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恩节发言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同学们,我们都是家庭的中心,让我们学会“感恩”,尤其就是让我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恩之心。
很早以前,一只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羊妈妈非常疼爱小羊,晚上睡觉让它依偎在身边,用身体暖着小羊,让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带在身边,形影不离。遇到别的动物欺负小羊,羊妈妈用头上的羊角来保护小羊。一次,羊妈妈正在喂小羊吃奶。一只母鸡走过来说:“羊妈妈,近来你瘦了很多。吃上的东西都让小羊咂了去。你看我,从来不管小鸡们的吃喝,全由它们自己去扑闹。”小羊听到过后,对羊妈妈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一片孝心就我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流下眼泪,“扑通”跪倒在地,表示难以报答母亲的一片深情。从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着。它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喂大它的,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这就是“羊羔跪乳”。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吗?我就是要告诉大家一个道理:要懂得感恩。这也是我今天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每年的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国的感恩节。今年的感恩节就是11月24日。“感恩节”虽然是美国的,但“感恩”却不分国度。中国不是有一句古话吗?“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们,我们有责任把“感恩”这个美德传递下去。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与乌鸦有关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乌鸦是一种全身漆黑、面貌丑陋的鸟,所以一般人都不喜欢它。但正是这种鸟,却懂得感恩自己的父母。据说乌鸦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就会四处去寻找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死去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的故事。
连小动物都懂得知恩图报,那我们人更应该懂得如何感恩。
让我们感恩父母,感激他们给予我们生命,感谢他们搀扶着我们走好每一步人生道路,为我们搭建快乐成长的舞台。
让我们感激老师、感激他们传授我们知识,让我们拥有智慧,拥有克服困难的力量和奋发图强的信心。(现在请小朋友们立正面向老师鞠躬,感谢老师的教导)
让我们感激在我们成长道路上和我们一同成长,给予我们帮助的同伴们。(请面向你旁边的同伴微笑,化解掉以前所有不开心的事情。)
让我们把“感恩之心”化为“感恩之行”吧——
让我们回报父母: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减轻父母的负担,做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让我们回报老师:勤奋学习,,插上创新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让我们回报同伴:帮助遇到困难的同伴,助人为乐,常把谢谢挂在嘴边。与同伴友好相处,发生矛盾的时候常把对不起挂在嘴边。让我们回报社会:做到保护环境,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还社会一个整洁的环境。
感恩,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其实,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会对你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送给你明媚阳光;你一味地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结果也只能是事事不顺心!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可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心智、塑造我们的人品,做一个“知难而进,乐观拼搏”的快乐孩子。让我们每个人都怀揣一颗感恩之心,永远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我的讲话到此结束。
关于感恩节发言稿
各位领导,同学: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感恩与我同行》。每年11月的第4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生活。
同学们,我们静下心来想想,生活中值得我们感激的人和事真是太多了。拥有一颗感恩之心,你就会拥有打开幸福之门的金钥匙,你会发现许多美好的事物与情感,体味到许多不同寻常的快乐和幸福!
