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爬架方案

爬架方案

来源:99网


西安铁路局多元综合楼 附着升降式脚手架施工方案

编 制__________

审 核__________

审 批__________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铁路局多元综合楼项目部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西安铁路局多元综合楼,位于西安市友谊路南侧、太乙路东侧铁路局家属院内,建筑形式为反L形.东西方向73.24m,南北方向65.5m,地下一层,地上32层。主体结构为一、二层局部框架;其余为剪力墙结构,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加承台板,承台板厚1.1m。建筑面积约82510.5m2,建筑高度96.5m。3~32层为标准层,层高2.9m。 二、爬架的组成

附着升降脚手架主要由架体、悬挂系统、动力及控制系统、安全保护装置等部分构成(见附图一)。 1、架体

架体主要由水平框架、垂直框架及普通脚手架构成(见附图二)。 2、悬挂系统

悬挂系统主要由穿墙螺栓、钢梁、可调拉杆、钢绳等构成(见附图三)。 3、动力及控制系统

动力及控制系统主要由电动葫芦、电动控制系统构成。 4、安全保护装置

安全保护装置主要由安全防坠装置构成。 三、编制依据 1、平面设计

⑴ 根据工程结构情况1、2#楼分别设24、58套提升机构,两座楼共设置82套提升机构,配置15台电动葫芦,1#楼分4段对架体进行升降,最大段设6个机位,2#楼分8段对架体进行升降,最大段设8个机位(见附图五)。

⑵ 架体底部采用标准连接杆搭设底部桁架,局部用脚手架钢管搭设底部桁架,搭设长度不超过2m。

⑶ 施工电梯处搭设爬架;塔吊附墙杆始终附在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底部或让开架体的主框架和立杆,在升降时,遇到大横杆与附墙杆相干涉时,采用架体大横杆先加后拆的办法让开塔吊附墙杆。

⑷ 脚手架体距结构大于300mm应采用普通钢管内挑,悬挑长度不得 大于1.8m,并应设斜拉杆与架体大横杆连接,其水平夹角不小于45度。 2、立面设计

1

⑴ 从三层底板以上1.2m处开始安装搭设。随施工进度逐层搭设、搭设至第七层一半处(外排搭设七步架内排搭设六步架)开始提升。

⑵ 爬架的预埋孔从第四层开始设置,其相关尺寸应符合附图六、七要求。为了确保升降架不影响工程进度,每次浇砼后3日内须将预埋孔处的内外墙 (梁)侧模拆除,以便于及时安装提升机构。主体施工时,用于支模的钢管、 木方等不得伸入架体内,不能以外架作为支撑体支顶墙(梁)模。

⑶ 施工电梯和塔吊位置如附图五所示,塔吊附墙时,其附墙杆应避开提升架的主框架和立杆,提升架在升降时其大横杆碰到塔吊附墙杆时应采用先加固后拆除的方法,以确保架体的整体升降。施工电梯处架体始终处于其上部,下降时拆除该处爬架。 ⑷ 爬架在运动时,架体上不得有钢筋、模板、木方等杂物,除外架操作人员外,任何人员不得在架体上逗留。 3、升降架技术性能指标

架体高度约13.5m 架体步高1.8m

允许施工荷载3×2KN/m2 两提升点最大水平间距6m 主框架附着垂直偏差≤±20mm 预埋件垂直偏差≤±20mm 架体廊道宽度0.9m 架体自重2―3T

架体离墙距离0.4m 架体立杆间距最大1.8m 电动功率0.5KW 架体升降速度140mm/min 四、爬架各项参数及性能计算 1、设备提取参数

⑴ 主体结构基本参数(按设计使用最大范围提取)

最大跨度 6000mm 外排高度 16200 mm 内排高度 14400 mm 架体宽度 900 mm 立杆横向间距 1800 mm 大横杆垂直间距 1800 mm 内立杆离墙间距 450 mm 廊道宽度 900mm

2

⑵ 结构配件提取数量及性能指数

序号 名 称 质量 等级 基本尺 寸(mm) 数量 材质 质量单 件(kg) 67.8 98.29 29.15 14.58 11.73 12.41 9.48 4.25 9.19 7. 屈服点ǒ N/mm2 225 235 235 235 225 225 225 235 235 235 屈服强度N/mm2 26 25 25 25 25 25 26 26 26 25 抗拉强度N/mm2 375-460 375-460 410 410 410 410 460 460 460 460 1 导轨1 A L=4100 2 Q235 2 导轨2 A L=5400 2 Q235 3 立杆1 B L=6000 2 Q235 4 立杆3 B L=3400 2 Q235 5 通用立杆1 C L=2200 4 Q235 6 通用立杆2 C L=2200 4 Q235 7 大横杆 A L=1442 16 Q275 8 小横杆 A L=782 20 Q275 9 桁架斜杆 A L=2096 8 Q275 10 廊道斜杆 A L=1983 10 Q275 注;该数量仅为提取基本参数部分所需桁架材料 2、架体自重计算

自重计算包含结构主体所需钢管.扣件.密封板.脚手板.装饰板及密目网所有配件材料重量 架体自重ΣM = MH + MZ + MF

(1) MH = MD + MT+ MC + MJ + ML

= DD + CC + JJ + LL

mnmnmnmn

= (67.8×2+98.29×2)+(29.15×2+14.58×2)+(11.73×4+12.41×

4)+(9.84×16+4.25×20)+(9.19×8+7.×10)≈902.8Kg

(2) MZ = Lλδ=(LWλ+LNλ+LXλ+LNλ) δ =(QWNWλ+QNNNλ+QXLXλ+LHNXλ) δ

=[(1.8×8×4×3.84)+(1.8×7×4×3.84)+(1×9×5×3.84)]

×1.02≈1276.1 Kg

(3)MF=MK+MB+MW =(QKNK+QBVBNB+QWNV) λ

F

={[(20×8)+(9×5)] ×0.75×1.02+7.2×1.3×3.5×3×1.2+1×7.2×

3

1.8×9}×1.8≈704.538Kg ΣM=NH+MZ+MF

=902.8+1276.1+704.538≈2883.438 Kg G=Mg=1183.438×9.8≈18257.692N≈28.3KN

该计算所提取应用系数如下;

