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中学生演讲篇
一番秋风秋雨过,大地似乎并没有染上那肃杀又萧瑟的浓浓秋意。走在久违的街道上,熟悉的嘀嘀叭叭的声音,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扑鼻的汽油味儿烧烤味儿,五彩缤纷的颜色,一条条热闹的巷子........眯眼望去,熟悉的感觉又眩晕了我:唉,一切都没有变,天地之间多我一个会如何,少我一个又能怎样?------茫然地随着人群走着走着,我似乎迷失了,我要去找回我那颗孤寂好久的心。
“妈妈,我要吃棉花糖。”一个小女孩甜甜地叫道。“好吧,只许吃一支哦。”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那母亲正和她的女儿挑着棉花糖,那个年轻妈妈的笑得那么的慈爱,那个小姑娘笑得那么美好,她们好快乐呢!我的眼睛有点被刺痛的感觉,一样熟悉的情景,我也曾这样天真的开口,“不可以!就要吃饭了。”记得当时的我泪如雨下。“像鸟儿一样飞翔……”一阵手机铃声把我从回忆里拉回来,是妈妈打来的,机械地重复着“嗯、啊…..”的语言,妈妈沉默了一会儿,叮咛我穿暖衣服之类的话语。我总是这样,不冷不热毫无反映。
等我再看那对母女时她们已经走远了,那小女孩一手牵着妈妈的手,一手举着棉花糖蹦蹦跳跳的。“妈妈,我好幸福哦!哦,哦…….”小女孩那甜美的童音随风飘来,仍清晰可闻。“幸福,这就是幸福吗?”我心里暗自说道。可是,我的幸福在哪呢?我忽然感到有所触动,可是等到想起去抓住它时,却又不知所往,茫然又怅然地呆立良久。
过了一周,我仍机械地回家重复地动着。妈妈坐在沙发上编织着毛衣,不用说,那毛衣肯定是为我织的。我静静地看着电视,不经意间看到了角落的野菊花,它开花了!在不起眼的一个角顶着开放的生命。记得它是我从奶奶的园子里搬来的。一开始我倦了便摸摸它的茎,疲了便顶顶它的叶,不久也就腻了,忘了。黄黄的小小的花朵儿在这时却显得格外的惹眼,我看了看它,它似乎也在看我。我拿起下面的小水壶给它浇着水。细细的水流洒下,小菊花含着好多小水珠,叶子经过洗礼,显得更加生机盎然。我再装一壶,再浇。可是小水壶倒不出水来了,因为它被一支白皙但有点岁月的手给拽住了,“不可以,刚浇过水了。”是妈妈。
“你还知道野菊花的存在啊?要不是我为它浇水,还有花朵?”妈妈不禁嗔怪道,对我笑了一下。我的心不禁地被触动了,买棉花糖的那个年轻妈妈的笑脸在我脑中一荡。我脱口而出:“妈,你烦我吗?”妈妈怔了一下,回答道:“烦,有时候恨不得揍你呢!”我心里一沉:“那你为什么还要养我?”妈妈淡然一笑,看向远方:“妈妈看着你学会说话,走路,再上小学,中学……妈有时候看到啊,心里想啊怎么有这么怪的小孩,烦啊。可是一路烦的同时心里又有种说不出的高兴和幸福呢。谁叫你是我的女儿呢。对你总不能像你对野菊花吧,真是越大越冒傻气。”说罢,搂了搂我开心的笑了。
呆望着那张已不再年轻亮丽的脸,笑容绽开了,却显得是那么美丽又富有生机,一种复杂的感觉涌上心头,我不由自主的也笑了,摸摸自己的嘴角,我的确在笑啊,“当你感到快乐幸福了,你就会笑了,你这家伙,我都快要忘了你笑的模样了…..”同桌好友的话不由的回响在耳边。呼,心满满的,这种感觉真的------它就叫着幸福吗?!真是醍醐罐顶,豁然开朗啊,原来我也是妈妈的幸福,那么妈妈也是我的快乐,我的幸福!我终于明白了,我其实很幸福,我的幸福真正存在着,它就在我的身边,在我目之所及的细微、平凡之处。
是的,我们生活在细微又平凡的生活里,我们能够细微又平凡的生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而我细微又平凡幸福仍在继续着,我是真的很幸福…….
