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dang Magazine太极天地l、’ 重心转换在太极拳运行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卷肱中怎样来回推拉,腿脚怎样前后挪动,身体重心的 三、重心转换要做到屈膝有度,支撑协调。重心开始 它是练好太极拳的根本。《拳论》日:“立如秤准,活如车 转换都会顺利地得以完成。 轮”就是这个道理。身体怎样“立”才如秤准,怎样“活” 才如车轮,这里面就有着相当大的技巧问题。本人习练 转换后,双腿应做好两点,一是屈膝有度,就是两条腿应 24式太极拳多年,对于重心转换略有些许心得。今抛砖 保持一定的弯曲角度,这是体现在太极拳步法上的一个 引玉,以期得到方家指正。 一重要环节。双腿应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既不能立腿过高, 、重心转换从“手挥琵琶”准备。以24式太极拳 也不能弯曲过大。直立过高了失去了太极的韵味,弯曲过 是说支撑腿在重 为例,左右倒卷肱的前一个动作是手挥琵琶,这个动作 大了影响重心的转移。二是支撑腿有力,是做好倒卷肱的基础,基础打不牢,后边的动作就很难 心转移时要做到支撑有力,用劲力去支撑整个身体的重 做好。手挥琵琶的标准动作要求是“跟步松手、后坐挑 量,并驱使上体转动自如。但支撑腿绝不是百分之百的承 掌、虚步合臂”,关键就在“后坐挑掌”上。后坐的姿势正 受重力,而应该做到虚中有实和实中有虚,协调运行,并 确了,重心坐正了,就为后边的倒卷肱的重心转移奠定 保持虚领顶劲态势,以保证两条腿协调地去完成倒卷肱 了基础。有的人“后坐挑掌”坐不好,不是左右偏斜,就 中的前进和后退动作。这是在重心转换过程中两条腿的 是前仰后合,致使倒卷肱一起步身体就开始摇晃起来。 支撑状态。而两腿在前进后退时,则又保持另一种状态, 所以,手挥琵琶的“后坐挑掌”是最关键的一步,习练者 那就是在松腰、松胯、下沉、支撑的基础上,做好腿部前后 绝不可轻视。 移动的动作。这就要求双腿除了交替做好支撑之外,也要 二、重心转换从松沉开始。“松沉”,是太极拳最重 按“三节律”规律去完成重心转换中腿部运作过程。“三节 要的一个特点,没有松沉就没有太极拳。没有松沉,动 律”,即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脚为梢节。梢节推动中节,中 作就不自然流畅。拳诀日:“松者自逸,紧者自滞”就是 节推动根节;根节引领中节,中节引领梢节。也就是说,运 这个道理。松与沉是相辅相成的,有松就有沉,有沉就 作时要以膝盖为轴,提脚时,用胯推动膝盖,再用膝盖推 有松,它俩就像一对孪生兄弟,谁也离不开谁。“有松无 动脚;用脚引领膝盖,再用膝盖引领胯,这样节节贯穿,完 沉尤觉懈,有沉无松尤觉硬”,这是打好太极拳的道理。 成一整套的腿部运作过程。绝不可身体随着腿部的前移 所以,打好倒卷肱这个动作,也必须从松沉开始。松沉 后退而左右摇晃或后仰前倾,以确保身体的稳定和中正。 要求两胯放松,裆劲撑圆,因为腰部的左右旋转和腿部 四、重心转换以“脚”带腰。人体有两只脚,舞蹈者 的虚实转换,是靠胯关节的松活来完成的。如果两个胯 的两只脚分别叫做主力脚和动作脚,太极界叫支撑脚 关节不松活,腰也就很难起到车轴的作用。只有胯放松 和辅助脚。因支撑脚在重心转换过程中看起来好像是 了,裆撑圆了,腰的转动也就轻灵圆活了,腰转动顺畅 没太大的动作,其实却潜在完成了一系列的动作转换。 了,身体的各个部位自然就会运用自如。无论手臂在倒 比如,上步时身体的重心逐步移至脚,后脚由脚跟至脚 武当・2012.0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