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99网
浅谈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叶蔚 擒羹:中国的民歌王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彩的风貌,独特的正化属性, 元 的文化功能,和极其深厚的作品积淀 中国这个国土广裹辽阔,自然环境差异极大。 自古以来民族 他构成极度复杂的国度,其各时代与地域的民歌文化的彤成、盘展、 竞融与变迁促成7民歌独有的文化特征。民歌的侍承与发展也是当今中国音乐界的研 究重点 关键调:民歌传承历史 艺术价值 髭展前景 一.中国民歌的筒述 民歌的音乐特色分类.汉族民歌又可划分为西北、华北 东北西南江浙闯粤台湘鄂,江淮等色彩区。在诸 民歌 即民间歌曲 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 经过 长期而广泛的口头传唱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 是 表选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我国民歌有悠久 的历史传统。远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于人们的集体劳动中 多分类法中 按体裁分类的方法被中国音乐学者较多地采 用。按传统的体裁形式分类 民歌大致可分为号子 山歌 小调三大类也有分成号子 田秧歌 山歌 小调 舞歌 了。我国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收录了 等五丈类的 有的论著中的分类更细 将号子 山歌 田 秧歌 牧歌 船歌 童谣 /J、调 风俗仪式歌等均包含在 内 从西周到春秋中叶北方1 5个地区的1 60多篇民歌歌词 以 后的《楚辞》汉魏南北朝的乐府民歌 唐代的曲子词 元 代的小令 明清的小曲等都是中国民歌在不同历史时期 =.中国民歌历史上的发晨 我国的民歌有悠久的历史。从文献记载上看国时期孔子编的《诗经》春秋战 是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其中 发展的标志 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歌概 貌。民歌的内容和形式随着历史的进程而不断发展 不断 丰富 特别是近一百多年来,在近现代的社会进程中 我 国民歌受到极为深刻的影响 产生了大量的新民歌 在各 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 的《国风》记录了周韧至春秋中期(公元前1.世纪一前 6世纪)近5oo年问1 5国的民歌地域范围大致相当于今 天黄河流域的陕西 山西 河南 山东四省 以及长江流 民歌的音乐形象鲜明生动音乐语言简明洗炼结构 域的湖北北部和四川东部 这些民歌的内容 涉及到劳 形式短小精练 表现手法丰富多样。由于受到生活与劳动 方式 自然与社会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民歌在题材内 动 生活 阶级压迫 爱国主义及乐观精神等方面 在古 代文献中 还有这一时期我国南方江苏 浙江地区民歌的 零散记录。而楚国(今湖南一带1的民歌有一部分经楚国 容体裁形式 表现手段风格色彩等诸多方面也形成它 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因此 民歌有多种分类方法。从题材 内窖来看 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可分为反映社会 矛盾 生产劳动逗趣妇女歌爱情生活 日常生活传说故事嬉游 有高 牛歌 二声部 景物古迹等不同内容 从演唱音调高低来分儿歌等 从音乐织体来分类有单声部政治家 诗人屈原系统集中和加工整理 存留于《楚辞》 的 九歌~中。《楚辞》中的其他作品 也多是屈原及其 他文人依据楚国民间乐舞的形式而作 汉代f公元前2o6~公元2 2o年) 史料上所记载的这 个时期的 相和歌 是一个综台性的名称 其中既包括 也包括根据民歌加工改编的艺 腔山歌、平腔山歌等.按演唱者身份分类.有渔歌多声部民歌等:从风格色彩来看北方各地流传的原始民歌我国各民族的民歌都有 术歌曲 还包括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大型舞曲《大 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 2o一589年)随着 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一些人13较多 分布地域较广的民 :族如汉藏蒙古壮雏吾尔等族还可按不同地区 圆量阿之声YELLow RIVER OF THE*SONG 2011年3期 l嗣 中国最具魅力的音乐艺术杂志 政治 文化中心的迁移与扩散 南方 诗历史诗的民歌例如彝族的《梅 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诸如此类 的原因 使专业音乐永远也无法取代 民间音乐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从这 个角度讲 民族民间音乐已经为自己 赢得了不朽的成绩。以往已经定型并 的民歌被记录进正统史料 受到重视 和喜爱 并传到北方。这时特别受到 关注的是湖北一带的西曲和江苏一带 歌》,苗族的《古歌》,瑶族的《盘王 歌》 哈尼族的《开天辟地歌》景颇 族的《木瑙斋瓦》独龙族的《创世 的吴歌。二者皆为民间徒歌(即无伴 奏)形式 内容多表现男女之间的感 情 所不同的是 西曲多反映水边船 纪》傈僳族的《木刮基》等等 这些 歌曲记述了有关宇宙与人类起源的古 代神话和传说先人对一些自然现象 获得艺术成就的作品 固其不朽性将 在音乐领域占有恒久的地位 而新生 的民歌作品 则不一定采取以往传统 的形式。