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对比分析报告模板
按照省州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做好秸秆腐熟剂不同还田方式试验工作,为筛选出适宜本县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的秸秆腐熟剂不同还田方式提供依据。
1试验目的
为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撑,通过试验,验证不同秸秆腐熟剂产品在油菜秸秆还田模式下的使用效果,筛选出适宜本县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的秸秆还田方式。
2试验设计 2.1试验地点安排
秸秆腐熟剂不同用量试验地点在城关镇新桥村木老寨,户主姓名 ,试验品种为黔油15。
2.2处理和重复
试验设5个处理、3次重复、共15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2㎡,试验田四周设置2m宽的保护行。各处理设置如下:
处理1:无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区,无秸秆还田); 处理2:不加腐熟剂秸秆直接还田[常规施肥+秸秆还田] 处理3:加腐熟剂秸秆直接还田[常规施肥+腐熟剂(3kg/亩)+秸秆还田];
处理4:腐熟剂堆腐秸秆还田[常规施肥+腐熟剂(3kg/亩)+秸秆还田];
处理5:秸秆过腹还田[常规施肥+秸秆过腹还田]; 2.3试验小区排列分布 试验小区排列分布示意图
保 护 行
1
走 道 4 处 3 理 2 间 5 25.2m 1 3 走道(重复间13.0m) 5 道 2 3 走 4 走道 1 道 5 4 走 1 2 保护行 2.4试验要求
稻草收割整草直接还田,结合施基肥,撒施“秸秆腐熟剂”产品3公斤/亩,基肥除施用复合肥外另加尿素7公斤。要求每个处理稻草秸秆量相同(处理1除外)。各处理常规施肥水平(施肥量、施肥品种、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做到完全一致。理好边沟,保证田间不积水,分小区作田梗,防止小区间串水。前期保持浅水,以外露少部分油菜为准。移栽8—12天后轻晒田,改善土壤通透性。
3田间观察与分析内容
从栽插到测产试验全过程,土肥站工作人员都定期进行观察记载,并且对土样、植株样等进行试验前后对比分析。
3.1土壤采集
试验前采集供试田块耕层混合土壤样品,作物收割后分小区采集一个重复的耕层混合土壤样品,一同检测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
3.2秸秆腐熟程度记载:秸秆还田使用腐熟剂后在第5天、第10天、第30天、第70天观察记载秸秆定性腐解度。一般条件下,秸秆腐解程度为定性比较,统计时把秸秆颜色中黄、微黄、褐黄、黑黄分别定为1、2、3、4级,秸秆气味中的霉味、氨味、
2
酒味、腐烂味分别定为1、2、3、4级,手感软化程度中的硬、微软、软、腐烂分别定为1、2、3、4级,统计时各处理中的腐解程度数值为三大指标数值之和,数值越大表示该处理的秸秆腐烂越快,腐熟作用越明显;
3.3田间记载。及时调查不同处理的生物学性状及病虫害处理。
3.4经济性状考察与测产:作物成熟后及时进行田间经济性考察,并分小区单打、单收、计算产量,收获前每小区采集5株样品,进行室内分析化验,分别分析植株的全氮、全磷含量。
4完成情况
4.1秆腐熟剂的催腐效果 秸秆还田使用腐熟剂后在第5天、第10天、第30天、第70天观察记载秸秆腐熟变化程度。
腐熟效果 处理1 处理2 处理3 处理4 处理5 水面黄色、秸秆棉软易断,颜色深黄,禾蔸和粗秸秆变少,腐熟程度较高,土层有气泡。 10天 无明显变化, 秸秆变软,颜色微黄 秸秆变软,颜色秸秆变软,颜色褐褐黄,开始腐熟。 黄,开始腐熟。 20天 无明显变化, 秸秆变软,颜色褐黄。禾蔸和粗秸秆较多,腐解较慢。 水面深黄色、秸秆棉软易断,颜色黑黄,禾蔸和粗秸秆较少,腐熟程度较高,脚踩有大量气泡。 水面深黄色、秸秆棉耕层禾蔸和粗秸软易断,颜色黑黄,秆较少,土壤仅禾蔸和粗秸秆较少,有少量木质纤腐熟程度较高,脚踩维。秸秆基本腐有大量气泡。 熟。 30天 无明显变化, 70天后 无明显变化, 秸秆棉软易耕层禾蔸和粗秸断,颜色变秆较少,土壤仅黑,禾蔸和有少量木质纤粗秸秆变维。秸秆基本腐少,腐熟加熟。 快。 秸秆基本腐熟。耕层存秸秆充分腐熟 有少量禾蔸和粗秸秆。 耕层禾蔸和粗秸秆较少,土壤仅有少量木质纤维。秸秆基本腐熟。 秸秆充分腐熟 秸秆充分腐熟 秸秆充分腐熟 3
