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社会实践总结
20__年暑假期间,法学院40余名经过严格挑选的同学,在团总支赵连幸的带领下,在徐凤真、马国泉、赵建良、杨静毅、纪剑文等法学院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山东省农村宅基地使用和流转情况的调查”这一主题,分赴山东省17个地市的42个村庄进行了深入调查,共访谈336人次,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28份,完成了此次调查任务。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的收获如下:
一、目的明确,准备充分是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
目的明确,才能有的放矢,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从一开始,我们的目的就非常明确,那就是对山东省农村宅基地的使用和流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围绕这一目的,我们进行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工作:论证、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培训等,为此次社会调查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是社会实践活动成功的保证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学校领导和校团委的高度重视。校团委和其他综合部门的领导亲自听取了每一项社会实践活动立项的论证,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学校拨出专项经费予以支持,校团委专门召开全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动员大会等。这一切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进行提供了重要保证。
三、针对现实需要,结合专业特色是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
社会实践活动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围绕社会现实生活的需要进行,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又将对学生的锻炼和教育与学生为社会做贡献结合起来,以实现学以致用、育人成才、双向受益的效果。
参加社会实践总结
每一次寒暑假,学校都会要求学生进行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这算是天一中学的一项传统吧。正好,我本来就特别喜欢志愿服务系列活动,所以能够来到这所学校,感觉既是喜悦又是幸运啊!
这几天,我在心里一直计划着去易买得二楼72街社会实践,那里环境好,工作又简单容易,而且工作之余,还可以消遣消遣、轻松轻松,真是惬意得很那。可是,一个“坏”消息却悄悄来临:妈妈告诉我,她联系了一家药房,想让我去那里实践。也许,妈妈希望我以后成为一名医学方面的人才吧。而这,可能就是她在有意无意地引领我走上那一条医学之路。说实话,我也不是不喜欢,就是觉得,计划泡汤了,难免有些难过。对于未来,我有的,除了茫然,还是茫然。我真的会如妈妈所愿吗?还是……不管怎么样,对于现实,既然不能拒绝,命中注定,那就欣然接受吧,期待实践的到来。
第一天,我迈着青涩的步伐走进御草堂的大门。这里,我并不陌生,因为曾经来买过药;这里,我也不熟悉,因为那时的我一无所知。来到这里的第一个上午,我的工作就是——清洁药柜。!?看了一眼,我便傻呆了,脑海一闪而过的是:妈呀!这!擦完,我应该累垮了吧!紧接着,我恢复了往日的沉着和平静,还是那四个字:“欣然接受”。我小心翼翼地将一盒一瓶药慢慢取出,然后轻轻地擦去药盒、玻璃柜上的尘土,再一盒一瓶整齐地归位。除了基本的擦以外,还要处理样品和药盒的包装。也许这就是来到这里工作的必上第一课吧。下午,我又开始学习电脑操作现金收银和刷卡收银。虽然操作起来还不是很熟练,但我努力了,就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第二天,在去御草堂的路上,我开始有些期待下一秒的到来,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这里。有客人的时候,我负责收银工作;没有客人的时候,我的身影徘徊于药柜之间,了解各类药品所在的位置。虽然我不懂根据客人的症状开药,(也不敢啊!……)但是我希望自己可以在客人说出所需药品的名称时,立刻找到它,为他(她)服务,尽上我的微薄之力。
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了,不舍之情油然而生。我才刚开始适应这里的环境,才刚开始步入正轨,就要离开了 。
三天,是一段时间,是一次经历,是一种人生经验。