λ : 钢管质量系数取0.038 KN/m δ :钢管应用系数为1.02 λF:辅助配件应用系数1.8 g :重力系数9.8N/Kg λM:木质材料质量系数0.35 KN/m2 λW:密目网质量系数0.01 KN/m2 NH :桁架材料自重 MZ;主体材料自重 MF;辅助配件自重

(钢管,扣件,安全网,脚手板等材料自重系数按<<建筑结构载荷规范>>GBJ9-87及有关规定取值,部分结构配件应用系数通过<<结构力学>>应用系数计算方法计算获得) 3、荷载计算

⑴ 静态载标准值GK

主框架及架体所采用的材料规格及截面特征参数为:

匚6.3 2 A=8.4cm4Ix=51cm 4Iy=11.9cm ix=2.45cm iy=1.18cm Zo=1.36cm φ48×3.5 2A=4.cm 4I=12.19cm i=1.58cm 3W=5.08cm ①φ48×3.5钢管的构件的长度: 立 杆:L=13×3×2=78m;

大横杆:L=2×7×8.5=119 m(每根长度按8.5m计算); 小横杆:L=9×7×1.2=76m (每根长度按1.2m计算); 纵向支撑(剪刀撑):L=4×82(13213)+4×42()2=61m(按单片剪刀撑计算)33

4

L=2×(6×0.92(136)270.9)=41m 水平支撑(水平剪刀撑):L=2×(1.8+4×1.8242)=39m 架体内的水平斜杆:L=3×4×0.9222=27m 护拦:L=2×9×3=54m

采用483.5钢管的构件的总长度为:L78+119+76+61+41+39+27+54=495m 所用钢管的总重量为:G=495×3.=1926kg

采用匚6.3的架体构件为架体结构的边柱,长13m共四根。 所用槽钢匚6.3的总重量为:G 匚 =4×13×6.6=345kg 采用Φ48钢管的架体构件为架体结构的边柱,长13m共2根。 所用Φ48钢管的总重量为:GO =2×13×3.84=99.84kg 则架体结构的自重为(对架体边柱考虑1000的构造系数): G=G+(G 匚 +G)×1.1=1926+1.1×(345+99.84)=2510kg ②脚手板自重:

宽0.9m,长8m,厚4cm,按原计算考虑有四步脚手板,脚手板为800Φkg/m3的木材。根据荷载规范木脚手板自重取0.35KN/m2。 ③安全网:

仍用原计算的数据但按面积比增大。 安全网的重量为:G80n=611×8×13=130kg ④固定支架及支座:

仍用原计算的数据但由于长度增加而相应增大。 固定支架及支座的重量为:固定支架重量减去1000kg

G1000c=

1.6×1.8-1000=130kg

5

永久荷载总表:

序号 1 2 3 4 总计 构件 架体结构G 脚手板GP 安全网GN 支座GC 重量 2510kg 930kg 130kg 130kg 3700kg 备注 ⑵ 风荷载

架体风载受力图NmaxNmin

Fmax

Fmin

Fmin

Ff横向风压受力曲线图Fmax

竖向风压受力曲线图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附图《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中提取:

Wkkszwo

式中: k------ 瞬间风压系数,在取当地基本风压值时,取0.7;

z ------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B类地区高100米的高层建筑上施工

考虑,取2.1;

s ------ 风荷载体型系数,其计算如下: 背靠建筑物状况全封闭取1.0,敞开、开洞1.3 为脚手架封闭情况确定的挡风系数

6

脚手架挡风面积

脚手架迎风面积 WO ------ 标准基本风压,按照《建筑结构载荷规范》西北地区取0.8 KN/m2,升降及坠落工况取0.25KN所以 风荷载Wk为:

Wkkszwo=0.7×1.3×2.1×0.25≈0.478 KN/m2 考虑架体外侧有安全网,增加挡风系数,所以将风荷载WK增加10%

m2

WK =0.478×1.1 ≈0.526 KN/m2 ⑶ 施工活荷载受力分析与计算

y标准值QK

设;Fmaxdd理想载荷结构施工载荷cc风力载荷ybyAAzBxOCDaazBboCDx

根据荷载规范:

类别 装修脚手架 结构交手架 活载受力分析图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2标准值(kN/m) 2 3 备注 按照《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第二章第九条:

结构施工按二层同时作业计算,使用状况时按每层3KN/m2计算,升降及坠落状况时按

7

每层0.5KN/m计算;

装修施工按三层同时作业计算,使用状况时按每层2KN/m2计算,升降及坠落状况时按每层0.5KN/m2计算。

计算; GJ =28.3KN FJ = WJAλ ① 按架体结构及附着方式解;

FB + FC = G FB=0.5G = 28.3×0.5 =14.15 KN 解析 FO =-FB= -.5G=-14.5 KN FA = FD = -0.25G =-70075 KN ② 主体施工结构按两层3 KN/m2计算

G = LBnη =7.2×1.35×3×2 =58.32 KN

③ 装饰施工结构按三层2KN/m2计算

G = LBnη =7.2×1.35×3×2 =58.32 KN 所以 G总 = 58.32 KN

FB总 = 0.5G总 = 58.32×0.5 = 29.16 KN

FO =-FB=-0.5G总 =-.5×58.32=29.16KN FA=FD=-0.25G总=-.25×58.32=-14.08KN ④ 升降作业时的受力计算

2

BAPACP1BP2D36001800APCB15001500B900CC15001500底部桁架受力图EP动态结构受力示意图

8

取动态冲击系数为δ =1.5

桁架受力为PS = GSδ =58.32×1.5 =87.38KN 廊道斜感受拉力合力=0.6P/cosβ≈35.052KN P =P1+P2+P3。。。。。。+P8廊道斜杆=35.052KN

∴P1=P2……..=P8=1/8P=35.052×1/8≈4.3815KN

小横杆受力合力为1/2 PCBtgβ=1/2Gtgβ≈29.16KN PCB合=P1+P2+P3……..+P8小横杆=29.16KN ∴P1=P2……..=P8=1/8PCB=29.16/8=3.5KN G总=28.3 KN 按最大值G=58.32 KN计算 立杆受压力;F压 =G总 =58.32 KN ∴FA=FA=FC=FD=FE=58.32×1÷10=5.832 KN 大横杆受力;PLB =FA = 5.832 KN

