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素质教育发展规划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是实现党和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为了迎接挑战,提高城关三小教师、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我校施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坚持因材施教,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坚持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社区活动,让学生从小就接触社会,懂得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学习与交流、与人合作,懂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建设我们的生活乐园。
4、坚持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教育中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
5、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服人。校领导带领教师自觉执行各项规定,正确引导教师解决和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通过学校网站、学校公示栏等途径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示执行国家的规定与措施情况,主动接受学生家长、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德育教育
1、认真实施《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系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要课堂、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按规定开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各学科
1
在制定计划时要明确德育的目标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切实抓好班级常规管理,保证晨会、班会等道德品质教育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国防教育、消防教育、环保教育、交通安全和法律法规教育。结合新课程改革,利用综合实践课,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参与社区公益服务,学会一项生活劳动基本技能,并将实践情况纳入学生品德考核内容。
不断改进德育方法和形式,执照“实践育人”要求,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法定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以及入儿童团、少先队等重要时机,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坚持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办学特色,以少先队活动和校本教材为载体,每年开展一次艺术活动,深化教育效果。
2、学校形成课内外、校内外结合的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借助校外辅导员、家长、学校、德育基地的力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合力与作用。 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规范家长学校,积极利用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周和扎实有效地家访活动等多种载体,进一步完善家校联系制度,家校联合,形成教育合力。
三、教学常规
1、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高标准实施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得到深化,教学常规工作充分体现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学生学得基础扎实运用灵活。
2、严格按国家规定安排教学计划,开设课程和规定活动量、作业和考试次数。各学科紧扣新教材进行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能达到要求。
3、把握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优化课堂教学流程,规范教学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评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高标准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小学入学率100%,巩固率100%,
2
毕业率100%,体育达标率90%,残疾儿童入学率95%,实行不留级制度。
5、教师做到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在职教师在工作日不搞任何形式的有偿家教行为,不对本校学生从事有偿家教。坚决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四、教学科研
建立健全教科研制度,尝试教研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以课题组与学科教研组交融的形式,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有效地开展教科研活动。各学科要结合学习、研究、执行《新课标》,设立研究课题并申报立项。学校要参与国家课题研究;每个课题每一学年要搞一次公开的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活动,接受有关专家和领导的指导和评估。学校要争创州县级教科研先进学校,每学年要出教师教育教学论文集。
五、教师队伍建设
1、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现代社会中,人人拥有想学习、能学习、并终身的学习机会和可能,教师不能再以文凭教育为唯一的学习目的,而要以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以及个人发展为目的,以体现能力和贡献社会为学习动力,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
2、学校经常请教育专家和能人到学校对教师进行具体指导,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支持教师外出听课学习。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和教学展示活动,为教师的成长发展架梯、搭台。
3、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法规,帮助教师树立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观点。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要求教师用科学眼光看待学生的点点滴滴,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学生教育学生。
4、对教师加强岗位培训。加强教师的教学常规教育,加强对
3
教师学科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指导和检查、督促。要求教师常规教学工作要扎实,抓教学质量在教学每一天。
5、全校教师合格学历要争取达到100%,大专以上学历80%;教师计算机、普通话合格率100%;45周岁以下教师达到《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初级水平,35周岁以下达到中级水平。高级职称教师1名,中级职称教师达到90%。培养县的学科带头人15名,各类先进教师达占教师总人数的50%。
六、办学特色
2004年9月学校在原来州的体育传统项目教育比较强化的基础上,2006年开始申报《中华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研究》课题,通过地方课及学科教学和渗透,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艺术竞赛活动,争取优异成绩。
2007年,学校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研究》的课题,把《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百家姓》校本教材诵读作为年级单个培养训练内容,逐步把“感悟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学校特色,以此辐射到教学和科研。在研究中,着重抓住物质与精神两方面来建设校园文化,使学校特色逐步明朗化。
2008年,继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少先队大队部在学生中积极开展树德争章活动,并纳入到“三好生”、“优秀少先队员”的评比条件中,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
2009年,继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并进一步修订研究方案,调整研究人员,学校将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将研究目标落实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上。 2010年,结题《中华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继续把“创建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学校特色,将教学和科研的落脚点放到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素质能力上去,放到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上去,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4
七、办学条件
1、校园环境,本着从实际出发制定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校园建设整体规划原则,学校对校园、校舍、活动场地将作合理规划、适度调整,校园要突出安全、整洁、优美、文明的特点。学校要做到:校内无杂草、墙壁无污迹、门窗无尘埃,地面无纸屑、痰迹。教室内做到:课桌整齐、地面卫生,墙角清洁、墙报美观整洁,教师办公室做到:桌面摆放整齐,墙面布置合理,地面清扫干净。
2、2006—2007学年度设施改造:雨污水分流,操场铺人工草坪,窗户装防盗栏,筹划修建综合楼,完善星园。
3、2007—2008学年度,教学楼走廊、楼梯及外墙进行整修,整个墙裙贴上漂亮的瓷砖,行政办公室进行调整装修,为学校树立整洁美观的形象,教学楼屋面防水工程。完善学校文化墙。
4、2008—2009学年度,综合楼完工,建设新微机室、音体美室、阶梯教室、图书室等,根据现代教育装备要求,对所有专用教室进行重新装修,让专职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参与设计,使专用教室既美观又人性化,购置教师办公桌。
5、2009—2010学年度,重点考虑更新后的现代设施设备的使用和管理,首先对教师进行使用培训,让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最大的功效,为素质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添置学生课桌,绿化美化星园,亮丽教师办公室;完成学校新规划设计,努力实现学校规划目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