三天,可以很短,也可以很长,就在于你如何度过它,实现它的价值。
对于未来,我依旧是茫然一片。但是,我不会因此而荒废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
未来,我来了!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找到那条属于我的路。
参加社会实践总结
那是在总经理的办公室里,我坐在总经理的椅子上。这时,一位姓于的经理走了进来。我故意拿总经理的腔调说了一句:小于,随便坐。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句话有什么不妥,但事后,那位于经理和我说,当时我弄得他很没有面子,祸从口出,如果我对别的经理说的那话,或许,我会惹来一些是非。想想也是,毕竟,他是我的上级,又有老总和几位经理在场,这样称呼很是不好。还好,于经理没有追究。
上下级关系,也完全不同于师生关系。我的实习经理说过一句话,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世上没有那么多公平的事情。”如果是一位单纯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会理解。其实,事实就是如此,遇到多么不公平的事情,每个人都要有应付的能力和毅力,都要坚持下去。在学校中就没有这种情况,有一次我们竟然和老师关于如何考试讨价还价起来了,想起来可笑。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理解,老师是真正的关心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毫无情面的执行某些死的规定。这也是为那些对领导的话言听计从的人,所不能理解的事情。
挣钱难,就算你认真的工作,合理的得到你的劳动所得都很难。老板总会想方设法的尽量少开给你工资,上班迟到扣钱,上班吃东西扣钱等等,这就是小老板的一个发财之道吧。这使我想起了《雷雨》里面的情节,周老爷为了不发给工人工资,竟然制造工难使工人丧生。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但是,类似的事情却始终没有断过。
资本主义初级阶段,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是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我总觉得自己不是活在21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在一个人剥削人的旧社会,我是处于底层的劳动人民,我也处于资本家的剥削之下。老板尽可能的延长员工的劳动时间,还会给一个经理一份工资的情况下,安排不止一份工作,最大限度的榨取他们的价值。难以想象如果始终这样过下去,我会怎么样去承受;难以想象那些同事是如何熬了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不敢想,也不再想。毕竟,我不会是这个岗位的人,我还有时间,有机会去奋斗,去争取自己的新生活。
工作中遭人家白眼,甚至受训,也是有的。人与人之间为什么只能有利益的关系呢?为什么这种关系就那么明显呢?有的时候,当我遇到这种事情,一时冲动真想不干了,或是找几个朋友收拾“仇人”一下。可转过来想想,我能干上几天,能忍就忍吧。就当成提前去适应这个社会一次机会,用一点孔乙己精神胜利法,全当成儿子训老子就算了。但还是希望以后我的工作生活不会这个样子,人们之间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很平静的解决的。
每天只是单调的上下班,没有很多的节假日,这使本来就很厌倦的工作变得更加无聊,也许工作就会是这个样子。现在学习期间每周休息,以后工作就不一定会是这个样子。在无聊的工作中寻找乐趣也是一种能力,现在只会抱怨一天八节课很烦,可这又算什么呢?最多只是一天吗?有的是时间去调整,去适应。
很不适应工作中称呼的改变,从“同学”,“海超”,变成了“师傅”,“小庄”,不久以后就会是“老庄”。这样一变,使我从一个的学生,变成了一个体力劳动者。很是纳闷,为什么有名字非要直呼其姓呢?同姓的人很多,同名的人却很少。直呼其名不是很亲切,又不易混淆。难道人们只是因为称其姓方便才会这样做吗?只要稍微用一点心把对方的名字记住,称其名,一定会使对方感觉到很温暖。反正,别人叫我的名字,而不是姓的时候我会感觉很亲切,很温暖。我也尽量成别人的名字,拉近和他人的距离,这也是一种交往之道吧。
其实,工作中也会有欢乐。因为不是在家里,要学会满足。领导的一个微笑,同事的些许关心,都会使人感到无比的温暖。要想得到别人的关心,首先要注意关心别人,给与别人温暖。给与和收获是成正比例的。不管是苦,还是累,暑假都已经过去了。重要的是,在暑假的实践中,我学到了以前不懂,而且在学校里不会学到得知识,并且增强了自己的能力。这些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是十分有利的。
这次实践对我的帮助实在不小。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把自己推向社会的机会,感谢实践中给与我无私帮助的人。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