桁架斜杆受拉力为;

PLB/sin45≈4.12 KN ⑷ 使用状态荷载计算 ① 结构施工

使用状态 :3×0.8×8×2=38.4KN 升降、坠落状态 :0.5×0.8×8×2=6.4KN ② 装修施工

使用状态 :2×0.8×8×3=38.4KN 升降、坠落状态 :0.5×0.8×8×3=9.6KN 施工活荷载标准值QK取:38.4KN ⑸ 脚手架施工载荷明细表

9

结构名称 主体结构 桁架 扣件 安全网 挡脚板 钢管 脚手板 受力项目及部件 主体结构使用使用受力 主体结构升降作业受力 大横杆 立杆 小横杆 廊道斜杆 桁架斜杆 架体结构件结构载荷参数表 外围尺寸(mm) 900×7200×14400 900×7200×1800 按《建筑施工材料手册》提取 按《建筑施工材料手册》提取 按《建筑施工材料手册》提取 按《建筑施工材料手册》提取 按《建筑施工材料手册》提取 主框架受力要求 受载范围 50 ~ 59 KN 62 ~ 71 KN 4 ~ 6 KN 5.8 ~ 6.0 KN 3 ~ 3.6 KN 7.29 KN 3 ~ 4.5 KN 荷载范围 27 ~ 30 KN 12 ~ 17 KN 3 ~ 7 KN 1 ~ 1.5 KN 0.9 ~ 1.2 KN 2.41 ~ 3.2 KN 7.26 ~ 8.3 KN 备注 按最大值计算 按最大值计算 4、结构性能计算 ⑴ 荷载分项系数

静荷载: rG1.2 活荷载: rQ1.4 结构重要性系数: r00.9 可变荷载组合系数: 0.85

荷载变化系数: r11.3 (使用工况) 荷载变化系数: r22.0 (升降及坠落工况) 动力系数; η= 1.05 冲击系数; kz == 1.5

螺栓受剪系数; 穿墙螺栓 取0.98 M30 x 110 取0.8 M20 x 40 取0.8

10

M14 x 40 取0.6

杆件受拉系数; λ≤ 150 杆件受压系数; λ≤ 300 ⑵ 架体结构的构件性能计算:

本节所计算的架体的构件主要包括脚手板、脚手架钢管强度的计算。 ① 脚手板强度计算

脚手板取自重标准值为0.35KNm2,板上的活荷载为2KNm2;

q0.351.221.43.22KNm

按跨度为1.5米的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并考虑最不利的活荷载位置,

M = 0.1ql2=0.12 x3.22 x1.8=1.04KN.m a、强度计算

W1bh21900402 66240000mm2M0.72106

W2400003Nmm2fw11Nmm2 所以,脚手板的强度满足要求。 b、挠度计算

计算公式:vl0.99qnl3100EI[vl] 式中:

E9000Nmm2 I112bh31129004034800000mm4

qnq0.93.220.92.9Nm∴ν/ι=0.99×2.9×103×1.82×106/100×9×103×48×105

≈0.022

11

v0.992.91031.5310611v  l445l150100910348105 脚手板的挠度满足要求。 ② 大横杆计算

大横杆按跨度为1.5米,跨中承受一个集中力为P的三跨连续梁进行计算,并考虑连续梁活荷载的最不利位置。 p123.221.52.42KN (计算值) p1n22.91.52.18KN (标准值) a、强度计算: MWf 式中:

M0.213pl0.2132.421.50.773KNmW5.08cm3 MW0.773106.0810152.2NN53mm2f205mm2 大横杆强度满足要求。 b、挠度计算

l2l1.615100EIvl 式中:

pn1.59KN

l1.5mE206103N

mm2I12.19cm4 v1.6152.181031.5210611l10020610312.19104317vl150

12

大横杆的挠度满足要求。 ③ 立杆强度计算

材料特征:φ48×3.5钢管 材料细长比:

λ= l/V= εl/(V1+V2) =1.2×1800/(3.14×242-3.14×20.52) =2160/4.05 ≈4.417>1 ε;普通碳素钢管钢性系数取1.2 立杆强度.钢度符合安全使用要求。 ⑶ 架体主框架结构荷载标准值计算 恒载标准值Gk :37.53KN 施工活荷载标准值QK 结构施工:

使用状态 QK=3×0.8×8×2=38.4KN

升降、坠落状态 QK=0.5×0.8×8×2=6.4KN 装修施工:

使用状态 QK=2×0.8×8×3=38.4KN 升降、坠落状态 QK=0.5×0.8×8×3=9.6KN 施工活荷载标准值QK取:38.4KN 在使用工况下单榀主框架的计算荷载为: (37.531.238.41.4)1.3128.44KN 在提升、坠落工况下单榀主框架的计算荷载为: (37.531.29.61.4)2116.96KN 在使用工况状态下风荷载为:

13

0.3582.8KNm2

在升降及坠落工况状态下风荷载为: 0.25KNm2

⑷ 桁架结构载荷性能计算 ① 桁架底部结构载荷

a、使用工况下;

架体外立面;P 外= VOdd(VGGK+VO+VQGQ)

=0.9×1.05×(1.2×3.14+1.4×3.74) =8.51KN

架体内立面;P 内= VOdd(VGGK+VO+VQGQ)

=0.9×1.05×(1.2×2.24+1.4×6.56) =11.21KN b、升降工况下;

架体外立面;P 外= VOdd(VGGK+VO+VQGQ)

=0.9×1.05×(1.2×3.14+1.4×0.62) =3.37KN 架体内立面;P 内= VOdd(VGGK+VO+VQGQ)

=0.9×1.05×(1.2×2.24+1.4×1.1) =4.00KN ② 桁架上部结构载荷

a、使用工况

架体外立面;P 外= VOddVGVK

=0.9×1.05×1.2×0.6 =0.68KN

14

架体内立面;P 内= VOddVGVK

=0.9×1.05×1.2×0.68 =0.77KN b、升降工况

架体外立面;P 外= VOdd(VGGK+VO+VQGQ)

=0.9×1.05×(1.2×0.6+1.4×0.31)

