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资源news.h2o123.com
长江三峡以上洪水组成分析
长江流域介于东经90°33′-122°19′和北纬24°27′-35°54′之间,形状呈东西长、南北短的狭长形,流域面积约180万km2。宜昌以上为长江上游,河道全长4500km,控制流域面积维100万km2,约占全流域面积的55%以上。长江上游的主要支流多位于左岸,有金沙江段的雅砻江、川江段的岷江、沱江、嘉陵江;右岸仅有乌江入汇,长江上游的出口控制站为宜昌水文站。
长江上游地区为山地高原区,北方有秦岭、大巴山的阻挡,冬季风入侵的强度比中下游地区弱;南有云贵高原,东南季风下易到达,主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上游流域降雨主要集中在6-10月,嘉陵江、岷江、沱江、乌江4月开始出现暴雨,雅砻江和大渡河部分地区只有7、8月才有暴雨发生。上游流域年平均面雨量6mm,其中,金沙江736mm、岷沱江1083mm、嘉陵江965mm、乌江1163mm。上游流域径流主要由融雪、降雨补给,径流的地区分布基本上与降水一致,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洪水发生的时间和地区分布与暴雨一致,上游南岸乌江洪水发生时间一般在5-9月,金沙江及江北各支流一般为6-10月,一次洪水过程短则7-10d,长则可达1个月,甚至更长。
直接采用宜昌站流量代替三峡坝址来水,这与三峡工程设计是一致的。本文采用宜昌站1877-2008年和寸滩、屏山、高场、富顺、北碚、武隆站1951-2008年的日平均流量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并对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后的宜昌站2003年6月至2008年日平均流量资料进行还原计算,以作为宜昌以上三峡的天然来水量进行洪水分析。
1 最大洪峰出现时间分析
统计宜昌站及其上游主要干支流控制站年最大洪峰,分析三峡以上长江干支流洪水时
更多资源news.h2o123.com
间分布规律。宜昌站年最大洪峰统计见表1,上游主要干支流控制站年最大洪峰统计见表2。
从表1可见:宜昌站年最大洪水洪峰出现在6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主要集中在7月上旬到8月中旬,占洪峰总数的73.5%;6月和8月下旬出现的较少,各占2.3%,3.8%;年最大洪峰出现在9月的次数比出现在6月的多,9月上中旬出现在次数比8月下旬多。#p#分页标题#e#
宜昌站年最大洪峰流量级在30000-70000m3/s之间,流量小于30000m3/s的年最大洪峰共出现2次,分别出现在1942年和2006年;流量大于70000m3/s的年最大洪峰也仅出现2次,分别出现在16年和1981年;流量50000m3/s以上的洪峰出现68次,约占洪峰总数的51.5%,其中,出现在7、8月份的有61次,约占该流量级洪峰的.7%,出现在9月上中旬的有6次,出现在6月份的仅1次;流量60000m3/s以上的洪峰共出现18次,约占洪峰总数的13.8%,其中有3次出现在9月上旬,其余均出现在7月和8月。
表1 宜昌站年最大洪峰出现时间、次数分旬统计(1877-2008年)
更多资源news.h2o123.com
表2 长江三峡以上干支流各控制站年最大洪峰各月出现频次统计(1951-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