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略说文学评论中的审美分析

略说文学评论中的审美分析

来源:99网
教学研究

略说文学评论中的审美分析

李晓伟

通辽市文学艺术研究所,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摘要:文学评论写作过程属于文学评论者对作者的文学作品赏析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作品加深审美印象的过程。通过正确评论和再创造,发挥作品的美观性,充分发挥作品价值。本文对文学评论中的审美观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文学评论;审美观;审美格调;评论标准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61(2015)24-0084-01

1 引言

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独特性,物料是形象美、艺术美还是倾向美,都是作者运用语言技巧,构造的美好形象。而在文学评论中,要注重对文章的审美,要学会欣赏作者构筑的世界,充分发挥作品价值。

2 审美性缺失造成文学评论的三大弊端

就文学评论的整体格局而言,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从女性主义到文化研究,从文学生产到文学传播,各种外来的理论轮番地“小试牛刀”,在拓展了文学研究视野的同时,也严重地遮蔽了文学评论中艺术分析和审美评价的匮乏。它带来的恶劣后果非常明显。一是不利于当代文学的艺术创造,新的艺术探索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鼓励,很容易被淹没在大量的粗制滥造的赝品中。温儒敏教授曾为此发问:“值得大家思考的是,文学史研究中的‘思想史热’有没有值得反省的问题或倾向?思想史能否取替文学史?文学的审美诉求在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中还有地位吗?”它的确值得我们警醒。二是不利于社会和大众的审美品位的提升。在市场机制和利益驱动激发出的功利主义和短平快地得到回报的社会心态面前,缺少文化内涵的即兴小品,经典作品的胡乱改编,亵渎优美典雅的粗鄙低俗,形成流行的文化快餐。针对这一现象,仅仅靠行政手段加以抑制,是远远不够的,最为重要的是,要积极推荐和评价优秀的具有较高审美品格的作品,揭示其艺术上的独特成就,提高全民族的审美水准。谢冕先生曾经说过,一个普希金,提高了俄罗斯民众的精神品格,一个李白,让中华民族和月亮建立了一种新的审美关系。三是对恣肆无忌的网络文学创作的一种引导。在当下的网络和手机大为普及,书写和传播都成为没有任何门槛,某些当红的网络写手号称一天写一万字、一年写三百万字的时候,加强审美评论,强化艺术分析,也是对网络文学之疯狂码字的一大救正。如柏拉图所言,美是难的。它不是不学而能,不是自然生成,而是要经过教育和熏陶。雨果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马克思则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红楼梦》中有极好的例证。贾政带领贾宝玉和一帮清客游大观园,要讲求园林布局和格调,要人们现场题咏门联,一派典雅之气;刘姥姥进大观园,便只会指着西洋镜数落那个簪花的老媪不识羞了。

3 文学评论中的审美 3.1 科学进行语言分析

从审美批评的角度考察文学,最直观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语言分析。一方面,文学创作所采用的媒质,语言,和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所运用的语言互相重合,但是,文学的语言,又是经过意义的沉淀、经过作家的心血凝铸的。反过来,考察一个诗人、一个作家的艺术成就,语言成就是重要指标。我们讲,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人讲,情动于中而形诸言,这都是强调文学以语言为载体,亦以语言为旨归的语言本体性。这是从两个层面而言的。文学一向是民族语言的重要资源和宝库,对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反过来,优秀的文学家,一定是杰出的语言大师。据统计,最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他的作品所使用的词汇量达到2万个,是世界上古往今来的作家中词汇量最大的;排在第二位的是列夫•托尔斯泰,有1.6万个词汇量。学者

84 2015年24期

分析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物,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词库。哈姆雷特的语汇最为丰富,具有启蒙时代的百科全书式的特征,心灵卑劣的伊阿古的语言修辞则像一个粗鄙的动物园,粗俗不堪,和他内心的卑污表里相映。文学批评家诺思洛普·弗莱如是说:“书面文字远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提醒物: 它在现实中重新创造了过去,并且给了我们震撼人心的浓缩的想像,而不是什么寻常的记忆。” 在当下中国,文学正面临着多种冲击和挑战。图像时代,电视取代阅读,画面取代语言,被动的观看取代主动的阅读,导致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文艺鉴赏活动的根本性变化。特别是话剧,顾名思义,以说话为主,语言应当是非常考究的,无论是莎翁,还是汤显祖,他们的剧本都是可以在案头捧读、吟哦再三的;但是,当下的话剧,许多都是以时尚、流行的包装,恶搞或者逗趣,和舞台氛围的营造为本,剧本剧本,一句之本的格言早就被那些新潮导演扔到脑后去了。在这样的局面下,文学可以自处?就是一定要守住语言的底线,守住自己的命脉,追求语言的准确、生动、丰富多彩,在语言上实现创新。

3.2 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在价值取向上,更重视多元化与生命个体本身。传统的文学评价更多地倾向于社会认同而淡化个人差异,而现代文学评价则更重视个体的自娱自乐。作品的意义是读者读出来的,所以文学中的审美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同时又是一种大众化的集体无意识。文学评论文章的写作过程,是评论者对文学作品即审美对象深入理解、正确评价和再创造的过程。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思想价值与美学价值总是交融在一起的。文学评论只有首先从作品的美学分析入手,才能正确判断其价值,“当一部作品经受不住美学的评论时,它就已经不值得加以历史的批评了。”评论者当然可以运用不同方法,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评判作品,但都不能游离于美学范畴之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美学评论或称审美分析是文学评论的本质特征之一。

结束语

文学评论中的审美观非常重要,通过对作者原意的深层次领会,赏析语言美,在文学评论写作中,运用合理技巧,表述原文的美观性,从而最大化提升文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文琴.凄美的图画泣血的命运——论当代家族小说的悲剧审美格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6(4):74-78.

[2]贾振勇.审美阐释的理论期待视野——兼论中国现代文学评论标准[J].人文杂志,2001(4):96-101.

[3]张柟.试论21世纪文学评论变革的新视角[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9(4):40-43. [4]田文兵,赵学勇.和而不同: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寻根\"现象与审美取向[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30(3):90-94.

[5]罗孟冬.论网络文学的审美价值取向[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6):92-94.

[6]赵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小说中特务形象的审美新变研究[D].湖南大学,2012.

[7]陶永生.文学意义的审美阐释[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97-1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