=1.09KN

架体内立面;P 内= VOdd(VGGK+VO+VQGQ)

=0.9×1.05×(1.2×0.68+1.4×0.55) =1.49KN

c、架体受载弯距分析计算

主框架承受的荷载作用在截面型心处,若将受力点移至槽钢侧,则等效附加弯矩为:

128.440.31340.2KNm

a)使用状态1,拆下C附着点,风力向墙

①受力简图如图4-1

②主框架受力如图4-2,主框架弯矩图如图4-3。

15

架框主架爬AAmBBCC 图4-1 图4-2 图4-3爬架受力简图爬架计算简图爬架弯矩图 计算 X0 HB128.44KN

MB0

N2.8(8.524.52)/240.2A31.27KN MA0

N2.8(7.525.52)/240.2B337.67KN 主框架受弯矩解析式为:

M12xqx0x4.52 M12x2qxNA(x4.5)M 4.5x7.5Mx122qxNA(x4.5)NB(x7.5)M7.5x13主框架的弯矩图如图4-3

b)使用状态2,拆下C附着点,风力背墙

①受力简图如图4-4

16

②主框架受力如图4-5,主框架弯矩图如4-6。 AmB爬架主框架ABCC 图4-4爬架受力简图 图4-5爬架计算简图 图4-6爬架弯矩图计算 MB0 40.2+2.8(7.52-5.52)/2=25.533 KN NA3MA0

2.8(8.524.52)/240.210.87 KN

3 NB主框架受弯矩解析式为:

120x4.5Mx2qx1 Mxqx2NA(x4.5)M 4.5x7.5

212M7.5x13x2qxNA(x4.5)NB(x7.5)M主框架的弯矩图如图4-6

17

c)因升降及坠落状态的计算荷载小于使用状态荷载,所以不用验算。 ③ 扭矩分析

A. 根据提取参数计算架体两提升点各点负重载荷

Q1 = Q/2 =38.5x1/2 = 19.25KN

B.单位提升点扭距分项计算 注;根据活载受力图计算

a) 单片结构整体扭距计算 N = Q1H

=19.25 X 16.21 = 312.0425KN.m

NF = N/1/4

= 312.0425 X 1 / 4 =78.01KNm

N1 = NF/1/4

= 78.01 / 4 =19.502KNm

求得;单元架体按设计结构计算最大外张力为19.502KNm ⑸ 架结构杆件内力计算 ① 桁架上部杆件内力计算

设单位集中载荷系数P=1作用下计算

18

P=1F800P=10G1.5P=11.5H122.P=11.5I01.5P=1J-0.570.-0.7-0.50.52.12111ABCDEP=2P=21500150015001500 NAF=(1-0.5)×2096/1500=0.677-

AG=0.7×1500/2096=0.517- CG=(2-1)×2096/1500=1.353+ GB=(2-1.5)×1500/2096=0.369+ ② 桁架下部杆件内力计算

设单位集中载荷系数P=1作用下计算 NBF=(1.5-0.5)×2096/1500≈1.354- NAB=0.7×1500/2096=0.52-

19

N N N P=1F0G1.5BP=1-2.0H2

P=101.5DJ0.5-2.0I1800-0.70.50.52.12112.2170.AP=1.5CEP=1.5 NBH=(1.5+1)×2096/1500=3.38+

⑹ 架体材料强度工艺及结构稳定性验算

主框架选用¢48×3.5m钢管,材料Q235

特性参数,A=4mm2 I=121900mm2 W=5080mm3

L=15.8mm Q235 σs=150N/mm2

① AG类杆件性能验算

a、强度验算

σ=N/A=23360/4=47.77N/mm2<σs

b、稳定性

ψ= L/τ=2437/15.8=154.24

根据《冷弯型钢结构技术规范》附表3—1—1查得AG管稳定系数ψ=0.04

σ=ψN/A =0.4×23360/4=23.36N/mm3<σs

c、 安全系数

20

σ=ψN2 AG/A=18490/4/0.4=77.32N/mmK=[σs]/σ=150/77.32=1.93

② GH类杆件验算

a、强度验算

σ=N/A=23980/4=49.04N/mm2 b、稳定性

ψ=L/f =1800/15.8=113.9

根据《冷弯型钢结构技术规范》附表3—1—1查得AG管稳定系数ψ=0.679 ∴σ=L/f =0.679×23980/4=72.22N/mm2 C、安全系数

σ=ψ×NGH/A=0.679×160/4=57.1N/mm2 K=[σs]/σ=240/57.1=4.27

③ 杆件焊缝强度验算

按设计要求焊缝高度h =5mm 焊缝长度提取l=120mm 使用冲击系数δ= 0.7 使用普通碳钢焊接设备σs=170N/mm2 a、AG类杆件焊缝强度计算

σH=N/δhl=23600/(0.7×120×5) =56.19N/mm2 b、GH类杆件焊缝强度计算

σH=N/δhl=23980/(0.7×120×5) =57.095N/mm2 ④ 主框架整体稳定验算

a、主框架整体结构验算

21

M40.2KNm,N128.44KN 取:

A116.8cm2,A28.96cm2,A25.76cm2a131.3cm,a258.7cmIx47481,ix42.93IX12158

18.93.1IX697

65.13

W1X W2X 主框架计算长细比1: 11280134.5 33.4 面积:4.cm2 234.5227 NNEX21.6936.2,查表得:0.913 4.2E3.14220610321692A3217975

372

NAmM(1N)W1X NE140.2106N73.21N2f205mmmm2128440(10.913)215800032179751284400.9132576主框架整体结构安全。

b、主框架单附着点验算:

M40.2KNm,N128.44KN N1Na2M128.440.58740.2128.44KN aa0.90.9 N2NN1128.4410523.44KN

l0x900 附着点1:

l18000y 22

 900x3724.5 查表min0.878

y180040.445 1284400.878168087.08Nmm2f205Nmm2 ∴ 点1达到安全使用要求 附着点2 受拉 23440626.16Nmm2f205Nmm2 ∴点2符合使用要求。 ⑺ 正常使用状态下钢梁计算 ① 钢梁计算说明

荷载取值均为最不利位置可能出现的最大值。 ② 标准钢梁强度计算 a、钢梁简图及受力分析图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22 18.84

