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9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热审意思

热审意思

来源:99网

热审的词语解释是:明清时规定每年小满后十日起,至立秋前一日止(立秋在六月内者以七月一日止)以天气炎热,凡流徙﹑笞杖,例从减等处理,称为'热审'。其制始于明永乐二年,初止决遣轻罪,命出狱听候。至成化时始有重罪矜疑,轻罪减等,枷号疏放诸例。清代沿袭。基础解释:明清时规定每年小满后十日起,至立秋前一日止立秋在六月内者以七月一日止以天气炎热,凡流徙﹑笞杖,例从减等处理,称为/'热审/'。

热审的词语解释是:明清时规定每年小满后十日起,至立秋前一日止(立秋在六月内者以七月一日止)以天气炎热,凡流徙﹑笞杖,例从减等处理,称为'热审'。其制始于明永乐二年,初止决遣轻罪,命出狱听候。至成化时始有重罪矜疑,轻罪减等,枷号疏放诸例。清代沿袭。基础解释:明清时规定每年小满后十日起,至立秋前一日止立秋在六月内者以七月一日止以天气炎热,凡流徙﹑笞杖,例从减等处理,称为/'热审/'。 结构是:热(上下结构)审(上下结构)。 拼音是:rè shěn。 繁体是:熱審。 注音是:ㄖㄜˋㄕㄣˇ。

关于热审的成语

谛分审布  明法审令  揆情审势  审曲面埶  审几度势  

关于热审的词语

熟思审处  明法审令  博学审问  详计审处  审几度势  谛分审布  审慎行事  揆情审势  量己审分  审慎从事  

热审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明清时规定每年小满后十日起,至立秋前一日止(立秋在六月内者以七月一日止)以天气炎热,凡流徙、笞杖,例从减等处理,称为“热审”。其制始于明永乐二年,初止决遣轻罪,命出狱听候。至成化时始有重罪矜疑,轻罪减等,枷号疏放诸例。清代沿袭。参阅《明史·刑法志二》。引《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小人因他热审时节,哭诉其冤。”《明史·舒化传》:“四年热审,请释纍臣郑履淳、李芳;及朝审,又请释李已,皆得宥。”《清史稿·世祖纪二》:“﹝十年五月﹞庚辰,定热审例。”清邹容《军》第二章:“即比以九幽十八狱,恐亦有过之无不及,而贼满人方行其农忙停讼、热审减刑之假仁假义以自饰。”

二、网络解释

热审热审是中国古代于夏天为疏通监狱而实行的对罪犯予以减免或保释的制度。《礼记·月令》曰:“盂夏之月,断薄刑,决小罪,出轻系。”明清热审由此而来。1404年(明成祖永乐二年)首出此制,始止决遣轻罪,届宽及流徒以下,命出狱听候。宪宗成化年间,又有重罪矜疑、徒罪减等、笞罪释放、枷号疏放等例。清热审自康熙十年始成定制。综合释义:明清时规定每年小满后十日起,至立秋前一日止(立秋在六月内者以七月一日止)以天气炎热,凡流徙、笞杖,例从减等处理,称为“热审”。其制始于明永乐二年,初止决遣轻罪,命出狱听候。至成化时始有重罪矜疑,轻罪减等,枷号疏放诸例。清代沿袭。《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小人因他热审时节,哭诉其冤。”《明史·舒化传》:“四年热审,请释纍臣郑履淳、李芳;及朝审,又请释李已,皆得宥。”《清史稿·世祖纪二》:“﹝十年五月﹞庚辰,定热审例。”清邹容《军》第二章:“即比以九幽十八狱,恐亦有过之无不及,而贼满人方行其农忙停讼、热审减刑之假仁假义以自饰。”参阅《明史·刑法志二》。热审[rèshěn]其制始于明永乐二年,初止决遣轻罪,命出狱听候。至成化时始有重罪矜疑,轻罪减等,枷号疏放诸例。清代沿袭。汉语大词典:明清时规定每年小满后十日起,至立秋前一日止(立秋在六月内者以七月一日止)以天气炎热,凡流徙、笞杖,例从减等处理,称为“热审”。其制始于明永乐二年,初止决遣轻罪,命出狱听候。至成化时始有重罪矜疑,轻罪减等,枷号疏放诸例。清代沿袭。《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小人因他热审时节,哭诉其冤。”《明史·舒化传》:“四年热审,请释累臣郑履淳、李芳;及朝审,又请释李已,皆得宥。”《清史稿·世祖纪二》:“﹝十年五月﹞庚辰,定热审例。”清邹容《军》第二章:“即比以九幽十八狱,恐亦有过之无不及,而贼满人方行其农忙停讼、热审减刑之假仁假义以自饰。”参阅《明史·刑法志二》。其他释义:1.明清时规定每年小满后十日起,至立秋前一日止(立秋在六月内者以七月一日止)以天气炎热,凡流徙﹑笞杖,例从减等处理,称为'热审'。其制始于明永乐二年,初止决遣轻罪,命出狱听候。至成化时始有重罪矜疑,轻罪减等,枷号疏放诸例。清代沿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9spj.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