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逝的词语解释是:短命早死。夭逝[yāoshì]⒈短命早死。
夭逝的词语解释是:短命早死。夭逝[yāoshì]⒈短命早死。 繁体是:夭逝。 拼音是:yāo shì。 简体是:夭逝。 注音是:一ㄠㄕˋ。 结构是:夭(独体结构)逝(半包围结构)。
关于夭逝的成语
夭桃穠李 桃夭新妇 夭桃秾李 逃之夭夭 风驰电逝 夭寿不二 猝然长逝 刳胎杀夭 桃夭李艳 夭桃襛李
关于夭逝的造句
1、苏福八岁能文,诗赋超群,有潮汕神童之誉,可惜少年夭逝。(***/zj-5079/***造句网)
2、专家介绍,据世界银行估计,到2010年中国每年将有140万人因伤害而夭逝,2030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250万人。
3、这孩子夭逝,他的父母痛不欲生。
4、他们的拳头里,或者攥着一支笔,或者一块橡皮,可是他们抓不住夭逝的童年。
5、苏福八岁能文,诗赋超群,有潮汕神童之誉,可惜少年夭逝。
夭逝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短命早死。引《三国志·魏志·高柔传》:“陛下聪达,穷理尽性,而顷皇子连多夭逝,熊羆之祥又未感应。”宋苏轼《与范子功书》之一:“知得雍信幼孙夭逝,闻之怛然。”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其婢玉臺侍余二年餘,年甫十八,亦相继夭逝。”萧三《忆陶妹》诗:“她聪明好学工文字,不幸十四即夭逝。”
二、网络解释
夭逝夭逝,短命早死。《三国志·魏志·高柔传》:“陛下聪达,穷理尽性,而顷皇子连多夭短命早死。《三国志·魏志·高柔传》:“陛下聪达,穷理尽性,而顷皇子连多夭逝,熊罴之祥又未感应。”逝,熊罴之祥又未感应。”网友释义:夭逝,拼音yāoshì,汉语词语,意思是指短命早死。汉语大词典:短命早死。《三国志·魏志·高柔传》:“陛下聪达,穷理尽性,而顷皇子连多夭逝,熊罴之祥又未感应。”宋苏轼《与范子功书》之一:“知得雍信幼孙夭逝,闻之怛然。”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其婢玉台侍余二年馀,年甫十八,亦相继夭逝。”萧三《忆陶妹》诗:“她聪明好学工文字,不幸十四即夭逝。”国语辞典:短命、早逝。夭逝[yǎoshì]⒈短命、早逝。引《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陛下聪达,穷理尽性,而顷皇子连多夭逝,熊罴之祥又未感应。」《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尊阃既已夭逝,料无起死回生之理。兄枉自灰其志,究见何益?」辞典修订版:短命、早逝。《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陛下聪达,穷理尽性,而顷皇子连多夭逝,熊罴之祥又未感应。」《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尊阃既已夭逝,料无起死回生之理。兄枉自灰其志,究见何益?」其他释义:1.短命早死。
关于夭逝的词语
逝逝 夭夭一对 夭逝 逃之夭夭 夭夭 夭摧 夭遏 闲夭夭 殂夭 夭顇