钢梁受力简图b、强度计算 支座材料及各参数 AE、BE杆为2×∠75×6 A=17.6cm2 I=93.8cm4

23

i=2.31

E0

NBE.22SIN33.7116.76KN (受压)

NAENBECOS33.718.8478.29KN (受拉)

从上可以看出,BE杆受力最大(压应力),BE强度验算:

lBEi542.3123.4 查表得:0.929 N116760N71.41N 2 <205mm2mmA0.9291760 该型支座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 ⑻ 砼墙、梁、楼板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在墙板砼强度达到C15等级时,允许爬架爬升,验算此时的墙、梁、板强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f0.6ftumh0

式中:f------局部荷载设计值

ft------砼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距局部荷载作用面积周边H/2处的周长

umh0------截面有效高度

墙暂按200计算,h0190mm,砼强度等级为C15时,砼抗拉强度设计值为

ft0.98Nmm2,一个支座或斜拉杆传给墙、梁的集中荷载设计值为140KN。墙、

梁面受冲切承载力为:

f0.6ftumh00.60.981340190156000N156KN>140KN

∴墙、梁完全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 ⑼ 穿墙螺栓强度验算 ① 材料(Q235)

24

M36 × 370 A=9.21cm2 ② 强度验算

穿墙螺栓可能承的最大水平拉力N1及垂直剪切力N2作用如下:

N1147.66KN N235.11KN

所以N1A147.66103921160.32N/mm2215N/mm2 N235.1110338.12N/mm2170N/mm2A921

③ 螺母受力验算

材料 Q235

螺纹小径 d1 31mm

螺栓相对刚性系数 0.2----0.3查《机械设计原理》表10-4得 强度极限σB 410∽470N/mm2查《机械设计原理》表10-5得 屈服极限σS 240 N/mm2查《机械设计原理》表10-5得 各项载荷需用应力[σ] [σ]= σS/S 静载荷 [τ]= σS/2.5 变载荷 [τ]= σS/3.5~5 螺纹连接安全系数S 2~1.3 工作载荷Q Q=16KN 强度计算;

σ= Q/πd21/4 =1600/3.14×31×31/4 =1600/754.385

25

≈2.12N/mm [σ]= σS/S =450/2 = 225 ∴σ<[σ]

所以,螺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 ⑽ 钢丝绳验算

6×37ф15.5的钢丝绳断裂极限为155KN,其安全系数为 2×155/(31.12/0.97)=9.66>6 所以,钢丝绳符合使用要求

结论: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说明导轨式附着升降脚手架架各项目参数及性能完全满足施工要求。

2

五、爬架的安装 1、爬架的安装流程图

搭设安装平台→组装垂直框架1、水平桁架→吊装垂直框架1、水平桁架→吊装后续垂直框架→ 搭设脚手架体→铺脚手板、踢脚板、挂安全网封闭→安装提升机构→安装防坠机构→安装电动葫芦→检查验收投入使用 2、爬架架体的搭设 ⑴ 爬架架体安装平台的搭设

如附图五所示、从三层底板以上1.2m处开始安装搭设爬架,在该处搭设一个安装平台。平台的水平度应控制在±20mm范围内,宽度为1m,平台内排距离主体结构为500mm,平台要求能承载10KN/m2(如附图八所示)。 ⑵ 预留孔的设置

根据附着升降架预留孔位置尺寸图(如附图六、七)设置预留孔,预留孔应从安装平台的上一层楼开始设置。将直径50mmPVC管或直径48焊管裁成比预留孔处的墙或梁短2-3mm,在其内部填入泡沫并将两头用胶带密封,然后根据附着升降架预留孔位置尺寸图用铁丝将其和主体上的钢筋扎牢并在浇砼前对其位置予以检查,发现错位立即校正。

26

⑶ 垂直框架1和水平定型框架的安装

在地面将垂直主框架1放置就位,按爬架平面布置图五所标注的桁架尺寸安装连接通用立杆、大横杆、小横杆、桁架斜杆,大横杆置于通用立杆连接板内侧,斜杆在外,将M14×40的螺栓由外向内穿入,严格控制其水平度和垂直度,调整合格后,再将所有连接螺栓拧紧(螺栓拧紧后需抹上黄油,以免生锈)。如果连接好的桁架长度超过5m应在内排立杆及外排立杆900mm处各背一道钢管以提高桁架强度防止其在吊装过程中变形(见附图九)。用塔吊将安装好的导轨、桁架吊装到平台,按附图六尺寸摆放就位,控制好导轨与结构之间的距离,标准钢梁处与墙(梁)距离为357mm;中钢梁处与墙(梁)距离为957mm;阳台钢梁处与墙(梁)距离1857mm.2157mm。 将爬架与平台连接固定(见附图十)。

⑷ 后续的垂直框架的连接:用塔吊吊起后续垂直框架,将后续垂直框架的连接孔和下节垂直框架的连接孔对正、上下垂直框架的导轨接茬偏差≯2mm,装入M20×40螺栓、调整铅垂度,垂直框架垂直偏差≯20mm、拧紧螺栓;以后照此方式随施工进度逐步安装。

⑸ 爬架架体的搭设(见附图十一、十二) ① 对搭设材料的要求:

a.脚手架钢管外观平直光滑,没有裂纹、分层、压痕、硬弯等缺陷,并应喷(刷)防锈漆进行防锈处理;立杆最大弯曲变形应小于L/500,横杆最大弯曲变形应小于L/150;端面平整,倾斜偏角应小于1.70mm; 实际壁厚不得小于标准公称壁厚的90%;

b.扣件螺纹连接件应无滑丝、变形、严重锈蚀等现象;

c.脚手板宜采用由木板以及毛竹或楠竹制作的竹串片板、竹笆板,脚手板不得有腐烂现象;

d.安全网≥800目/100cm2,不得有破朽现象;

e.螺栓采用国标螺栓,严禁采用钣牙套丝或螺纹锥攻丝。

② 在底部桁架上搭设双排脚手架。立杆和底部桁架用对接扣件及立杆法兰板连接,这两连接方式错开(见附图九),相邻立杆对接头不应在同一步架内,且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端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③ 外侧大横杆步距900mm,内侧大横杆步距1800mm,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

