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书

论,书

来源:99网


论,书

人类并不是一个虚无的存在,其中一个重要的证据便是书籍的存在。书籍作为人类思想的载体,使人类的历史得以延续,人类的文明得以发展,人类的生存得以进步:一切原本只在人类的大脑中存在的东西,竟然有一天跳到了你的面前,这是多么奇妙的事?

读书——生活——灵魂

读书,不单单是对书籍的文字进行咀嚼,而是将书中人的思想、写书人的思想投影到自己的大脑之中去,就像在一碗清汤中加入各类作料,使其成为美味的高汤。只有这样,才能从中审视自己,进步自身,煲出思想这一瓮鲜美的汤。这瓮汤的价值就在于,它将来也会成为一本人生之书,让后人也品尝这书之香,思想之香。

其实,生活又何尝不是一本书呢?生活中有小说的跌宕起伏,有散文的淡雅清新,有诗的柔美悠长;读的书多了,常有这种感受:每自比书中人物,便有惋叹相惜之意。我曾狂想过与书中的人物相识相知,狂想过当我处在书中人物的境地中我该做出怎样的抉择。这种想法始终无法从脑子中被驱赶,能让自己进入书中,将生活与书中的生活相结合,从中剥茧抽丝出一些感悟,细细把玩,细细参悟,这才是看书的境界,这才是生活的境界。

每个喜欢读书的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读书方法,我也不例外。我最喜欢的莫过于与灵魂交流。就是与书中人物互相交流,与著书人互相交流,就像一场仪式,就像一根纽带,发生在我和书间。赏散文,我与朱自清并肩荷畔,倾听幽冥;览诗文,我同曹操青梅煮酒,共论英雄;读国史,我与司马迁望鉴思潮,观世风云。在论语的行间,我与孔夫子,颜回在那暮春时节,在沂水中洗涤自己,在雩台上沐浴春风,在乡路上哼唱歌声;在钢铁炼成的过程中,我就站在柯察金身后,在乱马硝烟中与他并肩作战,在冰冷铁道上助他完成任

务,在硬床囚笼中励他成就钢铁之心;惟有抓住语言的灵魂,才能扼住书的喉咙!

用书——文明——进步

许多人都听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其中所含的道理却很少有人知道,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人会学习,并将其实践,应用于生活,而一旦将生活与书籍联系起来,就要说到文明的发展,人的历史是一部创造的历史,书籍就是这些创造的集合体,有了书,后人就能将前人已经得到普遍认同的知识快速吸收,并且毫不犹豫的大踏步向前。但是这里存在一个漏洞,书中的经验不一定正确,那我们该怎么办?就像培根所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而应推敲细思。”只有这样,人类的书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使文明得到更好的传递。

虽然这样,可是有人还是要问,读书又有何用呢?这又如培根的一句话: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你读的书,无论好坏,都会在你的心中生根发芽,渐渐发酵,在当下这个社会之中,有许多人缺乏虚心,缺乏稳重,缺乏自省,其实这些品质都可以在书堆之中找到影子,我们亦可在其中得到培养,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借用于丹的沸水之喻,社会是沸水,而我们能选择的是自我的提升,读书就是在肉体的愚钝之下滋养精神的补品。长此以往,修身自不用说,平家,治国,平天下亦非难事也。

我也好在书中得到智慧,入文心明。每当书不在身旁,我的心灵便开始动摇,直到指尖触碰到纸页,心中漾起的波澜才会平静下来。最近开始迷上哲学,在品读书中的哲思的时候,我总在不停的思考,直到思考得无法思考,思想是需要咀嚼的。因此,我的力量也在不断变得强大,这不是一种外在的力量,而是一种更新,不依靠其他事物的进步的力量,它督使我前进,向书籍的道路前进,向文明的道路前进,这是一种实践的体现,就像马克思所讲到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我在学习生活中实践着善良,实践着美好,就像书中的王子和骑士,为正义与道德,为了人类的进步和文明,不断地实践,即使路上布满荆棘藤蔓,也不会有丝毫犹豫,因为我拥有书中所隐含的巨大的力量,我相信我能步行在漫漫书路中,走向未来!

人类文明的进步,仅靠书籍这一载体是要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后人的不懈思索,辛勤探索,如果书只是摆在那儿,尘封在阴暗的小屋里,等着被灰尘覆盖,被虫啃蛀,那么人类的世界也不可能会继续向更高的层次前进。一栋连阶梯都被腐蚀的路,还有可能再走下去么?如果真成了那样,也太过于浪费了。

永安市第六中学 初三(11)班 陈奕麟

联系电话 指导老师:洪明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