三分钟中学生演讲篇
“在人生最灿烂的年华,经历过友情、亲情,还有淡淡初恋的考验。未来的一切就算波折重重,我们也有足够的自信和能力去迎接。”
“生活还要继续,音乐也会继续,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个开始,不是吗?这或许就是生活,就是我们拥有青春时的淡然的微笑。”
书里的那么多人是如此的熟悉,比如叶锋,我甚至看见他那颀长的身影,忧郁的眼神……哦,不,我突然意识到我现在的好朋友,像他,一样的有才华,是个书法天才。我想大家都遇到过这样的男孩子:因为自己破碎的家庭而沉默不语,因为自己的才气而显得有些孤傲,他们在心里渴望友谊,却又不愿与人接近,他们会为了自己在乎的人而意气风发,却又在失去之后继续用书法、用音乐、用文字、用汗水来麻痹自己。
男孩子并不是只懂得生化危机的,虽然他们不像女孩子那般好热闹,好表现—笑靥如花或泪如雨下;这样的男孩子只会把自己的内心藏得很深,一个人承受,一个人咀嚼,一个人坚强的长大。
现在,我们正在经历青春的磨练,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拥抱青春吧!似乎是为某个好朋友动心,暗地里默默想着他,这样的心动是太纯洁太美好的东西,像晶莹的雪花,只怕放在手里就会融化,我们小心翼翼的珍藏着这天底下最重要的秘密,却在后来的某一年某一月某一日发现自己傻得可爱。
是的,我们都有自己的理想,这时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她最大的理想就是能顺利的当上一名明星。可是,慢慢的我发现很多人都遗忘了自己的理想,想学体育的去学了音乐,想学语文的去学了数学……太多太多人过着与自己想象中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理想就这样成为心头的一块朱砂痣。好像很久都没有听到我的那些朋友在自己耳边说:“我的理想……”到现在我才知道:人是会变的。
到现在我也才弄明白所谓的“代沟”,这些次要的东西就不必仔细的说了。每个人都只想要一个充满幸福的家庭而已,要求不高,代沟也许只是青春期综合症的表现之一,为了证明,我们正在慢慢成熟。
三分钟中学生演讲篇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本着了解历史、以史为镜的态度,搜寻了一些写史的书籍阅读;其中,《明朝那些事儿》让明朝成为我最了解的一个历史时期。该书的作者以史料为依据,以小说的写作说法,以诙谐的叙述方式,将三百年明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公元1368-1662年间,中华民族出现了无数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和流传千古的人物,朱元璋、徐达、汤和、朱棣、严嵩、王守仁、戚继光、郑和、张居正、于谦、海瑞、李时珍、袁崇焕、祖大寿……该书用客观历史事件和实证研究方法,对历史中人物和事件进行了客观公正的描述,同时,也让读者对明史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客观的讲,明朝的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领先的,可是受封建主义皇权制度的制约,国家和人民一直处于危难之中。明朝初期,朱元璋吏治严明、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生产力,国力有所增强,不过为了巩固皇权,却大开杀戒,并南征北讨;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永乐大典》的编撰,为后世留下了文化瑰宝;初期的强盛之后,除了张居正变法中兴,几乎一直处于混乱的政治斗争和衰败之中,统治者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的疾苦几乎是置之不理。
这读明史过程中,对四位人物有尤其深刻的印象,并从他们身上感悟到一些的新的认识。首先说一下王守仁,他是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其中以哲学影响最大。王守仁在青年时期就立志寻求世间真理,他创立的以“知行合一”为核心思想的心学,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遇到许多坎坷和困阻,却从未改变过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数十年中,无论人生跌宕,志向总是坚定不移;不论其哲学成果在今天是否还具有指导意义,但是其求索真理的精神,值得我们去牢记和学习!第二个要说的是张居正,他无疑是个伟大的政治家,虽说他个人生活作风在历史上留下了争议,不过他的两个成绩,让他成为了传名千古的人物,这两个成绩就是他成功的推行了鞭税和考成法。鞭税与当代的费改税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效地减少了人民的负担和贪污压榨人民的机会;考成法和现代管理中的绩效考核思想是一致的,在当时是一个考核政绩让干活;张居正作为封建王朝统治阶级中的一员,推行这样的,无疑是影响统治阶级既得利益的;可他依然推行了,可见他有颗真正的忧国忧民之心,并且他推行成功了,无疑证明了他过人的政治智慧。第三个是海瑞,海瑞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也是最后一个上了门神画像的人物;他骂过皇帝,骂过全大明朝的,虽说明朝讲究“民主”和“言论自由”,但是古今中外,像他这样人只有一个,因为他的逻辑很简单----做好本分中的事,骂皇帝是尽职责,哭皇帝也是尽本分,首辅徐阶一直在背后支持他,可徐阶的子女犯罪的时候依然没有情面可讲,这就是海瑞,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人。也许他的执着对统治者来说只是利用的工具,可在他去世的时候,为他送行的百姓却连绵百余里不断,他永远活在老百姓的心里!最后说说严嵩,他在历史中留下的却是骂名;严嵩在青年时期也算一个忧国忧民的好官,那为什么却堕落到遗臭万年的地步呢?那就是----权力、私欲!这就是历史的镜子,以此为戒,以此为鉴!
若行若知看先贤,求名求利一念牵;我辈今朝莫等闲,浩然正气在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