27

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 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端点不宜大于纵距的1/3。

④ 小横杆贴近立杆布置,搭于大横杆之上。外侧伸出立杆100mm,内侧伸出立杆100~400mm。内侧悬臂端可铺脚手板。

⑤ 架体外侧必须架搭设满布的剪刀撑,剪刀撑的钢管不得采用对接方式联接,必须采用搭接方式联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米,倾角为45~60°;架体内侧应搭设倒八字剪刀撑将底部桁架与主框架连接,以防止架体下沉(见附图十三)。 ⑥ 若架体内搭设人行道,必须搭设在主框架跨度较小的位置。

⑦ 安装过程中架体与工程结构间应采取可靠的临时水平拉撑措施,确保架体稳定。 ⑧ 塔吊附墙处可不断开,但塔吊附墙杆始终附在提升架的底部或让开提升架的主框架和立杆,在升降时,遇到大横杆与附墙杆相干涉时,采用架体大横杆先加固后拆除的办法让开塔吊附墙。(见附图十四)。

⑨ 脚手板、扶手、翻板、踢脚板、安全网的设置

脚手板、扶手、安全网、踢脚板的设置应与架体的搭设同步进行。 a、水平框架底部的脚手板用4cm 厚木板铺设.

b、作业层扶手设在架子的外排以及每片架的两端0.6米及1.2米高处,设两道扶手.

c、在架子与结构楼面的空隙处用翻板封闭,翻板用多层板、合叶、钢钉制作,翻板为活动件,升降时翻开,静止时盖好. d、每层脚手板的外侧要设18cm高的踢脚板。

e、架体外侧应满挂密目安全网及小孔尼龙网进行封闭式围护,要保证安全网横平竖直,不能出现漏洞,安全网应有尽可能多的点与架体进行连接,安全网的绑扎要用铁丝不能用扎丝。

脚手板、扶手及踢脚板设在操作层,在升降架上最多可设三个操作层。 ⑩ 扣件式脚手杆件搭设的架体,搭设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和满足设计及使用的要求。

11架体搭设的整体垂直偏差应小于4‰,底部任意二点间的水平高差不大于50mm。 ○

⑹ 爬架架体搭设中应注意事项:

①立杆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对接;相邻立杆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步架内。

28

②大小横杆必须用直角扣件扣在立杆上,相邻大横杆的接头不得在同一跨内。 ③剪刀撑应在2-3根立杆之间用旋转扣件与立杆相扣,剪刀撑与大横杆的夹角应在45--60°之间。

④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扣件螺钉拧紧应在40N·M--65 N·M之间,所有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沿的长度≮100 mm;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脚手板应铺满、铺稳,不能出现探头现象。 ⑶ 爬架钢梁的安装

① 在清理完第一层预留孔后,安装第一道钢梁,将穿墙螺栓从墙内穿入把钢梁用螺母与建筑物联结紧固,螺母拧紧后螺栓头露出螺母端面的螺纹不少于5扣;钢梁组件的挂板与建筑物表面贴实,钢梁端头的导轮组件要套在垂直框架导轨的导向槽里(见附图十五)。

② 完成第二层预留孔后,按照上面的要求安装第二道钢梁。

③ 安装墙体部位顶墙轮,将顶墙轮用钢管固定在第一步架底部的架体上,并与建筑物墙体靠实(见附图十七);

④ 安装阳台处的导柱,将导柱用钢管固定在第一及第二步架体上,并将导柱与边梁靠实(见附图十六)。 ⑷ 爬架电气的安装使用 ① 电葫芦与电控柜的连接

本工程采用电动葫芦作为动力设备来升降架体,因此所有电气的安装必须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电动葫芦的接线及与电控柜的连接见图十八,将所有电动葫芦电缆线与电控柜连接好。 ② 电控柜操作规程

控制柜内部设有漏电、过流、短路保护电路。具有载荷超重自动断电、声光显示报警的功能。 a.技术参数

无线遥控距离: 开阔地:250米、复杂环境:100米 控制柜进线电源: 380V+零+接地保护三相五线制 控制柜输出总功率: 8KW

29

单路输出功率: 800W 负载短路保护电流: 40A 负载过流保护电流: 25A 漏电保护电流: 30MA 载荷超重断电保护: 4T b.安装调试及运行

连接好电控柜与电葫芦的控制线.按常规逐个预紧好提升架的各个提升点后.就可以进行提升架的整体提升与下降操作.在架体运行中,如有障碍物影响架体正常运行,这时该提升点荷载会迅速增大,相应的电动设备的电流会急剧上升, 热继过载装置会自动切短电源,架体停止运行,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示工作人员排除障碍. 障碍排除后,可按下控制柜上的“复位 报警解除”按扭,如不能复位,打开柜门,按下热继电器复位按钮,继续架体运行. 如障碍未排除,报警无法解除, “智能控制柜”将自动拒绝操作架体运行的任何指令. c.遥控操作

打开荷载保护开关的同时,遥控装置进入待机状态。遥控手柄配有主机一个,分机若干个。主机由电控柜操作人员持有,主机可遥控架体的提升、停止、下降。分机只能遥控停止。分机由多个观察看点人员分别持有。如观察看点人员发现自己所观察的范围内有异常情况,可按下遥控手柄上的停止按键,终止架体运行,并及时向电控柜操作人员报告情况。在遥控停止状态下,手动操作控制柜的提升或下降将无效。需按下控制柜面板左上角的“复位报警解除”按扭方可进行手动操作。 d.注意事项