我们永远不要忘记父母对我们的爱,对我们的呵护和关怀。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我常常这样问自己。哪怕是为他们捶捶肩,洗洗碗,给他们唱段曲儿,陪他们逛逛街,散散步,我们也会感到内心的安慰……我们尽我们所能给父母留下最难忘的美好时光,让他们开心,让他们骄傲。
同样,与我们朝夕相处的老师,我们学会感恩他们了吗?有一位教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不需要太多的荣誉和赞美,我们只喜欢“老师”这两个字……这些质朴的言语无疑是教师们共同的心声,是他们内心世界最真实的情感流露。我们感谢老师们辛勤的教育,感恩于他们的谆谆教诲,然而,再多赞美的言语,仰慕的辞藻,也比不上我们用爱和行动来感恩老师。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教育。感恩,让生活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温馨。学会感恩,应该是学会做人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你我学会感恩,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生活中的点滴开始。
我的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于感恩节发言稿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七二班的张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时间的细沙从指间慢慢流逝着。不一会儿,我们又迎来了感恩节。感恩节是在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美国与加拿大一直流传下来的古老节日。虽然他们与我们相隔甚远,但是这颗感恩的心已通过这温情的空气,传遍了地球的每一处角落,也传遍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底。
“香九龄,能温席。”在年幼之际,我们就应该学会感恩他人,感恩并不是多么困难,多么难以表达的。它大到超越生命,也小到只是你我日常生活中的那一声“谢谢”。我们感谢父母,是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他们甘于付出自己的所有,去教育你,关心你,帮助者你成长,长大。直到皱纹爬满脸庞,才会安心让你独自飞翔。儿时,我的母亲对我说过:“别害怕困难,妈妈永远爱你”是的,在这红尘之间,又能有几个人能像父母这样的关注你呢?父母爱着我们,我们也爱着他们,我会时刻怀着感恩之心,用心报答,感谢他们所付出的一切。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其次我们都得感谢我们现在身边站着的每一位老师。是你们教授我知识,教会我做人。我们不曾看过您伴着点点星辰认真的批改作业;我们不曾看过您在办公室一字一句地背着教案;我们也不曾看过您因为一天教了许多班级,在办公桌上疲倦的神情。我们只看见您不断的付出,却从未看到背后的辛劳。我们尊重教师,要在课上给予老师们尊重和理解,做到不插嘴,不顶撞。我们感恩教师谢谢你们让我们变得更强大,更成熟。我们赞美教师,谢谢你们让世界充满希望。
最后我们要感谢一些特殊的人,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与你一起笑过,一起哭过,一起走过。对,他们就是站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同学,朋友。如果说春草是学生的象征,那么甘露定是朋友了。想一想你现在有没有知心朋友?如果答案是有,那恭喜你,你并不孤独,在孤独时我们最坚实的依靠就是他们了。我们与朋友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感谢你们,因为有了你们,我的人生道路上才会洒满阳光。
白云在空中轻轻飘荡,变换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在感恩哺育它的蓝天;落叶从枝头簌簌坠落,谱写出一曲感人的乐章,那是大树感恩滋养它的大地。高山感恩于土壤,方能成其雄奇;大海感恩于细流,方能就其博大。身披一身灿烂,心系一分执着,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感恩之心上路,你我必将踩出一路风光,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关于感恩节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们:
您们好!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感恩节。对别人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可对我来说,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因为我实在有太多话对在座的老师们说了。好了,言归正转吧。
老师们,你们知道吗?你们被称为园丁,辛勤培育着我们,使我们不断健康成长,而且我发现你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你们任劳任怨,呕心沥血,想方设法地培育我们这些祖国幼苗。
二、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都充满爱心,从不偏爱优生,歧视差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不断进步,学有所成。
三、对成绩不够好的学生更是倍加关爱,无偿地付出,利用课外时间辅导他们,用自己的爱温暖他们的心,使他们变得越来越有自信,成绩不断地进步。
四、当我们生病了,你总是那么的虚寒问暖,关怀备至。
五、女教师们虽不是我们的母亲,却胜似母亲,对我们总是那么好。
老师们,你们真好。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你们,我们爱你,你是我们心中尊敬的人。
最后,我代表你们的学生说声“谢谢”。
谢谢。
关于感恩节发言稿
各位领导,同学:
大家上午好!
在美国,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在那天,美国家庭要举行丰盛的感恩宴,天南地北的孩子无论多远,都要赶回家团聚。在那天,穷人,孤儿,流浪者,这些不幸的人们在感恩节里也会得到一份人间的温暖。
感恩节是美国的,但感恩却不分国度。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古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自古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恩报德”、“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小时候背诵的这些诗句,讲的就是感恩;中国传承千年的古老成语,告诉我们的也是感恩。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承担起报答恩惠的责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感恩父母,你就会承欢膝下,让他们安享晚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感恩朋友,你才会肝胆相照,患难与共;“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感恩生活,你才会热爱生命,回报社会。这样的感恩,不是压力,不是桎梏,更不是债务负担,而是一种催促我们向上的动力。
谢谢。
关于感恩节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下午好。对于你们能在百忙中抽空来参加我校家长会,我表示衷心地感谢!
