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的情趣
【教学目标】
⒈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结合具体的词句体会“四时”的情趣有什么不同,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
⒊将文中“四时的情趣”与自己平时的体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
4、体会想象的妙用,训练了孩子们的想象思维能力,又培养了
孩子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受“四时情趣”的不同,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 体会想象的妙用,并能学以致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相关资料】
选自《枕草子》,作者:清少纳言,原姓清原,因而姓氏用一清字。也许曾任“少纳言”(五品官)的,便取而为名,是当时的皇后身边的女官。清女出身于一个下等贵族之家
《枕草子》书名的意思是枕边的书。
设计方案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文题切入,体现预习效果。 1、齐读文题,说一说,四时指什么?
2、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你愿意来猜一猜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流利、准确。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课文的预习情况。 3、出示书后词语,要求会读会写。 三、再读课文,体会表达顺序。
结合课文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课文。、 1、齐读课题。
2、四时到底有什么样的情趣呢?我们来细细品析一番。 二、抓关键词句,体会四时的情趣。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情趣”。
2、你最喜欢哪一种“情趣”?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喜欢它的原
因。
3、逐段交流感受,在交流中指导朗读。 (1)“春天”体会出作者对颜色的细致描写。 (2)“夏天”暗夜里的萤火虫。
(3)“秋天”作者对鸟类及声音的描写很细致。 (4)“冬天”雪的描写。 三、体会写法。
1、为什么作者会打动你?你找到其中的原因了吗?
2、结合自己平时生活中的观察所得,谈一谈不同“时间”的动人情趣。
四、总结全文,点明想象的魅力。
想象,是指根据已有的见闻和生活经验,构想出不曾见过,或者从未出现过的形象或情景。 想象的方法很多,作文中常用的有:
(1)编创法。就是编制故事的情节。(2)组合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拼凑在一起,形成新的人物形象,新的事情,可称组合法。(3)扩展法。所见所闻的内容是简单、抽象或粗糙、模糊的,借助想象充实,使其变得清晰、细腻、生动、形象,可称扩展法。(4)梦幻法。借助梦境或幻觉描绘出眼前并不存在的情景,以表达某种愿望或抒发某种情感,可称梦幻法。(5)推测法。是指根据已经知道的情景,借助想象推测出未知的情景。 作业:
书上所描写的“四时”情趣”和你平时的感受一样吗?写一写你心中的“四时情趣”。
设计方案二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出自于一位日本作家的手笔。 本文的作者是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她原姓清原,因而姓氏用一清字。她曾任“少纳言”(五品官)的官职,便取而为名,是当时的皇后身边的女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
2、学习生字“炭”。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复述课文的内容。
3、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最美的句子,反复诵读,体会。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篇文章的? 2、作者眼中四季最美的是在什么时候? 二、理解想象,深入研读课文
1、交流:你眼中,作者对哪个季节的描写最美,最有情趣? 2、重点研读第一自然段。
(1)哪个词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通过朗读,在你的脑海里呈现了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画说一说。
(3)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吗?也可以说说你自己见过的春天清晨的景色。
(4)边讲边指导朗读。
3、学生自由交流另外3个自然段。 三、课外延伸
你眼中的四季有什么样的情趣,请你也说一说。 四、作业
用一段话,写一写自己眼中四季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