在架体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事故,应迅速拍击控制柜面板上的“急停” 按扭,中断控制电源,停止架体运行.待事故排除后,再将“急停” 按扭右旋,使其复位弹起,接通控制电源,恢复正常操作.操作人员必须安照规范操作。 ③ 电葫芦操作规程

a.每次使用前必须确认葫芦各部件是否完好无损;空转是否正常;转向是否正确;三相电源是否缺相;电源线接法是否正确;制动是否灵敏可靠。

b.起重链条必须垂直悬挂理顺;起重链条与下吊钩间不得错扭翻转;起重链条与起重链轮和导轮应正确啮合,否则将卡坏起重链条、起重链轮和导轮,从而导致葫芦无法正常工作。

c.葫芦下吊钩必须自然下垂地挂在提升挂板上,不得倒挂。

30

d.起重前应检查上下吊钩是否挂牢,严禁挂在吊钩尖端。

e.起重时应检查架体是否与其它物体牵挂;还应垂直起吊,严禁斜拉。 f.葫芦电缆必须自然下垂,严禁挂在架体上。

g.在葫芦运转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如果发现葫芦有异常响声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待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使用。严禁不懂葫芦者随意拆装葫芦。 h.葫芦电机制动频率≤6次/分钟,否则会因电机过热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i.应定期给葫芦链条,链轮及导轮加机油用于润滑和防锈。 j.葫芦应注意防雨、防潮,在使用时应加盖防护罩。

k.每次架体升降结束后,必须将葫芦摘下并放置在楼层内僻静、干燥、通风处。 m.葫芦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在搬运、使用、存放葫芦过程中,严禁抛掷、撞击葫芦。使用完毕应将葫芦清理干净并涂上防锈油,妥善存放在干燥通风处。 ⑸ 爬架防坠机构和电葫芦的安装

将防坠机构置于第一道钢梁头部,刹车轮置于斜铁与主框架导轨内侧之间;将电动葫芦上挂钩挂在防坠机构的吊板上,放下葫芦链条,下挂钩钩住主框架底部的提升挂板。 ⑹ 爬架的调试验收

① 架体搭设完毕后,应自行对下列项目进行调试与检验,调试与检验情况应作详细的书面记录:

② 架体结构中采用扣件式脚手杆件搭设的部分,其搭设质量达到要求。 a.对所有螺丝连接处进行全数检查,严禁少装附着、固定连接螺栓; b.进行架体提升试验,检查升降动力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c.对防坠装置制动的灵敏性、可靠性进行检验; d.对架体整个防护情况进行检查。

③ 调试验收人员由现场工程师、安全员、爬架操作工组成 六、爬架的升降 1、升降流程图

预紧葫芦链条→解除架体与其他结构的连接→检查解除情况→升降前安全交底→开始升降→巡视检查升降情况→到位后停止升降→扣水平拉接杆→拉接挂架钢绳→扣卸荷钢管→取掉电动葫芦→取掉吊挂防坠机构→周转钢梁→重复以上升降程序。

31

2、升降前的准备

⑴ 由安全技术负责人对爬架的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位,并记录和签字。

⑵ 按分工清除架体上的活荷载、杂物以及与建筑的连接物、障碍物,安装升降装置,接通电源,预紧电动葫芦,准备操作工具,专用扳手、撬棍等。 3、升降作业 ⑴ 升降前的检查:

①钢梁附着处混凝土实际强度已达到脚手架设计要求C20; ②所有螺纹连接处螺栓已拧紧; ③施工活荷载已撤离完毕;`

④所有障碍物已拆除,所有不必要的约束已解除; ⑤升降系统运行正常;

⑥所有相关人员已到位,无关人员已全部撤离; ⑦所有防坠装置功能正常; ⑧所有安全措施已落实;

⑵ 升降操作的人员组成:以分片升降分别作为一个作业组,作到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下设组长1名,负责全面指挥;控制箱操作人员1名,负责动力装置管理、操作、调试、保养的全部责任;机位及架体看守人员6名,负责整个架体升降及安全防护工作;机械工1名负责提升设备的日常维护。在一个工程中,根据工期要求,可组织几个作业组各自同时升降。 ⑶ 升降操作步骤:

①检查升降段各电动葫芦转动方向是否正确、一致及链条是否有咬链、翻链现象。 ②打开升降段各电葫芦的预紧开关预紧电葫芦链条,要求各电葫芦链条松紧度一致。 ③解除爬架与楼体及其他结构的连接件;排除防碍爬架升降的障碍物;撤掉架体上的活荷载。

④班组长对操作工人进行升降前安全技术交底。 ⑤班组长向电柜操作人员下达升降命令。

⑥机位及看守人员密切监视爬架升降情况,如果发现异常或爬架遇到障碍物等立刻

32

按下手中遥控器上的停止按钮停止升降。 ⑦爬架提升到位后停止升降。

⑧在各升降机位的上道钢梁2m以上处用钢管扣件将架体与建筑物相拉结(如图十九、二十、二十一)。

⑨将各机位处挂架钢丝绳挂到钢梁的挂杆上并拉紧,各机位处钢绳拉紧程度应一致。 ⑩在各升降机位处加设卸荷钢管(如图十九、二十、二十一)。 11取掉电动葫芦及吊挂防坠机构。 ○

⑷ 升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5级以上大风不能升降、下雨下雪不能升降、晚上不能升降。 ②雷雨天气,架子应有可靠的避雷措施。 ③升降时应设警戒区,任何人不得在警戒区活动。 ④升降时,架子上不得有施工荷载或施工人员。

⑤升降过程中若出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升降进行检查,彻底查明原因、消除故障后方能继续升降。每一次异常情况均应作详细的书面记录。

⑥整体升降过程中由于升降动力不同步引起超载或失载过度时,通过点控予以调整。 ⑦升降到位后,爬架必须及时予以固定。在没有完成固定工作且未办妥交付使用前,操作人员不得离开。 4、爬架升降后的检查验收

⑴ 检查拆装后的螺栓螺母是否拧紧,是否有漏掉的螺栓没有装上;检查架体上拆除的临时脚手杆及与建筑的连接杆是否按规定搭接,检查脚手杆、安全网是否按规定围护好。

⑵ 架体升降到位后,要由爬架施工负责人组织对架体各部位进行认真的检查验收,每个提升点都要有检查记录,存在问题必须立即整改。检查合格,达到使用要求后由施工负责人写出书面报告,方可投入下一步的使用.