4.1.1不同处理的水稻秸秆颜色变化定性比较 中黄、微黄、褐黄、黑黄分别定为1、2、3、4级。 不同处理的水稻秸秆颜色变化定性比较 颜色 变化 10天 20天 30天 70天 处理1 0 0 0 0 处理2 1 2 3 3 处理3 2 3 3 4 处理4 2 3 3 4 处理5 4 4 4 4 4.1.2不同处理的水稻秸秆气味变化定性比较
秸秆气味中的霉味、氨味、酒味、腐烂味分别定为1、2、3、4级。
不同处理的水稻秸秆气味变化定性比较 气味 变化 10天 20天 30天 70天 处理1 0 0 0 0 处理2 1 1 2 3 处理3 1 2 3 4 处理4 1 2 3 4 处理5 3 4 4 4 4.1.3不同处理的水稻秸秆手感软化程度变化定性比较 手感软化程度中的硬、微软、软、腐烂分别定为1、2、3、4级。
不同处理的水稻秸秆手感软化程度变化定性比较 软化程度 处理1 10天 20天 30天
处理2 1 2 2 处理3 2 2 3 处理4 2 2 4 处理5 3 4 4 4
0 0 0
70天 0 3 4 4 4 4.1.4不同处理的水稻秸秆腐熟程度变化综合定性比较 各处理中的腐解程度数值为三大指标数值之和,数值越大表示该处理的秸秆腐烂越快,腐熟作用越明显。
不同处理的水稻秸秆腐熟程度变化综合定性比较 腐熟 程度 10天 20天 30天 70天 合计 处理1 0 0 0 0 处理2 3 5 7 9 29 处理3 5 7 9 12 38 处理4 5 8 10 12 38 处理5 10 12 12 12 46 以上可见,过腹还田得分最高,使用腐熟剂的比没有应用腐熟剂的综合评分要高8—9分。二种不同还田方式,由于评价尺度较大,差别较小,不好区分。根据第30天的田间木质纤维残存量观察,堆腐还田相对较多,其次是直接还田,不明显。据此评价堆腐还田和直接还田都适合于我县的秸秆还田模式。
4.3施用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秸秆腐熟还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0.6g/kg,比实施前基础值提高了2.0g/kg,比对照区提高0.8g/kg;土壤全氮含量为3.02g/kg,比实施前基础值提高了0.15g/kg,比对照区提高0.06g,/kg;;土壤有效磷含量为10.8mg/kg,比实施前基础值提高了1.6mg/kg,比对照区提高0.8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为108mg/kg,比实施前基础值提高10mg/kg;说明还田秸秆可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实施秸秆腐熟还田区,土壤容重为1.08g/cm,比项目实施前基础值降低0.05g/cm,比对照区低0.04 g/cm,土壤PH值为6.7,比项目实施前基础值降低0.1。
5
3
3
3
说明秸秆还田后提高了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改善了土壤结构和通透性,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合理土壤水、肥、气、热等肥力因子,提高产量。秸秆腐熟还田,在土壤中形成有机酸,PH值略趋于酸性,对碱性土壤有调节作用,但是对酸性土壤应适当用生石灰或碱性肥料来调节。
各小区试验前后土壤理化性状变化表(平均值)
处试验前 理 有机质编(g/kg号 ) 1 2 3 4 5 28.6 28.6 28.6 28.6 28.6 g) 2.87 2.87 2.87 2.87 2.87 ) 9.2 9.2 9.2 9.2 9.2 98 98 98 98 98 6.8 6.8 6.8 6.8 6.8 (g/k(mg/kg(mg/kg) 值 ) 27.4 29.8 30.6 30.6 30.6 g) 2.75 2.96 3.02 3.02 3.02 g) 8.6 10.0 10.8 10.8 10.8 96 100 108 108 108 6.7 6.7 6.7 6.7 6.7 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H(g/kg(g/k(mg/k(mg/kg) 值 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H试验后 4.4施用腐熟剂对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
根据对田间试验的观测记载整理(见下表),结果表明:试验田在播种期、移栽期、肥水管理一致的条件下,处理3、处理4和处理5对比CKI:现蕾期提早1—2天、抽苔期提早1—2天、收获期延长1—2天,主要原因是应用秸秆腐熟剂,快速腐解还田秸秆,中后期为油菜提供充分的养分,有效促进禾苗早发。后期肥力足,生长稳健不早衰,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不同处理田间生育进度记载表 处理 播种期 移栽期 返青期 分蘖期 始穗期 成熟期 10/24 10/24 3/18 3/17 3/28 3/27 4/27 4/26 5/12 5/13 6
