现为任何参与比赛的人都循着机会 一、体育精神的教育价值 一神追求的一种目标,因而具有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极 高的教育价值,能够产生震撼、崇高、激励、鼓 舞、教育、启迪等一系列审美效应。人们一旦对它 有了理性认识,便会自觉地接受其影响,把体育作 为一种教育因素,实现身体、心理、精神方面的均 衡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体育精神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价值 体育运动是培养坚强意志的一片沃土。在体育 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参加者要付出极大的身 体和心理能量,接受艰苦的磨练。同时,不怕挫 折、奋勇争先,是大学生人格精神中不可缺少的重 要素质。两者结合起来,为体育运动培养大学生人 格精神提供了一条有益的途径。在体育教学中加强 对大学生不怕挫折、奋勇争先精神的培养,有助于 学生对体育精神中公平竞争、快乐健康内涵的理 均等的原则,比赛双方都受到竞赛规则的同等保护 与制约。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国籍和信仰的 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从事自主体育活 动,争取荣誉。因此,自主体育运动构成了自觉民 主意识。这种民主意识体现为“公平竞争”和“客 观真实”,是人们民主生活的集中反映。体育是体 现和促进民主精神的最好形式。 在我国,体育是一种充满自由活泼气氛的宽松 的社会活动。通过体育活动,人们得以缓解紧张, 降低焦虑,加速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化。创造民 主、运用民主和发展民主,造就有高度民主观念的 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精神对促进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们从事体育运动,通过个人努力去达到健 身、健心和健美的目的,但它不是个人孤立的活 动,而是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中完成的,所以6体 收稿日期:2012-06-20 作者简介:朱磊(1980一),男,哈尔滨人,讲师,从事体育训练原理与方法研究。 圆BIANJIANGJINGJIYUWENHUA 朱磊:论体育精神的价值 育运动不仅要遵循运动自身的规律,而且要遵守一 定的道德的规则,通过公平竞争,争取运动成绩与 精神文明双丰收。比赛过程不应脱离体育道德精 神。中国传统文化中“夫惟不拿,故天下不能与 拿”的思想,是不利于竞技体育发展的,对体育运 动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有的运动员钻规则的 空子,争相输球,以避开下一轮碰上强硬对手,这 是违反体育道德、丧失体育精神的,更谈不上精神 文明了。 体育道德作为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重要内容, 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 解决需要高校发挥自身优势,以校园体育活动为载 体,通过体育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什么是对的、 能做的,什么是不对的、不能做的,促进学生养成 严谨自律、遵章守纪和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体育 精神提倡公平公正、规则有序、光明正大、诚实诚 信的原则,让我们用体育精神为校园的文化注入新 鲜血液,用体育精神为大学生的纪律修养提供有力 的支持。 2.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人才应该是 以人为本,育德为先,体育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 精神搭建了平台。体育作为一种竞技活动,是培养 道德风尚的传播。一场体育比赛,常常牵动着亿万 学生竞争意识的有效手段;同时体育运动又能培养 人的心,使观众与运动员一道在呐喊中经受着道德 个体的合作意识,并求得两者间的内在统一。实践 和情操的洗礼,在娱乐中一起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 证明,一支优秀的运动队不但要求运动员有优良的 和精神文明的熏陶。运动员在运动场上不仅要比体 力、比战术,还要比思想、比作风,顽强拼搏、团 结一致的良好赛风,在观众那里会潜移默化地转化 成一种良好的道德信念。 体育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特征,就在于 它鼓励人们按照一定的规则竞争,而体育精神所表 达的友谊、和平、进步等人类理想,则使这种竞争 规范在文化领域中具有深刻的理性。因此,体育道 德和体育精神应该同时予以提倡,二者都是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运动天赋和高水平的竞技能力,更要求运动员所在 的运动队能为他们提供充分挖掘和展现其运动才能 的集体氛围。集体比赛项目更需要每个运动员有效 地发挥其个体水平与整体协同作战的群体性水平。 即使是个人比赛项目,运动员的成功也凝聚着集体 的智慧。体育教学中,集体项目的教学更有得天独 厚的优势。虽然在一些对抗性强的练习中,学生之 间可能会发生摩擦,但这也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好机 会。有同学在总结中说: “体育以它特有的方式使 我们建立起集体的意识。在集体竞技协作中,集体 这一概念在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有了具体的印象, 让我们深刻地领悟到,一个人只有真正融人集体中 才有可能是强大的。”教学实践证明,集体意识和 协作精神的培养,一定会对当代大学生纪律品德的 养成大有裨益。 3.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精神。任何一项体育运 动都是规范的、合作的、有组织的。每种运动、每 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规范及比赛规则,这些规范对运 动员的行为起着“戒律”作用,表现为一种秩序、 约束,体现出体育的科学性及公平性。体育训练首 先就应该是对规范的养成,引导学生对规范进行践 行、履约,并逐步形成习惯。无论什么水平的体育 比赛都应遵守相应的规则,否则要受到规则的惩 罚。体育的竞技裁判规则是社会法规的模拟。大学 生参加体育活动时必须遵循体育运动的裁判规则, 违规则受罚,取得成绩则受奖,这恰是对社会契约 精神及文明行为方式的了解和模仿过程,有助于大 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制力,遵守校规校纪, 养成良好的纪律修养。 三、体育精神在当代大学生纪律修养中的价值 1.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诚实守纪的良好品 德。诚实守纪的体育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 在要求。体育比赛跟做人一样,不要弄虚作假、投 机取巧,要讲诚信。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警 言是: “在奥林匹克,只能用快腿和体力战胜对 手,金钱不可能使你赢得胜利”。在现代奥林匹克 运动中,兴奋剂被严格禁止,假球,黑哨被嗤之以 鼻,它们违背了公平、公正的竞技原则。参加雅典 奥运会的所有运动员都要进行新型类固醇THG的 检测,进一步加强反兴奋剂斗争的力度。“规则面 前,人人平等”,公平、规范的竞争,是体育精神 的核心之一。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现象的影 响以及人们心理的复杂因素和利益驱动,给高校工 作带来越来越大的冲击。考试中的、舞弊、调 包、行贿,学术上的夸大、隐瞒、弄虚作假、剽窃 抄袭,管理上的徇私舞弊、勾心斗角、目无国法、 欺上瞒下等,严重危害了治学与育人。这些问题的 参考文献: [1]钟秋.论体育精神的教育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2,(3). [2]韩新君.奥林匹克精神与校园文明精神的价值尺度[J].首都体育学院报,2005,(9). [3]杨庆水,刘瑞国,解恒山.论体育精神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J].体育学院学报,1998,(6). [4]王文平.体育精神的培养与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J].南昌高专学报,1997,(4). [责任编辑:冒洁生] BIANJIANGJINGJIYUWENHUA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