33

七、爬架的使用 1、爬架使用注意事项

⑴ 应严格将施工活荷载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使用工况下32KNM2或

23KNM2;升降工况下0.5KNM2,且不允许使用动荷载。不得使用体积较小而

重量过重的集中荷载。

⑵ 禁止下列违章作业:任意拆除脚手架部件和穿墙螺栓;起吊构件时碰撞或扯动脚手架;在脚手架上拉结吊装缆绳,在脚手架上安装卸料平台;在脚手架上推车;利用脚手架吊重物。

⑶ 工程结构施工时,应保证梁、柱、剪力墙等的模板及支撑与架体内排立杆之间有不小于200mm的间隙,以免影响爬架升降,在模板支撑体系中,严禁将爬架作为支撑架。 2、使用中的日常维护

⑴ 施工期间,每次浇注完砼后,必须将钢梁导轮表面的杂物及时清除,以便导轨自由上下。

⑵ 施工期间,定期对架体及爬架连接螺栓进行检查,如发现连接螺栓脱扣或架体变形现象,应及时处理。

⑶ 每次提升,使用前都必须对穿墙螺栓进行严格检查,如发现裂纹或螺纹损环现象,必须予以更换。

⑷ 每次升降后,对升降时临时拆除的脚手杆、脚手板、安全网进行恢复。对使用损坏的脚手板、安全网进行更换。对脚手板、安全网封闭不严处重新进行封闭。 ⑸ 对上料平台承重钢丝绳固定好才能交付使用。架体及上料平台上不能长时间堆放钢筋、模板、面砖、砂浆等建筑材料。

⑹ 每施工四层对架体上的建筑垃圾进行清理。

⑺ 每一个月对可调拉杆、穿墙螺栓、斜撑调节栓、电动提升机等进行打油保养。 八、爬架的拆除 1、拆除前准备

⑴ 组织现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安全员等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拆除顺序、

34

安全保护措施、特殊构件的拆除方法。

⑵ 现场总指挥、安全员及班组长要明确分工,职责分明,到岗到位,认真负责。在拆除区域设立标志,警戒线及安检员。

⑶ 清除架体上的杂物、垃圾、障碍物,检查爬架各部情况,如有异常需妥善处理后方可拆除。 2、安全拆除

⑴ 脚手架及水平框架的拆除:

由上至下顺序拆除安全网、脚手板、横杆、立杆及斜杆,超长临边斜杆须用两人同时拆除;拆除水平框架时,先用防坠绳拉上水平框架的中部,再拆除水平框架两边与主框架的连接螺栓,最后把水平框架放到楼层里或地面上 ⑵ 主框架的拆除:

①先用起重机械对主框架进行预紧,防止穿墙螺栓松开时主框架下坠。 ②拆卸所有穿墙螺栓。

③利用起重机械将主框架吊至平地。 3、拆除后整理保管

⑴ 拆除下来的爬架配件清理干净、涂上油漆、丝扣部位涂上黄油、分别归类,放置于通风干燥的库房中,严禁露天长期堆放。

⑵ 将电动葫芦清理干净悬挂于干燥通风的库房中。 九、施工现场管理 1、安全措施

⑴ 爬架进场前由项目部技术、安全部门对施工队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由项目部技术、安全部门对现场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入场教育。

⑵ 外架材料必须有相关的合格证明;操作人员有相关操作证。 ⑶ 外架搭设完毕必须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运行。 ⑷ 外架严格执行运行通知制度。

⑸ 外架每次运行前及到位后必须有检查记录。 2、安全检查制度

35

⑴ 爬架安装搭设完毕,由技术、安全人员及班组人员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提升。

⑵ 班组每次提升下降前后按《升降前后检查记录表》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书面记录。 ⑶ 公司每月对各工地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

⑷ 架体提升到结构顶或停留时间超过一个月,要对架体加固情况进行检查。 ⑸ 架体下降前要对架体脚手杆及脚手板检查是否满足装修施工的要求,对穿墙螺栓是否打油保养,电控柜及电动葫芦是否正常进行检查。 3、安全防范措施

⑴ 高空坠物:在架体的底部满铺脚手板,并用安全网兜底和用竹胶板封闭;在结构主体每隔10层搭设一道水平防护;在架体外侧搭设护栏杆并挂密目安全网及尼龙网或钢丝网;在操作层外侧设踢脚板,下面挂一道水平大眼安全网;每次运行到位后,安全防护经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架体高空搭设及拆除时,在下面设置安全警戒区域。 ⑵ 架体下坠:每个吊点都安装两道钢梁并进行底部卸荷及顶部拉结,穿墙螺栓螺母要拧紧且露出螺杆不少于3扣,斜拉钢绳要拉紧;提升设备采用7.5吨电动葫芦增加安全系数,升降时加防坠器保险;如遇5级及以上大风,在架体上部增加水平临时拉杆与结构拉结或拆去部分安全网减少风载。

⑶ 防火:在架体的四角各设置一个灭火器和消防水管;一旦发生火情立即拨打119。 4、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⑴在装卸货物时应轻拿轻放,严禁“砸、撬、摔、扔”等野蛮装卸。

⑵卸货人员应将爬架材料分门别类堆放整齐,并且在材料底部放置方木,以便吊运组装及防脏防水,再者穿墙螺栓、销轴、可调拉杆、斜撑调节栓、防坠装置、顶墙轮、标准件、钢绳、绳卡、电线电缆、电葫芦及电柜等轻小贵重物品应分类整齐地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库房中,严禁露天胡堆乱放,造成损坏丢失。

⑶爬架上所配置钢管、扣件、脚手板及踢脚板、装饰板、密目网、尼龙网等应按要求清理或清洗及刷漆。

⑷穿墙螺栓、可调拉杆、斜撑调节栓的丝口上应在使用前及使用中定期涂抹黄油或机油加以保护以便操作。

⑸应在爬架提升前在爬架垂直框架导轨上涂抹黄油以减轻提升阻力及消除噪音。 ⑹定期给电葫芦链条及链条导轮上加机油以消除摩擦产生的噪音。

⑺电葫芦挂在爬架上时应将电葫芦用防雨布加以包裹以防其电机进水受潮损坏。 ⑻电线电缆、插头插座、电葫芦、电柜在使用过程中,严禁生拉硬拽、胡堆乱放、随

36

意砸摔,每天使用完毕电线电缆应及时盘整送入库房交专人妥善保管。

⑼严禁在爬架上堆放钢管、扣件及方木等杂物,并安排专人定期对爬架底部及安全网等进行清理。

⑽爬架工人应按要求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上岗,严禁在外架上喝酒、吸烟、嬉闹、追打等行为。

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