1(CKI) 9/18 2(CKII) 9/18
处理3 处理4 处理5 9/18 9/18 9/18 10/24 10/24 10/24 3/17 3/17 3/17 3/27 3/27 3/27 4/26 4/26 4/26 5/13 5/13 5/13 4.5施用腐熟剂对作物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 4.5.1性状考察和产量验收
2011年5月14日,通过对试验现场取样,进行经济性状考察和产量验收,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经济性状及产量结构调查表
处理称 1 119.6 2 123.5 3 126.8 4 124.2 5 125.3 株高穗长名(cm) (cm) 最高分蘖数 有效穗/亩) 成穗(万率% 千粒穗粒数实粒数空秕率(%) 结实率(%) (克) I II 平均 重 小区产量(kg) 折合亩产(kg) (粒) (粒) 8.4 152 16 6.33 252.7 21.6 8.2 1 22 8.04 273.5 22.1 8.6 173 19 6.90 275.2 23.4 8.9 184 20 7.37 271.5 24.2 9.2 192 16 5.87 272.8 25.2 5112.7 5558.2 5995.1 6086.3 71.4 3.1 3.1 3.1 3.1 3.1 4.75 4.69 4.71 4.72 98.26 5.11 5.04 5.13 5.09 5.43 5.58 5.62 5.54 5.50 5.52 5.61 5.54 5.79 5.96 6.02 5.92 106.11 115.49 115.49 123.40 4.5.2经济效益比较
通过试验,处理5秸秆过腹还田的小区平均产量123.38kg/亩,比对照CK1无秸秆还田的小区亩增产量25.13公斤,增产率25.58%,增加产值125.65元;比对照CK2无腐熟剂秸秆还田的小区亩增产量17.25公斤,增产率16.25%,增加产值86.25元;处理4亩施用3公斤“阿姆斯”腐熟剂秸秆堆腐还田的小区平均产量115.50kg/亩,比对照CK1无秸秆还田的小区亩增产量17.25公斤,增产率17.56%,增加产值86.25元;比CK2无腐熟剂秸秆还田的小区增产量9.37公斤,增产率8.83%,增加产值46.85元;处理亩施用3公斤“阿姆斯”腐熟剂秸秆堆腐还田的小区平
7
均产量114.75kg/亩,比对照CK1无秸秆还田的小区亩增产量16.5公斤,增产率16.79%,增加产值82.5元;比对照CK2无腐熟剂秸秆还田的小区增产量8.62公斤,增产率8.12%,增加产值43.1元;CK2无腐熟剂秸秆还田小区平均产量106.13kg/亩,比对照CK1无秸秆还田的小区亩增产量7.88公斤,增产率8.2%,增加产值39.40元。详见下表。
秸秆腐熟剂不同还田方式试验产量及增值表
对比CK1 处理 平均产量(kg/亩) 增产量(kg/亩 ) 处理1(CK1) 处理2(CK2) 处理3 98.25 / 增产率(%) 增加产值(元) / 增产量(kg/亩 ) / 增产率(%) 增加产值(元) 对比CK2 / / 106.13 7.88 8.02 39.40 / / / 114.75 16.50 16.79 82.50 8.62 8.12 43.10 处理4 115.50 17.25 17.56 86.25 9.37 8.83 46.85 处理5 123.38 25.13 25.58 125.65 17.25 16.25 86.25 5结论 一是水稻秸秆一般还田与不还田的当季增产效果比较大,平均增产7.88kg/亩,增产率8.02%;二是秸秆腐熟还田与不还田的增产效果比较大,平均增产16.50公斤/亩。过腹还田与秸秆用腐熟剂还田的增产效果也大,平均增是7.88公斤/亩。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施用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阿姆斯”牌秸秆腐熟剂在水稻秸秆腐熟还田应用中能较快地快速地腐解还田秸秆,有效促进禾苗早发,后期肥力足,生长稳健不早衰,具有较强的增产作用。推广应用秸秆腐熟剂,适宜我县的气候、土壤和耕作制度。根据腐熟剂的腐熟程度调查和使用增产效果,相比之下,秸秆过腹还田好于秸秆还田和堆腐还田,但是差异显著,秸秆直接还田与堆腐还田差异不显著;秸秆
8
过腹还田和堆腐还田比较费时、费工,适合我县秸秆还田方式为直接还田。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