首先,我向家长们汇报一下我班的基本情况。我班现有学生34人,其中男女各17人。孩子们开朗活泼,集体荣誉感很强。
语文课上,同学们听课率很高,课堂上欢声笑语一片,同学们联系自己生活的体验,踊跃地表达自己出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如:唐通、李柳辉、胡智程、赵婉舒、李华钰、廖诗雪、陈恬恬、王紫欣、邓吉娅、阳昕炜、彭星、何远茂、刘玲宏等同学,特别是李梦澜、韦兆林、陆志豪、黄昱铭、蒋先鹏同学,他们在课堂上勇于挑战自己羞怯、怕错、怕同学取笑的个性,表现自己,不怕失败,敢于跟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这在从前是不可能的,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了不起的进步!一堂课下来,同学们经常意犹未尽,围着我请我继续上下面的课。
今天请家长来,就是想跟家长们就我这学期感受最深的一堂课交流一下有关感恩教育的问题。
在家长们的面前,有一本《语文书》,请家长将书翻到69页,这是我们这学期学习的一篇课文《13第一次抱母亲》。请家长先看看这篇课文,我接着说说我的理解。
首先,我是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我也是一位母亲,看完后,不知道有没有哪位家长跟我有一样的感受:当我的孩子长大后,是否如文中的作者一样,虽说后知后觉,但总算体会到母亲(或父亲)深恩难报。也就是说,我们该怎么教会自己的孩子学会感恩?
各位家长,当我看完这篇文章,我的感觉就是:沉重!沉重!!!肩上的担子太沉甸甸!我该怎么教我的学生?我该怎么教我的孩子?在学校,我是引导者,我是组织者,但是孩子们才是实施者,我不可能取代他们去思考,去体验!这篇文章的内涵,我怎么引导学生去感悟,进而联系实际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体味?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在上课时,我向学生提了五个问题:
①“我”为什么要抱母亲?
②“我”是怎么抱母亲的?为什么?
③为什么“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④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文章一共描写了几次抱母亲?哪一次才是“第一次”?
⑤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抱”到底是什么意思?
随着对文章的理解,孩子们的感悟越来越清晰。文章最后,母亲流泪了,我问孩子们:“母亲的泪水说明什么?那是什么样的泪水?你们的母亲(父亲)有过这种时刻吗?有谁记得父母的生日?他们的结婚纪念日?”许多孩子羞愧地低下了头。
在学完课文后,我补充了几个内容。
一是讲述了一个故事:《两个母亲》。请家长先自己看看这个故事。附故事原文:
两个母亲:
802号病房住着两个患贫血症的女人,一个是城里的,一个是乡下的。
乡下女人得知城里女人患的也是贫血时,很是感叹:“不用问,你跟我一样,也是个苦命人。得这个病的,都是劳累过度加营养不良。我丈夫死得早,留下3个孩子给我。这些年,我差点被他们累死。你有几个孩子?”
“我就一个儿子。和你一样,我也是一个人和孩子过。18了,在寄宿学校读书。为了供他,我白天上班,晚上再出去打一份工”
“你儿子一定有出息!熬几年,你就该享清福了,吃再多苦、受再大累也值。”
城里女人被乡下女人说得很高兴,问:“你的孩子在做什么?”
乡下女人撇撇嘴,说:“出大力呗。老大在家种地,老二在城里干活,老三跑广东去打工了。”深聊下去,两个女人居然是同一天的生日,三天后的九月初五就是她们50岁的生日。
转眼到了九月初五。早晨起来,乡下女人泡了两碗方便面,递给城里女人一碗,说:“孩子都不在身边,咱们自己吃碗长寿面吧!”
她们还没有把方便面吃进嘴,闯进来一个黝黑的汉子,他手里拎着个保温饭盒,头上冒着汗,进门就道:“妈!你吃上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