从历史上可以看出民歌的流 变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因自身不能适 上的离情 吴歌多表现家庭儿女的意 趣 这时 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我国 南.北方民歌所表现出的风格各异的 地方特点:南方民歌柔婉清秀 多表 现儿女情长的内容:北方民歌则勇武 刚健慷慨激昂。这种南北方民歌的 的认识 以及历史 生产 生活和礼 仪知识。这些歌曲曲调起伏较小 吟 诵性强 篇幅长大 有的歌词长迭数 万行 般需要数小时 甚至几天才 应社会和人民新的需要而自行衰败 能唱完。这些歌曲多在节日 祭祀或 婚丧礼仪中由巫师或德高望重的老人 主唱 气氛肃穆 人生有四个最重要 的阶段即诞生成年婚姻和死亡。 种是虽作为品种不复存在 但 其艺术成就却在新的音乐形式中得以 地域特点 一直保持和传承到今天 唐代(61 8 9o7年) 随着民歌 的广泛流传和应用 人们开始从中选 延续 还有一种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 日益根深叶茂衍化 滋生出多种流 在我国许多民族中 民歌贯穿于这四 大礼仪。例如傣族接生婆所唱的《接 子歌》广西壮族男子1 8岁成年时所 唱的《1 8岁之歌》蒙古族 普米族 派 支系和新的形式。 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尽的. 择出特别受到喜爱的曲调 进行更多 的加工和改编 填人多种唱词.并在 演唱上精心处理这就是唐代的 曲 但已 民间音乐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尽管历 经战乱 封建统治者的压制扼杀、文 人的蔑视和改造,我们仍然可以看到 民歌音乐生机勃勃的景象 相信随着 时代的进步 大多数人们文化水平和 艺术鉴赏力的提高 在文学的观点上 是可以作为民歌研究的一方面。自从 中国一些前进的音乐家提出了历史上 著名的新音乐运动之后不少大 子。唐代曲于虽然仍出于民歌脱离了民歌最初的形式。 的婚礼歌曲 啥萨克族、柯尔克孜族 土族傣族侗族、彝族啥尼族土 家族.汉族的伴嫁歌(或称歌 ) 壮族苗族哭嫁 宋代(g60一I 2 79年j民间曲子 更加深八人心式.如说唱成为多种民间音乐形 戏曲等的构成基础 文 普米族的丧葬歌 曲等。在一些民族中+民歌常用于祭 祖活动 以及由巫师 神婆主持的祭 神驱邪 除病免灾的仪式 例如傣族 的 祭神调 侗族的踩堂歌师娘调、 卦调 . 或 人们竟相模仿民间曲子的形式写作歌 词 成为词牌。今天 因历史朝代更 替和我国民间音乐特性的发展.许多 众化 民族化的新兴歌曲 由民歌的 影响而产生出来今天我们提出从音 当时流行的 曲子 的音乐没有能够 保留下来 但从宋代词牌的丰富和兴 盛发展也可大致领略当时曲子的 (侗语叫 多耶耶 )等等。 乐观点上来看民歌 既可补充过去民 歌研究的不足 而且更可以促进我们 中国新兴音乐的方向朝更实际的方向 发展。 四,民歌的发展前景 我国民歌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过 程不断地经受时代筛选社会和_人民群 随着 兴盛程度 从明代中期开始繁荣我国城市日渐 带来了许 大量人口涌八城市众的淘汰时间的流逝加工,重塑多农村中产生的新民歌 城市艺人对 其进行加工 将其作为自己卖唱谋生 积累了一批十分优秀的 艺术格 参考文献: [1]杨和平2004芷 作品。这些作品在艺术质量调和艺术境界方面关韶华《音乐理论 的手段 促成了这些民歌的广泛传 播 这时 开始有著录民歌小曲的刊 本出现。至清代 见于部分著录的小 曲已有208首 如[倒扳桨][叠断桥】. 可与世界上任何 与教学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部音乐名作相媲美 只是因为口头 在音乐形式的延 创作的方式 决定了民歌在对主题进 行发挥的技巧方面[2】崔春荣 浅谈中国民族声乐 的时代性《广播歌选》2oo9年 [一剪梅][刮地风】[剪靛花][绣荷 包j[满江红]、[太平年]等等 许多曲 调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它们的产生距 伸和发展的手法上 无法做更深人 广泛的探讨和实践 这是与专业音乐 不同的创作方式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从另一个角度说展主题专业音乐虽然有发 [3]居其宏《争鸣与求索》 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 [4]王沥沥《民歌艺术》山西教 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 三.民歌的传承功用 育出版社2oo8年 作者简介: 叶蔚(1 962)女辽宁大连辽 扩大曲式篇幅的更为复杂的 我国民歌与人民的生活有非常密 切的关系。它贯穿人生的各个阶段 覆盖生活的不同层面.成为人民生活 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 些 手法的积累 但在与人民群众情感交 融的程度上往往还有隔阂 扩展音 乐形式的手法的运用 有时也显冗 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 长 松散 更重要的是 专业音乐无 法像民间音乐那样 成为漫长岁月中 事声乐教育及音乐理论研究工作。 少数民族中 流传着歌唱长篇叙事 ,|珂之声Y, ̄J-LOW RIVE ̄OF THE,5ONG 2011年3期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